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0篇文章
< 1 2 8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 被引量:279
1
作者 杨洪军 赵亚丽 +3 位作者 唐仕欢 黄璐琦 刘艳骄 王永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6-709,共4页
目的:运用熵方法定量描述中风病方剂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度。方法:用熵定义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度,以此分析中风病方剂数据库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系数,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有341对中药组合的关联系数在0·1以... 目的:运用熵方法定量描述中风病方剂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度。方法:用熵定义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关联度,以此分析中风病方剂数据库中每两味中药之间的关联系数,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关联度。结果:有341对中药组合的关联系数在0·1以上,其中185对中药组合具有明确的中医理论依据。结论:熵方法能有效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方法 中风病 方剂 关联度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编制及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65
2
作者 高颖 马斌 +1 位作者 刘强 王永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097-2101,共5页
目的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方法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 目的研制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并探讨其研制的方法学。方法在对证候诊断和证候评价进行界定基础上,通过分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数据和14880例次临床信息采集数据,提取内风、内火、痰湿、瘀、气虚和阴虚6个证候要素,采用Cronbach's α系数评价各证候要素相关条目专家评分的一致性,Spearman秩相关系数评价四诊信息条目对证候要素的诊断重要性,采用Logistic判别法构造量表诊断模型并为量表条目赋权。结果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适合于对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的证候诊断,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方面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可操作性强,其研制方法可为病证结合临床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证候要素 诊断量表
原文传递
中风病毒邪论 被引量:111
3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共4页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 ,诸邪丛生 ,久积之邪 ,必化为毒 ;各种毒邪大量停留 ,滞于血脉、经络 ,碍于脑窍、心神 ,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 ,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 ,积毒和积损是中... 中风病是多种内外病因不断积累和正衰积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致病因素的不断积累 ,诸邪丛生 ,久积之邪 ,必化为毒 ;各种毒邪大量停留 ,滞于血脉、经络 ,碍于脑窍、心神 ,引起中风病的发生。因而 ,在致病因素积累的基础上 ,积毒和积损是中风病理演变过程的两个基本病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毒邪 毒邪论
原文传递
经筋病中医病理机制理论探讨 被引量:83
4
作者 程永 王竹行 +1 位作者 唐成林 余曙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01-108,共8页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 目的:探讨中医经筋病理机制并探究外周经筋病理三期针刺方法。方法:从现代文献、《内经》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研究。文献方面,从经筋理论临床运用、经筋理论病理研究、经筋实质等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内经》相关条文,提出对经筋实质指向与模型建构、经筋病理过程假说(分外周经筋病理与中枢经筋病理两大部分),并结合临床实践,对上述病理过程进行验证。结果:经筋临床运用方面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与神经系统,对经筋病理研究方面十分薄弱,经筋实质主要集中在筋肉系统学说、神经学说、神经筋肉统一学说等方面;而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中枢经筋(手阳明经筋头部相交与足少阳经筋维筋相交)在脑内,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周经筋主要为筋肉系统;外周经筋病理三期过程即"瘀沫期""筋膜拘挛期""筋结病灶形成期"等假说,经临床验证有其合理性。对外周经筋病进行三期分治(瘀沫期采用毫针温针经脉压痛点针刺法、筋膜拘挛期采用小针刀与刺络放血减张法、筋结病灶形成期采用粗银质针温通"解结"法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中风病"中枢经筋"病理过程早期为"热毒水瘀"的"级联形成"与中后期"痰瘀水"胶结;中风病痉挛性运动障碍从经筋病理角度进行治疗主要有4个方面:①益气血、生髓充脑、温通经络;②通调跷脉;③温通督脉;④调理经筋——温通解结与神经干刺激法。结论:笔者提出的经筋实质假说与外周经筋病三期病理过程假说具有理论意义与临床现实意义,值得观注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临床运用 实质 经筋生理 外周经筋 三期理机制 针刺法 中风病 痉挛性运动障碍
下载PDF
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源流及发展(一)——历史源流、证候病机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8
5
作者 王永炎 谢颖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3年第1期1-6,24,共7页
化痰通腑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危重症的主要治法。回顾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与源流。从"涌现"视角介绍了痰热腑实证的发现过程,依次从中风病始发态腑气不通现象的不断出现与观... 化痰通腑法目前已成为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界广泛应用的治疗急性期中风病危重症的主要治法。回顾了通腑法治疗中风病的历史与源流。从"涌现"视角介绍了痰热腑实证的发现过程,依次从中风病始发态腑气不通现象的不断出现与观察、腑气不通与痰热证候同时存在及其与病情程度关系的思考、痰热腑实证候的涌现与毒损脑络病机的蕴育、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形成的多种途径几方面对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涌现进行分析论述。进一步从辨证要点、证候鉴别、方药组成、组方释义、临证化裁、煎服法及使用细则、适用范围、观察指征及预后判断、使用禁忌几方面对痰热腑实证与化痰通腑法的临床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通腑法 中风病 痰热腑实证
