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应然”与“实然”:社会文化价值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文珺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0-168,共9页
本研究从社会生态心理学和主体间理论视角出发,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对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地区对比分析。对1 423名黑龙江垦区和深圳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地区社会文化价值存在差...
本研究从社会生态心理学和主体间理论视角出发,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对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地区对比分析。对1 423名黑龙江垦区和深圳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地区社会文化价值存在差异,垦区更多地表现出集体主义和人文取向价值。(2)"应然"和"实然"的社会文化价值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权力平等和人文取向价值观与现实权力不平等和人文关怀缺失的差异。(3)"应然"和"实然"的社会文化价值对生活满意度、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均具有独立影响,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现实人文取向影响较为积极,现实权力不平等的影响则较为消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价值
社会生态心理学
主体
间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曹晓婷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4期6-13,共8页
教育哲学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聚焦于教育本质或理念、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德育和班级管理等几个方面。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基础包括胡塞尔认识论的主体间理论、海德...
教育哲学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聚焦于教育本质或理念、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德育和班级管理等几个方面。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基础包括胡塞尔认识论的主体间理论、海德格尔生存论的主体间理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主体间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论、弗莱雷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梅洛·厐蒂和舒斯特曼身体间性理论等等。在系统梳理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时发现,已有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体间性的表述方面,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关系方面,主体间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方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主体
间
理论
主体
性
主体
间
性
研究述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间理论视角对传统精神分析概念的再概念化
3
作者
江楚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8期297-298,共2页
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酝酿的一种新范式,是一个过程理论,以探究和理解主体间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本文从主体间概念出发,把自体-自体客体、移情、中立原则、投射性认同、梦等传统精神分析概念做了比较,探索主体间理论视角对这些概念...
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酝酿的一种新范式,是一个过程理论,以探究和理解主体间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本文从主体间概念出发,把自体-自体客体、移情、中立原则、投射性认同、梦等传统精神分析概念做了比较,探索主体间理论视角对这些概念的再概念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间
理论
传统精神分析
概念
再概念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主体间理论下学校道德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确立的思考
4
作者
邓小燕
胡国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2年第3期14-16,20,共4页
传统道德教育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对立关系,缺乏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一味单向灌输,直接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较低。新时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对师生关系予以主体间价值观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主体间...
传统道德教育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对立关系,缺乏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一味单向灌输,直接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较低。新时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对师生关系予以主体间价值观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主体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这种基于主体间理论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师与学生都看成是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主体,既有助于学生内在思维向外在实践的转化,又有利于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间
理论
学校道德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思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心态形成过程中社会与个人的“互构性”——社会心理学中“共识”理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
25
5
作者
吴莹
杨宜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6,共8页
社会心理学有三种有关"共识"的理论,即共享现实理论、主体间共识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共享现实理论主要是从社会认知研究范式出发,采用"言即信"的实验方法探讨他人态度被个人建构为判断依据的"现实性"的...
社会心理学有三种有关"共识"的理论,即共享现实理论、主体间共识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共享现实理论主要是从社会认知研究范式出发,采用"言即信"的实验方法探讨他人态度被个人建构为判断依据的"现实性"的过程。主体间共识理论是在共享现实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主要讨论"我眼中他人的观念"对个人价值观与社群认同的影响。社会表征理论认为,不同社群因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同一理论或观念的表征是不同的,社会表征过程包括将价值观念或理论锚定和具体化的过程。文章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事实与个人心理的相互建构性讨论三种理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现实
理论
主体
间
共识
理论
社会表征
理论
社会心态
互构性
原文传递
许茨主体间沟通理论对增进高校师生交往的启示
被引量:
2
6
作者
邓佳倩
曹森
《教师教育论坛》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主体间沟通理论是一门关涉人际交往的学说,它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理论研究向现代主体间性研究的转变,为揭示、分析和增进人际交往提供了新视角。师生交往作为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只有遵循交往沟通的基本条件:"生动同时"...
