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身体哲学”的中国古代哲学 被引量:42
1
作者 张再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31,共4页
在中西哲学之间 ,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似乎被忽视了 ,即 :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以意识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意识本体论的哲学的话 ,那么与之迥异 ,中国古代哲学则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不是“意识”... 在中西哲学之间 ,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似乎被忽视了 ,即 :如果说传统西方哲学是一种以意识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意识本体论的哲学的话 ,那么与之迥异 ,中国古代哲学则为一种以身体为其根本的哲学 ,是一种身体本体论的哲学。不是“意识”而是“身体”始终被置于中国哲人关注的中心 ,不是“我思故我在”而是“安身方可立命”应被视为中国哲学的堪称纲领性的结论。该哲学不仅以身体构建世界图式 ,从身体推出社会伦理 ,由身体企求精神超越 ,而且该哲学的历史亦是循着身体运行的模式而非意识运行的模式展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哲 身体 本体论 我思 中西哲 中国哲 西方哲 意识 结论 构建
下载PDF
对话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再林 《世界哲学》 2002年第2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中西哲 中国古代哲 现代哲 思想家 思潮 对话主义 文化
原文传递
重估宗白华——建构现代中国美学体系的一个范式 被引量:18
3
作者 章启群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0,共9页
宗白华的学术领域极广 ,其西学方面 ,涉及古希腊到 2 0世纪的多种哲学流派 ,对于中国的孔孟、老庄、《周易》、玄学、佛学、理学以及近代思想等 ,亦无不涉猎。在中西广博深厚的学术背景下 ,宗白华确立了他对于中西哲学和美学思想研究的... 宗白华的学术领域极广 ,其西学方面 ,涉及古希腊到 2 0世纪的多种哲学流派 ,对于中国的孔孟、老庄、《周易》、玄学、佛学、理学以及近代思想等 ,亦无不涉猎。在中西广博深厚的学术背景下 ,宗白华确立了他对于中西哲学和美学思想研究的比较意识和观念 ,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一个贯通古今中外 ,汇通文史哲 ,沟连艺术、宗教甚至科学的中国形上学体系。研究宗白华学术研究中思维的特色 ,有助于在当代建构中国自己的美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 宗白华 形上 中西哲 老庄 流派 近代思想 重估 当代 现代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 被引量:18
4
作者 冯友兰 涂又光 《哲学研究》 1987年第6期39-44,共6页
中西哲学的异同和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自“五四”以来许多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讨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发展前景,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比较研究中,诸如... 中西哲学的异同和中国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自“五四”以来许多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对中西哲学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探讨中国哲学的特质及其发展前景,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但也应该看到,在比较研究中,诸如对中西哲学在什么意义上进行比较、如何比较、中西哲学的异同何在等等,均存在不同的看法,似又未更深入的展开讨论。冯友兰先生这篇文章,是三十年前的英文稿,从一个角度对中西哲学作了分析和比较,作为一个历史文献,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故将中译稿予以发表。我们期望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在更高的水平上深入地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康德 天地境界 理性主义 中国哲 关系问题 日常生活 道德境界 中西哲 朱熹
原文传递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世英 《瞭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4-25,共2页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张世英,1921年5月生于武汉。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1任南开大学助教、教员;1951-1952任武汉大学讲师;1952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 中西哲学的困惑与选择张世英张世英,1921年5月生于武汉。1946年毕业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1946—1951任南开大学助教、教员;1951-1952任武汉大学讲师;1952至今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 张世英 西南联合大 中国传统哲 讲师 中国哲 西方哲 西方传统哲 西方现当代哲
原文传递
辨异观同论中西——安乐哲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8
6
作者 胡治洪 丁四新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2-119,共8页
2006年2~7月,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安乐哲(Roger T.Ames)以富布赖特(Fulbright)学者身份,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学。此间,我们与安教授进行了多次访谈,就中西哲学和文化问题向他请教。访谈主要涉及了超越观、宗教性... 2006年2~7月,美国夏威夷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安乐哲(Roger T.Ames)以富布赖特(Fulbright)学者身份,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讲学。此间,我们与安教授进行了多次访谈,就中西哲学和文化问题向他请教。访谈主要涉及了超越观、宗教性、系统哲学、过程哲学、儒道思想、经典翻译、西方汉学、家庭伦理等方面。现将部分访谈内容整理发表,以飨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 访谈录 辨异 夏威夷大 研究中心 武汉大 文化问题 系统哲
下载PDF
关于中西哲学与文化的对话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元化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中西之间通过接触,能够彼此增进一些文化背景的了解。二者在不同的思维方式、抒情方式、表达方式中,存在着异中之同。如果不同文化的概念都是不同质的,那也就不存在文化上的比较研究了。一个时代的主导思潮对思想文化的兴衰会起决定... 中西之间通过接触,能够彼此增进一些文化背景的了解。二者在不同的思维方式、抒情方式、表达方式中,存在着异中之同。如果不同文化的概念都是不同质的,那也就不存在文化上的比较研究了。一个时代的主导思潮对思想文化的兴衰会起决定作用。中西哲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就其所涉及的领域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来看,都有某种类似或相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 思想文化 解构主义
下载PDF
