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8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高风险冠脉介入患者中IABP与Impella2.5对血流动力学支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靳立军 王宗涛 《循证医学》 CSCD 2013年第6期330-333,共4页
1文献来源 O'Neill WW, Kleiman NS, Moses J,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hemodynamic support with Impella 2.5 versu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igh-risk percutaneous coro... 1文献来源 O'Neill WW, Kleiman NS, Moses J, et al.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hemodynamic support with Impella 2.5 versus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igh-risk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 Circulation, 2012,126 The PROTECT Ⅱ study [J] (14) : 1717-17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辅助装置 IMPELLA 2 5 主动脉球囊 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62
2
作者 王京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IABP 护理进展 首次 临床应用 预防性应用 重症患者 辅助功能 概念 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3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81-92,共12页
1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 1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 增强型体外 主动脉球囊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55
4
作者 宋燕波 高军 秦文莉 《现代护理》 2003年第4期278-279,共2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 ,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  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 ,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  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4例 ,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 1例 ,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 ,用Detascope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 ,多采用心电触发 ,选择R波高尖 ,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 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 ,血压、心率逐渐平稳 ,室性心律失常消失 ,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 ,使用IABP1 8~ 72小时 ,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 ,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 ,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 ,保持导管通畅 ,应用肝素抗凝 ,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顔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 ,提高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体外循环 护理
下载PDF
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海泳 沈玉枝 +1 位作者 王贵芝 顼志敏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搏术 护理 并发症 栓塞 下肢缺血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2
6
作者 周莲 江敏 +4 位作者 文玲 朱建芳 李丽华 易坪 彭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高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1例院内死亡。结论采用IABP及PCI治疗...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高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1例院内死亡。结论采用IABP及PCI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高龄AMI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龄 主动脉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39
7
作者 崔锦钢 吴元 +6 位作者 赵冬云 张艳娟 杨艳敏 袁建松 李佳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238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9例,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并对IABP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出血、发热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IABP的2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仅23例(9.7%)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18例(49.6%)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21例(8.8%)、血小板减少55例(23.1%)、出血49例(20.5%)、下肢缺血4例(1.7%)。有18例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50×109/L),其中11例拔除IABP后血小板逐渐恢复,5例给予补充了血小板治疗。有12例患者发热,均发生于长时间使用IABP治疗患者,平均置入时间(10.3±7.8)天,有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结论:IAB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重要过渡辅助装置。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被引量:37
8
作者 石丽 薛秀兰 +1 位作者 张玉琴 魏艳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自 198 2~ 1998年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5 8例 ,通过对 15 8例患者的护理 ,规范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各种操作和监护指标的观察 ,加强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强化了基础护理 ,为进一步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心脏 护理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34
9
作者 万峰 陈彧 +2 位作者 王京生 王新生 陈生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 ,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 2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5例 ,... 目的 :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 ,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 2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5例 ,心梗恢复期心功能Ⅳ级 2例 ,心脏明显扩大 1例 ,所有患者术中不易搬动心脏。  结果 :12例OPCAB全部成功 ,远端吻合口数 3 7± 0 6个。术后IABP辅助时间平均 2 2 3± 9 5小时。 1例术后8天死于高钾心跳骤停。有 1例拔除IABP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其他患者顺利恢复。  结论 :IABP辅助下进行OPCAB是可行而安全的。对于低LVEF、急性心梗和心脏明显扩大等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的情况 ,IABP有助于扩大OPCAB的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球囊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0
作者 梁永新 徐平 邢泉生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心室辅助装置。本文就近几年IABP在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IABP 心室辅助装置 心脏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时机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段大为 李彤 +4 位作者 张文芳 赵成秀 胡晓旻 张强 吴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早期安装IABP的31例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9.7%;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晚期)12~24 h后安装IABP的1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47.1%。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对危重心脏病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效果,但安装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IABP的安装应宁早勿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1
12
作者 李俊凤 陈宇 +2 位作者 任丽娜 赵坤 何力娜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1469-147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过程中的最佳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介入治疗围术期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IABP治疗成功率94.8...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过程中的最佳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介入治疗围术期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IABP治疗成功率94.8%。其中128例术前置入IABP反搏球囊,6例于术后补救植入,22例因病情危重于床旁置入,IABP手术均成功。住院期间死亡9例。结论IABP应用后可改善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熟练掌握反搏泵的使用方法,加强IABP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IABP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13
作者 宁小方 姬富才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附8例报告 被引量:29
14
作者 林丽霞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8年第4期274-275,共2页
总结8例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病人的护理体会,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文中详细介绍了其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并根据本组病例的特点对心电图触发在反搏中的重要性、预防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 总结8例施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的病人的护理体会,提出了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文中详细介绍了其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并根据本组病例的特点对心电图触发在反搏中的重要性、预防并发症是术后护理的重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 护理
全文增补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15
