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美贸易摩擦 被引量:209
1
作者 余振 周冰惠 +1 位作者 谢旭斌 王梓楠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4-42,共19页
本文通过三国模型从行业收益角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参与度的提升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发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其自身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催化剂效应"和"润滑剂效应"。基于2000—2014年TTBD与WIOD匹配的制... 本文通过三国模型从行业收益角度分析了全球价值链地位以及参与度的提升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发现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对其自身遭遇的贸易摩擦有"催化剂效应"和"润滑剂效应"。基于2000—2014年TTBD与WIOD匹配的制造业数据,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与贸易伙伴在某行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越接近,中国与该贸易伙伴发生贸易摩擦的频率越高,体现在相关行业的贸易摩擦数量越多;中国某行业的相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越高,该行业的相关贸易摩擦越容易得到解决,体现在贸易摩擦的持续时间越短。将以上结论放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中也同样适用。因此,随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加剧有着内在的必然性,并且这个摩擦将呈现常态化、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对于中国而言,需要冷静对待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催化剂效应",并重视参与价值链重构的"润滑剂效应",保持自身的改革与开放战略定力,借助外力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继续提升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与此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应对机制,构建国际贸易摩擦的企业应对体系,积极主动地应对国际贸易摩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贸易摩擦 全球价值链地位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
原文传递
论中美战略竞争 被引量:133
2
作者 吴心伯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6-130,159,共36页
竞争既是国家间主要的互动方式之一,也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战略竞争则是国家间竞争关系的高级形式。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21世纪,竞争是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滥觞于小布... 竞争既是国家间主要的互动方式之一,也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战略竞争则是国家间竞争关系的高级形式。竞争是国际关系的永恒主题,又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21世纪,竞争是国际体系变迁的重要动力机制。中美战略竞争关系滥觞于小布什执政时期、发展于奥巴马总统任期、凸显于特朗普执政后,正在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中美战略竞争是在中国快速发展与美国试图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竞争在利益目标上具有重大性、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在范围上具有全面性、在影响上具有全局性。在21世纪的时代条件下,中美战略竞争具有不同于以往大国竞争的特征,竞争的本质是经济实力和社会治理能力之争。竞争的性质和形态将对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并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变化,界定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国互动方式,进而塑造21世纪的国际体系。随着战略竞争成为中美互动的重要形式,如何正确认识竞争、开展良性竞争和有效管控竞争是两国共同面对的严峻历史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良性竞争 有效管控 社会治理能力
原文传递
“大变局”与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被引量:126
3
作者 余淼杰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8,共10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多边经贸合作趋向停滞、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的新挑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模巨大的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价...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面临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多边经贸合作趋向停滞、传统全球价值链面临破裂风险的新挑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规模巨大的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聚集链明显,交易成本较低是中国开展双循环的优势和基础。内循环重点要做好:1.以中性原则推进要素的市场化;2.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推进贸易自由化;3.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投资便利化;4.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升居民消费;5.发展“两新一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融合;6.通过重点发展都市圈和城市群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外循环,第一大重点是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切实落地,第二大重点是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要巩固中国全球价值链中心节点位置,重点关注发展数字贸易,以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营商环境 全球价值链 数字贸易 中美关系 要素市场