原文传递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针灸推拿及康复治疗现状 被引量:64
6
作者 付露 潘文宇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137-1140,共4页
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与脑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方面与中风早期正确及时的康复治疗有关。中风痉挛性偏瘫一般在发病后3周出现,持续约3个月,是脑中风后恢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如果失治或误治,患肢的... 中风后遗症的严重程度一方面与脑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有关,一方面与中风早期正确及时的康复治疗有关。中风痉挛性偏瘫一般在发病后3周出现,持续约3个月,是脑中风后恢复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如果失治或误治,患肢的痉挛状态将再难恢复,直接阻碍中风偏瘫的治疗进程。所以,研究和制订中风后痉挛期的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应该关注的重点,针灸推拿和康复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痉挛性瘫痪 针灸 推拿 康复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临床验证 被引量:55
7
作者 高颖 马斌 +2 位作者 刘强 钟海珍 黄粤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验证《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4+1的临床验证新模式,进行了两轮多中心临床验证,共有21个省市的23家脑病专科协作组单位参加,共验证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时点的中风患者1053例。结果... 目的验证《缺血性中风病证候诊断量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诊断量表4+1的临床验证新模式,进行了两轮多中心临床验证,共有21个省市的23家脑病专科协作组单位参加,共验证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时点的中风患者1053例。结果《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在特异性、敏感性和判断准确率上明显优于1994年《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结论该量表适合于对中风病急性期和恢复早期患者证候的诊断,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证候要素 诊断 量表 临床验证
原文传递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被引量:37
8
作者 林建雄 冯晔 +5 位作者 陈建霖 张寓智 林鑫烈 李科宏 马成珉 张禾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3-8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 共收集 12 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 ,在发病 72h内 ,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 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 目的 探讨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以确认中风病急性期的临床证候表现形式。方法 共收集 12 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 ,在发病 72h内 ,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的 6大基本证候风证、火热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加以辨证 ,并进行证候分布分析。结果 ①基本证候组合以两个基本证候组合诊断例数最多 ,其次是 3个基本证候的组合。②中风病最多见的临床证候为风瘀证 ,占 12 3% ;其次为风痰瘀证 ,占 8 9%。③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以虚实夹杂证最多 ,占 82 8% ;实证次之 ,占 16 4 % ;虚证最少 ,仅占 0 8%。④单一基本证候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瘀证与风证最多 ,各占 79 5 %与 5 5 7%。 2证组合同时存在的出现频率以风瘀证与痰瘀证最多 ,各占 4 5 9%与 37 7%。结论 ①体现《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临床应用的稳定性。②中风病临床证候表现复杂多变 ,依此基本证候的诊断标准应较常见证型与主要证型的表现形式为佳。③中风病证候诊断在中药新药开发试验过程中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急性期 证候分布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2
9
作者 杨志新 石学敏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7年第10期4-7,共4页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临床应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针刺手法量学 治疗法则 科研成果推广 中风病 基本
下载PDF
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42
10
作者 范刚启 蔡辉 +3 位作者 赵凌杰 吴旭 王玲玲 王启才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4-437,共4页
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 ,发现存在临床实验方法学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对照选择不合理、疗效判定不全面等问题 ;证据的应用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倾向性 ;对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 对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现状作系统分析 ,发现存在临床实验方法学随机分配方法不明确、对照选择不合理、疗效判定不全面等问题 ;证据的应用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倾向性 ;对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问题的研究较少 ;机理研究不深入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对针灸治疗中风文献等证据进行循证医学系统评价 (Meta 分析 ) ;并从残损、残疾、残障、生活质量 4个层次 ,量化评定针刺治疗中风的作用 ;加强针刺治疗优选方案、针刺在卒中单元中的作用及地位、针刺与其它方法间的交互作用、针刺对中风危险因素的干预等研究 ;机理研究应注重缺血性半暗带的定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治疗 中风病 循证医学 针刺
