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西哲学之根本差别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晓明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28,127,共16页
本文旨在对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作出理论上的阐明。其引导性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之内还是在形而上学之外?西方哲学的本质性是形而上学,即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在于:将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分割开来并且对立起来;认真... 本文旨在对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作出理论上的阐明。其引导性的问题是:中国哲学在形而上学之内还是在形而上学之外?西方哲学的本质性是形而上学,即柏拉图主义。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在于:将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分割开来并且对立起来;认真理或实在仅属于超感性世界;感性的事物由于“分有”超感性的理念才被视为真的或实在的。与之形成决定性对照的是:中国哲学从未居于形而上学的建制之中;这决不意味着它不分辨且不触动超感性的东西(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但中国哲学的独特建制恰恰在于:道器不割、体用不二。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别须根据其基本建制去加以分辨,此种分辨的结果是:西方哲学的实质是形而上学,而中国哲学则依其本质一向就在形而上学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形而上学 基本建制 道器不割 体用不二
原文传递
西方哲学底本中的Being问题 被引量:9
2
作者 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3年第2期4-21,197,共18页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 中西哲学各有自己的传统,它们今后的发展虽然会相互影响,但是传统仍然是它们各自发展的底本。所谓"底本",是历史上形成的哲学形态,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它的特征:语言的特征、与语言密切相关的哲学问题的方向和表述方式,以及围绕着哲学问题的争论而产生的哲学分支或流派。通过重论述Being与西方哲学的形态特征,并结合评述杨国荣先生的哲学成果,可期为总结中国哲学形态总结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Being问题 底本 杨国荣
下载PDF
从中西哲学比较到中观哲学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伟希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7,共8页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 将中国哲学置于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下加以观照,可以发现:中国哲学属于中观思维,其特征有五:1.分别"两边",2.执两用中,3.否定辩证法,4.讲究经权,5.强调"时中"。对于中国哲学而言,中观不仅是认识论与方法论,而且是存在论与人生的在世方式,它要解决的是"有"与"无"这两个世界的对立与紧张关系;而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一依于中观的修行而定。故中国的中观哲学其实是认识论、方法论、存在论与修行论的合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中观 思维方式 在世方式
下载PDF
“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的一个误区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志伟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0-32,共3页
1 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领域,有的学者将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分别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并以此来表征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异。这种观点由来已久,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已成定论,并且经常以之作为立论的依据。尤其是看到西方某些思想... 1 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领域,有的学者将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分别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并以此来表征它们之间的根本差异。这种观点由来已久,在有些人看来,似乎已成定论,并且经常以之作为立论的依据。尤其是看到西方某些思想家针对科技社会的诸多异化现象而表现出对东方文明所谓“天人合一”境界的浓厚兴趣,并以之为人与自然和诣的典范,立即感到欢欣鼓舞,似乎不仅为这种中西哲学差异论找到了最好的旁证,而且证明东方文明实优于西方文明,甚至认为东方文明才是世界文明的唯一出路和归宿,这种由妄自菲薄一变而为妄自尊大的偏狭心态无疑与对中西哲学之差异的误解有关。因此,对于“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说进行一番考查和清算,已成为比较研究的紧迫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 天人相分 中国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 天人合 天人关系 基本特征 “和合” 东方文明 “天”
原文传递
移花接木难成活——评金岳霖的《论道》 被引量:5
5
作者 俞宣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20,共8页
