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外科手术血液管理专家共识 被引量:13
1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2015年第12期715-718,共4页
输血是外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心脏手术难度大、费时长、出血多,用血量在总用血量中占很大比例。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成人心脏手术数据库的资料显示,50%的心脏手术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心脏手术用血量占总用血量的10%-15%。再次心... 输血是外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心脏手术难度大、费时长、出血多,用血量在总用血量中占很大比例。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成人心脏手术数据库的资料显示,50%的心脏手术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心脏手术用血量占总用血量的10%-15%。再次心脏手术、主动脉手术和心室辅助装置置入术用血量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血液管理 再次心脏手术 专家 心室辅助装置 输血治疗 用血量 主动脉手术
原文传递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林培容 侯宇希 +1 位作者 赵丽云 马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1-425,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观察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APP)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的主动脉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型主动脉夹层拟行主动脉根部替换(Bentall)及全弓替换加支架象鼻术的患者36例,男31例,女5例,年龄23~65岁,ASAⅡ~Ⅳ级。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8例。研究组手术同时进行APP分离,对照组仅进行术中血液回收和异体输血等常规血液保护措施。于诱导后(T1)、肝素化前(T2)、离开手术室前(T3)和术后24h(T4)采集血液标本,检测TEG的反应时间(TEG-R)、凝集时间(TEG-K)、凝集块形成速率(TEG-α)、HBG、大血小板比例(P-LCR)和即时振幅(TEG-A)、最大振幅(TEG-MA)、预测在MA值确定后30min内血凝块将要溶解的百分比(TEG-EPL)和凝血综合指数(TEG-CI);TEG行高岭土、肝素酶双检测。CPB停止后每小时监测血气,并根据术野出血情况检测血液常规(Hb、Plt、MPV、PLCR)和TEG以指导输血。结果与T1时比较,T4时研究组TEG-R、TEG-K明显缩短(P〈0.05),TEG-A、TEG-MA明显减小(P〈0.05),TEG-EPL、Plt明显降低(P〈0.05),TEG-CI、MPV、P-LCR明显升高(P〈0.05),两组Hb明显降低(P〈0.05)。T2时研究组TEG-A、TEG-MA、Pl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时研究组TEG-K明显短于对照组、TEG-EPL、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EG技术证明,APP对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血小板分离技术 主动脉手术 深低温停循环
下载PDF
不同脑灌注方法在主动脉弓部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宁宁 孙立忠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4年第3期187-190,186,共5页
关键词 主动脉弓部 脑灌注 手术 体外循环 临床应用 主动脉手术 神经系统损伤 并发症发生率 手术死亡
下载PDF
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能够降低主动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脊髓损伤发生率:8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周宏艳 王冀 +5 位作者 袁素 于存涛 钱向阳 孙晓刚 陈祖君 张海涛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3-636,共4页
目的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8年间主动脉手术术后脊髓损伤(SCI)的发生情况以及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的效果,为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SCI防治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完成主动脉手术患... 目的观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8年间主动脉手术术后脊髓损伤(SCI)的发生情况以及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的效果,为主动脉手术围手术期SCI防治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完成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传统脊髓保护管理流程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的患者作为规范化治疗组,包括预防性脑脊液引流(CSFD)、呼吸道管理、维持有效循环的最低静脉压,同时启动抗凝、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清除氧自由基等辅助治疗,并监测神经功能,预防并发症。观察开展围手术期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前后主动脉手术后SCI发生率的变化,评价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的效果;同时对术后SCI的类型以及CSFD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8年间阜外医院血管中心共完成主动脉手术7 724例,术后出现SCI患者64例,总体发生率为0.83%;其中速发型SCI 39例(60.94%),迟发型SCI 25例(39.06%),速发型SCI仍占较大比例;截瘫患者52例(81.25%),轻瘫患者12例(18.75%);出院未恢复永久性SCI 38例(59.38%),部分恢复或完全恢复25例(39.06%),死亡1例(1.56%)。与对照组比较,规范化综合性脊髓保护措施实施后,SCI发生率明显下降,主动脉手术后SCI总体发生率由1.06%(52/4 893)下降至0.42%(12/2 831),其中深低温停循环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SCI发生率由3.66%(40/1 092)下降至1.11%(5/450),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后SCI发生率由9.40%(11/117)下降至2.47%(2/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手术期CSFD情况分析显示,CSFD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总体发生率为5.45%(3/55),其中脑脊液漏1例,血性脑脊液2例,无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脉手术后SCI以速发型为主,约39%的SCI患者可以部分或者完全恢复;包括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主动脉手术 脊髓保护措施 脑脊液引流