下载PDF
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赖世隆 郭新峰 +3 位作者 梁伟雄 温泽淮 王奇 老膺荣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 为了更科学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真正效能,对现有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初步建立包括传统的西医疗效评定指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3个方面在内的、科学系统的、具有一定效度和信度的中风病疗效评价... 目的 为了更科学地反映中医药防治疾病的真正效能,对现有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初步建立包括传统的西医疗效评定指标、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指标和生存质量指标3个方面在内的、科学系统的、具有一定效度和信度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与前瞻性随访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测量245例次中风病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计分、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医中风病诊疗标准、中医证候相关症状、体征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生存质量指数,用多元相关、偏相关、线性回归、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α系数、反应度法等方法,分析各健康维度指标的构成及其关系。结果 初步形成了含57个指标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阐明了其构成与分级,经检验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不同的中医证候和中风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不同维度之间有着强度不等的相关性。结论 初步形成的中风病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可望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医药应用于中风病患者的真正效能;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指标是和其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都相关的一个因子,尤其和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更大;改善中风病患者的中医证候指标,可能可以改善其生理、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疗效评价 指标体系 中医药疗法 中医证候 生存质量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2
作者 赵亚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907-910,共4页
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痰浊、瘀血、肝风"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石学敏院士依据此病机在1972年提出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其治疗方法主要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辅以疏通经络,并强调针刺手法过程中的手法... 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痰浊、瘀血、肝风"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石学敏院士依据此病机在1972年提出了"醒脑开窍"针刺法。其治疗方法主要以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辅以疏通经络,并强调针刺手法过程中的手法量学以标准化、规范化整个针刺过程。中风病主要病变部位在脑,"脑为元神之府","醒脑开窍"针刺法以调神、开窍启闭立法,治以"醒脑开窍",取穴以阴经穴位和督脉穴为主,改变了以阳经为主治疗该病的传统配穴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刺法 中风病
下载PDF
中风病发病第7天和第14天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马斌 高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561-1563,共3页
目的:研究中风病发病第14天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通过与发病第7天证候要素比较,来分析证候要素的动态时空性。方法:运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从中选取发病第14天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发病第14... 目的:研究中风病发病第14天的证候要素分布特点,通过与发病第7天证候要素比较,来分析证候要素的动态时空性。方法:运用自制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对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进行前瞻性临床调查,从中选取发病第14天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发病第14天症状出现的频率,同时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提取出发病第14天的证候要素。结果:中风病发病第14天证候要素分布特点:实证是以痰证、热证为主,虚证以阴虚、气虚为主。中风病急性期证候要素演变规律:发病第7、14天痰证始终是第一位,热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病第14天重要性下降,而气虚重要性在发病第14天逐渐上升,居于热证之前,阴虚始终居于末位,不是急性期主要证候要素。结论: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要素动态演变规律的研究,为中风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诊断标准制定提供依据,证候诊断标准制定对中医药标准化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证候要素 动态时空 标准化
下载PDF
脑卒中的中医传统病机分析 被引量:41
14
作者 张久亮 李英姿 +2 位作者 杨海英 库洪安 史载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脑卒中(缺血及出血)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迄今认为"风、火、痰、气、瘀、虚"为其病因病机,其中"风、火"是发病的关键始动因素。通过按时相次序及因果关系分析,笔者发现:卒中发病在先,是因;"风、火"出现在... 脑卒中(缺血及出血)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迄今认为"风、火、痰、气、瘀、虚"为其病因病机,其中"风、火"是发病的关键始动因素。通过按时相次序及因果关系分析,笔者发现:卒中发病在先,是因;"风、火"出现在后,是果。与其他脏器的血栓栓塞性、出血性疾病的平行比较,提示脑卒中后之所以出现"风"证候是由其自身生理特点所决定。根据《内经》,提出脑卒中的病理是:脏腑经遂(脉)受病,"痰瘀故邪"或血内溢(瘀血),耗损脏腑气血,损伤脏神;肝神损伤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卒中症状,肝血、阴损伤或心包使道为故邪所闭而致火郁则导致"风、火"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风、火证候 因果关系 故邪
