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67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4
1
作者 李鸿杰 钟宝亮 +1 位作者 范银萍 胡洪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目前重性抑郁发作的脑卒中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针刺治疗,穴取百会...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目前重性抑郁发作的脑卒中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对症、支持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行针刺治疗,穴取百会、印堂、四神聪、太冲等,并口服安慰剂;对照组行非穴点(取位于观察组穴位旁5mm处)浅刺,并口服氟西汀,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Hamilton抑郁量表(HAMD)评分、Asberg抗抑郁药副作用量表(ASES)评分、针刺不良反应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3.9%(17/23)和80.0%(16/20),两组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观察组治疗4周、治疗后ASES评分,对照组治疗后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治疗4周、治疗后观察组ASE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3.0%(3/23)和15.0%(3/20),均为一过性,对症处理后未再出现。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没有明显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障碍 中风 针刺疗法 氟西汀 随机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针刺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2
作者 刘孔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11期659-661,共3页
归纳针刺与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多种方法 ,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整理近期中风后吞咽困难针刺与康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的文献 ,认为针刺与康复结合治疗法是目前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治疗的最佳方案 ,对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回... 归纳针刺与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多种方法 ,以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整理近期中风后吞咽困难针刺与康复的治疗方法和效果的文献 ,认为针刺与康复结合治疗法是目前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治疗的最佳方案 ,对减少病人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和回归家庭社会具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困难 中风 针刺 治疗中 康复训练 假性球麻痹 卒中 研究进展 致残率 病人
下载PDF
加味百合地黄汤对中风后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景凤 仝桂兰 +4 位作者 侯庆 李向红 张淑英 周志军 周文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7-738,共2页
关键词 加味百合地黄汤 焦虑状态 临床疗效观察 中风 情绪不稳 焦虑症状 临床表现 焦虑不安 失眠多梦 滋阴潜阳 安神定志 脑梗死 脑出血 治疗 中风 患者
下载PDF
针灸防治中风后偏瘫肩痛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4
作者 邓柏颖 李扬帆 +1 位作者 周恩华 粟胜勇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815-817,共3页
目的 :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9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组 :单纯针灸组 (A组 )、针灸加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 (B组 )和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 (C组 )各 30例。A组针灸用穴以... 目的 :探索针灸早期介入中风后偏瘫肩痛防治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 90例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 3组 :单纯针灸组 (A组 )、针灸加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 (B组 )和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组 (C组 )各 30例。A组针灸用穴以阴经为主 ;B组在针灸基础上 (用穴同A组 ) ,配合内科常规中西药治疗 ;C组单纯中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法同B组。在对其效应进行同期平行观察时 ,对 3组间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在肢体疼痛缓解程度优良率分别为 90 0 %和 93 3%,均明显高于C组的 4 6 7%(P <0 0 1 ) ;而A、B组间则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针灸疗法对中风后偏瘫肩痛疗效确切 ,早期介入效果更佳 ,与单纯药物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风 偏瘫肩痛 内科 常规治疗 近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 平行 随机数
下载PDF
针灸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5
作者 何俊良 周婷 +5 位作者 燕炼钢 杨娅 何彦蓉 李静 江娜 陈幸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4年第12期1324-1326,共3页
肩手综合征(以下简称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本病常发生在卒中后的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0%[1]。目前,国内对肩手综合征的分期标准[2]共Ⅲ期:Ⅰ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指肿胀,皮肤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 肩手综合征(以下简称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性营养不良。本病常发生在卒中后的1~3个月,发生率为12.5%~70.0%[1]。目前,国内对肩手综合征的分期标准[2]共Ⅲ期:Ⅰ期:肩痛活动受限,同侧手腕、指肿胀,皮肤发红、皮温上升等血管运动性反应;Ⅱ期:肩手肿胀和自发性疼痛消失,皮肤和手部的小肌肉萎缩,有时可引起挛缩样掌腱膜肥厚,手指ROM日益受限;Ⅲ期:手部皮肤肌肉萎缩显著,手指完全挛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中风 针灸治疗 综述
下载PDF
缺血性进展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15
6
作者 郭书英 杨凡 李震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6期467-469,共3页
关键词 进展性脑卒中 缺血性 预测因素 进展性卒中 神经功能恶化 进展性中风 急性出血 中风
下载PDF