原文传递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分离回输对主动脉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嘉美 赵丽云 +4 位作者 刘飒 吕誉芳 侯宇希 樊珍 卿恩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2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由自体血小板分离(APP)技术制备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 PRP)经历分离、存储以及回输后对主动脉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主动脉手术患者22例,ASAⅡ~Ⅳ级。收集其麻醉诱导后(T1)、血小板分离后(T... 目的:探讨由自体血小板分离(APP)技术制备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 PRP)经历分离、存储以及回输后对主动脉手术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主动脉手术患者22例,ASAⅡ~Ⅳ级。收集其麻醉诱导后(T1)、血小板分离后(T2)、体外循环停机时(T3)、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T4)、a PRP回输后(T5)全血,以及自体血小板分离后(T1PRP)、回输前(T3PRP)a PRP。应用流式细胞术,采用CD61/PAC-1/CD62P三色法检测血小板早期活化率(PAC-1+CD62P-)和晚期活化率(PAC-1+CD62P+)。结果:与T1相比,T2点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6,P=1.000)。a PRP回输后(T5)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较T1有所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输前(T3PRP)与刚分离后(T1PRP)a PRP相比,血小板早期活化率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7),晚期活化率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与T1相比,T1PRP中血小板早、晚期活化率均有所增加,血小板早期活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0),晚期活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与停机时全血(T3)相比,T3PRP中血小板早期活化率低于停机时全血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血小板晚期活化率远高于停机时全血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a PRP分离后、回输时并不引起主动脉手术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但分离与存储时a PRP中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加,对血小板晚期活化程度的影响高于体外循环。活化的血小板回输对机体产生的影响以及血小板分离存储的优化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血小板活化 主动脉手术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7
6
作者 胡振雷 薛松 +3 位作者 徐根兴 黄日太 刘沙 连锋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 目的探讨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62例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累及根部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根据对夹层近心端采用的不同手术处理方法分为3组,A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5.2±15.6)岁;行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B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4.6±14.9)岁;行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C组: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6.2±15.6)岁;行Bentall手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围术期死亡6例,病死率为9.67%(6/62)。共随访54例,随访(27.3±15.7)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1例死亡原因不明,1例死于肺癌。A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CT显示主动脉窦部假性动脉瘤。C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较A组和B组长[(274±97)min vs.(194±65)min、(210±77)min,t=22.482,30.419,P=0.002,0.122;(150±56)min vs.(97±33)min、(105±46)min,t=12.630,17.089,P=0.000,0.034]。3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t=1.352,P=0.516)及围术期二次开胸、急性肾损伤、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55,0.342,2.281;P=0.652,0.863,0.320)。结论针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根部的手术治疗可以采用主动脉瓣交界悬吊+升主动脉置换术、部分窦部成形+升主动脉置换术和Bentall手术等方法,并各有其优缺点。掌握每种方法的手术指征,灵活运用,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动脉 主动脉手术 随访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持续时间对主动脉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许士俊 贡鸣 +3 位作者 李扬 刘韬帅 董然 张宏家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049-1055,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持续时间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在手术中记录。急性肾损伤...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持续时间和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2月到2017年4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因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孙氏手术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在手术中记录。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基于KDIGO标准。结果:最终分析817例连续患者。急性肾损伤的总发生率为37.3%(n=305)。平均年龄(48.3±11.4)岁;73%是男性。平均体外循环时间(200.1±51.3)min。住院死亡率为8.6%。多变量Logistic回归显示,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体外循环持续时间与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独立相关(OR=1.006,95%CI:1.001~1.011,P=0.020)。结论:体外循环持续时间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接受孙氏手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了解这种联系的机制对预防策略的设计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主动脉手术 体外循环 风险因素 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马方综合征患者二次主动脉手术及家系成员的筛查和管理1例
8
