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安本底站酸雨长期观测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正泉 马浩 +1 位作者 毛裕定 冯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1-489,共9页
利用临安本底站酸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站酸雨年际变化及月变化,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归因,同时分析了酸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2012年期间,临安本底站的酸雨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有2次明显加重和2次明显减弱过程.近20... 利用临安本底站酸雨长期观测资料,分析了该站酸雨年际变化及月变化,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归因,同时分析了酸雨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85~2012年期间,临安本底站的酸雨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有2次明显加重和2次明显减弱过程.近20年酸雨的月变化表现为以7月为中心月份,降水酸度及强酸雨发生频率向两侧月份增加,弱酸雨发生频率向两侧月份减小.酸雨发生受降水强度、风速、风向影响,小雨时强酸雨发生频率高、弱酸雨发生频率低,而暴雨时弱酸雨发生频率高、强酸雨发生频率低;随风速等级升高,酸雨发生频率及强酸雨所占比重逐渐降低,降水pH值逐渐升高;弱酸雨发生日主导风向多集中于S-W扇区,而强酸雨发生日主导风向更倾向于N-E扇区.临安本底站酸雨的月变化主要归因于降水量变化以及各月SSE-WSW和NWN-ENE风向扇区来风的增多和减少,酸雨的年际变化可归因于江浙沪能源消耗量增加及重大环保措施实行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长序列 PH值 年际变化 临安底站
原文传递
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污染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伟 康丽莉 +2 位作者 林惠娟 浦静姣 马千里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4,共6页
利用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数据,研究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酸雨发生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借助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输送形势对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的影响。研究表明:最近6年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各月均值均小于4... 利用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观测数据,研究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酸雨发生频率的时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借助后向轨迹分析法分析输送形势对临安大气本底站酸雨的影响。研究表明:最近6年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pH各月均值均小于4.5,均达到强酸雨的程度;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发生频率表现为夏季低、秋季高;1985—2009年临安大气本底站降水的年均pH全部达到酸雨程度。根据Daniel趋势检验,临安大气本底站年均降水pH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风速越小,酸雨出现频率就越高;降水pH受降水量的影响较大。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与降水前的大气中SO2浓度存在负相关的关系。根据气团的来向与酸雨污染程度的关系分析,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受到其北部地区和浙西地区的酸雨气体物输送的影响较大。临安大气本底站的酸雨污染特征已由原来的硫酸型转为硫酸型与硝酸型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 相关分析 后向轨迹 临安大气底站
下载PDF
临安本底站大气气溶胶水溶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3
作者 徐宏辉 刘洁 +2 位作者 王跃思 毛敏娟 蒲静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6-802,共7页
为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的区域特征,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在临安区域本底站利用安德森(Andersen)分级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I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区域本底站SO24-、NH4+、K+的浓... 为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的区域特征,2008年4月、7月、10月和2009年1月,在临安区域本底站利用安德森(Andersen)分级采样器进行了大气气溶胶采样,样品用离子色谱(I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临安区域本底站SO24-、NH4+、K+的浓度在粒径0.43—1.1μm出现峰值;Ca2+、Mg2+的浓度在粒径3.3—5.8μm出现峰值;NO3-、Cl-、Na+的浓度在粒径0.43—1.1μm和3.3—5.8μm出现峰值.气溶胶各个粒径段上的阳、阴离子电荷比均小于2.在降水过程个例分析中,降水之后临安区域本底站的总离子浓度增加了10.9μg·m-3;粒径分布除SO24-和K+有明显变化以外,其它离子没有明显变化.通过霾日和非霾日的浓度变化分析发现,细粒子中SO24-、NH4+的浓度的增加是造成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水溶性离子 粒径分布 临安区域底站
下载PDF
临安本底站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杏茹 程玲珑 +2 位作者 刘雨思 丁小荣 徐宏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5期46-52,共7页
