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学政治的世纪”:关于“鲁迅文学”命题的建构
1
作者 邱焕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8-211,共14页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界一些学者提出了“鲁迅文学”的建构命题,开启了解决“非文学的世纪”如何“回归文学”难题的新思路:王得后等以“立人”为基点,提出了“文学的左翼性”,建构了一个兼容文学与革命的鲁迅左翼批判传统;汪卫东以“文... 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界一些学者提出了“鲁迅文学”的建构命题,开启了解决“非文学的世纪”如何“回归文学”难题的新思路:王得后等以“立人”为基点,提出了“文学的左翼性”,建构了一个兼容文学与革命的鲁迅左翼批判传统;汪卫东以“文学行动”为基点,建构出一种鲁迅文学本体论,认为“二十世纪是文学的世纪”;张旭东则将视野转向“杂文自觉”,建构了一个代表“中国现代性经验”、具有“世界的散文”意义的鲁迅文学理论体系。这些建构突出了“鲁迅文学”的本体原发性,但也都有自己不易解决的难题,我们可以基于大众民主社会的“主体政治”特征,建构具有“写作民主”性质的“文学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文学 文学政治 主体政治 文学本体
原文传递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主体性及其意义
2
作者 吴海晶 《当代继续教育》 2000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资本主义政治文明 主体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主体 主体政治 文明建设 政治素质 客体 理论著作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的政治向度与美学观照——国外萨义德政治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吴铁柱 王丙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4-132,共9页
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萨义德以文化形态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美学对政治的态度、参照系、生活经验、文化抵抗运动和民族属性的影响与作用。就此,萨义德以东方主义为核心的后殖民批评建构西方叙事的政治美学分析模式。... 作为20世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批评家,萨义德以文化形态的小说为切入点,阐释美学对政治的态度、参照系、生活经验、文化抵抗运动和民族属性的影响与作用。就此,萨义德以东方主义为核心的后殖民批评建构西方叙事的政治美学分析模式。萨义德政治美学思想在批评话语的政治向度、主体政治的美学观照中呈现知识分子与民族文学的审美救赎,本文力图在此三个维度梳理和探析国外萨义德政治美学思想研究的学理分析框架,并以此基础剖析萨义德文化政治批评的融合性与矛盾性,探讨东方意识形态和西方审美趋向的跨地域对话与跨文化交流,为我国政治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彰显政治美学思想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后殖民主义 批评话语 主体政治 审美救赎
原文传递
无主体的主体性:当代法国哲学中的主体政治系谱学
4
作者 夏莹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6-24,共9页
法国思想对于主体性的痴迷源于其政治哲学中革命主体的建构。它构筑的主体政治肇始于马基雅维利对神学政治的否定。马基雅维利对于情境与德行的相遇所构筑的君主论,引发了葛兰西的政党理论,并最终激发了晚期阿尔都塞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 法国思想对于主体性的痴迷源于其政治哲学中革命主体的建构。它构筑的主体政治肇始于马基雅维利对神学政治的否定。马基雅维利对于情境与德行的相遇所构筑的君主论,引发了葛兰西的政党理论,并最终激发了晚期阿尔都塞在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当中所完成的对于无主体的主体性的构建。法国激进的主体政治建构方式得以完成。这种主体政治建基于一种匮乏的主体性之上,并不存在现实的主体载体。而德勒兹以精神分裂者与游牧民的两个意象所构筑的主体虽延续了这一建构主体性的结构,却依赖于一种充盈而非匮乏的欲望之流构筑了强度性的主体,这一主体本质上是一种剩余主体性,它逃逸出任何试图定义它的观念,保持了它革命主体的本质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德勒兹 主体政治 剩余主体 革命主体
下载PDF
主体性:人生存之重要维度
5
作者 孙玉霞 张其学 《文教资料》 2008年第21期68-69,共2页
针对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主体主义的诘难,我们认为,主体性是无法消解的,人的生存需要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生存、自由和解放的力量,是现代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人的本性及其实现的理想状态.同时,本文结合图海纳的"主体政治"... 针对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主体主义的诘难,我们认为,主体性是无法消解的,人的生存需要主体性.主体性是人的生存、自由和解放的力量,是现代人生存的一个重要维度,是人的本性及其实现的理想状态.同时,本文结合图海纳的"主体政治"观进一步分析了主体性对于"我们共同生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生存 主体政治
下载PDF
政治工作基本矛盾浅析
6
作者 曹祖明 焦玉明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2001年第1期22-25,共4页
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是主体政治与客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主体政治一定要适应客体的利益需要。革命的政治工作就是要帮助客体充分认识自身的利益所在 ,并且团结起来 ,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主体政治与客体利益的矛... 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是主体政治与客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的客观要求是主体政治一定要适应客体的利益需要。革命的政治工作就是要帮助客体充分认识自身的利益所在 ,并且团结起来 ,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主体政治与客体利益的矛盾在政治工作诸矛盾中处于主导的和决定的地位 ,规定和影响着其它矛盾的解决。我们既不能因为强调主体政治的主导作用 ,而忽视了满足客体的利益需要 ;也不能因为强调客体利益 ,而忽视了主体政治的主导作用。正确认识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 ,有助于我们探讨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工作 基本矛盾 主体政治 客体利益
原文传递
自治主义的大众哲学与伦理主义的主体政治学——对奈格里关于马克思“机器论片断”当代阐释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8
7
