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6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被引量:217
1
作者 王喜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2002年第2期1-4,共4页
基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除外)起作用必须被吸收进入血液的事实及传统中药口服给药的用药特点,我们建立了从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直接分离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的的新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利用该... 基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道的药物除外)起作用必须被吸收进入血液的事实及传统中药口服给药的用药特点,我们建立了从口服中药后血清中直接分离鉴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性的的新方法—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利用该方法已完成了茵陈蒿汤、越桔等中药的系统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工作,分析确定了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物化学 中药复方 中药配伍 中医
下载PDF
风药增效论 被引量:170
2
作者 王明杰 黄淑芬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 能上能下,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与其 他药物适当... 风药是一类具有类似风作用的特性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 能上能下,舒畅一身气机,鼓舞人体气化,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与其 他药物适当配伍后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并重点对风药增效健脾益气、补肾益精、清热泻火、利水除湿、活血化瘀的作用加 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增效
下载PDF
中药的不良反应琐谈 被引量:68
3
作者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303-1305,共3页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 免疫介导 过敏反应 剂量 中药配伍
下载PDF
朱砂的毒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60
4
作者 梁爱华 商敏凤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中医药学对朱砂的毒性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无毒”至“有毒”的变化过程。长期的中医药学实践不仅使古代医家认识到了朱砂的毒性 ,同时还掌握了朱砂毒性增强的规律 ,并提出了朱砂解毒方法 ,这对朱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用药的指导。朱砂... 中医药学对朱砂的毒性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无毒”至“有毒”的变化过程。长期的中医药学实践不仅使古代医家认识到了朱砂的毒性 ,同时还掌握了朱砂毒性增强的规律 ,并提出了朱砂解毒方法 ,这对朱砂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用药的指导。朱砂的毒性由汞而致 ,不合理的用药方法而导致汞急性大量吸收或汞蓄积中毒是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肾脏是汞中毒的主要靶器官 ,不合理的中药配伍或中西药配伍可能会增强朱砂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 毒性研究 中医 临床应用 中西配伍 中药配伍 汞中毒 解毒方法 变化过程 蓄积中毒
下载PDF
枳实白术配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李新旺 任钧国 《中医研究》 2002年第6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枳实 白术 中药配伍 胃肠运动 胃动素
下载PDF
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3
6
作者 刘亚敏 夏鑫华 +3 位作者 赵光锋 彭胜权 徐秋英 沈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组(剂量为1 mg.kg-.1d-1)、冰片组(剂量为3 mg.kg-.1d-1)、麝... 【目的】观察麝香配伍冰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麝香组(剂量为1 mg.kg-.1d-1)、冰片组(剂量为3 mg.kg-.1d-1)、麝香配伍冰片组、尼莫地平组(剂量为12 mg.kg-.1d-1);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湿质量法观察脑含水量的变化,通过收集透出脑血管外的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来示踪BBB的变化。【结果】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模型组较假手术组脑含水量及脑皮质EB含量显著性增加(P<0.01),血脑屏障遭到破坏;麝香配伍冰片组脑含水量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5),而且麝香配伍冰片组及冰片组脑皮质E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性降低(P<0.01)。【结论】麝香配伍冰片可有效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对血脑屏障结构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中药疗法 麝香/理学 冰片/理学 中药配伍 血脑屏障 疾病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药对配伍理论及相关研究概述 被引量:51
7
作者 李建波 张莉 张洁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335-1340,共6页
阐述中医药药对配伍理论历史沿革、配伍原则及配伍思想,指出影响药对作用的常见因素,提出药对配伍理论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药对配伍应遵循"一原则,多思想"的配伍理论,允许药对配伍理论多元化对于丰富扩充中医药理论内涵,指... 阐述中医药药对配伍理论历史沿革、配伍原则及配伍思想,指出影响药对作用的常见因素,提出药对配伍理论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药对配伍应遵循"一原则,多思想"的配伍理论,允许药对配伍理论多元化对于丰富扩充中医药理论内涵,指导提高中医临证疗效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综述 七情和合