中国经典诠释学研究(专题讨论)——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光庆 《河北学刊》 CSSCI 2004年第5期24-28,共5页
周光庆认,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 周光庆认,以立足现实不断开拓为显著特征,经过为,中国经学传统中的解释空间,是以意义信仰为最后皈依,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历代哲人学者的努力开拓,与封建专制社会相互作用,常常是相当宏大的。周裕锴指出,乾嘉学派的“语言还原法”,在重现和复制文本原意、保证理解和解释的客观性方面.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他们提出的“由文字声音训诂而得义理之真”,标志着中国传统阐释学最终实现了“语言学转向”。严春友则从现象学的视域对中西哲学的两种解释学特征作了分析,认为在中国强解释传统依然存在的情形下。建立那种旨在解释古代文章的作为一门解释技术的“中国解释学”不仅毫无必要,而且也不应该,倒是主张“居中”的现象学和现代解释学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或许可以治疗人们在肯定与否定的两极之问跳跃的毛病。李清良鉴于对中西阐释理论的研究目前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焦点和热点,指出中国的阐释学研究如果不是从自己的时代问题出发.就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从一种不同于西方近代传统的主体性意识角度切入中外阐释理论的研究,可能是使中国的阐释学研究获得其合法性的一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空间 乾嘉 语言还原法 中西哲 强弱特征 合法性 主体性
下载PDF
牟宗三与现象学 被引量:14
9
作者 倪梁康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42-48,共7页
把某位思想家任意拔高、崇奉过甚 ,是中国思想史并不鲜见的一种现象。在有的学者那里 ,牟宗三也遭遇着类似的命运。有些论著称其为“近代以来的第一人” ,甚至还把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与牟氏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既缺乏历史的论证 ,又隐... 把某位思想家任意拔高、崇奉过甚 ,是中国思想史并不鲜见的一种现象。在有的学者那里 ,牟宗三也遭遇着类似的命运。有些论著称其为“近代以来的第一人” ,甚至还把未来中国哲学的发展与牟氏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既缺乏历史的论证 ,又隐含着抽象的价值肯定 ;不仅不利于牟氏哲学及其与康德哲学关系的研究与评价 ,而且也不利于中国哲学以及中西哲学的比较与理解。本文在牟宗三的评价上虽然未必没有可以商讨之处 ,但其关于牟氏与现象学的具体研究值得注意。这种具体研究 ,较之那种“以讹传讹 ,得末行末”的盲目做法 ,不是更为可取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宗三 中国哲 现象 康德哲 中西哲 具体 思想家 历史 观念 理解
原文传递
皮亚杰建构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惠芳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2000年第4期58-63,共6页
关键词 建构理论 皮亚杰 术界 主体性 发生认识论 中国 动态性 认识发展 中西哲 反映论
全文增补中
关于中西文化对比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自俭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对比研究 中西文化对比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现代主义 中西文化比较 专业交际 交际文化 中西哲 共性与个性
下载PDF
自本体与对本体:中西哲学的诠释学基础 被引量:10
12
作者 胡伟希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4,126,共12页
中西哲学的根本性差异是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的差异。所谓自本体的思维,是认为认知对象与认知主体无法分开,强调本体的自我呈现。而对本体思维则首先将存在视之为客观实有,然后去探究这客观实有的真实。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都是... 中西哲学的根本性差异是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的差异。所谓自本体的思维,是认为认知对象与认知主体无法分开,强调本体的自我呈现。而对本体思维则首先将存在视之为客观实有,然后去探究这客观实有的真实。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都是人的二重性存在的客观反映。对于对本体方式来说,它重视对人的工具理性式的生存状态的探究,而自本体则关心人作为价值理性的生存状态的探究。由于人的工具性层面与价值性层面不仅相互补充与依存,而且会相互涵摄,因此,未来哲学的发展,要求我们同时采取自本体思维与对本体思维的方式;而所谓中西哲学的融会与贯通,是指它们在各自保持自身的诠释学传统的基础上,同时理解与吸收对方的诠释学立场与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本体 对本体 中西哲 诠释
原文传递
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叶秀山 《中国哲学史》 1997年第1期11-17,共7页
关键词 “天” 本体 中西哲 “象” 海德格尔 物自体 “地” 物自身 经验科 现象
下载PDF
从《实践论》《矛盾论》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卫平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12,63,共7页
本文立足于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认为不仅要考察传统文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而且要从近代中国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准... 本文立足于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认为不仅要考察传统文化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而且要从近代中国中西哲学合流的历史进程来分析这两者的关系,从而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文化历史背景;应注重分析中国的农民文化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通过对农民文化传统的两重性的阐释来全面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在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实现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应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的比较研究,借以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只是对西方哲学的概括和提升,而且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概括和提升,由此我们可以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 中国传统哲 中国化 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 毛泽东 《矛盾论》 《实践论》 中西哲
原文传递
