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章薇教授治疗中风后痉挛偏瘫临证经验
1
作者 张恒芬 谭艳 +1 位作者 肖瑶琪 章薇(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1期80-83,共4页
章薇教授认为中风后痉挛偏瘫病机责之阴阳失调,气血不通,在治疗上章教授运用首创的张力平衡针法平衡患侧肢体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恢复患者肢体正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肢神经功能修复,结合头针整体治疗,同时予以中药、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为... 章薇教授认为中风后痉挛偏瘫病机责之阴阳失调,气血不通,在治疗上章教授运用首创的张力平衡针法平衡患侧肢体屈肌与伸肌的肌力,恢复患者肢体正常的肌张力,促进患肢神经功能修复,结合头针整体治疗,同时予以中药、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为患者谋求最优疗效,并附以医案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针灸 章薇 张力平衡针法
下载PDF
温针灸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黄宗菊 黄平 《四川中医》 2018年第6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8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和Bobath技术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温针灸治疗,均治疗4周。以神经缺损、上肢肌张力改善情况为依据判定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评价上、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P<0.05)。两组治疗前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次治疗观察组仅出现1例(2.50%)多次针刺引发下肢肌阵挛所致的明显疼痛,未见其它针刺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可减轻神经缺损和痉挛症状,显著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针灸 康复训练 中风痉挛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3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35例)、康复组(33例)、联合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颞三针合挛三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结合康...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康复治疗以及联合应用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35例)、康复组(33例)、联合组(3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予颞三针合挛三针针刺治疗、康复训练以及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的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7天和治疗14天后采用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对患者痉挛程度、肢体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靳三针组、联合组优于康复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均较治疗前、治疗7天后改善(P<0.05,P<0.01),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3组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且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均P<0.05);治疗14天后,3组CSI评分进一步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靳三针组和联合组在治疗7天后即显示出效果,优于康复组;对痉挛程度的改善,联合应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康复
原文传递
不同针刺方案在中风痉挛性偏瘫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4
作者 郑德松 董静 刘国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中风是高致残率的常见病,中风后最常见的残障表现是痉挛性偏瘫。针刺与康复皆是痉挛性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针刺作为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近年已得到国际康复界的重视。在我国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常联合针刺治... 中风是高致残率的常见病,中风后最常见的残障表现是痉挛性偏瘫。针刺与康复皆是痉挛性偏瘫的主要治疗方法。针刺作为中医治疗中风偏瘫的主要手段,近年已得到国际康复界的重视。在我国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常联合针刺治疗,且不同的针刺方案在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广泛研究,并开始尝试分析针刺与康复的联合治疗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痉挛偏瘫 康复
下载PDF
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27
5
作者 郑蒙 俞晓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期39-42,共4页
从经筋的释义、生理作用、病理表现,经筋与卫气、大脑的关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与经筋病的关系,经筋理论指导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康复的原则、方法等角度,阐述经筋理论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经筋理论 中风痉挛偏瘫 中医传统康复疗法 BOBATH疗法
下载PDF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6
作者 邱林 刘艳春 《河南中医》 2014年第9期1827-182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肌张力进行评分、用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定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法评价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评定步行能力及步态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有效率为95.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Ashworth肌张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χ2=4.75,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FAC、上、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Bobath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针刺能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针刺治疗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3例 被引量:23
7
作者 郭婷婷 陈娟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1815-1818,共4页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参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行常规干预。对照组给...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参见《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行常规干预。对照组给予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疗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上下肢肌力、临床痉挛指数(clinic spastcity index,CSI)评分及临床疗效。运用报告结局评价(report end evaluation,PRO)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傅格-梅尔氏运动量表(Fugl-Meyer movement scale,FMMS)评分高于对照组,上下肢肌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周和4周,观察组CS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和6周,观察组PRO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联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气虚血瘀证可改善上下肢运动功能和肌张力,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张力平衡针法 挛三针 针灸疗法
下载PDF
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8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李星辰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13期94-96,100,共4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以腹针加运动疗法治疗,腹针穴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气旁、滑肉门、外陵。针刺完毕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隔日1次,每周3次,共24次。对照组以单纯运动疗法治疗,运动疗法的手法及疗程同观察组。结果通过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四肢FMA评分比较,发现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MA评分治疗前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针 运动疗法 中风痉挛偏瘫 FMA
下载PDF
针刺联合温灸督脉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秀红 白梅 《天津药学》 2013年第4期33-34,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灸督脉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新途径。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治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灸督脉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新途径。方法:将7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取针刺治疗,治疗组采取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灸督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的73.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温灸督脉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温灸督脉 中风痉挛偏瘫
下载PDF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及其对康复训练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海涛 庄礼兴 刘悦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49-2351,共3页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靳三针 颞三针 挛三针 中风痉挛偏瘫
下载PDF
腹针联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及其对Glu与GABA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金灵青 郎伯旭 常盛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1年第6期921-923,共3页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Glu(谷氨酸)与GABA(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运动疗法基...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Glu(谷氨酸)与GABA(γ-氨基丁酸)的影响。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运动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腹针进行治疗,两组均施治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肌张力分级情况,巴氏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检测血清Glu、GABA含量。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痉挛Ashwort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观察组I+~II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BI评分均有提高(P<0.05),观察组提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Glu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GA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Glu、GABA含量变化更加显著(P<0.05)。结论:腹针联合运动疗法可减轻痉挛性偏瘫患者痉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恢复兴奋、抑制神经递质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运动疗法 腹针 生活质量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下载PDF