原文传递
黄芪当归药对配伍的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李仪奎 徐军 +1 位作者 张晓晨 王晓青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3,14,共4页
本文研究了黄芪、当归单用或其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对实验动物的补血作用。实验表明对失血性贫血和乙酰苯肼所致溶血性贫血小鼠,两药单用和配伍应 用均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促 进其恢复的作... 本文研究了黄芪、当归单用或其不同比例配伍应用对实验动物的补血作用。实验表明对失血性贫血和乙酰苯肼所致溶血性贫血小鼠,两药单用和配伍应 用均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促 进其恢复的作用;能增加网织红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能增加经钴60照射的小鼠 内源性脾结节数,并使脾脏、胸腺增重。黄芪五倍于当归之配伍的作用明显优于两 药等量配伍和单味应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当归补血汤 补血造血 中药配伍
下载PDF
薄层扫描法对四逆汤配伍作用的化学分析 被引量:40
9
作者 裴妙荣 梁秀如 +2 位作者 廖晖 杨文珍 王世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3-35,共3页
应用薄层扫描法对不同配伍“四逆汤”的3种乌头生物碱毒性成分进行测定,认为甘草对附子确有高度显著的佐制作用,干姜也有类似甘草的佐制作用,但效力次之。甘草、干姜交互作用亦高度显著。
关键词 四逆汤 生物碱 中药配伍 薄层色谱
下载PDF
中药十八反的新涵义—妨害治疗 被引量:41
10
作者 高晓山 陈馥馨 +8 位作者 刘林祥 李建荣 林娜 王旭华 牛惠珍 吴子伦 朱江 刘飒 刘源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754-756,共3页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禁忌的理由,《本草经集注》称:“相反者,则彼我交仇,必不宜合。今画家用雌黄、胡粉相近,便自暗妬:粉得黄则黑;黄得粉亦变。此盖相反之征。”《千金要方》称:“草石相反,使人迷乱,力甚刀剑。”因此。
关键词 中药 18反 中药配伍
下载PDF
附子与5种中药配伍抑毒增效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刘朱岩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6期381-385,共5页
分别论述了干姜、甘草、大黄、木通、生地黄5种药物与附子配伍后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伍,不仅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增强附子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发现,配伍后5组药物中均... 分别论述了干姜、甘草、大黄、木通、生地黄5种药物与附子配伍后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伍,不仅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增强附子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发现,配伍后5组药物中均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其配伍体现了对立统一观。这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附子,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中药配伍 抑毒 增效
下载PDF
黄连与吴茱萸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5
12
作者 彭明兴 吴永江 程翼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29-632,共4页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1:0,6:1,3:1,2:1,1:1,1:2,1:3,1:6,0:1等9个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样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分析数据,然... 目的:考察黄连与吴茱萸按不同比例配伍时,黄连中主要化学组分溶出率的变化规律。方法:黄连与吴茱萸分别按1:0,6:1,3:1,2:1,1:1,1:2,1:3,1:6,0:1等9个比例配伍,水煎,制得各供试样品,在优化的RP-HPLC条件下进行分析,得到色谱分析数据,然后考察其中8种组分的溶出率与配伍比例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结果:8种组分中,1种组分的溶出率保持相对稳定;6种组分与黄连比例成线性关系;另外,检出1种新组分,它与黄连比例成非线性关系。结论:黄连与吴茱萸配伍后各种黄连生物碱的溶出率成相同比例下降,并检出1个二药单煎时未能检出的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中药配伍 溶出率
下载PDF
中药药对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杨鸿珠 龚雨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8-220,共3页
关键词 中药 中药配伍 七情配伍
下载PDF
雷公藤减毒研究述评 被引量:35
14
作者 李春庆 孙伟 +1 位作者 邵家德 周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3-265,共3页
雷公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与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生殖、血液、免疫等系统。因此,雷公藤制剂的减毒持效研究成为近年的焦点。作者对1999~2011年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 雷公藤在风湿免疫性疾病与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但其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其毒副作用主要表现在消化、生殖、血液、免疫等系统。因此,雷公藤制剂的减毒持效研究成为近年的焦点。作者对1999~2011年雷公藤减毒研究的相关文献48篇进行了检索分析。由文献可知传统上的雷公藤减毒方法包括剂型改革、炮制及中药配伍等。近年来出现的双向固体发酵技术可获取雷公藤新药材,为雷公藤减毒持效研究拓宽了思路,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今后需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药理药效机制结合,借助于现代检测方法,揭示其减毒持效的机制,为雷公藤制剂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减毒 剂型改革 炮制 中药配伍.