道德与宗教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世英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共8页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根据何在?此乃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各民族的进化史上大都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把道德置于宗教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 人为什么要讲道德,道德的根据何在?此乃人生不可回避的一个严重问题。各民族的进化史上大都有一个很长的时期把道德置于宗教的基础之上,以对神的敬畏作为道德的根据。西方传统主要在“上帝”那里找道德的根据,中国传统主要在“天”(“天理”)那里找道德的根据。本文意在探讨一种“没有宗教的道德”的根据的可能性。作者认为,道德决非可有可无之事,但道德可以不需要主宰人间祸福的“上帝”或“天”作依据。作者结合中西哲学的发展历程,主张以“万物一体”作为道德的根据。人之所以必须讲道德,在于人本与人(包括万物)为一体,“民吾同胞”的道德精神源于“万物一体”。缺乏对“万物一体”的领悟从而缺乏“民胞”的道德精神的人,不是真正的人。作者强调要以对“万物一体”的崇敬之情代替“上帝”和“天”,以重振道德的权威性,让我们的民族把讲道德、尊重道德视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精神 万物一体 根据 为道 宗教 中西哲 天理 回避 根本 依据
下载PDF
70年来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历史轨迹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立胜 《毛泽东研究》 2019年第6期63-73,共11页
回顾70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轨迹,经历了以加强学习为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动力,以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为动力等五个阶段。站在新时代历史制高点上,未来毛泽东哲学研究应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 回顾70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轨迹,经历了以加强学习为动力,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学科建设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动力,以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为动力等五个阶段。站在新时代历史制高点上,未来毛泽东哲学研究应建立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基础上,以反思中国道路为前提,着力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与中西哲学思想关系;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审视毛泽东话语体系;融通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重新理解和分析毛泽东时代的相关思想及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思想 解放思想 历史文化传统 历史轨迹 中西哲 未来展望 知识 研究轨迹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其体系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葎 黄涛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4,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及其发展的150多年历史,就是其真理性和当代价值不断得以证明和充分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今天,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进入关键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作为当代哲学研究和中西哲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不仅直接牵涉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的命运,同时也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道路上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 当代价值 当代哲 中西哲 真理性 自身 历史 证明 充分发展
原文传递
跨文化传播中的思想对话──利玛窦的天主论证与中西哲学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何俊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4-51,共8页
关键词 利玛窦 天主教与新教 跨文化 太极 中西哲 儒家经典 晚明社会 《圣经》 传播中 《天主实义》
原文传递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传统哲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卫平 《哲学研究》 1987年第5期56-64,共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即古代哲学)的关系,是个范围广泛的问题。本文仅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西哲学的合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西哲学的合流。在近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西...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即古代哲学)的关系,是个范围广泛的问题。本文仅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西哲学的合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西哲学的合流。在近代,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已落后于西方文化,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就发生了贯串于整个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如何学习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中国化 中国传统哲 思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形式逻辑 道德行为 中西哲 中国哲 社会 西方文化
原文传递
具身传播的逻辑基础与路径拓展——基于东西哲学身体观的考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宣长春 赵可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9-58,共10页
近来,具身传播日渐成为传播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但当前研究具有明显的“外围化”和“西方化”倾向。本研究在全面考察东西方哲学身体观后,系统归纳了具身逻辑成为研究新范式的逻辑基础,即身体是环境中的身体,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身体的主... 近来,具身传播日渐成为传播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但当前研究具有明显的“外围化”和“西方化”倾向。本研究在全面考察东西方哲学身体观后,系统归纳了具身逻辑成为研究新范式的逻辑基础,即身体是环境中的身体,在参与认知的过程中,身体的主体性及其身体经验决定认知方式和内容,而意义就诞生于身体及身体的活动之中。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认为具身研究应在借鉴西方身体观的同时,兼顾中国身体观的理论资源,尤其是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一系列道德伦理问题的背景下,中国传统哲学身体观所开采出的“身体—媒介技术—道德”框架可能成为未来理解媒介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关系的重要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传播 身体观 中西哲 逻辑基础 路径拓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