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配合孕三烯酮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鹏利 杨冬梅 吴芳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配合孕三烯酮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效果及机制。方法:60例EMs痛经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均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实验组同时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配合孕三烯酮治疗湿热瘀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痛经的效果及机制。方法:60例EMs痛经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均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实验组同时采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F2α(PGF2α)及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3%vs 60.0%,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VAS显著降低,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TNF-α、IL-6和PGF2α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血清FSH、LH和E2水平均降低,且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配合孕三烯酮治疗湿热瘀阻型EMs痛经疗效明显,抑制血清TNF-α、IL-6、PGF2α、FSH、LH和E2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 孕三烯酮 痛经
下载PDF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诗琦 马永 王祖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1-1443,1469,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和消炎痛治疗。治疗组运用中药联...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的2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胶囊和消炎痛治疗。治疗组运用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χ2=4.043,P=0.044;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t=-3.222,P=0.002,在缓解中医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IH-CPSI评分比较t=-5.231,P=0.000,治疗组能够更为明显地降低NIH-CPSI评分,NIH-CPSI疼痛评分比较t=-2.649,P=0.010,在降低患者疼痛症状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均能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在缓解焦虑情绪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症状影响评分比较t=-3.708,P=0.000,生活质量评分比较t=-3.412,P=0.001。结论:中药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临床疗效较好,体现了综合疗法在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湿热瘀阻 中药联合穴位埋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