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寻乌县上甲村古瓷窑址调查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劲峰 《江西文物》 1991年第3期86-93,123,共9页
寻乌县上甲村古瓷窑址是1981年至1990年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的.现状调查情况简述如次.窑址概况上甲古窑址地属寻乌县文峰乡,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距县城15公里.窑址东面和南面分别有寻乌江(原名马蹄河)及其支流上甲河流经.该江自北而南.... 寻乌县上甲村古瓷窑址是1981年至1990年文物普查期间发现的.现状调查情况简述如次.窑址概况上甲古窑址地属寻乌县文峰乡,处闽、粤、赣三省交界.距县城15公里.窑址东面和南面分别有寻乌江(原名马蹄河)及其支流上甲河流经.该江自北而南.注入广东省东江.为该地区古代唯一的水上运输线.周围丘陵起伏,岗峦重叠,山上有丰富的瓷土和柴草资源(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窑址 圈足 甲村 文物普查 七里镇窑 上甲 花口 寻乌县 水上运输
下载PDF
梅瓶的由来与各时期特点
2
作者 周云祥 《理财(经济)》 2024年第12期97-98,共2页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或饼足的瓶子,以口小只能插一枝梅枝而得名。但其最初的用途并非专门用来插花,而是作为盛酒的酒器。梅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的白瓷中已经开始出现类似梅瓶的器型,当时这种瓶型主要是作...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或饼足的瓶子,以口小只能插一枝梅枝而得名。但其最初的用途并非专门用来插花,而是作为盛酒的酒器。梅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唐代的白瓷中已经开始出现类似梅瓶的器型,当时这种瓶型主要是作为酒器使用。从造型上看,唐代的梅瓶雏形肩部较为丰满,以饼足为主,腹部以下渐渐收敛,比较粗矮,这种造型与当时的审美观念以及实际的使用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瓶 圈足 酒器 一枝梅 审美观念 唐代 造型
下载PDF
梅瓶源流 被引量:4
3
作者 老慧子 《中华文化画报》 2013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一类瓶体重心下沉,形成了后世的胆瓶、玉壶春瓶等造型样式;另一类重心继续向上,整体形象近似唐代的胖妞,丰肩修身,饱满圆润,并最终定型为梅瓶的形制。梅瓶的起源与形制传承探寻梅瓶的源头,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和陶瓷酒具,因为... 一类瓶体重心下沉,形成了后世的胆瓶、玉壶春瓶等造型样式;另一类重心继续向上,整体形象近似唐代的胖妞,丰肩修身,饱满圆润,并最终定型为梅瓶的形制。梅瓶的起源与形制传承探寻梅瓶的源头,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和陶瓷酒具,因为古代陶瓷最初都是以实用功能为主要目的,梅瓶最初的实用功能就是作为盛酒的器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瓶 盘口壶 绿彩 定窑 元青花 装饰工艺 耀州窑 工匠们 人物纹
原文传递
元末明初象舆人物故事图青花大瓷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红艳 《文物天地》 2015年第8期74-75,共2页
陕西省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库房之中摆放有一件青花象舆人物故事图瓷罐(图一),经专家鉴定,为元末明初青花瓷珍品。此罐通高34厘米。整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而下渐收,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花纹饰,纹饰层次分明,自颈部至足部... 陕西省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精品库房之中摆放有一件青花象舆人物故事图瓷罐(图一),经专家鉴定,为元末明初青花瓷珍品。