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泪道造影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周芹 张向荣 邵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CT-DCG)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CT-DCG检查,在PACS工作站上观察泪道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并运用CT后处理技术测量泪囊顶部、下部与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以此指导...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CT-DCG)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3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CT-DCG检查,在PACS工作站上观察泪道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并运用CT后处理技术测量泪囊顶部、下部与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以此指导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的切口位置,并将测量结果与术中所暴露的实际泪囊位置吻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30例(36眼)患者均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术前通过CT-DCG测量得到的以中鼻甲腋为基点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位置与术中所暴露的泪囊是相符的。结论 CT-DCG和CT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定位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投影部位,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黏膜引流术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泪道造影 CT后处理技术 鼻甲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患者基于CT泪道造影的泪囊与中鼻甲腋平面距离的测量研究
2
作者 刘欣 莫亚 《眼科》 CAS 2023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测量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从而明确泪囊与中鼻甲腋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1例(21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CT泪道造影图像。方法进行CT泪道造影图像三维... 目的测量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从而明确泪囊与中鼻甲腋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1例(21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的CT泪道造影图像。方法进行CT泪道造影图像三维重建,选择冠状位上能同时完整显示泪囊及中鼻甲腋平面的图像,运用软件测量工具,对图像上患病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进行测量。主要指标泪囊顶部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结果191例216眼中女性153例173眼。所有患者、不同性别之间、不同年龄段之间、不同眼别之间,患病泪囊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与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比较,除0~20岁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41~60岁组患者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较61~80岁组患者大(P=0.003)。结论慢性泪囊炎患者患病泪囊底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大于顶部至中鼻甲腋平面的距离,泪囊大部分位于中鼻甲腋平面的下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CT泪道造影 鼻甲平面
原文传递
中鼻甲腋重建在泪囊鼻腔造孔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林成 杨小雄 刘少强 《河北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924-925,共2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时,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鼻腔粘膜瓣和泪囊联合瓣,以扩大造孔与修复裸露骨质,预防造孔狭窄和肉芽增生。方法:对14例(16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术时,如何最大限度保留和利用鼻腔粘膜瓣和泪囊联合瓣,以扩大造孔与修复裸露骨质,预防造孔狭窄和肉芽增生。方法:对14例(16眼)鼻泪管阻塞患者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6个月复查溢泪症状消失,造口通畅,随访6个月至3年无复发者。结论:在常规鼻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孔时行中鼻甲腋重建,能最大限度保持鼻腔结构,预防肉芽组织增生和粘连狭窄,有效提高泪囊造孔术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泪囊鼻腔造孔术 鼻甲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