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效引领,指导合作,“英”有所获——谈五学模式下的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
1
作者 苏元键 《学苑教育》 2014年第8期58-59,共2页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任务型学习,这四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以相辅相成,灵活有选择地处理使用。可以是协作型的任务学习,自主型的探究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型的互动探究型学习。合作学习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 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任务型学习,这四种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以相辅相成,灵活有选择地处理使用。可以是协作型的任务学习,自主型的探究学习,也可以是合作型的互动探究型学习。合作学习是新时代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理念的体现,建立小组共同参与、合作协同学习是我国教学改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 合作
下载PDF
高效课堂的建构及其策略 被引量:115
2
作者 王鉴 王明娣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2-118,共7页
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领域。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关注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日常生活的休息和必要的身体锻炼,构建学习共同体,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的内在条件。通过教师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建构新型的... 构建高效课堂是教育变革的一个重要领域。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关注和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日常生活的休息和必要的身体锻炼,构建学习共同体,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的内在条件。通过教师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以"为学而教"理念的变革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的外在条件。建构高效课堂需创新"为学而教"的课堂理念,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习共同体
原文传递
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框架、实践与启示 被引量:42
3
作者 梁文艳 李涛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4-71,共8页
引入新的课堂观察评价是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质量评价改进的一大亮点:一方面,扎根理论开发评价框架,严格保证实施评价者资质并优化评分机制,以最大程度保障评价工具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在为学而教的导向下,基于严格设... 引入新的课堂观察评价是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质量评价改进的一大亮点:一方面,扎根理论开发评价框架,严格保证实施评价者资质并优化评分机制,以最大程度保障评价工具和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另一方面,在为学而教的导向下,基于严格设计的实证研究进一步识别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优化评价框架,以更好地发挥评价对教师质量的诊断和改进功能。相比该主题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国内研究相对滞后。有鉴于此,本文从评价框架开发、过程管理以及识别有效指标的实证研究设计三个方面梳理了美国教师质量课堂观察评价的经验,并讨论其对我国教师评价改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质量 课堂观察 教师专业发展
原文传递
从课目教学知识到课目学习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的新方向 被引量:19
4
作者 曾文婕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2-149,共8页
课目教学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成部分,备受关注。课目教学知识主要是从“教”的视角关注“教师如何教”相应的课目知识。随着以学习为中心和为学而教等理念的彰显,需要从“学”的视角审视教师专业知识从课目教学知识向课目学习... 课目教学知识作为教师专业知识的关键组成部分,备受关注。课目教学知识主要是从“教”的视角关注“教师如何教”相应的课目知识。随着以学习为中心和为学而教等理念的彰显,需要从“学”的视角审视教师专业知识从课目教学知识向课目学习知识发展的新方向。由此,课目学习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师专业知识形态应运而生并得以凸显。课目学习知识是课目知识和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殊“结晶”,主要包含关于学生理解的知识、关于学材开发的知识以及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开发的知识三个层面。课目学习知识的建构,既为“校本教学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新思路,促使其走向“校本学习研究”,也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有利于相应课程理念、内容、实施及评估的转型。通过校本学习研究创新和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等路径,支持课目学习知识持续增长,有望使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成为真正以学生学习为本的课程与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目教知识 课目习知识 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教育
原文传递
为学而教:3P教学模型对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8
5
作者 纪春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9-115,共7页
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转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约翰·比格斯3P教学模型围绕学生学习这条主线,构建了由“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的螺旋上升的学习闭环,其核心理念是“为学而教”,推进... 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转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约翰·比格斯3P教学模型围绕学生学习这条主线,构建了由“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组成的螺旋上升的学习闭环,其核心理念是“为学而教”,推进传统教学范式的变革,实现从“教”向“学”的转变,旨在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文章剖析了3P教学模型的理论内涵、教育理念及其时代意义,通过分析与借鉴,提出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本科教育改革的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P教模型 本科教育 约翰·比格斯
下载PDF
中职“适学课堂”:内涵特征、价值透视与生成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汤明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2期5-9,共5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中职课堂教学由"为教而教"向"为学而教"转变,"适学课堂"应运而生。适学课堂是适合学情、适合学法和适合学材的课堂,具有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合作探...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中职课堂教学由"为教而教"向"为学而教"转变,"适学课堂"应运而生。适学课堂是适合学情、适合学法和适合学材的课堂,具有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合作探究和检测达标的课堂特征。适学课堂是回归教育的目的、尊重个体差异和生命价值、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教学应通过创新"适学"课堂理念、创建"适学"课堂学习共同体、组织适合的学习内容生成适学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生成策略
下载PDF
“新学导”课堂的内涵、特点与实践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华荣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1,共4页