此罐通高34厘米。整体厚重浑圆,丰肩,鼓腹,腹自上而下渐收,平底,矮圈足。通体施青花纹饰,纹饰层次分明,自颈部至足部以三道卷草纹带将整个画面分为颈、肩、腹、胫四层:颈部为一周狭窄的缠枝菊花纹带;肩部为缠枝莲纹;胫部有一周栅栏式变体莲瓣纹,互不相连,莲瓣内绘有杂宝图案;腹部为这件青花大罐的主题纹饰,为象舆人物故事画,共绘有七个人物,其中五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指引象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人 元末明初 瓷罐 莲瓣纹 菊花纹 圈足 鼓腹 文物保护 陕西省咸阳市
原文传递
承德县西三家村、旗杆沟村发现战国墓葬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林 刘朴 《文物春秋》 1990年第3期84-87,共4页
1976年春,承德县上板城镇西三家村在边家沟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两座。从1976年春季以来,西三家村砖厂在取土中曾多次发现古墓,共保存下来遗物三批。1986年10月,承德县六沟镇旗杆沟村,村民在院内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各墓出土的遗物都... 1976年春,承德县上板城镇西三家村在边家沟平整土地时,发现古墓两座。从1976年春季以来,西三家村砖厂在取土中曾多次发现古墓,共保存下来遗物三批。1986年10月,承德县六沟镇旗杆沟村,村民在院内挖水井时发现古墓一座。各墓出土的遗物都是陶器,未见其它器物。 这些古墓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式。边家沟、砖厂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1.6—2.5米;旗杆沟古墓的墓底距地表深约3.1米。清理中,在出土陶器附近都发现人骨架和木质葬具的残痕,因破坏严重,墓的平面及结构已无存。墓内出土的陶器皆为泥质灰陶,主要器型有鼎、豆、壶、罐等,其它类型的陶器较少。现将遗物分别介绍如下: 一、边家沟陶器 Ⅰ式鼎:1件。子母口,腹深且鼓,圜底,弯足外侈。素面。盖呈半球形。口径10.5、高13厘米(图一,1)。 Ⅱ式鼎:1件。子母口,丰肩,长方形耳,耳上有穿,圜底,短足外侈。素面。口径14.2、高9.5厘米(图一,2)。 豆:2件。子母口,鼓腹,短柄,圈足呈喇叭形。柄上饰弦纹。口径16.2、底径14、高23.2厘米(图一,3)。 壶:2件。一件为长颈侈口,鼓腹,腹两侧有兽首形耳,圜底,圈足外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腹 圈足 底径 圜底 弦纹 灰陶 平整土地 上板城镇 六沟镇
下载PDF
明清时期海水龙纹梅瓶鉴赏 被引量:2
6
作者 董健丽 《文物天地》 2021年第12期47-51,共5页
梅瓶,其普遍形制为小口、短颈、丰肩、肩部以下逐渐收窄,因口径的大小同梅枝的细瘦相称而得名。《饮流斋说瓷》中对此有专门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
关键词 梅瓶 明清 相称 口径
原文传递
江西出土的隋代青瓷 被引量:2
7
作者 范凤妹 吴志红 《南方文物》 1984年第1期38-46,77,共10页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动乱局面,再次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从而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制瓷工艺也向前迈进了一步,白釉瓷器的成功烧制就是一个重要标志。但青瓷还是南北各地瓷器生产的主流。
关键词 制瓷工艺 白釉 弦纹 南北朝时期 鼓腹 五盅盘 唾壶 清江县 圈足
下载PDF
九江市郊出土的两件吉州窑瓷器 被引量:2
8
作者 户亭风 《南方文物》 1981年第1期56-74,共2页
近年来,我们在九江市郊区工厂、单位,收集了一些基建中出土的瓷器,其中有两件是宋吉州窑瓷器中少见的精品,现简介如下: (一)彩绘花鸟瓶 一九七九年三月,九江国棉三厂在基建取土至四米深处,发现一件彩绘花鸟瓶与黑釉瓷碗片叠压在一起,出... 近年来,我们在九江市郊区工厂、单位,收集了一些基建中出土的瓷器,其中有两件是宋吉州窑瓷器中少见的精品,现简介如下: (一)彩绘花鸟瓶 一九七九年三月,九江国棉三厂在基建取土至四米深处,发现一件彩绘花鸟瓶与黑釉瓷碗片叠压在一起,出土时瓶口残缺。瓶高17.9、口径4.2、底径6厘米。小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州窑 黑釉瓷 底径 弦纹 圈足 三厂 白釉 剔花 鼓腹
