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感:有体验也有判断——与傅谨同志商榷
1
作者
姜开翔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4-55,共2页
读了傅谨同志发表在《文艺研究》90年第3期的文章《美感:体验还是判断》后,很受启发,对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美感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然而,文章认为:美感“是主体的情感过程……是主体对这一情绪过程的体验,而且仅仅是这种体验。”作为读者。
关键词
情绪过程
情感过程
文艺研究
情感体验
审美感受
理性判断
作品
主体
进入
心理规律
恩格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生成
2
作者
马大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39,共6页
艺术欣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以往有人曾试图用“欣赏对象—审美反映”或“刺激—反应”来说明人的欣赏活动,其错误就在于忽视了人有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创造,忽视了艺术欣赏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本文认为,艺术欣...
艺术欣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以往有人曾试图用“欣赏对象—审美反映”或“刺激—反应”来说明人的欣赏活动,其错误就在于忽视了人有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创造,忽视了艺术欣赏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本文认为,艺术欣赏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反映或反应过程,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创造的审美生成过程。1.艺术欣赏是主动的行为,它起始于人的审美需要。正是需要使主体进入审美准备状态,推动主体去作审美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审美生成
欣赏活动
交互作用
审美需要
准备状态
心理因素
审美欣赏
审美
主体
主体
进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里森世界里的拉康式话语:《最蓝的眼睛》中主体的消融
3
作者
杨新立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1,共2页
在谈到人的主体构建问题时,法国哲学家拉康认为,人的自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人的自我在本质上是分裂的。……自我其实就是一个他者,自我的本质就是一种挫折。[1]拉康是对20世纪人文学科产生巨大震撼的人物。
关键词
莫里森
他者
拉康
白人
美国黑人
自我
眼睛
主体
进入
皮肤
话语
原文传递
比较与进入——审美艺术论二题
4
作者
伍夫楹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3-29,共7页
审美中的比较和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进入,既是审美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艺术体现。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审美比较,达到准确、细致、深入地感受、认识和理解审美对象的美。审美中主体的进入,是思想、感情、气质、趣味、理想等进入客体。经过...
审美中的比较和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进入,既是审美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艺术体现。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审美比较,达到准确、细致、深入地感受、认识和理解审美对象的美。审美中主体的进入,是思想、感情、气质、趣味、理想等进入客体。经过再创造、移情、共鸣等心理环节,解构、整合、把握审美对象,深刻感受对象的美,产生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
主体
进入
共频
解构
移情
心理距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事制度改革与市场主体进入率——数量竞争还是质量竞争
被引量:
11
5
作者
徐现祥
马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202,共12页
本文考察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经济绩效。在理论上,本文认为,商事制度改革的质量才是影响市场主体进入的重要变量。在实证上,本文采用广东省177个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度量商事制度改革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检验本文的理论假说。实证分析...
本文考察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经济绩效。在理论上,本文认为,商事制度改革的质量才是影响市场主体进入的重要变量。在实证上,本文采用广东省177个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度量商事制度改革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检验本文的理论假说。实证分析发现,尽管分别考察改革措施数量和改革质量的宏观经济影响时,二者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同时考察二者的影响时,只有商事制度改革的质量指标才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商事制度改革质量提高10%,市场主体进入率将显著提高0.38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约为1.8%。本文的发现揭示了,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旨在提高改革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有关改革的发文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制度改革
市场
主体
进入
率
改革质量
改革数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主体意识的再认识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2-72,共1页