原文传递
扶正化瘀方影响肝脏胶原生成的拆方配伍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刘成海 王晓玲 +3 位作者 王臻楠 刘平 顾宏图 胡义扬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20-622,共3页
将扶正化瘀方拆分为扶正组、化瘀组、虫草组、丹参组及丹参加虫草组。制备各组合药血清,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含药血清对培养星状细胞增殖活化、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复制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全方及拆... 将扶正化瘀方拆分为扶正组、化瘀组、虫草组、丹参组及丹参加虫草组。制备各组合药血清,分离培养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含药血清对培养星状细胞增殖活化、Ⅰ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复制二甲基亚硝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全方及拆方组治疗,观察模型大鼠肝脏羟脯氨酸(Hyp)含量与胶原沉积的变化。结果各组含药血清均可抑制星状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其中化瘀药效果最明显;各组含药血清均可抑制星状细胞Ⅰ型胶原mRNA及其蛋白的生成,以扶正组效果最佳。对DMN模型肝纤维化的治疗中,以全方组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与胶原沉积最为明显,化瘀药与扶正药配伍后减轻胶原生成作用增强,全方具有较好的综合效果。说明扶正化瘀方有较好的抑制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基因表达作用,是该方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重要机理,其中扶正药重在抑制胶原生成,化瘀药长于抑制星状细胞增殖,而全方具有综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扶正化瘀方 肝脏 胶原生成
下载PDF
25种中草药及其联合用药配伍对5种水产养殖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34
16
作者 夏与晴 刘文珍 +5 位作者 傅松哲 吴葵 王艺 华昕彤 刘鹰 欧阳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4,共8页
为探究25种中草药及其联合用药配伍对水产养殖中常见5种细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纸片法)测定了夏枯草、石榴皮、黄连、白头翁、乌梅等2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 为探究25种中草药及其联合用药配伍对水产养殖中常见5种细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纸片法)测定了夏枯草、石榴皮、黄连、白头翁、乌梅等2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抑制作用,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抑菌效果较强的4种中草药对5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这5种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对这5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乌梅、石榴皮、黄连、白头翁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达10~30 mm,MIC<62.5 mg/mL,MBC<125 mg/mL,其中对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乌梅,MIC均为15.63 mg/mL,对副溶血弧菌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黄连,MIC为15.63 mg/mL,对蜡样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乌梅,MIC为7.81 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石榴皮,对蜡样芽孢杆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白头翁、石榴皮+白头翁,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白头翁,对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石榴皮、乌梅+白头翁。研究表明,针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5种致病菌,乌梅+石榴皮、乌梅+白头翁为最佳抑菌中药配伍组合,中草药配伍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配伍 致病菌 中草 抑菌
下载PDF
茵栀黄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 被引量:32
17
作者 张志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454-455,共2页
茵栀黄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张志伟(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432400)茵栀黄注射液是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和黄芩甙组成的中药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迁延性肝炎。因多用于静脉滴注,为此,笔者考察了其在几种... 茵栀黄注射液在输液中的配伍变化张志伟(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432400)茵栀黄注射液是由茵陈提取物、栀子提取物和黄芩甙组成的中药注射液,临床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迁延性肝炎。因多用于静脉滴注,为此,笔者考察了其在几种输液中的配伍变化,现报道如下。1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注射液 输液 中药配伍 中成
下载PDF
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乌头碱和粉防己碱煎出量的测定 被引量:27
18
作者 何伟 秦林 司淑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00-602,共3页
目的 考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粉防己碱煎出量的变化 ,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合煎液和单煎液中乌头碱和 /或粉防己碱的含量。结果 川乌与防己配伍合煎 ,乌头碱、粉防... 目的 考察川乌与防己配伍前后主要化学成分乌头碱、粉防己碱煎出量的变化 ,探讨两药配伍使用增效减毒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薄层扫描法分别测定合煎液和单煎液中乌头碱和 /或粉防己碱的含量。结果 川乌与防己配伍合煎 ,乌头碱、粉防己碱的煎出量均较单煎时降低。结论 川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乌 防己 乌头碱 粉防己碱 薄层扫描法 煎出量 含量测定 中药配伍
下载PDF
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26
19
作者 李盛青 黄兆胜 +1 位作者 黄耀权 韦品清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药理作用。【方法】用党参与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类热证模型,观察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连与吴茱萸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黄连与吴茱萸比例为6:1的左金丸和2:1的甘露散有显著的消除类... 【目的】探讨黄连与吴茱萸不同比例组成的方剂的不同药理作用。【方法】用党参与黄芪给大鼠灌胃造成类热证模型,观察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连与吴茱萸对它们的影响。【结果】黄连与吴茱萸比例为6:1的左金丸和2:1的甘露散有显著的消除类热证的作用,l:l的茱萸丸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中表现出有减轻类热证的作用,而体温(t)、血清皮质醇(Cor)、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的改变则未见减轻类热证或增强类热证的作用。【结论】认为不同比例配伍的黄连与吴茱萸对类热证的病理改变有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吴茱萸 不同比例 方剂 理作用 左金丸 理学 甘露散 茱萸丸 中药配伍
下载PDF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肝脾不调证的配伍特点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润顺 周雪忠 +1 位作者 姚乃礼 王映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6期882-887,共6页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肝脾不调证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纳入标准以名老中医本人对证候的判断为主,选取当代名医肝脾不调医案共968例,1870诊次。将全部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利用自...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肝脾不调证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纳入标准以名老中医本人对证候的判断为主,选取当代名医肝脾不调医案共968例,1870诊次。将全部病历录入结构化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转化为可分析的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复杂网络分析算法和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进行中药配伍规律研究。结果:复杂网络方法能够得出本证治疗的核心处方及加减变化规律的药物配伍网络。结论:本法对于分析临床医生的临证思维及加减变化规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脾不调证 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中药配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