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贵芳 李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S2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反搏术 气囊导管 心脏舒张期 冠状动脉血流 护理技术水平 电极片 动脉搏动 护理人员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硝酸异山梨酯泵入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佟铁壁 谢淑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4期102-103,共2页
目的:评价泵入硝酸异酸异山梨酯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中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介入术中植入IABP后泵入硝酸异山梨酯(3~10 m... 目的:评价泵入硝酸异酸异山梨酯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中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介入术中植入IABP后泵入硝酸异山梨酯(3~10 mL/h。观察期疗效。采用床旁心脏彩超监测术前,及术后第2天,5天LVEF。结果术中应用持续硝酸异山梨酯泵入对于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重患者可明显减低改善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LVEF(P<0.05)。结论危重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持续泵入硝酸酯安全性性好,短期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异山梨酯泵 主动脉球囊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疗效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苑莉莉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第6X期95-95,108,共2页
目的:分析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单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分析研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单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2周LVEF为(47.9±5.7)%,对照组术后2周LVEF为(41.0±5.2)%,观察组术后2周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无一例死亡,术后未发生血管再闭塞患者;对照组死亡3例(13.04%),发生血管再闭塞2例(8.70%),两组患者死亡率、血管再闭塞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术后近期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冠状动脉腔内旋磨术的介入治疗与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晓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076-2077,共2页
冠状动脉内旋磨术(rotational coronary atherectomy)是用超高速旋转的带有钻石颗粒的旋磨头将冠状动脉内膜的粥样硬化、钙化组织辗磨成极细的微粒,从而将阻塞血管腔的斑块消除掉,使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 钙化组织 血管腔 粥样硬化 成极 静脉留置针 ROTATIONAL 动脉 主动脉球囊
下载PDF
3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体会
5
作者 张建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09年第7期5-7,共3页
总结了3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和配合。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局部感染、出血、下肢栓塞,同时加强导管护理及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掌握球囊反搏仪的工作原理,... 总结了3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病人的护理方法和配合。包括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局部感染、出血、下肢栓塞,同时加强导管护理及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认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掌握球囊反搏仪的工作原理,正确识别报警原因,了解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主动脉球囊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首次血管成形术后发生造影剂诱导的肾病
6
作者 Marenzi G. Lauri G. +1 位作者 Assanelli E. 杜媛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52-53,共2页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clinical predictors, and outcome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clinical predictors, and outcome of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 after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i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fter PCI.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may be at higher risk of CIN because of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unfeasibility of adequate prophylaxis. In 208 consecutive AMI patients undergoing primary PCI, we measured serum creatinine concentration (Cr) at baseline and each day for the following three days.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was defined as a rise in Cr >0.5 mg/dl. Overall, CIN occurred in 40(19%) patients. Of the 160 patients with baseline Cr clearance ≥60 ml/min, only 21(13%) developed CIN, whereas it occurred in 19(40%) of those with Cr clearance< 60 ml/min(p< 0.0001).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age >75 years(odds ratio5.28, 95%confidence interval1.98 to 14.05; p=0.0009), anterior infarction(OR 2.17, 95%CI 0.88 to 5.34; p=0.09), time-to-reper-fusion >6 h (OR 2.51, 95%CI 1.01 to 6.16; p=0.04), contrast agent volume >300 ml (OR 2.80, 95%CI 1.17 to 6.68; p=0.02) and use of intraaortic balloon (OR 15.51, 95%CI 4.65 to 51.64; p< 0.0001) were independent correlates of CIN. Patients developing CIN had longer hospital stay (13±7 days vs. 8±3 days; p< 0.001),more complicated clinical course,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mortality rate (31%vs.0.6%; p < 0.001). 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 frequently complicates primary PCI, even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It i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hospital complication rate and mortality. Thus, preventive strategies are needed, particularly in high-risk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造影剂 再灌注时间 基础血清肌酐 主动脉球囊 清除率 临床预测 血流动力学 对比剂用量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研究
7
作者 李迪 唐玉龙 +2 位作者 李心畅 韩冬梅 齐晓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心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为基础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 目的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心梗(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为基础方式进行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患者使用球囊反搏术时长为25.5~145.2 h。26例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术治疗,在此其中12例冠脉再通,冠脉造影TIMI 2级以上血流者4例。本组中,有124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球囊形成手术以及支架术,4例急诊实施CABG术。痊愈者100例,28例抢救无效死亡,成功率为78.13%。结论对于AMI合并CS者,使用IABP支架下治疗,有助于血管重建,提升患者病死率。在此过程中,除了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外,也要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性疾病,以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62
8
作者 王京菊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护理进展 首次 临床应用 预防性应用 重症患者 辅助功能 概念 技术
原文传递
中国体外反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被引量:58
9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2年第2期81-92,共12页
1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 1前言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慢性心脑血管病仍然是21世纪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威胁,并构成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报告,到2020年左右,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将会迎来冠心病的“流行”高峰。因此,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仍十分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外反搏 增强型体外反搏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中的应用和护理 被引量:55
10
作者 宋燕波 高军 秦文莉 《现代护理》 2003年第4期278-279,共2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 ,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  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4...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 ,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  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 ,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 4例 ,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 1例 ,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 ,用Detascope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 ,多采用心电触发 ,选择R波高尖 ,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 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 ,血压、心率逐渐平稳 ,室性心律失常消失 ,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 ,使用IABP1 8~ 72小时 ,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 ,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 ,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 ,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 ,保持导管通畅 ,应用肝素抗凝 ,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顔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 ,提高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体外循环 护理
