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59例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缪志海 胡东升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4期573-574,共2页
目的:探讨螺旋电极在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59例,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将心房状电极置入右心耳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起搏... 目的:探讨螺旋电极在永久起搏器安装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需要安装双腔起搏器的患者59例,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将心房状电极置入右心耳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5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起搏参数满足起搏要求,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螺旋电极具有易固定,易操作,安全性高,起搏疗效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 右室流出道 心脏起搏
下载PDF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起搏器植入术中起搏阈值变化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继红 赵玉伟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9期239-240,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起搏阈值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53例共植入59根螺旋电极。电极到位后,分别测试螺旋旋出前后的起搏阈值。结果螺旋旋出前的起搏阈值为(0.54±0.25)V,旋出后即刻为(1.1±0.40)V,旋出后10mi... 目的观察主动固定螺旋电极的起搏阈值在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变化规律。方法 53例共植入59根螺旋电极。电极到位后,分别测试螺旋旋出前后的起搏阈值。结果螺旋旋出前的起搏阈值为(0.54±0.25)V,旋出后即刻为(1.1±0.40)V,旋出后10min为(0.48±0.20)V。与旋出前相比,旋出后即刻的起搏阈值升高明显,随着螺旋旋出时间的延长,起搏阈值逐渐下降,观察至旋出后10min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结论主动固定螺旋电极在螺旋旋出前后阈值变化明显,约10min后达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植入术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 起搏阈值
下载PDF
晚期电极心肌穿孔一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作英 戴振林 +3 位作者 张航 肖平喜 王蓉 许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患者女,78岁,因症状性间隙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术后一周随访,心房、心室电极导线感知、起搏功能均正常。术后40天随访时发现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升高,经胸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心室起搏电... 患者女,78岁,因症状性间隙性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双腔心脏起搏器,术中、术后一周随访,心房、心室电极导线感知、起搏功能均正常。术后40天随访时发现心室电极起搏阈值升高,经胸片、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心室起搏电极导线导致心肌穿孔。给予留置原起搏器电极,放置新的电极导线的处理,之后患者无不适主诉,随访起搏功能正常,原心室电极导线再无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肌穿孔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 心包积液
下载PDF
螺旋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58例临床应用
4
作者 骆秋平 李世军 +2 位作者 焦云根 严俊峰 张昕 《交通医学》 2011年第2期181-182,共2页
目的:探索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安装起搏器患者58例,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安装起搏器58例中,手术顺利完... 目的:探索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临床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安装起搏器患者58例,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将心室起搏螺旋电极定位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并测试起搏参数。结果:安装起搏器58例中,手术顺利完成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57例,成功率98.28%。因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三尖瓣重度反流,5天后电极微脱位1例,改用右室心尖部起搏。流出道间隔部主动电极置入即刻达到理想的起搏阈值49例,起搏阈值较高9例。患者10分钟后重复测试起搏参数均达到要求。随访6个月均起搏感知良好。结论: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安全性高、可行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冠心病 扩张型心肌病 房间隔缺损 心脏起搏器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 右室流出道
下载PDF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起搏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吴刚 张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2年第14期1589-1591,共3页
从1958年第一台心室起搏器(VOO)问世到今天的四心腔起搏器(DDTAV)的临床应用,起搏器功能由简单发展到全自动形式,适应证从最初引起阿斯的房室传导阻滞(AVB)到与心律失常无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人们对右心... 从1958年第一台心室起搏器(VOO)问世到今天的四心腔起搏器(DDTAV)的临床应用,起搏器功能由简单发展到全自动形式,适应证从最初引起阿斯的房室传导阻滞(AVB)到与心律失常无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人们对右心耳、右室心尖起搏危害性的认识,以及对心脏特殊部位(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室流入道间隔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固定螺旋电极 起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