作者 陈涛 胡馗 +2 位作者 卢汪 向龙 向道康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7-330,共4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半月,加重3 d”于2012年3月28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专科查体:身高169 cm,体型瘦高,指趾修长,臂长/身高=176/169=1.04... 1临床资料。患者,男,27岁,因“咳嗽伴胸闷气促半月,加重3 d”于2012年3月28日在我院呼吸科住院。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低,心界向左扩大,主动脉听诊区闻及3/6级舒张期杂音;专科查体:身高169 cm,体型瘦高,指趾修长,臂长/身高=176/169=1.04,上部量/下部量=64/105=0.6,指征、腕征阳性(见表1)。辅助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全心扩大,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三尖瓣中度关闭不全(主动脉内径42 mm,左心房内径55.6 mm,左心室内径87.7 mm,EF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张期杂音 肺呼吸音 主动脉 马方综合征 主动脉内径 左心房内径 主动脉手术 家系成员
下载PDF
胸主动脉瘤支架术后反复咯血1例
9
作者 张升雄 杨振 +1 位作者 陈志明 张云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72-775,共4页
咯血的病因复杂多样。主动脉瘤所致咯血属于隐源性咯血的罕见病因之一。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咯血病例:男性,56岁,因咯血诊断为胸主动脉瘤,在动脉支架植入后反复间断咯血,经过动脉造影及多学科讨论,最终诊断为胸廓动脉肺动脉瘘和主动脉-支... 咯血的病因复杂多样。主动脉瘤所致咯血属于隐源性咯血的罕见病因之一。本文报道1例罕见的咯血病例:男性,56岁,因咯血诊断为胸主动脉瘤,在动脉支架植入后反复间断咯血,经过动脉造影及多学科讨论,最终诊断为胸廓动脉肺动脉瘘和主动脉-支气管瘘所致咯血。对于主动脉手术后反复咯血患者,需要高度警惕主动脉-支气管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瘘 主动脉 动脉造影 主动脉手术 咯血 动脉
原文传递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后新发脑梗塞的预后及解剖学特征
10
作者 张琼 景驰 肖红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合并脑梗塞时,病灶的解剖位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后续治疗情况。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Stanford A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657例,筛选出合并新发脑梗塞的患者47例,排除介入取栓的5例患者,以90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生存组进行统计,分析脑梗塞的解剖学特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纳入了42例患者,死亡组13例(31%),生存组29例(69%)。死亡组的NIHSS评分(35比8,P=0.001)及双侧大脑半球受累率(69.2%比31.0%,P=0.021)明显高于生存组。累及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为死亡的危险因素。对额叶脑梗塞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额叶脑梗塞的患者共17例,其中9例死亡,8例存活;与生存组相比,额叶脑梗塞的死亡组的病灶分别累及双侧额叶(55.6%比0,P=0.029)和联合基底节(33.3%比0,P=0.02)、半卵圆中心(50.0%比6.3%,P=0.008)、枕部(50.0%比11.5%,P=0.03)。确诊脑梗塞至死亡时间的中位数为7 d,下四分位数为19 d。随访期间总死亡率为33.3%,90 d时累计死亡率为31.0%。结论NIHSS评分>16分,病变累及双侧额叶,或额叶合并基底节、半卵圆中心、枕叶时,死亡风险高。脑梗塞后7 d为死亡高危期,19 d基本度过危险期,出院后远期生存率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手术 脑梗塞 解剖学特征
下载PDF
自体血小板分离对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汪雍媛 纪宏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1-444,共4页
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通常伴随着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其中血小板功能受损是最主要原因。术前行自体血小板分离,采集富血小板血浆,在体外循环结束中和肝素后回输,能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其异体血输注量,改善其预后,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血小板分离 富血小板血浆 血液保护 主动脉手术
下载PDF
主动脉手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闫姝洁 周纯 +6 位作者 刘刚 高思哲 齐嘉琛 于存涛 陈祖君 吉冰洋 楼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索阜外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主动脉手术患者的结局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2020年收治的主动脉手术后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为夹层组,非主... 目的探索阜外医院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主动脉手术患者的结局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09—2020年收治的主动脉手术后ECMO辅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为夹层组,非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为非夹层组,比较两组患者在院生存率及随访生存率并分析死亡原因。结果共纳入22例患者,其中夹层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54(46,61)岁;非夹层组5例,男3例、女2例,年龄51(41,65)岁。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层组院内生存率(11.8%vs.100.0%,P=0.001)和随访生存率(11.8%vs.80.0%,P=0.009)明显低于非夹层组患者。夹层组患者院内死亡原因包括大出血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例)、左心室血栓形成(1例)、不可逆脑损伤(2例)、内脏灌注不良综合征(4例)、不可逆心脏功能衰竭(5例)。结论ECMO用于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死亡率高、管理难度大,与主动脉夹层疾病特点及手术后出凝血障碍有关。对于这类患者更应谨慎把握其适应证,优化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手术
原文传递
中低温和浅低温脑灌注结合下半身停循环与脏器保护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燕 刘晋萍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1期62-64,共3页