下载PDF
西安城内出土一批明代窖藏文物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长启 陈安利 李军辉 《文博》 1992年第1期72-75,79+100,共6页
1988年5月,西安市建工局在院内施工时,发现一窖藏,出土瓷器、珐(王华)器及铜菩萨像等文物共22件。分别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和西安市文物管理处。窖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坑底距今地表2.8米,坑深1.1米,底部直径0.9米,坑口因被破坏,口径无法... 1988年5月,西安市建工局在院内施工时,发现一窖藏,出土瓷器、珐(王华)器及铜菩萨像等文物共22件。分别收藏于陕西省博物馆和西安市文物管理处。窖为口小底大的袋状坑,坑底距今地表2.8米,坑深1.1米,底部直径0.9米,坑口因被破坏,口径无法测量。同时出土的还有宣德通宝、弘治通宝、嘉靖通宝等古铜币。现将窖藏文物介绍如下(除注明者外,余均为西安市文物管理处库房收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博物馆 孔雀蓝釉 黑釉瓷 圈足 孔雀绿釉 坑深 剔花 瓷罐 鼓腹
下载PDF
屏风里的晚明风雅(上)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真 《文物天地》 2015年第6期88-92,共5页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使用,当时称之为"邸",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及至汉唐,上层社会已经广泛地使用屏风,... 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屏风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西周早期就已开始使用,当时称之为"邸",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及至汉唐,上层社会已经广泛地使用屏风,其形式也较前代有所增加,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叠,可开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家具 西周早期 通景 盖罐 画中 菱花口 如意纹 列女传 清三代
原文传递
明蓝釉剔花人物纹梅瓶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翘 《南方文物》 1984年第2期85-86,共2页
一九七九年,大余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辑了一起投机倒卖出土文物案件,赣州博物馆闻讯后,即派员前往了解,在大余县有关部门的协助下,于广东南雄截获了一批元明时期的古瓷器。在这批古瓷中,最为重要和珍贵的是一件明代蓝釉梅瓶(照片见封底)。
关键词 梅瓶 蓝釉 人物纹 剔花 古瓷 大余县 扬州博物馆 工商行政管理 白釉
下载PDF
由善夫吉父鬲引发的对器主的探索与研究
12
作者 赵雪莹 《理财(经济)》 2023年第4期7-9,共3页
青铜鬲是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1940年2月,善夫吉父鬲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著名的青铜器窖藏(图1),现收藏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有3件。鬲通高12厘米,口径16.7厘米,档深6.8厘米。鬲平沿外折,方唇,短束颈,丰肩,... 青铜鬲是古代煮饭用的炊器。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1940年2月,善夫吉父鬲出土于陕西省扶风县任家村著名的青铜器窖藏(图1),现收藏于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有3件。鬲通高12厘米,口径16.7厘米,档深6.8厘米。鬲平沿外折,方唇,短束颈,丰肩,分档,蹄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蹄足 铜鬲 器主 青铜器 吉父