原文传递
从“接触”到“规锁”:美国对华战略意图及中美博弈的四种前景 被引量:122
4
作者 张宇燕 冯维江 《清华金融评论》 2018年第7期24-25,共2页
2017年入冬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开始将中俄定义为竞争对手,美国参众两院全票通过触及中美关系底线的《台湾旅行法》并高票通过对中兴公司进行制裁,美国防长2018年6月初在香格里拉对话上阐述了明显是针对中... 2017年入冬以来,美国特朗普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开始将中俄定义为竞争对手,美国参众两院全票通过触及中美关系底线的《台湾旅行法》并高票通过对中兴公司进行制裁,美国防长2018年6月初在香格里拉对话上阐述了明显是针对中国的印太战略四原则,美国政府高调挑起贸易摩擦并于2018年6月15目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出口美国商品与服务加征25%的关税,之后又提出进一步加征关税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府 中美关系 战略意图 “接触” 博弈 国家安全战略 竞争对手 中兴公司
原文传递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与反应 被引量:114
5
作者 马建英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132,159-160,共29页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离不开域外国家,尤其是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反应无疑至关重要。作者... "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也离不开域外国家,尤其是域外关键大国的理解和支持。作为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美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和反应无疑至关重要。作者通过对美国媒体、学界、智库等的考察发现,美国国内虽然也不乏一些理性、客观的声音,但是总体上对中国的意图存在较大疑虑,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拓展国际影响力的战略工具,将为中美之间带来广泛的竞争,并会威胁到美国在欧亚大陆的利益和领导地位。美国官方则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了选择性回应:一方面,从整体上对该倡议进行"冷处理",官员较少公开提及甚至有意淡化其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在需要借助于中国的特定领域,则表达了谨慎的欢迎与合作态度。基于美国的认知与反应,作者提出了一些中国的策略选项,包括扭转"观念市场",引导美方树立"我们的事业"意识;从最易处着手,打造吸引美国合作的示范工程;争取与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对接,避免双方恶性竞争;妥善处理好周边海洋争端,防止相关国家加速倒向美国;坚持市场机制主导地位,为美国等域外国家企业创造平等参与机会;注重与美国主导的国际机构合作,化解多边阻力和政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美国认知 中美关系 周边外交
原文传递
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被引量:84
6
作者 约瑟夫.奈 王缉思 赵明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2,共7页
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软实力相对美国来说正在不断增长。美国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公民社会,而中国软实力的推展却高度依赖政府,并且以凝聚国内人心、形成与加强主流价值观为首要... 软实力有三个来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对外政策。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中国的软实力相对美国来说正在不断增长。美国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公民社会,而中国软实力的推展却高度依赖政府,并且以凝聚国内人心、形成与加强主流价值观为首要目的。中国软实力的拓展是其硬实力增长的必然结果。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不同,软实力有相互排斥的一面,但两国软实力的互动远非一场零和游戏。两国可以通过增强双方在彼此心中的吸引力降低发生对抗的几率。在应对诸多全球挑战时,中美的软实力也可以相辅相成,实现一定程度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中国软实力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对中美关系不稳定性的分析 被引量:68
7
作者 阎学通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4-30,共27页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不断振荡的不稳定性,但无论是"民族主义高涨论"还是"经济实力增长论",都难以对这一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作者认为,导致中美关系不稳定的真正原因在于两国所采取的假朋友策略...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呈现出一种不断振荡的不稳定性,但无论是"民族主义高涨论"还是"经济实力增长论",都难以对这一现象做出很好的解释。作者认为,导致中美关系不稳定的真正原因在于两国所采取的假朋友策略。中国崛起与美国单极霸权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决定了在赶超美国的过程中,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是难以避免的,两国很难建立起真正的战略友好关系。中美缺乏足够的共同战略利益,同时,双方总是通过用虚假的美好词汇来描述双边关系的方法暂时缓解利益冲突,但也导致中美关系频繁地起伏振荡。中美之间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双方既有共同利益和互补利益,也有冲突性和对抗性的利益。因此,两国在确定开展以何种形式进行合作以前,应该首先明确双方合作领域的具体利益类型是什么。由于双方对抗性和冲突性的利益多于共同利益和互补利益,因此两国应投入更多的精力用于发展消极合作,而不应将双边合作仅仅局限于共同利益之上。如果中美双方对不同领域的合作预期能够符合具体利益的特性,那么双边关系是有望实现稳定发展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假朋友 战略利益 预防性合作