深低温停循环使现代复杂心血管畸形矫治手术技术得到发展,然而,深低温对机体有引起凝血功能紊乱、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器官功能失调、延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时间等不利影响。由于顺行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 深低温停循环使现代复杂心血管畸形矫治手术技术得到发展,然而,深低温对机体有引起凝血功能紊乱、脑血流自动调节受损、器官功能失调、延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时间等不利影响。由于顺行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cerebralperfusion,SCP)提供了生理范围的流量和压力,使脑保护不必再依赖深低温,近十年来,很多心脏中心逐渐提高了停循环温度,中度以上低温可以减少深低温相关副作用的发生,缩短降温、复温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 浅低温 停循环 脑灌注 主动脉手术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手术中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谢波 薛松 +3 位作者 王维俊 徐根兴 刘沙 胡振雷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25例在DHCA下行主动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n=14):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52.21岁;停循环前给予乌司他丁20 000 U/kg;对照组(...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25例在DHCA下行主动脉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n=14):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52.21岁;停循环前给予乌司他丁20 000 U/kg;对照组(n=11):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6.82岁;常规DHCA手术。比较两组在DHCA前、DHCA结束、结束后6 h和12 h的肺功能指标和静脉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同时观察两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二次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等情况。结果对照组围术期因大出血死亡1例(4.0%)。乌司他丁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3.21±9.96 h vs.57.81±55.00 h,P<0.05)。乌司他丁组术后发生ARDS 1例,无二次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对照组发生ARDS 2例,二次插管1例,气管切开2例。DHCA结束后12 h乌司他丁组动态胸肺顺应性(68.69±8.74 ml/cm H2O vs.46.18±11.54 ml/cm H2O)和氧合指数(331.78±35.45 mm Hg vs.281.73±45.32 mm Hg)高于对照组(P<0.05);DHCA结束后12 h乌司他丁组气道阻力[7.16±0.49 cm H2O/(L.s)vs.11.68±1.01 cm H2O/(L.s)]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147.98±32.84 mm Hg vs.216.45±23.41 mm Hg)低于对照组(P<0.05);乌司他丁组静脉血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67.57±9.78 pg/ml vs.92.45±9.52 pg/ml,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DHCA主动脉手术患者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能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深低温体循环 主动脉手术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疗效
15
作者 王梓凝 肖苍松 +5 位作者 李双磊 迟海涛 王军惠 陈磊 赵强 杨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19-1925,共7页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 目的探讨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学习曲线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手术团队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夹层和非夹层主动脉手术的围术期资料。根据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采用累计求和(CUSUM)分析法及拟合曲线分别绘制夹层手术组和非夹层手术组的学习曲线,根据所得曲线的临界点将整个过程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对比两个阶段的围术期各项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学习曲线,验证临界点是否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并明确熟练掌握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后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结果共107例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完善的术前检查分为两组:主动脉夹层组47例,术式为升主动脉置换+弓部置换+降主动脉支架植入和/或主动脉根部处理;非夹层组60例,术式为主动脉根部手术和/或升主动脉置换。夹层组中男37例、女10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9x^(3)+0.251x^(2)+28.852x-6.076(x为手术例数,最优拟合系数R^(2)=0.918,P<0.05)和y=-0.015x^(3)-0.093x^(2)+34.799x-27.316(R^(2)=0.92,P<0.05),以27例为界将夹层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明显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非夹层主动脉组中男45例、女15例,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分别为y=0.013x^(3)-1.826x^(2)+62.353x+193.189(R^(2)=0.906,P<0.05)和y=0.009x^(3)-1.416x^(2)+49.389x+177.335(R^(2)=0.90,P<0.05),以22例为界将非夹层主动脉组分为提高期和熟练期,两阶段术前基线资料除二次开胸例数[8(36.36%)vs 1(2.63%),P<0.001]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熟练期的围术期指标同样优于提高期,该临界点为度过学习曲线所需的手术例数。经胸骨上段小切口行夹层和非夹层手术在度过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小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 学习曲线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小文 陈丹 +4 位作者 姜兆磊 李林峻 李强 蒋迎九 吴庆琛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7-464,共8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9年1月。纳入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脑...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截至2019年1月。纳入比较单侧与双侧顺行脑灌注技术对主动脉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评价纳入非随机研究质量,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评价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4490例患者,其中随机对照研究3篇,倾向性匹配分析2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11篇。