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客”、“串客”、“票友”关系疏证——兼考业余戏曲演员之名称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武翠娟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46,共11页
"清客"本非戏曲的专属名词,它因于昆曲清唱传统的存在而引入。相较于"清客","串客"一在登台扮演、一在业余参与。以内涵言,"串客"强调的是业余演剧人员的舞台表演技能及其非职业的身份特征;&qu... "清客"本非戏曲的专属名词,它因于昆曲清唱传统的存在而引入。相较于"清客","串客"一在登台扮演、一在业余参与。以内涵言,"串客"强调的是业余演剧人员的舞台表演技能及其非职业的身份特征;"票友"亦非对"串客"的简单沿用,它除却与传说中的"龙票"有关外,最初或当是一个略带贬义又暗含一定自嘲色彩的主观性词汇,该词的出现重在突显这一业余群体对待戏曲艺术的戏谑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票友 关系 演变
原文传递
晚明著名串客彭天锡考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志良 《曲学》 2013年第1期237-248,共12页
在戏曲表演中,所谓'串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票友,他们不是专业演员,属于戏曲爱好者,但是在串客之中也不乏技艺高超的人,他们的表演艺术水平甚至超过很多专业演员。在晚明,就有这样一位'妙绝天下'的串客——彭天锡,... 在戏曲表演中,所谓'串客'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票友,他们不是专业演员,属于戏曲爱好者,但是在串客之中也不乏技艺高超的人,他们的表演艺术水平甚至超过很多专业演员。在晚明,就有这样一位'妙绝天下'的串客——彭天锡,俞樾称'彭天锡串戏'与'柳敬亭说书'为同时绝技。相对于柳敬亭而言,我们对彭天锡了解的并不多,甚至连他的籍贯都弄不清楚,也有把他看成是以串戏为生计的戏曲艺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员 艺人 爱好者 戏曲 专业
下载PDF
明清戏曲串客影响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武翠娟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59-63,共5页
明清串客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文人串客的影响主要在于舞台本内涵的提高与数量的丰富;各种独特见解又显示了串客们在曲论方面的建树;技艺高超的串客也是戏曲表演技艺的缔造者之一;下层串客的涌现又对"花部"的兴起有推... 明清串客对戏曲生态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文人串客的影响主要在于舞台本内涵的提高与数量的丰富;各种独特见解又显示了串客们在曲论方面的建树;技艺高超的串客也是戏曲表演技艺的缔造者之一;下层串客的涌现又对"花部"的兴起有推进之功。串客与戏曲生态发展交互相依,很多时候是他们在维系着戏曲艺术的水准于不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戏曲 影响
下载PDF
远安花鼓戏
4
作者 谭岩 《寻根》 202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鄂西有一个独特的戏剧种类:远安花鼓戏。清朝余治编纂的《得一录》记载,道光时期,花鼓戏在南方农村广为流行,但称呼各一,"吴俗名滩簧,楚中名对戏,宁波名串客班,江西名三脚班"。意思是说在楚地湖北,流行的小型"对对戏&qu... 鄂西有一个独特的戏剧种类:远安花鼓戏。清朝余治编纂的《得一录》记载,道光时期,花鼓戏在南方农村广为流行,但称呼各一,"吴俗名滩簧,楚中名对戏,宁波名串客班,江西名三脚班"。意思是说在楚地湖北,流行的小型"对对戏"也属于花鼓戏。所说的"对对戏",相当于东北的"二人转",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形式,一般是男女(小生、小旦或小丑)一对或数对,一手扬帕,一手玩扇,画地为台,边歌边舞,相对而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鼓戏 艺术表演形式 二人转 道光时期 远安 载歌载舞
原文传递
论晚清宁波串客戏的禁毁及其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武迪 吴佳儒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2期95-103,共9页
清代中后期,宁波串客戏逐渐从最初的业余客串、“对山歌”发展成为一种有较为固定的演员配置、演出模式、唱腔的宁波地方戏。串客戏演出长期以来被统治者视为淫戏而大力禁毁,尤以1877年至1885年间宁波知府宗源瀚及其下属的禁毁串客的行... 清代中后期,宁波串客戏逐渐从最初的业余客串、“对山歌”发展成为一种有较为固定的演员配置、演出模式、唱腔的宁波地方戏。串客戏演出长期以来被统治者视为淫戏而大力禁毁,尤以1877年至1885年间宁波知府宗源瀚及其下属的禁毁串客的行动最具代表性。宗氏的禁毁虽然声势大、持续时间久、执行严,但客观上对串客戏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促使串客活动中心从宁波城中转移至郊县乡下;另一方面,迫使大批艺人出走至杭州、上海等地,与当地的民间戏曲、曲艺等交流、融合,客观上为后来形成的宁波摊簧和甬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禁毁 宗源瀚 晚清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