金岳霖的《论道》,是依傍西方哲学开展中国现代化哲学建设的一种典型尝试。《论道》虽以中国哲学的“道”为核心概念,承袭的却是西方哲学的观念和理路,遭遇的也仍是西方哲学的难题和二元论困境。中西语言和逻辑的不同运作,与中西民族不... 金岳霖的《论道》,是依傍西方哲学开展中国现代化哲学建设的一种典型尝试。《论道》虽以中国哲学的“道”为核心概念,承袭的却是西方哲学的观念和理路,遭遇的也仍是西方哲学的难题和二元论困境。中西语言和逻辑的不同运作,与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状态相关。与此相应,中国哲学史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态,其学科建设与中西哲学的新一轮比较,应当能为全人类哲学观念的更新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论道》 中西哲学比较 移花接木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成活 中西哲学 中国现代化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中西家庭哲学异同辨 被引量:1
6
作者 许苏民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48,177,共18页
中西文化都有源远流长的家庭哲学传统:有对家庭之爱的存在论依据、人性论根源和社会哲学基础的深入探究,有对伉俪之情、亲子之爱、手足之情的热切关注,有教孝、教悌、化解家庭矛盾的精细论说,更有对家和万事兴的长远基础的深沉思考。由... 中西文化都有源远流长的家庭哲学传统:有对家庭之爱的存在论依据、人性论根源和社会哲学基础的深入探究,有对伉俪之情、亲子之爱、手足之情的热切关注,有教孝、教悌、化解家庭矛盾的精细论说,更有对家和万事兴的长远基础的深沉思考。由于家庭和睦是全人类共同珍视的基本价值,所以更多地表现出“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普遍性;同时,也因中西传统家庭制度不同而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差异。对此仔细加以研究,对追求“民心相知相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非常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哲学 存在论 人性论 夫妇之爱 孝悌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下) 被引量:5
7
作者 邓晓芒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41,共12页
区分中西形而上学是重建形而上学的前提在中西哲学比较的视野中来探讨一条重建形而上学之路,这是中、西哲学家从来没有尝试过的一条路。之所以说从来没有尝试过,并不是说他们从来没有这种想法,而是他们的想法根本不对头,甚至南辕北辙。
关键词 重建形而上学 中西哲学比较 形而上学的重建 哲学 尝试 想法
原文传递
从比较到创新——寻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突破口 被引量:4
8
作者 何锡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2-130,共9页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后,却遇到了两种哲学不可比的尴尬。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而应重新思考中国哲学的形态和内容,开展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新一轮的研究不是从文... 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经历了长达一个世纪之后,却遇到了两种哲学不可比的尴尬。面对这一形势,我们不应当拘泥于所谓“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而应重新思考中国哲学的形态和内容,开展新一轮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新一轮的研究不是从文本上而是深入到从事哲学的不同方式上进行考察和研究,研究的结果不仅在于揭示中国哲学的特殊形态和特色,而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对中西哲学给出一致性的说明,并期望着哲学观念的更新,从而为中西哲学比较乃至中国哲学今后的发展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哲学文本与哲学活动 生存状态 哲学观念更新
下载PDF
格义理学:论龙华民对理学的跨文化译写
9
作者 胡翠娥 程跃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4-74,共11页
龙华民对中国哲学的跨文化译写,是一次具有自觉和自主意识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龙华民运用西方古典宇宙演化论中的典型话语和基本假定去观照中国理学宇宙论,用原初质料、普遍实体、第一物质等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形下实体概念去反向格义... 龙华民对中国哲学的跨文化译写,是一次具有自觉和自主意识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龙华民运用西方古典宇宙演化论中的典型话语和基本假定去观照中国理学宇宙论,用原初质料、普遍实体、第一物质等古希腊自然哲学中的形下实体概念去反向格义理学中作为宇宙本体论的道体“太极”;他把理学家解“理”所用的“浑沦”一词,翻译为“混乱”,从而把作为宇宙普遍法则和道德最高准则的“理”规定为太初的混乱,以此消解“理”的本体地位;他从宇宙论和形而上学角度批驳“万物一体”论,得出中国人不相信独立于物质的精神实体之结论。龙华民的求异路径展示了理学异于基督教的独特性。虽然在基督教神学那里,理学是以类同于古希腊“混乱”的原始自然宇宙论面目出现的,但随着礼仪之争的发酵及欧洲自然神论和启蒙运动的开启,它成为基督天主教思想家反思自身哲学、建立新的哲学体系尤其是本体论的一面镜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译写 格义理学 中西哲学比较 龙华民哲学
原文传递
形而上学与体用不二:一种关于中西哲学思维范式的比较
10
作者 胡海龙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39-153,共15页
思维范式是哲学思维运行于其中的框架。西方哲学的思维范式是形而上学,其意味着感性世界与超感世界的分离,这种分离有明显的等级高下之分,相对于感性世界,超感世界处于某种优越地位。中国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体用不二,在此范式中体与用、... 思维范式是哲学思维运行于其中的框架。西方哲学的思维范式是形而上学,其意味着感性世界与超感世界的分离,这种分离有明显的等级高下之分,相对于感性世界,超感世界处于某种优越地位。中国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体用不二,在此范式中体与用、道与器相互贯通,套用西方哲学形而上学的范式理解中国哲学是不恰当的。体用不二思维范式不意味着中国哲学不触及“道”的层面,相反中国哲学是在体用不二思维范式中完成对“道”的理解。体用不二思维范式继承和发展是建构中国自主哲学知识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体用不二 中西哲学比较 思维范式
原文传递
中西哲学互镜下的人性论探赜
11
