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金建军 徐亚莉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4-306,共3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小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组(Ⅰ组)113例和单纯针刺组(Ⅱ组)99例。Ⅰ组采用针刺加心理...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病学体征不再进展后48小时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组(Ⅰ组)113例和单纯针刺组(Ⅱ组)99例。Ⅰ组采用针刺加心理康复和运动功能康复治疗;Ⅱ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评定2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结果:与Ⅱ组比较,Ⅰ组治疗后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平均上升17.57分(P<0.05,95%CI=14.87~20.27);精神状态评分平均下降5.86分(P<0.05,95%CI=5.38-6.34)。结论:早期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针灸疗法 中风/康复
下载PDF
母子补泻法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利 闫德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9-311,共3页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 目的:探讨母子补泻法在中风恢复期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6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在选取手、足阳明经穴的同时,再依据寸口人迎脉法辨别经脉的虚实,加用母子补泻法来补虚泻实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选用手、足阳明经穴,施以平补平泻的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后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血流仪(TCD)检测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之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针刺前后寸口脉、人迎脉的血流速度变化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针刺后临床基本恢复及显著进步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纽(P<0.01)。结论:运用母子补泻法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针灸疗法 中风/康复 子母补泻/方法 寸口诊法 人迎诊法
下载PDF
家庭签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敏兰 陈银娟 +1 位作者 杨红玉 胡运红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9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社区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通过社区家庭医生... 【目的】探讨家庭签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干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接受社区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通过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其进行康复干预。干预3个月、6个月及9个月后,使用改良Rankin(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的完全独立生活能力,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测定患者自我负担感受水平,采用家庭功能量表(APGAR)评估患者的家庭功能,采用60 s坐-站次数(STS-60)评估肌力耐力,采用坐-站5次所需时间秒数(STS-5)评估肌力。【结果】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和9个月后,两组MRS评分、SPB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APGAR评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MRS评分、SPB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TS-60和STS-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6个月以及9个月,两组STS-60均逐渐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STS-5逐渐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实施家庭签约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疗效明显,在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运动能力、家庭功能以及降低自我感受负担方面均有明显的效果,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预效果愈加明显,适宜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康复 医师 家庭
下载PDF
针刀治疗脑卒中上肢及手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苟成钢 《中国中医急症》 2015年第7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探讨中风针刀康复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风针刀康复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 目的探讨中风针刀康复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及手部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风针刀康复术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手指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的康复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手指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MBI及手指功能评分均提高(P<0.05)。治疗6周后,治疗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31.57±1.793)分],MBI评分[(39.18±0.46)分]及手指功能评分[(27.82±1.74)分]较对照组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3.49±0.73)分],MBI[27.95±1.98)分]及手指功能评分[(20.09±1.012)分]均明显提高(P<0.01)。结论采用中风针刀康复术合并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部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针刀康复 针刀治疗 上肢及手功能
下载PDF
易-和康复技术改善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金贺 郑斌 +7 位作者 陈红 王雅惠 韩笑 江澜 张勇 耿花蕾 王月 邹忆怀 《现代中医临床》 2021年第2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易-和康复技术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按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7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7例,完成病例观察97例,脱落率为14.9%;对... 目的观察易-和康复技术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1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系统按2:1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7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7例,完成病例观察97例,脱落率为14.9%;对照组脱落8例,完成病例观察49例,脱落率为14.0%。治疗组采用易-和康复技术。对照组采用Bobath康复技术。采用Brunnstrum评价量表评价患者肢体改善程度,观察患侧肢体运动功能评级。结果对2组左上肢4个时间点运动功能评级行广义估计方程检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结果:Wald χ^(2)=5.244,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疗法疗效不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重复测量时间比较结果示:Waldχ^(2)=44.313,P<0.05,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在不同时间的效果不同。对2组右上肢4个时间点运动功能评级行广义估计方程检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1)组间比较结果:Waldχ^(2)=9.563,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疗法疗效不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重复测量时间比较结果:Waldχ^(2)=44.313,P<0.05,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在不同时间点的效果不同。分别对2组左下肢、右下肢4个时间点运动功能评级行广义估计方程检验,参数估计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期间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结论 2种康复技术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易-和康复技术更有助于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上肢的分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康复技术 Bobath康复技术 中风康复 缺血性中风痉挛性偏瘫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病康复期6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赵跃红 冯焜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康复期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病康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法"加穴位...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康复期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病康复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醒脑开窍针法"加穴位埋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且两组远期疗效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法治疗中风病康复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康复 醒脑开窍针法 穴位埋线法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7