下载PDF
38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3
11
作者 张海泳 沈玉枝 +1 位作者 王贵芝 顼志敏 《护理研究》 2001年第3期157-158,共2页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护理 并发症 栓塞 下肢缺血
下载PDF
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42
12
作者 周莲 江敏 +4 位作者 文玲 朱建芳 李丽华 易坪 彭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5期1376-1378,共3页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高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1例院内死亡。结论采用IABP及PCI治疗... 目的总结高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例高龄AMI患者接受PCI治疗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5例好转出院,1例院内死亡。结论采用IABP及PCI治疗和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高龄AMI患者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高龄 主动脉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情况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崔锦钢 吴元 +6 位作者 赵冬云 张艳娟 杨艳敏 袁建松 李佳 乔树宾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 目的: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的临床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为IABP的临床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1-01至2012-12在我院急诊及冠心病监护病房置入IABP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238例,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9例,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4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并对IABP治疗后血小板减少、出血、发热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使用IABP的2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仅23例(9.7%)未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118例(49.6%)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介入治疗。死亡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21例(8.8%)、血小板减少55例(23.1%)、出血49例(20.5%)、下肢缺血4例(1.7%)。有18例患者发生严重血小板减少(<50×109/L),其中11例拔除IABP后血小板逐渐恢复,5例给予补充了血小板治疗。有12例患者发热,均发生于长时间使用IABP治疗患者,平均置入时间(10.3±7.8)天,有4例患者血培养阳性。结论:IABP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重要过渡辅助装置。血小板减少和出血是最常见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心脏手术围术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 被引量:37
14
作者 赵铁夫 马涵英 +1 位作者 孟旭 张维君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危心脏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9月293例应用IABP的围手术期心脏病病人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79例,死亡114例,总病死率38·91%;其中冠心病病死率35·87%(94/262例)... 目的探讨高危心脏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疗效。方法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9月293例应用IABP的围手术期心脏病病人资料。结果本组治愈179例,死亡114例,总病死率38·91%;其中冠心病病死率35·87%(94/262例),非冠心病病死率64·52%(20/31例)。术前应用IABP的冠心病者病死率17·24%(5/29例),明显低于术中和术后开始应用IABP的冠心病者病死率36·47%(62/170例)和42·86%(27/63例)。结论IABP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循环辅助方式,术前应积极应用,在高危冠心病病人中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期间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 被引量:37
15
作者 石丽 薛秀兰 +1 位作者 张玉琴 魏艳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720-722,共3页
自 198 2~ 1998年共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15 8例 ,通过对 15 8例患者的护理 ,规范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的各种操作和监护指标的观察 ,加强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强化了基础护理 ,为进一步做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脏 护理
原文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被引量:34
16
作者 万峰 陈彧 +2 位作者 王京生 王新生 陈生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 :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 ,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 2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5例 ,... 目的 :分析讨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辅助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  方法 :12例OPCAB使用IABP辅助 ,包括术前顽固心绞痛 2例 ,急性心肌梗死 (心梗 ) 2例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下 5例 ,心梗恢复期心功能Ⅳ级 2例 ,心脏明显扩大 1例 ,所有患者术中不易搬动心脏。  结果 :12例OPCAB全部成功 ,远端吻合口数 3 7± 0 6个。术后IABP辅助时间平均 2 2 3± 9 5小时。 1例术后8天死于高钾心跳骤停。有 1例拔除IABP管后出现局部血肿。其他患者顺利恢复。  结论 :IABP辅助下进行OPCAB是可行而安全的。对于低LVEF、急性心梗和心脏明显扩大等术中不易搬动心脏的情况 ,IABP有助于扩大OPCAB的适应证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主动脉球囊反搏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7
作者 梁永新 徐平 邢泉生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第3期141-145,共5页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是目前应用最广的心室辅助装置。本文就近几年IABP在临床应用与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最新成果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心室辅助装置 心脏移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肌缺血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临床应用时机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31
18
作者 段大为 李彤 +4 位作者 张文芳 赵成秀 胡晓旻 张强 吴鹏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危重心脏病患者中应用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分析48例危重心脏病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低心排)时应用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8例患者在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均有一定的改善;其中早期安装IABP的31例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9.7%;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晚期)12~24 h后安装IABP的17例患者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47.1%。结论:IA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循环辅助手段,对危重心脏病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有一定效果,但安装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IABP的安装应宁早勿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心脏外科手术 急性心肌梗死 低心排血量综合征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俊凤 陈宇 +2 位作者 任丽娜 赵坤 何力娜 《护士进修杂志》 2013年第16期1469-1470,共2页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过程中的最佳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介入治疗围术期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IABP治疗成功率94.8...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过程中的最佳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介入治疗围术期使用IABP的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IABP治疗成功率94.8%。其中128例术前置入IABP反搏球囊,6例于术后补救植入,22例因病情危重于床旁置入,IABP手术均成功。住院期间死亡9例。结论IABP应用后可改善心功能及全身状况,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熟练掌握反搏泵的使用方法,加强IABP术后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IABP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宁小方 姬富才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1442-144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行急诊PCI治疗病人106例,按照是否采用IABP支持,分为对照组(未行IABP)和观察组(行IABP)。比较两组病人术后2 d时血液动力学变化,3 d时心肌酶学变化,术后3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左室舒张末径(LVEDD)的变化,3个月内两组病人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 d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 d时心肌酶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在术后3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DD在术后3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3个月时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再发心肌梗死以及血栓形成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ABP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能有效的改善血液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增强心功能,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