作者 徐瑾 朱颖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0期15-21,共7页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 相对于中国哲学对人性或善或恶的笼统界定,西方哲学首先对人的灵魂进行理性、欲望、情感的划分,然后对善恶进行辨析。中国哲学敏锐地觉察到道德对于人性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如西方哲学那样将道德与理性的关系予以厘清。道德与理性成为中西人性论的根本区别。就人性本身而言,人的本质是理性,而道德是理性的彰显,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关系。对中西人性论的比较有助于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道德 理性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论生存状态分析的哲学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俞宣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90,共12页
作者认为 ,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 ,对于由此而造成的关于哲学观念本身的困惑 ,通过生存状态分析有可能获得解脱。作者主张在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运用生存状态分析的方法 ,并在文章中论述了提出生存状态分析的理由... 作者认为 ,中国哲学史的写作不能依傍西方哲学 ,对于由此而造成的关于哲学观念本身的困惑 ,通过生存状态分析有可能获得解脱。作者主张在开展新一轮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运用生存状态分析的方法 ,并在文章中论述了提出生存状态分析的理由和性质 ,并对运用这种方法作了演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生存状态分析 彼我结构
下载PDF
论重新诠释、理解与评价朱子——朱熹与中西哲学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成中英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0-143,共4页
如何重新诠释、理解与评价朱熹哲学是一个重大的哲学课题。本文通过论述朱熹哲学中的超融诠释方法、朱熹的哲学贡献与其内在缺失、朱熹哲学系统的核心:理的再理解,对朱熹与西方哲学作了比较研究,对朱子作了重新诠释。
关键词 朱熹 中西哲学比较 重新诠释 理解
下载PDF
澄清中西哲学比较中的几点误解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苏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8年第1期106-119,共14页
在近20年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有一些普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西方哲学为"原生物",以中国哲学学科为"依傍"西方哲学的产物;二是认为"形而上学"的译名是误译,"存在"不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三... 在近20年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有一些普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西方哲学为"原生物",以中国哲学学科为"依傍"西方哲学的产物;二是认为"形而上学"的译名是误译,"存在"不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认为西方哲学只讲本体与现象、灵与肉的二元论,中国哲学只讲"道不离器"、"形神相即"的整全论;四是认为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来讲中国哲学是对传统思想的肢解,一切关于中国哲学形而上学的创新都是"汉话胡说";五是认为唯有海德格尔等人的哲学与中国哲学相通,可以激活中国古学并促进中西哲学对话和交流。以上这些观点似乎都存在一些对中西哲学史的误解,需要在细致考辨的基础上加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 形而上学 象思维
原文传递
论钱锺书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许苏民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2-51,共10页
The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e three contributions made by Mr.Qian Zhongshu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ies.First,he pushed over the position that "Chinese isn’t more thoughtful th... The paper tries to point out the three contributions made by Mr.Qian Zhongshu in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ies.First,he pushed over the position that "Chinese isn’t more thoughtful than German" by the fact that "the opposite meanings in a word" are exerted widely in Chinese philosophy.Second,he proved the identity of the way of human’s philosophical thinking by the fact that the same thoughts of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and "harmonious but different" in the West.Third,he proved the identity of the heart of poem and literature by comparative aesthetics.Mr.Qian maybe ignores the subtl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although he has demonstrated the universal law of "the hearts of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the same".The deficiency may be remedied by Liang Zongdai’s some po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钱锺书 《管锥编》 似是而非 哲学 批评 开篇 著作