下载PDF
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30例 被引量:36
15
作者 蒋玲玲 徐前方 +1 位作者 郑超英 周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18,共2页
观察以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的疗效 ,将 60例中风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中医心理疗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 ,疗程 12周。结果 :12周末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 观察以中医心理疗法配合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的疗效 ,将 60例中风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 0例 ,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加中医心理疗法 ,对照组为常规治疗 ,疗程 12周。结果 :12周末治疗组的抑郁症状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中风症状改善 (P <0 0 5,P <0 0 1)。提示中医心理疗法治疗中风病伴抑郁症状有显著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心理疗法 中风病 抑郁症状 辅助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中风病发病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4
16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 回顾中风病的发病学 ,对近 10年来中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 ,提出以下学说 :中风病肾虚肇基学说 ;中风病病因积累学说 ;中风病正衰积损学说 ;痰瘀互阻学说 ;中风毒邪论 ;瘀血阻络学说 ;形神失调学说 ;其他发病学说。认为对中风的认识 ,古往今来 ,经历了由外风到内风 ,由外感到内伤的漫长过程 ,目前正由重瘀时代、重痰时代、重痰瘀时代向中风毒邪论方向发展 ,逐渐形成了中风以虚为本 ,风、火、痰、瘀、毒众邪为害的病机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学说 综述 展望
下载PDF
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魏玉玲 刘松年 席佳佳 《陕西中医》 2019年第4期434-436,共3页
目的:研究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观察研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 目的:研究加味化痰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风痰瘀阻证中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10例中风病风痰瘀阻证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观察研究,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治疗的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痰证、血瘀证积分、NIHS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总胆固醇(TC)差异显著,治疗后观察组TG、LDL、T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常规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联合加味化痰通络汤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缓解中风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是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病风痰瘀阻证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加味化痰通络汤 风痰瘀阻证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下载PDF
玄府病变诠析 被引量:38
18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杨宝琴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8期1389-1392,共4页
刘河间提出的广义之玄府作为遍布机体的至微至小的一种结构,任何层次结构发生的病变,都可以归结为玄府病变,简称玄病。玄府具有流通气液、运转神机和渗灌气血等功能,气血津液的运行流通发生失调,神机的运转发生失常,都可以归结为玄府病... 刘河间提出的广义之玄府作为遍布机体的至微至小的一种结构,任何层次结构发生的病变,都可以归结为玄府病变,简称玄病。玄府具有流通气液、运转神机和渗灌气血等功能,气血津液的运行流通发生失调,神机的运转发生失常,都可以归结为玄府病变。认为玄府病变是中医学的最基本病机。玄府病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大类:即开阖通利太过和开阖通利不及。强调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疾病的发生和病因病机,有助于丰富中医学理论,推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 玄府 耳聋 中风病 肺瘘 理论探讨
下载PDF
中风病痰瘀痹阻证治探讨 被引量:17
19
作者 丁元庆 宋代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55-256,共2页
通过对101例中风病痰瘀痹阻证的分析,认为该证候可见于中风病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当辨痰瘀之有无与主次,而治痰治瘀须重调气。
关键词 中风病 痰瘀痹阻 化痰祛瘀
下载PDF
针刺手法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研究——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 被引量:38
20
作者 石学敏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1077-1079,共3页
目的:探讨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方法:对针灸治疗显效的十余种疾病进行了手法量学研究,包括处方、腧穴定位、针刺方向与深度、选择手法与施术时间、针刺间隔时间等参数详细记录和验证,通过积累数据进行分析和对... 目的:探讨同一穴位针刺方向、深度、施术与对应症的关系。方法:对针灸治疗显效的十余种疾病进行了手法量学研究,包括处方、腧穴定位、针刺方向与深度、选择手法与施术时间、针刺间隔时间等参数详细记录和验证,通过积累数据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应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量效关系治疗中风病、郁证、多发性硬化症、高血压病疗效肯定。结论:针灸手法量学标准化是针灸治疗学走向剂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必经之路,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手法 醒脑开窍 针刺法量效关系 中风病 郁证 多发性硬化症 高血压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