本研究通过从"讲得多、问得碎、控得紧"转为"精讲适导、主问激思、少控多放",针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新学习情境,开展新学习活动和实施新学习评价,打造"新学导"的课堂生态:为学而导,在学中导,学导互促。... 本研究通过从"讲得多、问得碎、控得紧"转为"精讲适导、主问激思、少控多放",针对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新学习情境,开展新学习活动和实施新学习评价,打造"新学导"的课堂生态:为学而导,在学中导,学导互促。并以物理学科为例,重点从阐述"为学而导"的核心观点、特点,提出"在学中导"的操作范式,指明"学导互促"这一核心价值,从三个方面入手全面阐释这一教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立场 导课堂 中导 导互促
原文传递
“会计学”课程学习方法论及教学逻辑起点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6
8
作者 曾月明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1-164,172,共5页
引导学生选择价值取向并带领学生参与"会计事件分析与评论"是"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本质,帮助学生获取经验以构建对"会计学"的认识,并培养"问题导向"和"解决导向"的思维习惯是"会... 引导学生选择价值取向并带领学生参与"会计事件分析与评论"是"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本质,帮助学生获取经验以构建对"会计学"的认识,并培养"问题导向"和"解决导向"的思维习惯是"会计学"课程教学的逻辑起点,教学路径包括:教学设计以"为学而教"代替"以教定学",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形式以"训练思维方式"代替"被动接收知识",让主流价值观渗透于心;教学模式以"一体化教学"代替"课堂讲授",培养深度学习能力;教学评价以"能力素养"代替"知识为本",引入发展性教学评价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课程教 思维方式 一体化教 能力素养
下载PDF
中职“适学课堂”: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改进 被引量:5
9
作者 汤明清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79-82,96,共5页
中职“适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为学而教”“多学少教”和深度教学的课堂;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诉求和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追求,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素... 中职“适学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为学而教”“多学少教”和深度教学的课堂;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诉求和信息化时代教学变革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追求,其终极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中职“适学课堂”是通过教师的“有限教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使学生学会学习;通过“多元教导”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发展学生心智和素养;通过提供“全景立场”开展“深度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反思、批判等深度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比较、批判、包容、接纳,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发展了“理性精神”“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能力”等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课堂 深度教 核心素养
下载PDF
深耕课堂 为学而教
10
作者 韩旭 《新校园》 2024年第12期48-49,共2页
仁者爱人、立德树人,是自古所推崇的道德教育规范。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现代教育仍然没有消磨“应试”“分数”所留下的烙印。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但是分数依然是学生能否接受优质高阶教育的重要保障。“为学而... 仁者爱人、立德树人,是自古所推崇的道德教育规范。时代的车轮缓缓向前,现代教育仍然没有消磨“应试”“分数”所留下的烙印。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价值观,但是分数依然是学生能否接受优质高阶教育的重要保障。“为学而教”——让学生负责任地学习,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又解决了素质与分数的矛盾。在读了《为学而教》这本书并不断思索后,我认为,“以学生为主体”“为学而教”“以学定教”这些新理念的最大的特点一是高效,二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大力推行“为学而教”的要求下,我的课堂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应用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教 立德树人 提高素质 仁者爱人 道德教育 以人 与效果
下载PDF
让学习真正发生的高中物理教学探索——以“原子核式结构”为例
11
作者 倪子元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4年第2期44-47,共4页
育人指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技能培育、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素养的培育需要经历"教师合理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以"原子核式结构"为例,从素养目标、活动设计、问题... 育人指向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知识传授、技能培育、能力培养,更要关注学生必备品格的形成.素养的培育需要经历"教师合理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以"原子核式结构"为例,从素养目标、活动设计、问题设计三方面设计课堂教学,探索"为学而教"的教学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教 原子核式结构
下载PDF
学习的视角:“线上教学”实施状况的实践审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建国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0年第6期10-13,共4页
为学而教是"线上教学"必须秉持的价值取向,因此学生"学"得如何是评判"线上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线上教学"的内容设计、方式指导和评价手段等要素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 为学而教是"线上教学"必须秉持的价值取向,因此学生"学"得如何是评判"线上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线上教学"的内容设计、方式指导和评价手段等要素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制约学生真实学习的发生。学校及教师亟须通过统整学习内容设计、重视学习策略培育和加强评价方式优化等举措,确保学生线上学习取得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方式 线上教 停课不停 抗疫助
下载PDF
“为学而教”理念下小学课堂创新路径
13
作者 王晨园 《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 教育》 2024年第12期077-080,共4页
随着“双新”改革的推进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变得日益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学习,而忽视了“人”的存在和个体差异。“为学而教”的课堂理念将“人”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以学生为... 随着“双新”改革的推进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小学课堂教学创新变得日益重要。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学习,而忽视了“人”的存在和个体差异。“为学而教”的课堂理念将“人”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这种课堂模式的特征在于关注人本身、学习过程、未来需求和个体成长。依据脑科学和建构主义的研究成果,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详细阐述了为学而教的主要教学策略,如兴趣引导、资源适配、能力培养、方法创新和评价提升。这些策略不仅为小学课堂教学创新提供了实践操作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 策略 课堂创新路径 教育改革
下载PDF