原文传递
盟伴体系、复合阵营与美国“印太战略” 被引量:69
8
作者 赵明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55,157,共31页
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会深刻影响其结盟方式。为应对中国带来的“特殊挑战”,美国试图构建多层次的盟伴体系,打造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的复合阵营。美国通过盟伴体系促进政府性力量的横向耦合,发挥借盟强伴、化伴为盟、以... 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会深刻影响其结盟方式。为应对中国带来的“特殊挑战”,美国试图构建多层次的盟伴体系,打造融合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的复合阵营。美国通过盟伴体系促进政府性力量的横向耦合,发挥借盟强伴、化伴为盟、以伴带盟功能;借助复合阵营实现社会性力量的纵向耦合,促使多元主体在认知和应对“中国威胁”方面增强一致性、协调性和联动性。作者以美国的“印太战略”为例,分析美国如何通过盟伴体系与复合阵营策略强化对华施压。在安全领域,美国升级美日印澳四边机制、构建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促动欧洲和北约力量向印太地区延展,构筑多圈层、网络化的地区安全架构。在经济领域,美国以“印太经济框架”为平台,在供应链重塑、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以及地区基础设施等方面强化对华地缘经济竞争。在政治领域,美国打造针对中国的价值观联盟,将意识形态因素更深地融入经贸、技术等方面的对华竞争。美国的盟伴体系与复合阵营策略面临不少限制性因素,如美国投入有限、美国霸权信誉度下降和不同国家的战略利益存在差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大国竞争 盟伴体系 复合阵营 “印太战略”
原文传递
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7
9
作者 叶自成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10,共6页
面对国际形势的新的挑战 ,中国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总目标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应以大国关系为主体 ,把中国与大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 ,协调好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推进世界的多... 面对国际形势的新的挑战 ,中国必须实行大国外交战略。这一战略要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的总目标服务 ,它的主要内容应以大国关系为主体 ,把中国与大国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 ,协调好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在推进世界的多极化、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承担与中国大国地位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 ,以大国方式考虑和处理台湾问题 ,尤其是在东亚地区的经济和政治体系的建设上 ,中国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外交 外交战略 中美关系 大国关系 独立自主
原文传递
关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战略思考 被引量:61
10
作者 袁鹏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共8页
自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和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之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成为中国政府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而且得到奥巴马总统、克林顿国务卿等美国政要的积极呼应。本文试图从总结中美关系40年的基本经验和规律、... 自2011年1月胡锦涛主席和2012年2月习近平副主席访美之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仅成为中国政府对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要求,而且得到奥巴马总统、克林顿国务卿等美国政要的积极呼应。本文试图从总结中美关系40年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全面分析中美关系近10年尤其是近3年来的新变化及其原因入手,通过对比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美英、美苏、美欧、美日等大国关系,提出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若干战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战略思考
原文传递
中美战略竞争与东亚安全秩序的未来 被引量:60
11