原文传递
环境审美:科学认知还是情感参与?——从两种环境审美观看中西哲学自然观的整合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清平 王希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7,共4页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 当前西方环境美学中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艾伦.卡尔松的“科学认知主义”和阿诺德.伯林特的“参与式美学”——从一个角度折射出了中西传统哲学在自然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在差异,由此启示我们应该通过批判地汲取中西传统哲学中的有关合理因素,对它们展开有机的整合,以解决当代环境美学面临的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美学 科学认知主义 参与式美学 中西哲学比较
下载PDF
中西哲学比较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构建
17
作者 方松华 熊务丰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2年第2期27-28,共2页
在西方哲学的系统引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在“中国哲学史”的百年书写当中,包含着几代中国人会通中西哲学传统的巨大努力。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传统研究的愈益深入,由于“中国哲学史”书写的不断尝试,中西哲学... 在西方哲学的系统引介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以及在“中国哲学史”的百年书写当中,包含着几代中国人会通中西哲学传统的巨大努力。但由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传统研究的愈益深入,由于“中国哲学史”书写的不断尝试,中西哲学比较的困境也日渐凸显,这一困境的实质是,随着中西马三大哲学传统的研究水平尤其是所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离相互会通的目标仿佛不是越来越近,反而是越来越远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中国哲学 哲学传统 不断提升 会通中西 西方哲学 当代构建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文传递
关于哲学的开端问题 被引量:2
18
作者 俞宣孟 《哲学分析》 2016年第3期70-90,168,共22页
哲学的开端与哲学史的开端不同,哲学史的开端是学术史的问题;追问哲学的开端是追问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根据。开端与根据相关,是因为开端总是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一门学问的对象、方法等。哲学没有特定的对象,其方法也不定于一格,这不是说... 哲学的开端与哲学史的开端不同,哲学史的开端是学术史的问题;追问哲学的开端是追问哲学这门学问本身的根据。开端与根据相关,是因为开端总是一种设定,它规定着一门学问的对象、方法等。哲学没有特定的对象,其方法也不定于一格,这不是说哲学本身没有设定,而是哲学在其开端处的设定是最少的。作为常常为其他学科提供设定的哲学,其自身的设定又必须是最可靠的。对自身根据的追问是哲学这门学问的尊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其各自传统出发对自身根据不断挖掘的历史。哲学的最终根据是唯一的,中西哲学在这里会面。哲学就是一再从生活的各种角度追问其最终根据,又将这个最终根据作为开端贯彻到生活中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开端 中西哲学比较 生活
下载PDF
分析哲学的自识与反思--江怡教授学术访谈录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怡 陈常燊 《哲学分析》 2014年第6期153-173,共21页
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的硕士论文《罗素的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的哲学拓扑学... 陈常燊(以下简称“陈”):江老师,您好!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活跃于国内学术前沿。以您的硕士论文《罗素的意义理论》为发端,历经维特根斯坦哲学、语言哲学、分析哲学、英美与欧陆哲学比较、中西哲学比较到近几年的哲学拓扑学研究,您长达30年多年的哲学思考之旅,在哲学的中心与边缘之间、历史与前沿之间不断变换论题。请问其间一以贯之的东西是什么?能否为我们给出几个关键词将您数十年的哲学运思串联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学术前沿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访谈录 中西哲学比较 教授 反思 维特根斯坦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与中国哲学学科基础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文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8-126,共9页
"中国哲学"这一提法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有关如何进行中西比较研究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从存在(或天命)与概念-逻辑这一双重结构出发,我们可以"界定"一种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这一界定呈现了经典文本与现代解... "中国哲学"这一提法自出现以来一直争议不断,有关如何进行中西比较研究的讨论更是不绝于耳。从存在(或天命)与概念-逻辑这一双重结构出发,我们可以"界定"一种学科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这一界定呈现了经典文本与现代解释之间的张力,及其所打开的比较空间。中西哲学解释体系的不同,导致出现"盲点-纠正式"和"自身-扩充式"两种比较研究的策略,对比这两种策略可知,中国哲学研究和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是在概念-逻辑基础上的对发生性和超越性的存在或天命的重新经历和言说,而重新经历和言说的基础则是自身最内在、最原初的生存经验或生存倾向,这正是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中西哲学比较 存在 天命 生存经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