作者 张素芬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19-122,共4页
对探寻中西医结合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性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 对探寻中西医结合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研究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性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水平(包括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家庭关系、心理健康等)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中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疗效显著且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中风偏瘫康复 临床治疗效果 不良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头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8
作者 席娇娇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6期22-24,共3页
目的以头针带针为康复训练手段,观察其在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治疗中表现出的临床价值。方法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患有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以入院病历编号进行随机分组,... 目的以头针带针为康复训练手段,观察其在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治疗中表现出的临床价值。方法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中风患者中,随机选取68例患有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以入院病历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单号入对照组,双号入观察组,观察组(34例)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联合头针带针训练,对照组(34例)实施基础训练。对比康复成效差异。结果两组吞咽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功能优化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饮水试验:两组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评分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提升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功能(Barthel)比较,治疗后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比较,评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该病症治疗中,以头针带针康复训练作为治疗手段,可取得更优越的治疗成效,促进患者康复,优化临床表现,应用价值明显,应予以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中风康复 假性球麻痹 康复效果
下载PDF
中风后上肢拘挛的治疗进展
9
作者 刘博涵 王舒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9期800-804,共5页
中风后上肢拘挛是中风后常见后遗症和难治症,及时纠正异常的上肢屈肌活动,合理地控制痉挛的程度是中风后康复的治疗重点,本研究综述了近几年中风后上肢拘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并提出了关于未来中风后康复的展望。
关键词 中风 上肢拘挛 中医 中风康复
原文传递
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康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10
作者 赵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第22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中风康复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 目的分析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9月该院收治的中风康复期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用中医辨证分型和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康复期患者,可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开窍针法 穴位埋线 中风康复 临床疗效 神经功能 预后
原文传递
康复时间与强度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欧阳文湘 蔡华安 周湘湘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99-103,共5页
目的研究康复时间与强度对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76例在该院医院接受治疗的首次中风患者。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康复计划,其中包括住院部的物理治疗(PT)及作业治疗(OT),并在门诊接受至少3个月的康复治疗。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年... 目的研究康复时间与强度对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76例在该院医院接受治疗的首次中风患者。患者接受了多学科康复计划,其中包括住院部的物理治疗(PT)及作业治疗(OT),并在门诊接受至少3个月的康复治疗。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中风种类(出血/梗死)、中风发作、康复干预时间(从中风发作开始)、住院时间、失语状况是否存在、开颅手术(是/否)以及康复总单元数。主要观察指标是中风时及中风后1、3、6个月、1年后的BI得分情况。结果中风后3个月及6个月时患者BI得分及BI改善情况与年龄呈负相关。中风后1个月及1年时,患者康复干预时间与BI改善程度呈负相关,在中风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时,患者康复干预时间与BI得分呈负相关。患者中风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其PT和/或OT总单元数与BI的改善情况呈正相关。患者中风后3个月及6个月时PT和/或OT总单元数与BI的改善情况呈正相关。患者中风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的BI与起始BI得分成正相关。OT总单元数可以明显预测患者中风后3、6个月时的BI改善情况,而起始BI得分可以显著预测患者中风后1、3、6个月时的BI得分。结论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中风发生6个月内)功能改善有强度依赖性作用,并且早期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功能恢复有长达1年的持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指数 剂量 功能恢复 中风康复
下载PDF
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对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康复的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2
作者 唐艳 高加林 +1 位作者 李佳 徐春巍 《河北中医》 2019年第7期1067-1071,共5页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给予卒中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59例加用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59例在... 目的 观察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8例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给予卒中后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59例加用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治疗;治疗组5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包括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神识昏蒙及口舌?斜)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评分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治疗期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31%,总满意率98.31%,对照组总有效率88.14%,总满意率86.44%,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神识昏蒙及口舌?斜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与本组治疗前比较,MAS评分及PRO评分均降低(P<0.05),FMA评分及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疗法联合化痰通络解痉汤及中药熏蒸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缓解肌张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患者满意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后遗症 麻痹 中风康复 中药疗法 针刺疗法