下载PDF
故宫珍藏的天字罐
13
作者 吕成龙 《紫禁城》 1992年第6期19-19,38,共2页
在故宫博物院三十多萬件陶瓷藏品中,有几件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廠生产的鬥彩天字罐,堪稱一代绝品。这种天字罐,造型相同,尺寸相近,均为直口,短頸,丰肩,圆腹,肩以下稍敛,圈足,高度为8至13厘米左右,造型秀巧,胎体轻薄,通体施瑩润的白釉... 在故宫博物院三十多萬件陶瓷藏品中,有几件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御窑廠生产的鬥彩天字罐,堪稱一代绝品。这种天字罐,造型相同,尺寸相近,均为直口,短頸,丰肩,圆腹,肩以下稍敛,圈足,高度为8至13厘米左右,造型秀巧,胎体轻薄,通体施瑩润的白釉,外壁鬥彩为饰,图案佈局相同。肩上和足部分别绘覆、仰莲瓣纹,腹部绘海水雲龙纹、海兽纹、海马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瓣纹 御窑 白釉 圈足 巴勒布 景德镇陶瓷 官窑瓷器 下稍 兽纹
下载PDF
质朴自然的辽代缸瓦窑
14
作者 陈华莎 《收藏家》 1994年第2期48-49,共2页
吾友杨君嗜瓷成癖,近日慧眼识得两件辽代白釉褐彩罐,收为珍藏,无论造型、纹饰还是烧造技艺,都不失为古瓷中的佳作。这两件罐,均为广口圆唇,丰肩鼓腹,平底,造型古朴。胎体呈黄白色,质地坚硬。器内外通体施釉,釉面稀薄,白中微闪黄色。纹... 吾友杨君嗜瓷成癖,近日慧眼识得两件辽代白釉褐彩罐,收为珍藏,无论造型、纹饰还是烧造技艺,都不失为古瓷中的佳作。这两件罐,均为广口圆唇,丰肩鼓腹,平底,造型古朴。胎体呈黄白色,质地坚硬。器内外通体施釉,釉面稀薄,白中微闪黄色。纹饰全部以褐彩绘就。一件于肩部绘缠枝牡丹,线条粗犷、豪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瓦窑 褐彩 缠枝牡丹 白釉 鼓腹 古瓷 质朴自然 辽代 缸胎
原文传递
释读三彩双龙尊
15
作者 任紫钰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18期62-63,共2页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藏的1992年在巩义市食品厂1号唐墓出土的三彩双龙尊,盘口,卷沿,细长束颈,广圆丰肩,深鼓腹下渐收,饼状足。口与肩部有对称的两个龙形柄,腹部以上施褐、黄、白、淡绿釉,釉色自然流畅、色彩斑斓。通高41厘米。(图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藏的1992年在巩义市食品厂1号唐墓出土的三彩双龙尊,盘口,卷沿,细长束颈,广圆丰肩,深鼓腹下渐收,饼状足。口与肩部有对称的两个龙形柄,腹部以上施褐、黄、白、淡绿釉,釉色自然流畅、色彩斑斓。通高41厘米。(图1)整体造型端庄大气、尊贵典雅、生动传神、曲线优美。三彩双龙尊的特别之处在于:尊的口沿与肩部附有两个对称的龙形耳,突出龙首造型,龙头部圆而丰满,双目圆睁以观六路,双耳竖立以听八方,双角自然卷曲,背鳍形状如火焰,腹背各饰三个乳钉,上唇前伸,口大张向尊口内作饮水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彩 鼓腹 唐墓 整体造型 自然流畅 生动传神
下载PDF
桂林出土的几件青花瓷瓶
16
作者 曾少立 《江西文物》 1990年第2期119-120,131,共3页
广西桂林市尧山西南麓一带,是明代靖江王及其宗室的墓葬区。建国以来,桂林市文物部门在这一区域内发现和征集了青花瓷器二百余件,现选择几件有代表性的简述如下:一、青花山水人物纹梅瓶1972年出土于明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及妃徐氏合葬墓中... 广西桂林市尧山西南麓一带,是明代靖江王及其宗室的墓葬区。建国以来,桂林市文物部门在这一区域内发现和征集了青花瓷器二百余件,现选择几件有代表性的简述如下:一、青花山水人物纹梅瓶1972年出土于明靖江安肃王朱经扶及妃徐氏合葬墓中。墓内除出土了各种玉牌和大小不等的“长生不老”、“永寿无穷”金钱外,同时发现王、妃墓志各一方。据志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瓶 人物纹 靖江王 王朱 安肃 于明 景德镇窑 底径 制瓷工艺
下载PDF
元青花走进内蒙草原
17
《艺术品鉴》 2014年第6期23-24,共2页