作者 丁文军 魏强 +2 位作者 孙勇新 史昀青 王春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高危患者术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治疗效果,总结IABP的应用及撤机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 目的分析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高危患者术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治疗效果,总结IABP的应用及撤机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0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IABP组,男71例,女31例;年龄(63.0±8.2)岁]在OPCAB术前置入IABP治疗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100例未于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4.1±9.5)岁]。监测两组患者手术后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IABP辅助时间、围术期死亡等。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SABP[(95.3±12.2)mm Hgvs(.80.1±11.7)mm Hg;t=8.440,P=0.000]、MABP[(78.9±13.5)mm Hg vs(.52.3±15.1)mm Hg;t=12.410,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围术期心肌梗死和围术期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的发生较对照组少;围术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5.9%(6/102)vs.17.0%(17/100),χ2=6.180,P=0.020]。IABP组随访96例,对照组随访83例,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术后3个月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IABP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45.3%±12.0%vs.39.1%±8.2%,t=3.950,P=0.000)。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OPCAB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且把握好撤机时机,可降低手术风险,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高危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原文传递
PCI联合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心源性休克对患者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被引量:28
16
作者 王学才 吴敏 +1 位作者 罗心平 余追 《微循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6-31,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01-2016-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以及临床转归。方法:选取2014-01-2016-12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91例。将进行PCI治疗者设为PCI组(n=45),PCI基础上联合IABP治疗者设为PCI+IABP组(n=46)。两组同时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常规药物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楔压(PCW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有创动脉收缩压(SBP),心衰相关实验室指标脑钠肽(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Cr)水平变化及其临床转归。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LVEDd、PCWP、hs-CRP、BNP和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LVEF、MABP、SB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PCI+IABP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升高和降低均较PCI组明显(LVEDd:51.02±3.64vs 53.69±4.10,PCWP:13.25±5.22vs 18.48±7.14;hs-CRP:3.89±1.02vs 4.52±1.22;BNP:349.21±72.14vs 428.59±102.41;Cr:85.94±15.20vs 349.21±72.14;LVEF:40.75±6.14vs 37.56±6.10;MABP:71.20±11.22vs 62.44±10.55;SBP:99.84±13.01vs91.01±12.89;均P<0.05)。PCI+IABP组患者存活率高于PCI组(89.13%vs 68.89%),死亡率低于PCI组(10.87%vs 31.11%)(均P<0.05)。结论:PCI联合IABP治疗可有效改善AMI伴心衰/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衰相关指标水平,提高患者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动脉球囊搏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心衰指标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7
17
作者 刘玉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两... 目的: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神经功能、肾功能以及体液指标。结果:(1)靶器官功能:治疗后3d时,观察组患者血清中CK-MB、cTnT、cTnI、NSE、VILIP1、NMDA-R的含量以及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LVEF、肾小球滤过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2)体液指标:治疗后6h、12h、24h、48h时,两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PCT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PCT含量低于对照组。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PCI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情况,具体表现为保护靶器官功能、降低心脏负荷、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体外膜肺氧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芮子傲 戴东普 +5 位作者 郭影影 庞硕 周远航 杜洋 赵晓燕 董建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2597-2604,共8页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ABP联... 背景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是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及时有效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是挽救这类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探讨IABP联合ECMO对AMI合并CS患者的疗效,AMI合并CS患者需要ECMO支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冠心病监护病房(CCU病房)住院的应用IABP救治的AMI合并CS患者9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应用ECMO分为IABP组(n=65)及IABP+ECMO组(n=26)。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出院12个月生存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应用ECMO的影响因素。结果IABP组IABP后心搏骤停比例、24 h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水平、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气管插管应用比例、肺部感染比例、下肢缺血比例、急性肾损伤比例、消化道出血比例、出院后12个月生存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应用比例低于IABP+ECMO组(P<0.05),CCU住院时间短于IABP+ECMO组(P<0.05),年龄高于IABP+ECMO组(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和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和组别对乳酸、pH值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对收缩压、舒张压、乳酸、pH值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对心率主效应不显著(P>0.05);组别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乳酸、pH值主效应不显著(P>0.05)。其中两组治疗后24 h、72 h收缩压、pH值均高于上机前,乳酸水平低于上机前;两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pH值高于治疗后24 h,乳酸水平低于治疗后24 h(P<0.05)。IABP组治疗后24 h、72 h舒张压均高于上机前(P<0.05)。IABP+ECMO组治疗后72 h收缩压高于IABP组(P<0.05);IABP+ECMO组治疗后24 h的乳酸水平低于IABP组,pH值高于IAB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后24 h VIS、IABP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休克 心源性 心血管疾病 主动脉球囊搏术 体外膜肺氧合 血管活性药物评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元 肖华 +2 位作者 张金霞 黄军 向定成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68例因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68例因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患者,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好转、死亡两组。对两组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既往冠心病史、入院时心率、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病变血管支数、发病至行IABP术时间、TIMI血流、罪犯血管14项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的死亡率为47.06%,所有危险因素中,罪犯血管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其余危险因素均未影响预后(P〉0.05)。罪犯血管组间比较显示,前降支与其他罪犯血管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047,95%CI 0.004~0.547,P=0.015)。结论罪犯血管是AMI合并CS或血流动力学紊乱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影响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前降支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可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左主干、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IABP辅助治疗后未能降低住院期间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紊乱 主动脉球囊搏术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红 贾若飞 +2 位作者 孟帅 屈超 金泽宁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21-126,共6页
目的分析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IABP辅助行PCI的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97例... 目的分析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应用IABP辅助行PCI的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197例,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162例)和死亡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住院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197例患者平均年龄(57.3±14.7)岁,入院时平均动脉压(53.3±14.6)mmHg(1 mmHg=0.133 kPa)。两组患者入院时性别、吸烟、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肌酸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存活组患者年龄、2型糖尿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均P<0.05)。IABP置入前后,存活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的升高水平显著大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的升高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罪犯血管在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完全血管化,TIMI血流Ⅲ级,症状发作-球囊扩张时间,进门-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患者罪犯血管在左主干比例、术后24 h CK-MB值、术后24 h cTnI值显著小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ST段回落>50%比例显著大于死亡组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再发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床旁血滤、有创机械通气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IABP辅助PCI存在较高的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死亡组患者表现为高龄、合并2型糖尿病及陈旧性心肌梗死,且存在较高的再发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心源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