雷达在《作家》(1991年第5期)撰文《关于小说创作的若干思考》指出: 当前小说创作存在两种偏颇,即主体吞噬客体和客体压抑主体的现象,这虽然只是在一部分创作中表现出来,但它已成为小说创作向纵深发展的障碍。究竟应该怎样更完整。
关键词
主体
意识
主体
客体化
主体
进入
小说创作
纵深发展
主体
化
主体
能力
雷达
对象化
作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感:有体验也有判断——与傅谨同志商榷
1
作者
姜开翔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54-55,共2页
文摘
读了傅谨同志发表在《文艺研究》90年第3期的文章《美感:体验还是判断》后,很受启发,对至今仍在争论不休的美感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然而,文章认为:美感“是主体的情感过程……是主体对这一情绪过程的体验,而且仅仅是这种体验。”作为读者。
关键词
情绪过程
情感过程
文艺研究
情感体验
审美感受
理性判断
作品
主体
进入
心理规律
恩格斯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J0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生成
2
作者
马大康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4-39,共6页
文摘
艺术欣赏是极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以往有人曾试图用“欣赏对象—审美反映”或“刺激—反应”来说明人的欣赏活动,其错误就在于忽视了人有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创造,忽视了艺术欣赏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本文认为,艺术欣赏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反映或反应过程,而是主动的、积极的、创造的审美生成过程。1.艺术欣赏是主动的行为,它起始于人的审美需要。正是需要使主体进入审美准备状态,推动主体去作审美欣赏。
关键词
艺术欣赏
审美生成
欣赏活动
交互作用
审美需要
准备状态
心理因素
审美欣赏
审美
主体
主体
进入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里森世界里的拉康式话语:《最蓝的眼睛》中主体的消融
3
作者
杨新立
机构
河南工业大学外语学院
出处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1,共2页
文摘
在谈到人的主体构建问题时,法国哲学家拉康认为,人的自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虚假的幻象,人的自我在本质上是分裂的。……自我其实就是一个他者,自我的本质就是一种挫折。[1]拉康是对20世纪人文学科产生巨大震撼的人物。
关键词
莫里森
他者
拉康
白人
美国黑人
自我
眼睛
主体
进入
皮肤
话语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比较与进入——审美艺术论二题
4
作者
伍夫楹
出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3-29,共7页
文摘
审美中的比较和审美主体在审美中的进入,既是审美的规律,也是审美的艺术体现。通过宏观与微观的审美比较,达到准确、细致、深入地感受、认识和理解审美对象的美。审美中主体的进入,是思想、感情、气质、趣味、理想等进入客体。经过再创造、移情、共鸣等心理环节,解构、整合、把握审美对象,深刻感受对象的美,产生丰富。
关键词
比较
主体
进入
共频
解构
移情
心理距离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事制度改革与市场主体进入率——数量竞争还是质量竞争
被引量:
11
5
作者
徐现祥
马晶
机构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1-202,共12页
基金
研究阐述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18VSJ069)
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新时代下商事制度改革市场进出便利化研究”(pdjh2018a0007)
文摘
本文考察商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经济绩效。在理论上,本文认为,商事制度改革的质量才是影响市场主体进入的重要变量。在实证上,本文采用广东省177个区县的调研数据,构建度量商事制度改革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检验本文的理论假说。实证分析发现,尽管分别考察改革措施数量和改革质量的宏观经济影响时,二者都有显著影响。但是同时考察二者的影响时,只有商事制度改革的质量指标才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商事制度改革质量提高10%,市场主体进入率将显著提高0.384个百分点,提升幅度约为1.8%。本文的发现揭示了,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旨在提高改革的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有关改革的发文数量。
关键词
商事制度改革
市场
主体
进入
率
改革质量
改革数量
分类号
D92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主体意识的再认识
6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2-72,共1页
文摘
雷达在《作家》(1991年第5期)撰文《关于小说创作的若干思考》指出: 当前小说创作存在两种偏颇,即主体吞噬客体和客体压抑主体的现象,这虽然只是在一部分创作中表现出来,但它已成为小说创作向纵深发展的障碍。究竟应该怎样更完整。
关键词
主体
意识
主体
客体化
主体
进入
小说创作
纵深发展
主体
化
主体
能力
雷达
对象化
作家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感:有体验也有判断——与傅谨同志商榷
姜开翔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艺术欣赏中的审美生成
马大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莫里森世界里的拉康式话语:《最蓝的眼睛》中主体的消融
杨新立
《芒种》
北大核心
2012
0
原文传递
4
比较与进入——审美艺术论二题
伍夫楹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商事制度改革与市场主体进入率——数量竞争还是质量竞争
徐现祥
马晶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对主体意识的再认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