长江三角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于2009年4月(代表春季)、7月(代表夏季)和10月(代表秋季)在临安区域本底观测站使用低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FRM Omni sampler,BGI Inc.,USA)同步... 长江三角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大气污染,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于2009年4月(代表春季)、7月(代表夏季)和10月(代表秋季)在临安区域本底观测站使用低流量大气颗粒物采样器(FRM Omni sampler,BGI Inc.,USA)同步采集了PM_(2.5)和PM_(1.0)样品,并用离子色谱(IC)分析了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阴离子:F^-,Cl^-,NO_3^-,SO_4^(2-);阳离子:Na^+,NH_4^+,K^+,Mg^(2+),Ca^(2+)).结果表明:临安区域本底站PM_(2.5)和PM_(1.0)中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夏季最低.NH_4^+、SO_4^(2-)和NO3-是最主要的无机离子,在PM_(2.5)中占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的比值分别为78%(春季),85%(夏季)和80%(秋季),在PM_(1.0)中占水溶性无机离子总浓度的比值分别为78%(春季),83%(夏季),79%(秋季).NH_4^+和SO_4^(2-)的摩尔比均>2,表明SO_4^(2-)完全被NH_4^+中和,可能主要以(NH4)_2SO_4的形态存在.PM_(2.5)和PM_(1.0)中NO_3^-/SO_4^(2-)质量比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31~0.84和0.44~0.63,说明临安市以固定源污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 5 PM1 0 临安区域底站 水溶性无机离子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背景地区CO_2浓度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5
作者 浦静姣 徐宏辉 +2 位作者 顾骏强 周凌晞 方双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3-979,共7页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线观测获得的CO2浓度,研究地面风向、地面风速、气团输送等因素对长江三角洲背景地区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CO2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形态,下午低、凌晨高,浓度日变幅...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线观测获得的CO2浓度,研究地面风向、地面风速、气团输送等因素对长江三角洲背景地区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CO2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形态,下午低、凌晨高,浓度日变幅在9.5×10-6~44.3×10-6(V/V)之间;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春季高,夏季低,浓度年较差为10.1×10-6(V/V).通过分析地面风向、地面风速和气团输送等因素对临安站CO2浓度的影响表明,引起CO2浓度升高的地面风向夏季主要为NW~NNE,冬季主要为NNE~ESE;地面风速越大,CO2浓度越小;气团远距离输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气团途径区域的CO2排放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影响因素 在线观测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背景地区大气污染对能见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浦静姣 徐宏辉 马千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435-4441,共7页
通过分析2008~2015年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线观测能见度,研究长江三角洲背景地区能见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尝试建立长江三角洲能见度特征值的筛选方法,探讨长三角能见度的区域特征值,评估人为源排放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通过分析2008~2015年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线观测能见度,研究长江三角洲背景地区能见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尝试建立长江三角洲能见度特征值的筛选方法,探讨长三角能见度的区域特征值,评估人为源排放对能见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临安站能见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形态,与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分布呈显著负相关;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夏季较高,秋冬季较低,主要受到大气污染季节变化的影响;2008~2015年临安站春、夏季能见度的年增长幅度较大,秋冬季则保持稳定.高相对湿度、高污染是造成临安地区低能见度的重要因素.结合气象要素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建立能见度特征值的筛选方法,得到长三角背景地区的能见度特征值为(9.7±2.2)km,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导致能见度下降约4.4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区域特征值 在线观测
下载PDF
气象因素对长三角背景地区甲烷浓度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浦静姣 徐宏辉 +3 位作者 顾骏强 马千里 方双喜 周凌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5-841,共7页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线观测获得的CH4浓度,研究地面风向、地面风速、地面气温、日照等气象因素对长三角背景地区CH4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CH4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形态,下午低、凌晨高,浓...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在线观测获得的CH4浓度,研究地面风向、地面风速、地面气温、日照等气象因素对长三角背景地区CH4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CH4浓度的日变化分布表现为单峰型形态,下午低、凌晨高,浓度日变幅在19.0×10-9~74.7×10-9(摩尔分数)之间;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低、秋季高,月均浓度分布在1 955.7×10-9~2 036.2×10-9之间.NE~SSE风向上CH4浓度较高,SW~NNW风向上CH4浓度较低;地面风速越大,CH4浓度越低;地面气温升高,CH4浓度出现先升后降的分布;随着日照时数的增加,CH4浓度亦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气象因素 在线观测 浓度