中药敷脐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范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3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中药敷脐治疗 大便秘结 临床研究 中风 伴随症状 中风患者 用力排便 腹腔压力
原文传递
中风后肩痛从气血论治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琳 米晓峰 +2 位作者 韦玲 李蕾 吴琼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98-700,共3页
中风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约有16%~84%的中风患者出现肩痛症状[1],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康复进程,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2,3]。目前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后肩痛的治疗处于探索阶段[4],总体认为其发病可能与... 中风后肩部疼痛的发生率较高,约有16%~84%的中风患者出现肩痛症状[1],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均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康复进程,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生活质量[2,3]。目前现代医学对于中风后肩痛的治疗处于探索阶段[4],总体认为其发病可能与粘连性关节囊炎、不适当的活动及受压、周围及中枢神经病变、外伤、肩袖损伤等有关[5],其治疗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因中风后肩痛发病机制多样,临床上对因治疗难度较大,故肩关节保护及正确运动是中风后肩痛的治疗基础,而临床应用较普遍的治疗,如:经皮电刺激、类固醇注射、A型肉毒素注射等治疗方法的疗效尚不明确[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痛 中风 从气血论治 粘连性关节囊炎 康复治疗 肉毒素注射 中风患者 中枢神经病变
下载PDF
基于经筋辨证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红 郭庆革 白永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5期685-68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刺法对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肩痛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通过患者肩关节周围筋结点的分布规律进行辨证分型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传统... 目的观察经筋辨证刺法对中风后肩痛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肩痛患者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通过患者肩关节周围筋结点的分布规律进行辨证分型和针刺治疗,对照组选取传统穴位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肩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基于经筋辨证的取穴针刺治疗在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VAS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方面均优于基于传统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肩痛 经筋刺法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自拟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中风后瘫肢痉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0
作者 潘智美 谭凯文 +1 位作者 李洪波 梁焕英 《广西中医药》 2009年第4期11-12,共2页
中风后瘫肢痉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是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较难解决的问题。自2008年以来,笔者应用中药外治法——药棒循经推按法治疗中风后瘫肢痉挛32例,并设对照组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康复治疗 疗效观察 中风 推按法 痉挛 瘫肢 循经 药棒
下载PDF
加味温胆汤治疗中风后肺部感染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沈艳莉 吴俊 何力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3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并肺部感染 加味温胆汤 治疗组 临床观察 中风 经统计学处理 中风急性期 临床资料
下载PDF
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中风后长期卧床老年坠积性肺炎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苏巧珍 陈婉珉 +2 位作者 孙玉芝 雒晓东 连新福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中风后长期卧床老年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属气虚痰瘀阻络患者26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法半夏、茯苓、生姜、当归...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中风后长期卧床老年坠积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辨证属气虚痰瘀阻络患者26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党参、法半夏、茯苓、生姜、当归、炙甘草、紫苏叶、紫苏梗、厚朴)治疗。7天为1疗程。结果:26例患者中,治愈12例,占46.15%;好转11例,占42.31%;无效3例,占11.54%。延长治疗时间5天后,治愈23例,占88.46%。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半夏厚朴汤治疗中风后长期卧床而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坠积性肺炎 老年人 中风 中医疗法 补中益气汤 半夏厚朴汤
原文传递
电针鱼腰穴治中风后顽固性呃逆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封卫兵 谢明 +1 位作者 周丽红 郑雪峰 《针灸临床杂志》 2004年第10期37-38,共2页
目的 :观察电针鱼腰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8例 ,使用鱼腰穴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呃逆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作为治疗组 ,另将未加鱼腰穴的作为对照组。结果 :... 目的 :观察电针鱼腰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 ,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 2 8例 ,使用鱼腰穴及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呃逆的穴位进行电针治疗作为治疗组 ,另将未加鱼腰穴的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96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1.4 %。结论 :电针鱼腰穴为主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对照组 治疗组 顽固性呃逆 电针 总有效率 治疗中 例临床观察 主治 疗效
下载PDF
针刺配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罗开涛 钱立锋 +2 位作者 颜玉琴 沈志方 沈明花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2年第4期361-362,共2页