下载PDF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Gao's nape acupuncture plus swallowing training for pharyngeal deglutition disorder after stroke 被引量:9
13
作者 Liu Xiao-ping Chen Fei-yu +1 位作者 Chu Jia-mei Bao Ye-hua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9年第1期37-43,共7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ao's nape acupuncture plus swallowing training in treating pharyngeal deglutition disorder after stroke.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pharyngeal de...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Gao's nape acupuncture plus swallowing training in treating pharyngeal deglutition disorder after stroke. Methods: 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pharyngeal deglutition disorder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two groups both received routine neur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additio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Gao's nape acupuncture plus swallowing train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swallowing training alone. After eight-week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in terms of the changes in repetitive saliva swallowing test (RSST), modified water swallowing test (MWST),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 and 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WAL-QOL).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RSST grading, and scores of MWST, SSA and SWAL-QOL chang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P<0.05 or P<0.01). The RSST grading, and scores of MWSX SSA and SWAL-QOL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P<0.05 or P<0.01).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were respectively 100.0% and 72.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97.9% and 34.0%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ee in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1). The differenee in the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 elusion: Gao's n ape acupu ncture plus swallowi ng training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for post-stroke phary ngeal deglutiti on disorder. Its therapeutic efficacy is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at of swallowing training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Gao's Neck Acupuncture STROKE Poststroke Syndrome Pseudobulbar Palsy Deglutition Disorders Stroke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原文传递
超短波理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巩红霞 张萍 徐亚萍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超短波理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包括... 【目的】探讨超短波理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站立位训练、呼吸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超短波理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湿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5)。【结论】超短波理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有助于拮抗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并发症 肺炎 物理治疗技术 中风康复 预后
下载PDF
Observation on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plus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for deglutition disorder of stroke patients in the convalescent stage 被引量:6
15
作者 Xu Zhen-jie Xiang Lian Liu Xia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3期156-160,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plus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for deglutition disorder of stroke patients in convalescence stage. Meth...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plus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for deglutition disorder of stroke patients in convalescence stage. Methods: A total of 136 patients conforming to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ized into three groups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including group A of 46 cases, group B of 44 cases and group C of 46 cases. Patients in group A received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treatment, patients in group B received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group C received mind-refreshing and orifice-opening needling method plus swallowing disorder therapeutic apparatus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was given once a day for 10 d as a course, the whole treatment lasted for 4 courses. Therapeutic evaluation items including water-swallowing test (WST), 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were measured before treatment, after treatment and at follow-up visit (2 month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scores of WST and MBI in all three group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ll P〈0.05), while the SSA score dropped significantly (all 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during follow-up visit period, score of WST in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both P〈0.05), whi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SSA score in group C was substantial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all 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MBI scores in group B and group C were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A (all P〈0.05),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 showe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After treatment and during follow-up visit period, the differences in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Therapy Stroke Poststroke Syndrome Pseudobulbar Palsy Deglutition Disorders Stroke Rehabilitatio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原文传递