原文传递
临安区域本底站大气甲烷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宏辉 浦静姣 +1 位作者 顾骏强 俞向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8,共5页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H4浓度特征,结合地面风向、后向轨迹、排放清单,研究了CH4浓度变化特征和长三角地区排放源对CH4浓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H4浓度分布在1 758.4...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H4浓度特征,结合地面风向、后向轨迹、排放清单,研究了CH4浓度变化特征和长三角地区排放源对CH4浓度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H4浓度分布在1 758.4×10-9~1 970.0×10-9,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波动变化特征,浓度季节变化幅度为73.7×10-9;CH4浓度平均年增幅达17.6×10-9,增速较快。东北风和东南风时,CH4浓度较高;西南风时CH4浓度较低。导致CH4高浓度分布的气团主要来自临安站的东北、偏东方向;导致CH4低浓度分布的气团集中在西南-偏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瓶采样 浓度特征
原文传递
长三角区域背景地区降水化学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牛彧文 顾骏强 +2 位作者 俞向明 蒋和荣 代鑫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8-362,共5页
为了解临安降水的化学特征及主要致酸组分,2008年5—11月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了35个降水样品,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临安地区降水中无机阴阳离子体积加权平均浓度比我国城市地区低,但个别降水中无机离子浓度总量会很高;降水中Cl... 为了解临安降水的化学特征及主要致酸组分,2008年5—11月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采集了35个降水样品,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临安地区降水中无机阴阳离子体积加权平均浓度比我国城市地区低,但个别降水中无机离子浓度总量会很高;降水中Cl-和K+主要来自海洋源的贡献;SO42-,Ca2+和Mg2+主要来自非海洋源;燃煤排放产生的SO42-仍然是临安地区降水酸化的主要无机致酸组分,35场降水中,平均占到无机阴离子总量的52%,NO3-对临安降水酸化具有重要贡献,反映出长三角区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化学特征 致酸组分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CO_(2)浓度本底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庞宇婷 徐宏辉 +2 位作者 单萌 浦静姣 董一雷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53,共14页
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GHGs),直接观测大气CO_(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_(2)浓度则有助于明晰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 二氧化碳(CO_(2))是引起全球变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GHGs),直接观测大气CO_(2)浓度对于研究人类活动和自然活动对大气温室气体的贡献至关重要,而在多个高度上观测大气CO_(2)浓度则有助于明晰CO_(2)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确定其影响机制.本文利用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8-12—2020-11不同高度(距地面21 m、53 m)处的CO_(2)在线观测数据,结合日变化及地面风的影响,对观测数据进行筛分,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以及大气远距离传输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CO_(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站高低层大气CO_(2)日变化呈夜间高于白天的特点;低层CO_(2)浓度大于高层,冬季高低层浓度差小于其他三季;日较差呈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特点;大气CO_(2)本底季节变化由于受到风向和气团传输的影响呈现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特点;潜在源贡献分析得到浙江省东部的污染源是导致临安站CO_(2)浓度高的重要来源.此外,新冠疫情期间的CO_(2)浓度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低层为5.86×10^(-6)(摩尔比,下同),高层为5.67×10^(-6),新冠疫情使得长三角地区的电力、运输业以及水泥生产部门排放的CO_(2)减少.减少浙江省北部和东部人为排放CO_(2)是降低长三角地区CO_(2)浓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原文传递
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氢氯氟碳化物本底特征
11
作者 于燕 徐宏辉 +6 位作者 姚波 浦静姣 姜瑜君 韩路杰 陈懿妮 宋海清 董璠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0,共11页