继2009年国家博物馆、2012年上海博物馆官方"元青花大展"之后,一场完全由民间藏家提供展品的元青花展览近期在内蒙古展出。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内蒙古文化厅、锡盟行署、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元青花... 继2009年国家博物馆、2012年上海博物馆官方"元青花大展"之后,一场完全由民间藏家提供展品的元青花展览近期在内蒙古展出。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内蒙古文化厅、锡盟行署、中国收藏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元青花回家——民间元青花珍品展"系列活动在草原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开始举办,持续多日。700年前随着蒙古铁军、从中国输送到全球超过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精美"元青花",在蒙古铁军的故乡重新大放异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青花 收藏家协会 国家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古瓷 蒙古人 陶瓷史 策展人 丘处机
原文传递
鹰潭收集的几件明代青花瓷器
18
作者 曲利平 《江西文物》 1990年第4期116-128,共2页
近年来鹰潭市博物馆收集到一批明代青花瓷器,其造型、纹样、风格各具特色.现将其介绍如下:1.万历青花八开窗虫纹盘菱花口,折腹,矮圈足,高3.5厘米,口径26.7厘米,足径15.3厘米。盘外壁为五开窗,窗内饰随意画圆圈,两窗之间隔简化立柱。盘... 近年来鹰潭市博物馆收集到一批明代青花瓷器,其造型、纹样、风格各具特色.现将其介绍如下:1.万历青花八开窗虫纹盘菱花口,折腹,矮圈足,高3.5厘米,口径26.7厘米,足径15.3厘米。盘外壁为五开窗,窗内饰随意画圆圈,两窗之间隔简化立柱。盘内壁为八莲瓣开窗,窗内绘向日葵与香荷包交错排列图案,两窗之间隔立柱;盘底朝内八莲瓣相隔,底中绘荷叶上立一蝗虫,上方蛾虫飞舞,伴有水草、露石(图版陆,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瓷器 菱花口 圈足 开窗 折腹 交错排列 底径 缠枝牡丹 三足炉
下载PDF
桂林出土明代梅瓶赏析
19
作者 唐春松 唐奇岭 《文物天地》 2017年第11期18-25,共8页
引言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其各个时期的造型虽有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桂林... 引言梅瓶,作为一种具有储酒实用、陈设装饰等多重用途的器物,始见于唐代,宋代已很流行,元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青花瓷器的大量烧造而日趋风行。其各个时期的造型虽有不同,但大致不离短颈、小口、丰肩、圆腹、敛腰、窄胫等基本特征。桂林博物馆珍藏有从桂林靖江王陵区出土的各类明代梅瓶300余件,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器形之多样、纹饰之纷繁,世所罕见,倍受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瓶 靖江王陵 青花瓷器 宣德青花 元明清时期 纹饰 龙纹 景德镇 底径
原文传递
上海博物馆所藏红绿彩梅瓶探讨
20
作者 郭学雷 《南方文物》 1992年第3期94-95,46,共3页
上海博物馆的陶瓷陈列明代彩瓷部分有一件红绿彩梅瓶(见封三)。关于其烧造年代说法不一,一度曾被人们划归为明代嘉靖前后的产品,或干脆笼统地划归明代。究竟其应归入哪朝哪代,其在釉上彩瓷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笔者通过反复研究,通过这... 上海博物馆的陶瓷陈列明代彩瓷部分有一件红绿彩梅瓶(见封三)。关于其烧造年代说法不一,一度曾被人们划归为明代嘉靖前后的产品,或干脆笼统地划归明代。究竟其应归入哪朝哪代,其在釉上彩瓷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笔者通过反复研究,通过这件器物与其它有时代可考的器物的分析对比,认为该器应是明代宣德前后的景德镇民窑釉上彩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瓶 绿彩 上海博物馆 釉上彩 明代嘉靖 红彩 红绿 明初 莲池鸳鸯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