作者 孙乐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4,158,共10页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 马克思的"机器论片断"虽然写于150多年前,但它对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范式及其统治策略的转型具有重要价值。奈格里、哈特等西方左派学者正是通过对"机器论片断"的解读,开辟了一条使马克思走向当代的道路。首先,在《〈大纲〉:超越马克思的马克思》中,奈格里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机器大生产时代"劳动与生产过程分离"的论述,建构起了劳动与资本彻底对立的自治主义理论,实现了由劳动与资本的辩证对立到自治对抗的逻辑转变。其次,在《帝国》和《大众》等著作中,哈特、奈格里通过对"一般智力"的当代阐释,实现了由物质劳动到非物质劳动的转变,建构起了以生命政治为核心的大众哲学。最后,他们通过对"自由时间论"的批判性分析,重构了马克思的形式吸纳和实际吸纳理论,揭示了帝国统治的权力机制及其湮灭之路。虽然他们的理论为我们重新理解"机器论片断"的哲学意义及其当代价值提供了有益启示,但这种理论实际上是建立在对"机器论片断"的过分政治化、主体化的解读之上的,严重夸大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主体维度,滑向了一种充满伦理色彩的主体政治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哲学 主体政治 机器论片断 自治主义 伦理主义 奈格里 哈特 《帝国》
原文传递
交互性的粘合剂:阶级的政治优先性 被引量:4
8
作者 维克多·沃利斯 任远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9,共11页
本文探讨了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与种族、性别、性取向等压迫维度的结构性差异。社会阶级不仅仅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共同体,更是历史的现实或潜在主体,统治阶级从各个方面塑造着社会存在的主要特征。所有受压迫的共同体都必须意识到,... 本文探讨了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与种族、性别、性取向等压迫维度的结构性差异。社会阶级不仅仅是人口统计学意义上的共同体,更是历史的现实或潜在主体,统治阶级从各个方面塑造着社会存在的主要特征。所有受压迫的共同体都必须意识到,他们拥有共同的阶级基础和阶级利益,并且有必要以此为纽带团结起来,共同反抗统治阶级。然而,这种团结意识如今受到了国家压迫、身份政治以及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的阻碍。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实现被压迫者的大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性阶级主体政治优先性 西方左翼政治
原文传递
再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及其逻辑演进——从《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最初稿谈起 被引量:3
9
作者 张福公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24,共6页
历史概念是贯穿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中心概念,其性质与内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它只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与阶级斗争实践的简单结合;随后,它从抽象逻辑规定转向人本主义,人与人的关系首次被指认为历史的本质内容,... 历史概念是贯穿青年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学徒期的中心概念,其性质与内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初,它只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与阶级斗争实践的简单结合;随后,它从抽象逻辑规定转向人本主义,人与人的关系首次被指认为历史的本质内容,并成为走向阶级斗争的逻辑中介;最后,它实现了在黑格尔主义和人本主义中的统一,人被提升为历史生成的尺度。这种理论倾向使卢卡奇的革命理论失去了科学的理论根基,沦为纯粹的政治行动主义,同时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中的主体政治逻辑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卢卡奇 历史 生成性 人与人的关系 主体政治逻辑
下载PDF
亚政治文化性:三十年代文学群体的普遍特征
10
作者 陆咏梅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国民政府缺乏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主体政治文化缺乏整合力,是三十年代文学群体亚政治文化性产生的历史缘由。亚政治文化性是这一时期文学群体的普遍特征,依据有三:文学群体背离权力主体文化,政治取向多样化;文学群体参与意识强化,参与类... 国民政府缺乏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主体政治文化缺乏整合力,是三十年代文学群体亚政治文化性产生的历史缘由。亚政治文化性是这一时期文学群体的普遍特征,依据有三:文学群体背离权力主体文化,政治取向多样化;文学群体参与意识强化,参与类型多元化;文学群体拒绝文化整合,宗派色彩多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化 三十年代 文学群体 主体政治文化 政治取向 政治参与 宗派色彩
下载PDF
论马基雅维利的主体政治哲学思想
11
作者 刘自学 丁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73-76,109,共5页
马基雅维利身处大变革的时代,他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治哲学思想,其主题是构建统一的君主国及维护稳定的政治秩序,主张君主应凭借强力去构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民族国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动摇了目的论的基础,否定了基督神学政治学观,... 马基雅维利身处大变革的时代,他提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政治哲学思想,其主题是构建统一的君主国及维护稳定的政治秩序,主张君主应凭借强力去构建一个中央集权式的民族国家。他的政治哲学思想,动摇了目的论的基础,否定了基督神学政治学观,改变了政治哲学的基本内涵,把古代的实践哲学转变为创制的政治技术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基雅维利 主体政治哲学 时代精神 主体精神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浅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泽民 文辉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政治心态 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政治 自我中心 个性心理特征 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
原文传递
从学科建设的视野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忠桥 张国启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 2006年第7期34-37,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课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一课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显而易见。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是以主体性哲学为基础围绕这一中心问题进行研究的教育观念或教育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设立的同时,研究并建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有利于克服依附性教育或客体教育的弊端,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引导人们学会选择的教育形态,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创新型教育形态,也是一种寻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学会选择 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被引量:8