基于北京上甸子与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1—2019年氢氯氟碳化物(HCFCs)采样观测数据,开展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6种HCFCs(HCFC-22、HCFC-141b、HCFC-142b、HCFC-124、HCFC-132b和HCFC-133a)本底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临安站HCFCs... 基于北京上甸子与浙江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1—2019年氢氯氟碳化物(HCFCs)采样观测数据,开展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6种HCFCs(HCFC-22、HCFC-141b、HCFC-142b、HCFC-124、HCFC-132b和HCFC-133a)本底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临安站HCFCs浓度水平和浓度变率比上甸子站明显更高,尤其是HCFC-133a,其浓度及浓度变率均比上甸子站高1个量级,表明长三角地区HCFCs排放量可能较京津冀地区更大。2个站点HCFCs本底浓度基本一致,差异范围为-6.1%~7.1%。上甸子站本底数据占比为26.4%~69.0%,而临安站本底数据占比不足23%。在《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约束下,2个站点多数HCFCs年均浓度呈下降趋势或变化较小。2个站点HCFC-132b浓度相对较低,但2019年相比2018年有明显升高。结合风向进行分析,发现上甸子站HCFC-22、HCFC-141b、HCFC-142b和HCFC-132b高浓度水平主要由西南扇区(北京城区方向)的WSW、SSW及SW方向贡献,而HCFC-124和HCFC-133a在各风向上的浓度和载荷差异较小。临安站HCFC-124高浓度水平主要由SSE和NNE方向贡献,分别对应金华和湖州方向;其他5种HCFCs的高浓度水平主要由东北扇区的ENE方向贡献,对应杭州城区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氯氟碳化物(HCFCs) 底浓度 上甸子区域大气底站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污染源 污染输送
下载PDF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CO_2浓度特征及其碳源汇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浦静姣 徐宏辉 +1 位作者 康丽莉 马千里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21-2225,共5页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O2浓度特征,结合碳追踪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碳源汇变化对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O2浓度分布在368.3×10-6~414.8×10-6... 通过分析2006年8月~2009年7月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Flask瓶采样获得的CO2浓度特征,结合碳追踪模式的模拟结果,研究了长三角地区碳源汇变化对CO2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的CO2浓度分布在368.3×10-6~414.8×10-6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波动变化特征,冬季高、夏季低,浓度年较差接近20.5×10-6;CO2浓度平均增幅达3.2×10-6/a,增速较快.长三角地区CO2通量分布主要与化石燃料燃烧、生物圈的吸收/排放、海洋吸收/排放有关,生物质燃烧对碳通量的贡献较小.化石燃料燃烧是该地区重要的碳源,生物圈和海洋是重要的碳汇.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CO2浓度的季节变化趋势与长三角地区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圈吸收/排放的碳通量变化较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碳源汇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瓶采样 浓度特征
原文传递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黑碳气溶胶浓度观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单萌 徐晓飞 +2 位作者 董一雷 俞向明 岳毅 《浙江气象》 2020年第4期25-29,共5页
分析了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3—2017年的黑碳气溶胶观测数据,在年、月、日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黑碳气溶胶月平均浓度在1.22~6.81μg/m^3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2.98±1.... 分析了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2013—2017年的黑碳气溶胶观测数据,在年、月、日等不同时间尺度上对其变化规律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黑碳气溶胶月平均浓度在1.22~6.81μg/m^3范围内变化,平均值为(2.98±1.08)μg/m^3。黑碳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规律明显且幅度较大,有明显的峰值谷值,谷值出现在夏季,峰值出现在冬季,此变化特征与当地气候特征以及冬季取暖化石燃料燃烧等有关。黑碳气溶胶日变化规律明显,有双峰值特征,峰值一般出现在7—9时之间以及18—20时之间,谷值出现在13—14时以及3—4时之间。这与人类活动以及大气层结逆温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黑碳气溶胶浓度每年平稳下降,这与长三角城市群逐渐重视大气环境的治理有密切关系。风向风速对黑碳气溶胶的浓度有一定的影响,黑碳气溶胶浓度受远距离的输送影响不大,受区域内的颗粒物排放以及扩散清除过程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气溶胶 变化
下载PDF
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温室气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宏辉 刘洁 +1 位作者 浦静姣 马千里 《浙江气象》 2011年第3期4-7,共4页
为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自2006年以来,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温室气体瓶采样的观测实验。2008年开始,陆续开展温室气体在线观测项目。观测结果将探明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 为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温室气体本底浓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自2006年以来,临安区域大气本底站开展了温室气体瓶采样的观测实验。2008年开始,陆续开展温室气体在线观测项目。观测结果将探明我国长江三角洲区域温室气体浓度时空分布、变化趋势、源汇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安区域大气底站 温室气体 在线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