为学而教: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教学关系的基本定位——以苏科版初中数学“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教学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贾春芹 《数学教学通讯》 2023年第26期6-8,共3页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关系应当定位为“为学而教”.“为学而教”跟“以学定教”有所不同“,为学而教”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学生学的基础上去设计教的思路.对当...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关系应当定位为“为学而教”.“为学而教”跟“以学定教”有所不同“,为学而教”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即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研究学生学的基础上去设计教的思路.对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认知规律的把握,然后去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是具有生命力的教学关系定位.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初中数学教学需要建立起合适的教学关系,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从而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从而让核心素养的落地得到保证.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经验与认知特点的把握,来确定“为学”的空间范围,要通过“教”来体现“为学”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 关系
下载PDF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五育融合”教学设计——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刚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21年第18期4-5,共2页
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为学而导"为引领,探索"五育融合"的物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五育融合"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以此为基础,以"为学而导"的主体性,引领"育... 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为学而导"为引领,探索"五育融合"的物理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五育融合"内容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并以此为基础,以"为学而导"的主体性,引领"育内融合",巩固并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以"为学而导"的学导互促,引领"育间融合",促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的美,切实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以"为学而导"的创新性,引领"跨育融合",延伸学生思考,培养与持续提升学生跨学科的逻辑思维等能力。以"为学而导"推动"五育融合"的物理教学设计有效落实,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及德育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导” “五育融合” 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物理教
下载PDF
基于课堂观察的《一棵小桃树》课例研究与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岚 王晨璐 《读写月报》 2023年第18期4-10,共7页
随着新课标的问世,为学而教成为一种导向。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严格的定性定量评价,有助于识别授课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启发。关于评价范式,在研究国内外现有课堂观察范式相关文献资料后,我们选择了华东... 随着新课标的问世,为学而教成为一种导向。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严格的定性定量评价,有助于识别授课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为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启发。关于评价范式,在研究国内外现有课堂观察范式相关文献资料后,我们选择了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提出的“LICC课堂观察范式”[以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英文单词首字母命名]作为此研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例研究 有效课堂教 课堂文化 课堂观察 评价范式 授课教师 课程性质
原文传递
为学而教:实践中的教法变革——兼评江苏沭阳高级中学的“学案法教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启亮 《江苏教育》 2001年第10期4-7,共4页
对实践中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不难发现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依然存在着很深的文化隔离,由此,也启示我们正视素质教育实践层面的诸多困境、误区,正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步履维艰。在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的情况下,本文提出教法... 对实践中的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不难发现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之间,依然存在着很深的文化隔离,由此,也启示我们正视素质教育实践层面的诸多困境、误区,正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的步履维艰。在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的情况下,本文提出教法变革的问题,是因为在笔者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中 生主体性 江苏沭阳
下载PDF
基于为学而教的议题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钊雄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29-31,共3页
为学而教,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性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实现议与题的融合,由教的逻辑转向学的逻辑,发展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直指课堂教学核心。在一次“遵守规则”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在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活动推进和评价引领等... 为学而教,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性组织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的成长需要实现议与题的融合,由教的逻辑转向学的逻辑,发展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直指课堂教学核心。在一次“遵守规则”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在情境创设、问题导向、活动推进和评价引领等方面对两位教师的议题式教学做了一番评议比较与审辨思考,对为学而教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课异构 问题导向 遵守规则 情境创设 课堂教 习性组织 科关键能力
下载PDF
“教学”与“学教”互转——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课堂变革之二
19
作者 黄瑞夷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8年第7期21-23,共3页
老师拿着书本阅读课文,脑子里就想着怎么教,实际上他是很难教好的;学生捧着书本阅 读一篇课文,如果满脑袋都想着这里面有哪些知识我要学习,那这样的学生也很难学好语文.如果 老师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转变学生的习惯,让学生捧起课本,读着一... 老师拿着书本阅读课文,脑子里就想着怎么教,实际上他是很难教好的;学生捧着书本阅 读一篇课文,如果满脑袋都想着这里面有哪些知识我要学习,那这样的学生也很难学好语文.如果 老师能通过自己的教学转变学生的习惯,让学生捧起课本,读着一篇课文,脑袋里想着读完课文后, 我能与同学分享哪些知识,我又能说出多少他们没读出来的内容呢?这样的课堂就是真正培养学生 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载PDF
浅析高效课堂的构建基础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文婷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10期246-247,共2页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改变原有的"为教而教"的课堂教学目的为"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需改变原有的"为考而学"的课堂学习思想为"为思而学"的课堂学习观念。通...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改变原有的"为教而教"的课堂教学目的为"为学而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学生需改变原有的"为考而学"的课堂学习思想为"为思而学"的课堂学习观念。通过师生对课堂理念的转变来构建高效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课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