主体间沟通理论是一门关涉人际交往的学说,它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理论研究向现代主体间性研究的转变,为揭示、分析和增进人际交往提供了新视角。师生交往作为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只有遵循交往沟通的基本条件:"生动同时"、"视角互易"和"指号接近呈现",才能确保实现师生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师生之间交往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间
性
主体
间
沟通
理论
师生交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然”与“实然”:社会文化价值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
4
1
作者
高文珺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0-168,共9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创新项目"社会心态机制与监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社会共识形成和作用机制研究"(14CSH001)
文摘
本研究从社会生态心理学和主体间理论视角出发,从"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对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地区对比分析。对1 423名黑龙江垦区和深圳居民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经济发展模式不同的地区社会文化价值存在差异,垦区更多地表现出集体主义和人文取向价值。(2)"应然"和"实然"的社会文化价值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权力平等和人文取向价值观与现实权力不平等和人文关怀缺失的差异。(3)"应然"和"实然"的社会文化价值对生活满意度、社会信任、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安全感均具有独立影响,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和现实人文取向影响较为积极,现实权力不平等的影响则较为消极。
关键词
社会文化价值
社会生态心理学
主体
间
理论
Keywords
social cultural value, socio -ecological psychology, intersubjective theory
分类号
C912.6-0 [经济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
1
2
作者
曹晓婷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
2017年第4期6-13,共8页
文摘
教育哲学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问题主要聚焦于教育本质或理念、师生关系、教育目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德育和班级管理等几个方面。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基础包括胡塞尔认识论的主体间理论、海德格尔生存论的主体间理论、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主体间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论、弗莱雷和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梅洛·厐蒂和舒斯特曼身体间性理论等等。在系统梳理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的基本理论观点时发现,已有研究在取得丰富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体间性的表述方面,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关系方面,主体间理论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方面等。
关键词
教育哲学
主体
间
理论
主体
性
主体
间
性
研究述评
Keywords
education philosophy
inter-subjective theory
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ity
review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间理论视角对传统精神分析概念的再概念化
3
作者
江楚娟
机构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出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8期297-298,共2页
文摘
主体间理论是精神分析酝酿的一种新范式,是一个过程理论,以探究和理解主体间情境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本文从主体间概念出发,把自体-自体客体、移情、中立原则、投射性认同、梦等传统精神分析概念做了比较,探索主体间理论视角对这些概念的再概念化.
关键词
主体
间
理论
传统精神分析
概念
再概念化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主体间理论下学校道德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确立的思考
4
作者
邓小燕
胡国
机构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2年第3期14-16,20,共4页
文摘
传统道德教育把师生关系看成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主客对立关系,缺乏对个体生命的人文关怀。一味单向灌输,直接导致道德教育实效性较低。新时期要解决这一问题,需对师生关系予以主体间价值观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主体间的双向或多向交互活动。这种基于主体间理论的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师与学生都看成是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主体,既有助于学生内在思维向外在实践的转化,又有利于学生人格和精神的升华。
关键词
主体
间
理论
学校道德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
思考
Keywords
inter-subject theory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s
new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reflection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心态形成过程中社会与个人的“互构性”——社会心理学中“共识”理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
25
5
作者
吴莹
杨宜音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
文摘
社会心理学有三种有关"共识"的理论,即共享现实理论、主体间共识理论和社会表征理论。共享现实理论主要是从社会认知研究范式出发,采用"言即信"的实验方法探讨他人态度被个人建构为判断依据的"现实性"的过程。主体间共识理论是在共享现实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主要讨论"我眼中他人的观念"对个人价值观与社群认同的影响。社会表征理论认为,不同社群因其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对同一理论或观念的表征是不同的,社会表征过程包括将价值观念或理论锚定和具体化的过程。文章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围绕社会事实与个人心理的相互建构性讨论三种理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启示。
关键词
共享现实
理论
主体
间
共识
理论
社会表征
理论
社会心态
互构性
分类号
C912.6-0 [经济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许茨主体间沟通理论对增进高校师生交往的启示
被引量:
2
6
作者
邓佳倩
曹森
机构
广东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教师教育论坛》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文摘
主体间沟通理论是一门关涉人际交往的学说,它进一步推动了哲学理论研究向现代主体间性研究的转变,为揭示、分析和增进人际交往提供了新视角。师生交往作为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只有遵循交往沟通的基本条件:"生动同时"、"视角互易"和"指号接近呈现",才能确保实现师生主体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增强师生之间交往的有效性,进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关键词
主体
间
性
主体
间
沟通
理论
师生交往
Keywords
intersubjectivity
Intersubjective Communication Theory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分类号
G645.6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应然”与“实然”:社会文化价值特点与影响
高文珺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科重建以来教育哲学领域主体间理论研究述评
曹晓婷
《现代教育科学》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主体间理论视角对传统精神分析概念的再概念化
江楚娟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主体间理论下学校道德教育中新型师生关系确立的思考
邓小燕
胡国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社会心态形成过程中社会与个人的“互构性”——社会心理学中“共识”理论对社会心态研究的启示
吴莹
杨宜音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5
原文传递
6
许茨主体间沟通理论对增进高校师生交往的启示
邓佳倩
曹森
《教师教育论坛》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