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紫薇 谭子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2期23-27,共5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90年1月—2015年11月国内相关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1990年1月—2015年11月国内相关文献,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0个试验(732例患者),其中7个试验对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了评定,Meta分析结果提示芍药甘草汤对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MD=9.22,95%CI(6.31,12.14)]5个实验对临床有效率进行了评定,结果提示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优于对照组[RR=1.15,95%CI(1.05,1.27)];4个实验对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亦提示芍药甘草汤组优于对照组[MD=7.11,95%CI(4,34,9.89)]。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初步提示芍药甘草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甘草汤 中风痉挛偏瘫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子康 鲍治君 +3 位作者 陈彩容 张静 林孔锦 林应祥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5期144-147,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四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MAS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CA、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FCA、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NDS、CS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NDS、CS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7,P=0.020<0.05)。结论:推拿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运动功能,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气虚血瘀型 推拿 补阳还五汤 痉挛程度 神经功能缺损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针灸与康复训练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4
作者 齐江敏 郝重耀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4年第6期155-157,共3页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 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具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脑中风的病死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则相对增高,其中痉挛性偏瘫是最常见的残障表现之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了寻找有效地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了中风病有关针灸与康复训练方面的治疗方式,综合性评述了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改善中风患者生活质量和改善终点结局提供思路和技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针刺 艾灸 康复训练
下载PDF
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俊慧 齐艳英 +2 位作者 冯秀芳 邱林 杨帆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16-2020,共5页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3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肌...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91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3例对照组和48例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前列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疗效,肢体功能,Hmax,Mmax及H/Mmax,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上肢、下肢Fugl-Meyer功能量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ugl-Meyer功能量表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Hmax、Mmax及H/Mmax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Hmax、Mmax及H/Mmax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S评分均下降,ADL评分均上升,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上有积极作用,可通过调节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肌张力,减轻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前列地尔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肢体功能 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下载PDF
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6
作者 邹礼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0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则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在对照...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1次/d,10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则采用针药结合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紫雪胶囊进行治疗,1.5~3.0g/次,2次/d,口服。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FMA评分及Penn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1个疗程及3个疗程两组FMA评分及Penn评分均优于治疗前,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可有效改善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痉挛状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疾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药结合 中风痉挛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痉挛状态
下载PDF
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文豪 向星羽 唐纯志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收集有关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 目的:系统评价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从建库起到2018年5月,收集有关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依据Coehrane Handbook推荐的文献质量评价办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最终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698例,包括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348例,康复训练组3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NDS评分: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FMA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ADL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FCA评分:联合组显著高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CSI评分:联合组显著低于康复治疗组(P<0.000 01)。结论:颞三针和挛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但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颞三针 挛三针 靳三针 META分析 康复
下载PDF
拮抗肌火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旭强 《山西中医》 2020年第2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拮抗肌火针疗法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舌针组、火针组(拮抗肌火针疗法)、火针加舌针组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痉挛... 目的:观察拮抗肌火针疗法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针刺法)、舌针组、火针组(拮抗肌火针疗法)、火针加舌针组各30例。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SI评分均有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均有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火针加舌针组CSI评分较其他各组更低,Barthel评分较其他各组更高(P<0.05);火针组与舌针组CSI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火针加舌针组治愈率(70.00%)及总有效率(96.67%)均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P<0.05);火针组与舌针组治愈率(46.67,43.33%)及总有效率(80.00%,76.6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均较对照组(16.67%,53.33%)显著升高(P<0.05)。结论:拮抗肌火针结合舌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拮抗肌 火针 舌针 针刺疗法
下载PDF
从筋论治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探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席志远 周鸿飞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9期24-26,共3页
笔者通过研究筋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的论述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筋有着连接并约束关节,主持运动的功能,生理上与肝、肾、脾等脏腑及十二正经联系密切。当其在感受外邪,或体质虚弱,或过度劳损,或脏腑疾病,或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 笔者通过研究筋的生理病理特点,历代医家的论述以及现代学者的研究,认为筋有着连接并约束关节,主持运动的功能,生理上与肝、肾、脾等脏腑及十二正经联系密切。当其在感受外邪,或体质虚弱,或过度劳损,或脏腑疾病,或饮食不节,或情志所伤,或失治误治等致病因素影响时,筋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从而形成筋病,筋病主要有筋急与筋纵两种状态。笔者发现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筋急极为相似,所以笔者认为筋急的致病因素应当同样适用于中风后痉挛性偏瘫,在解除致病因素,使筋脉恢复濡养之后,其病理状态会得到改善。且有笔者的临床经验及诸多临床案例对笔者观点有着很好的支持。因此,笔者认为医者在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时,可以“扶正祛邪,舒筋缓急”为治疗原则,准确辨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祛除致病因素,即可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痉挛偏瘫 筋急 致病因素 治疗原则
下载PDF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鲁曜星 胡健 谢道俊 《四川中医》 2024年第5期205-208,共4页
目的:研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SHAS,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SHAS(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n=34)和针刺组(n=34),针刺组给予“通... 目的:研究“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SHAS,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SHAS(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n=34)和针刺组(n=34),针刺组给予“通督调神”针法治疗,针药组给予“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上下肢痉挛程度、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神经递质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针刺组(76.47,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评分、上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级、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血清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水平均降低,且针药组低于针刺组(P<0.05);两组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Vm、血清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均升高,且针药组高于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SHAS的临床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痉挛程度,提高脑血液灌注,调节神经递质Glu、Asp、GABA水平,且治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督调神”针法 补阳还五汤 气虚血瘀型 中风痉挛偏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