中风后构音障碍是中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笔者2008-05~2010-05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构音障碍3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下。
关键词 构音障碍 训练治疗 言语康复 针刺配合 中风 疗效分析 常见并发症 临床治疗
下载PDF
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志顺 王扬 +2 位作者 徐海蓉 林海 于金娜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舍尼停配合膀胱训练治疗。观察24h尿垫测重、尿失禁频次等级、尿失禁程度的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舍尼停配合膀胱训练治疗。观察24h尿垫测重、尿失禁频次等级、尿失禁程度的变化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24h尿垫重量较治疗前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尿失禁频次等级得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失禁频次等级得分之差>3的病例数为11例,对照组为0例,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在减少尿失禁次数方面,治疗组疗效显著。治疗后2组的尿失禁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2周、4周和治疗后随访半年,治疗组尿失禁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中风后急迫性尿失禁可显著减少患者的尿失禁量和失禁次数,改善相关症状,其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迫性尿失禁 中风 针灸疗法 电针
原文传递
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中风后瘫痪469例报告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荪 杨生元 李荫 《中草药》 CAS 1983年第1期33-34,共2页
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肌注或静脉滴注治疗中风后瘫痪469例,有效率89.3%。肌注组389例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栓塞后瘫痪的住院及门诊病人,有效率89.7%。静滴组80例均为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人,有效率87.5%。对完全性瘫痪或不全性瘫痪的疗... 用灯盏花素注射液肌注或静脉滴注治疗中风后瘫痪469例,有效率89.3%。肌注组389例包括脑血栓形成、脑出血及脑栓塞后瘫痪的住院及门诊病人,有效率89.7%。静滴组80例均为住院的缺血性中风病人,有效率87.5%。对完全性瘫痪或不全性瘫痪的疗效对比无显著差异。病程半年以内的疗效明显优于半年以上者。本品无严重副作用,但不宜用于脑出血急性期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脑血栓 注射液 中风 完全性瘫痪
下载PDF
电针肘部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3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盛国滨 包瑞 +1 位作者 刘刚 师帅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7年第1期95-97,共3页
中风病是全球排名第二、中国排名第一的致死性疾病,其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现阶段中风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所降低,但在中国地区的发病率却居高不下,
关键词 痉挛性瘫痪 临床观察 中风 上肢 治疗 结点 肘部 电针
下载PDF
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凯 华兰英 叶晓娟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0期99-101,共3页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火针治疗,隔天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31例给予现代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15天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上肢...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火针治疗,隔天治疗1次,15天为1疗程;对照组31例给予现代康复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15天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疼痛情况及上肢功能。结果:经1疗程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上肢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火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SHS) 中风 针灸疗法 火针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
原文传递
疏肝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郑东 周道友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轻中度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中药汤剂疏肝解郁汤口服,每天2次;对照组予帕罗西汀20mg,口服。连续治疗6周。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价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 目的:研究疏肝解郁汤治疗中风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轻中度PSD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予以中药汤剂疏肝解郁汤口服,每天2次;对照组予帕罗西汀20mg,口服。连续治疗6周。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价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等。结果:在第1周时2组HAMD总分以及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HAMD总分在各时点均有显著下降(P<0.01)。2组在第1周、2周、4周、6周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口干、出汗、便秘、震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疏肝解郁汤对PSD有明确治疗作用,并且副作用少,但起效时间比帕罗西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风 中医疗法 疏肝解郁汤
原文传递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于涛 徐振华 +3 位作者 许能贵 符文彬 孙健 谢长才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88,共3页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20次为1疗...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予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2组患者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5天,20次为1疗程,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构音能力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言语表达、舌体运动、情感状态、吞咽饮水、咀嚼功能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球麻痹 中风 针灸疗法 通督调神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