14
作者 蓝江 《思想教育研究》 2005年第6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 教育模式 受教育者
原文传递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刍议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晓山 向勇 《探索》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5-107,共3页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 ,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 ,并在教育过程... 本文借鉴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 ,提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理念。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中 ,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一样处于主体地位。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促进受教育者主体个性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二维价值功能 ,并在教育过程中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向互动。加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握使受教育者主体全面发展的主题 ,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二维价值 互动过程 加强途径
下载PDF
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周飞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2012年第7期41-43,共3页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
原文传递
对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质疑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升臻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66-568,共3页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者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q...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这一热点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者就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其实效性提出质疑,并指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它既没有增加任何新的知识,也没有超越任何传统的、旧的知识;它不但没有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反倒使简单问题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 大学生 思想道德
下载PDF
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维度 被引量:8
18
作者 项久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58,共6页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代转换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教育者为主体的修正,它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 弘扬与尊重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现代转换的必然要求。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教育者为主体的修正,它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应有本质。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条件和发展需求出发,将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在教育过程中强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在方法论上倡导实践和交往,以人性的彰显和社会的发展作为其价值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下载PDF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四维向度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彦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8-10,28,共4页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四个向度: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伦理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及理论教育实践转向...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是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四个向度: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度珍视受教育者主体性的伦理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观以及理论教育实践转向的教育实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 向度
下载PDF
主体技术政治学论纲:一种新型权力的诞生 被引量:8
20
作者 邓曦泽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1,共9页
传统权力的合法性只有神授和民授两个来源,但是,人类正在发展出一种既非神授也非民授,而是技术自身授予的新型权力主体——技术权力。一般地看,技术具有合法性的所有特征。历史地看,当代国家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技术领域,国家将大量资源投... 传统权力的合法性只有神授和民授两个来源,但是,人类正在发展出一种既非神授也非民授,而是技术自身授予的新型权力主体——技术权力。一般地看,技术具有合法性的所有特征。历史地看,当代国家竞争越来越聚焦于技术领域,国家将大量资源投入技术,因而技术越来越强大。同时,在空间上,技术可以迁移(到另一国家),而国家不能。所以,技术越来越不依赖国家,倒是国家越来越依赖技术,从而使技术日益具有摆脱政治控制的独立性。合法性和独立性相结合,使技术开始成为独立的权力主体,即技术权力。关于成为主体的技术权力的政治学,可以称为“主体技术政治学”,以区别于韦伯的“工具技术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技术政治 技术 权力 合法性 独立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