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尚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16-17,共2页
目的:探讨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分... 目的:探讨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理疗等常规康复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对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及进行治疗结束后两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分法进行评分及疗效分析。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在为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FMA评分、MBI评分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M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相比,为中风患者进行分期中医康复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康复 分期中医康复 疗效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琴 韩秀丽 陈伟然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 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所医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大兴中西医结合医院)1 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 目的 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所医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电力医院、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市大兴中西医结合医院)1 10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家庭关怀度量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患者开展调查;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判定患者是否发生抑郁障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发出1 100份调查问券,收回1 073份,回收有效率为97.5%,其中386例(36.0%)被确诊抑郁障碍。不同年龄、是否有并发症、家庭人均收入、BI评分、家庭关怀度、SSRS评分患者间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障碍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337,95%CI:1.014~1.763)、有并发症(OR=3.214,95%CI:1.365~7.569)、家庭人均月收入低(OR=2.263,95%CI:1.137~4.503)、BI评分低(OR=1.872,95%CI:1.158~3.026)、家庭关怀度一般(OR=2.639,95%CI:1.200~5.802)、SSRS评分低(OR=1.557,95%CI:1.044~2.322)是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应给予老年脑卒中患者更多关注,提高家庭关怀度和社会支持度,从而减少康复治疗后发生抑郁障碍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中风康复 抑郁 情绪障碍 危险因素 老年人
下载PDF
慢性病叙事下的中风康复家庭研究——基于河北省T市中医院康复大厅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天一 刘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2-508,共7页
背景在中风加剧家庭与社会负担的背景下,基于医院田野经验的康复家庭研究尚有欠缺。目的从病患、家属、家庭和医者四种叙事视角,分析医院康复大厅中存在的社会文化氛围。方法本文访谈对象均来自2021年4—7月T市中医院康复科,从患者叙事... 背景在中风加剧家庭与社会负担的背景下,基于医院田野经验的康复家庭研究尚有欠缺。目的从病患、家属、家庭和医者四种叙事视角,分析医院康复大厅中存在的社会文化氛围。方法本文访谈对象均来自2021年4—7月T市中医院康复科,从患者叙事、家属叙事、家庭叙事、医生叙事四个方面,考察康复大厅内的社会文化氛围。结果中风康复患者在自身与集体的共同进步中感受到“创伤后成长”的正向体验;家属在互相交流中自发建构起俱乐部文化,并在陪伴中起到了“医患桥梁”等作用;作为整体的中风康复家庭承受两方面张力,即家庭经济负担的外部张力和家属患者之间难以互相理解的内部张力;医生能更加理性看待中风康复家庭,通过医生-患者与教师-学生的关系对比,阐明医生在与患者相处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教师的角色。结论通过对康复大厅社会文化氛围的分析,指出中风防治面临防治重心难以下沉和部分患者难以就医的困难。医学人文研究尤其是医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建构积极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中风康复 慢性病 经济负担 质性研究 医学人类学 医学人文
下载PDF
电针联合西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雪融 乔琳 +4 位作者 闫俊 张琳炘 高亚亚 郭华 洪珏(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32-238,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西药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西药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合并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治疗2周及4周后通过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LE)评分评估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多普勒评估患侧下肢胫后(PT)动脉和足背(DP)动脉峰值流速的变化。结果:研究过程中共3例患者脱落,最终观察组48例,对照组49例纳入数据统计。两组患者治疗2周及4周后FMA-LE评分、PT及DP动脉峰值流速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FMA-LE评分、PT及DP动脉峰值流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L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侧下肢PT、DP动脉峰值流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患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和血流速度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电针 缺血性中风 中风后遗症 偏瘫 中风康复 下肢 血流速度
原文传递
温阳通督针刺结合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在51例偏瘫中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林雅静 石继云 +1 位作者 冯丰 周成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799-1804,共6页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针刺结合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在偏瘫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张家口市中医院偏瘫病人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常规治疗与康复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温阳通督针刺结合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在偏瘫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张家口市中医院偏瘫病人10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常规治疗与康复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予以观察组温阳通督针刺结合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三维步态时空和时相参数(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表面肌电图指标[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方根振幅]、神经保护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素-3(NT-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4周后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78.43%(40/51)(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FMA下肢部分、BBS、BI评分与步频、步速、跨步长比率均较对照组高,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胫骨前肌、腓肠肌、股四头肌iEMG水平均较对照组高,方根振幅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2周、4周后血清BDNF、NGF、NT-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阳通督针刺结合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治疗偏瘫可提升病人下肢功能、平衡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损伤,改善偏瘫步态与表面肌电图情况,上调神经保护因子表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康复 偏瘫 运动设备 运动疗法 温阳通督针刺 MOTOmed智能主被动康复训练器 下肢功能 表面肌电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