3篇随机对照研究均有高风险偏倚,其余13篇NOS评分均6颗星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相比,永久性神经系统障碍(permanent neurologic dysfunction,PND)(OR=0.93,95%CI 0.74~1.18,P=0.57)、暂时性神经系统障碍(temporary neurologic dysfunction,TND)(OR=1.26,95%CI 0.94~1.69,P=0.12)、急性肾功能损伤发生率(OR=1.11,95%CI 0.79~1.55,P=0.55)、30 d死亡率(OR=0.94,95%CI 0.67~1.32,P=0.72)、住ICU时间(OR=–0.64,95%CI–1.66~0.37,P=0.22)与住院时间(OR=–0.35,95%CI–2.38~1.68,P=0.7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技术在停循环主动脉手术中对患者术后预后影响无差别。但上述结论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灌注 脑保护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介入治疗主动脉术后难治性乳糜腹水1例
17
作者 杨呈伟 刘浩 +3 位作者 彭明亮 高琦 李欣 黄连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3-555,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半年前因主动脉弓部穿透性溃疡行胸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术后2个月曾因泌尿系感染,双侧肾结石,双侧输尿管狭窄行经尿道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伴咳嗽及阵发性胸痛。
关键词 主动脉手术 并发症 淋巴瘘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磊 李东 +1 位作者 姜伟 肖苍松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总结我科各类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入路主动脉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各类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 目的:总结我科各类经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手术的临床经验,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入路主动脉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胸骨上段小切口各类主动脉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术期数据及临床结果,共63例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51例(81.0%),女12例;年龄(49.7±12.7)岁。主动脉夹层手术33例,Bentall手术9例,Wheat手术7例,Ross手术2例,David手术2例,单纯升主动脉置换2例,二次开胸Bentall手术3例,二次开胸Wheat手术2例,二次开胸主动脉根部内漏修补术1例,二次开胸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置换+主动脉内赘生物清除术1例,二次开胸Bentall+肺动脉瓣、肺动脉置换术1例。其中主动脉夹层手术包括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升主动脉置换2例,升主动脉、半弓替换5例,David+升主动脉及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4例,二次开胸David+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1例,David+升主动脉置换1例,主动脉瓣成形(AVP)/AVR/Bentall+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6例,二次开胸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2例,主动脉根部人工血管包裹+升主动脉、全弓替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1例。结果:全部6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延长切口,无术中死亡发生。1例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行透析治疗,后合并感染性休克、颅内出血死亡;2例术后二次开胸探查止血术;9例出现心包积液需心包穿刺治疗;2例术后出现下肢肌力减弱,1例经脑脊液引流后下肢肌力基本恢复,1例合并感染、急性肾衰竭、低氧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持续床旁血滤、丙种球蛋白冲击及康复锻炼后下肢肌力恢复,其余患者未出现院内并发症。结论:胸骨上段小切口入路对于主动脉根部、升主动脉及弓降部显露良好,能够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骨上段切口 主动脉手术 主动脉夹层手术
原文传递
完全腹腔镜主动脉手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越锋 刘震杰 Ralf Kolvenbach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38-940,共3页
传统的开放手术人工血管置人治疗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虽然围手术期风险较大,但是具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腔内技术在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髂动脉闭塞疾病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成功率和较低... 传统的开放手术人工血管置人治疗腹主动脉瘤和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虽然围手术期风险较大,但是具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腔内技术在治疗腹主动脉瘤及主、髂动脉闭塞疾病方面有了飞速发展,并获得良好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嗣手术期病死率。但腔内治疗后可能发生内漏、移位、动脉瘤破裂、血栓形成等多种并发症,而且昂贵的材料费对患者及医疗保险都是不小的压力。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TASCA、B型大都可以通过腔内治疗完成,但是C、D型的患者使用腔内治疗尚有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手术 全腹腔镜 动脉闭塞性疾病 腔内治疗 主动脉 手术 长期通畅率 动脉闭塞
原文传递
奇静脉逆行灌注在主动脉手术中对脊髓保护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平 王乃利 +1 位作者 寇印华 张晓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 目的 :为主动脉手术中脊髓保护提供形态基础和术式设计。方法 :解剖观察了 3 1例成人标本的奇静脉系、椎静脉丛 ,以及脊髓静脉回流途径。结果 :观测奇静脉系及相关静脉 ,其直径为 ( x±s) :奇静脉为 (9.2± 1.9)mm ,半奇静脉为 (5 .5± 1.2 )mm ,副半奇静脉为 (3 .8± 0 .9)mm ,左最上肋间静脉为 (2 .0±0 .4)mm ,右最上肋间静脉为 (1.9± 0 .4)mm ,左腰升静脉为 (2 .3± 0 .5 )mm ,右腰升静脉为 (2 .2± 0 .6)mm。根据奇静脉属支的配布和肋间静脉汇入形式 ,将奇静脉系分为 4种类型。奇静脉及其属支中存在静脉瓣 ,有个体差异。脊髓静脉密集 ,与椎内静脉丛有丰富的网络连接 ,并通过神经根静脉与椎外静脉丛、奇静脉系相交通。结论 :在主动脉手术中应用奇静脉逆行灌注脊髓保护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主动脉手术 脊髓保护 逆行灌注 奇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