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药性状学
1
作者 康廷国 张慧 +6 位作者 李峰 王添敏 许亮 张建逵 李娜 宋慧鹏 李思雨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579-3587,共9页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药传统性状一般是指感官获得的宏观性状,如形、色、气、味等,不包括微观性状。在中药“辨状论质”相关研究中发现,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也与其质量相关,且其特征更容易量化和数字化,在中药“辨状论质”的机制探讨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依据遗传学中“性状”的概念,结合中药的特点,将中药的微观性状(显微特征)与宏观性状合二为一,提出“中药性状学”的概念,即对中药所呈现的宏观和微观性状进行表征和研究的应用科学。中药性状学不仅能够揭示中药“辨状论质”机制和传统的中药鉴别经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能与中药化学、中药生物学质量标志物关联(三学关联),建立符合中医整体观的中药质量三维评价体系。因此有必要将其内涵、任务、地位加以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药质量评价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性状 辨状论质 质量 三维评价 中药 中药生物学 质量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中药化学生物学——“中药化学”与“生物学”交叉形成的新兴学科 被引量:19
2
作者 曾克武 姜勇 +7 位作者 王晶 叶敏 李军 艾晓妮 宋月林 韩利文 刘可春 屠鹏飞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49-860,共12页
中医药学是我国最具原创特色的科学领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但是由于中医药学自身遵循一套区别于西方现代医学体系的独特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长期以来难以被现代社会广泛接受与认可,也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因此,如何创... 中医药学是我国最具原创特色的科学领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但是由于中医药学自身遵循一套区别于西方现代医学体系的独特的科学思想和理论体系,长期以来难以被现代社会广泛接受与认可,也严重影响了中医药的国际化。因此,如何创建一套既体现中医药自身特色,又能够桥接现代科学理论的研究策略,全面系统地揭示中医药的独特科学内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课题组经过在中药学领域多年的实践探索与科学思想凝练,首次提出了中药化学生物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mical biology,TCM chemical biology,TCMCB)的概念。其核心思想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将中药药效成分作为化学工具,探讨中药调控生命过程的科学本质,架起中医与现代医学之间的桥梁。特别是中药化学生物学聚焦于阐释中药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发现中药调控疾病进程的基本规律,最终科学诠释中医药理论。该研究思路不仅科学诠释中医药防治疾病的分子机制,而且发现活性分子及其作用靶点,促进创新药物的发展;探讨生命过程的科学本质和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促进生命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详细介绍了中药化学生物学的定义、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及其技术体系、科学意义,以期为中医药学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学术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生物学 中药 中药 生物学
原文传递
丹参酮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伟 胡添源 +4 位作者 郭娟 吕冬梅 戴住波 周雍进 黄璐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2486-2491,共6页
通过阐明并模拟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药用植物或微生物系统),这种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策略,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中药活性成分资源获取方法。丹参酮是丹参中一类具有显著药理... 通过阐明并模拟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基本规律,人工设计并构建新的、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生物系统(药用植物或微生物系统),这种中药合成生物学研究策略,将是一种极具潜力的中药活性成分资源获取方法。丹参酮是丹参中一类具有显著药理活性的二萜,该文系统介绍了丹参酮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旨在为其他中药萜类活性成分研究提供借鉴,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生物合成途径 合成生物学 中药合成生物学
原文传递
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理论探讨小青龙汤在肺系疾病中的靶点群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庆生 黄彭 +2 位作者 曲佳琳 李希 张姗 《河南中医》 2022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目的: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理论,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的靶点群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目的: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理论,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小青龙汤治疗肺系疾病的靶点群及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 TCMSP)对小青龙汤中活性成分进行筛选,基于所筛选成分,从Swiss Target Prediction、PharmMapper预测成分相关靶点。同时用DisGeNET、GeneCards和CTD数据库收集肺系疾病相关靶点,通过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映射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群进行蛋白质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分析,应用Metascape和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交集靶点群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生物过程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SYBYL-X2.0软件对分析结果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2个靶点群,分别涉及63个和160个靶点。PPI网络分析显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 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IL-6)、TP53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等靶点具有较高的度值;GO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1)级联的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生物合成和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具有较高的度值;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和MAPK、VEGFA、CDK2、PTK2靶点的对接得分较高。结论:小青龙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相关靶点发挥治疗肺系疾病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青龙汤 肺系疾病 靶点群 中药生物学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中药化学生物学”驱动的天然活性分子抗脑缺血新靶点发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曾克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02-802,共1页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如何从中医药获得启发,利用其脑保护活性成分为化学工具探针,进而为缺血性脑中风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指导,这对于研发缺血性脑卒中的... 目的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类常见的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目前尚缺少有效的药物治疗靶点。如何从中医药获得启发,利用其脑保护活性成分为化学工具探针,进而为缺血性脑中风新靶点的发现提供指导,这对于研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方法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的指导思想,本研究选取了多个中药来源的抗脑缺血作用明确的天然活性分子作为化学探针,包括肉苁蓉的脑保护活性成分松果菊苷、苏木来源的原苏木素A、淫羊藿来源的淫羊藿苷等系列活性分子。通过靶点钩钓策略,从神经细胞中捕获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直接药理靶点,进而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及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源头靶点信息。结果发现松果菊苷的直接神经保护靶点为酪氨酸激酶的a′催化亚基(CK2α′),即松果菊苷靶向结合CK2α′,并通过非经典激酶方式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线粒体融合并发挥抗脑缺血作用。同时还发现,原苏木素A通过作用于14-3-3ζ蛋白发挥抗脑缺血作用,淫羊藿苷通过作用于Bax蛋白发挥脑保护作用。结论这些工作阐明了松果菊苷等系列中药活性成分的直接脑保护靶点,为今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物设计与研发提供了关键的靶点生物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中药生物学 中药活性分子探针 靶点钩钓 肉苁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