作者 朱锋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6,154,共23页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 今天东亚安全持续变化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关系性质的变化。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已经从传统的双边议题导向型的关系,转向了以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影响力为导向的竞争关系。随着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已经实质性地转移到了亚太地区。为了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外交与经济等领域的主导地位,"锁定"中国作为美国最主要的"战略竞争者"的针对性战略步骤正在不断推进。地区安全秩序究竟将如何演变,亚太国家如何重新接纳或者对待已经变成区域战略利益竞争性关系的中美两国,整个亚太区域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中国外交必须站在中美关系发生"质变"的这一新高度,对中美关系和中国的区域外交进行及时和战略性的调整,理性而又务实地规划和执行中国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主动、积极和建设性地塑造东亚安全的新秩序,这对重建中美两国战略互信、在竞争中增进合作、在合作中规范竞争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东亚安全 亚太秩序
原文传递
美国对华战略逻辑的演进与“特朗普冲击” 被引量:58
12
作者 达巍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37,共17页
特朗普当选总统,给美国未来对华战略带来了较强的不确定性,其种种涉华言行似乎体现出强烈的"非传统"色彩。然而回看冷战结束以来的历史,伴随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内的相对位置从"内外—强弱"关系转变为"体系内两... 特朗普当选总统,给美国未来对华战略带来了较强的不确定性,其种种涉华言行似乎体现出强烈的"非传统"色彩。然而回看冷战结束以来的历史,伴随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内的相对位置从"内外—强弱"关系转变为"体系内两强"关系,美国对华战略实际上始终沿着一条内在逻辑连贯的主线在发展、演变,其核心思想从"接触"演进到"接触+防范",再到"接触+规制"。总体而言,美国对华战略中消极成分的比重逐渐扩大,而中美关系不断发展的内生因素又给美国对华战略提供了"托底"的力量。特朗普迄今在对华政策上的言行符合这一长期战略逻辑演进的主线,是美国对华战略逐步调整、演进过程中的一次最新尝试。这次调整可能以美方定义的"互惠"为目标,带有特朗普所热衷的"交易"特色。特朗普团队内部各派力量的消长,将决定其未来对华战略的层次是聚焦"美国优先",还是回归共和党传统的大国博弈层面。中美两国的互动情况,则将塑造其对华战略的方向是朝向合作还是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华战略 接触战略 中美关系 特朗普
原文传递
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对“一带一路”的制衡态势论析 被引量:57
13
作者 赵明昊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1,156,共29页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推行"美国优先"政纲,国家安全战略重心从反恐向大国竞争转变。美国采取以"压制性回缩"为特征的大战略,将竞争理念逐步转化为"竞争性战略"。在此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全面... 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推行"美国优先"政纲,国家安全战略重心从反恐向大国竞争转变。美国采取以"压制性回缩"为特征的大战略,将竞争理念逐步转化为"竞争性战略"。在此背景下,美国将中国视为首要、全面、全球性的战略竞争对手,从调整两国经贸关系着手,以形成"全政府"对华战略为手段,逐步显现出针对中国的全方位竞争态势。美国战略界对"一带一路"的负面认知持续深化,将其视为两国战略竞争的关键领域,认为"一带一路"可能侵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建立的全球霸权的基础。美方筹谋从经济、外交、安全、舆论等方面加大对"一带一路"的制衡,尤为重视应对"数字丝绸之路""标准输出""军民两用基础设施"等问题。"印太战略"是美国压制"一带一路"的主要依托,东南亚则是重要地缘方向。美国对"一带一路"强化制衡体现了其对华展开全方位竞争的动向,具有总体性、非对称、跨域性、联动性等特征。中国宜从管理大国战略竞争、引导中美关系良性转型的大局出发加以审慎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竞争 美国对华战略 “一带一路” 印太战略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与中国的应对 被引量:56
14
作者 周方银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156,共21页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以其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性的同盟体系。在"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寻找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应对和共处之道,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总...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了一个以其为中心、具有一定等级性的同盟体系。在"重返亚太"的背景下,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其亚太同盟体系。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需要寻找对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应对和共处之道,这会直接影响中国崛起的总体外部安全环境以及本地区安全格局的发展方向。中国要以积极的方式,降低美亚太同盟体系在地区安全结构中的消极作用,避免在这个地区形成传统的大国划分势力范围互相对抗的局面。一方面要对周边国家执行具有差异化的政策,加强经济手段和安全手段的配合使用;另一方面,通过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弱化美同盟体系的作用。同时要以更加具有包容性的视角和思路,看待本地区的安全挑战,解决本地区的安全关切,推动更具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地区安全机制和架构的建设。中国应对美国亚太地区同盟体系的有效性,会对周边安全环境的性质产生较为根本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同盟体系 中美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 地区秩序 中国周边战略
原文传递
“冲突——合作模型”与中美关系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52
15
作者 李少军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49,共7页
本文的主旨是探讨有关国际关系研究的定量化方法。通过阐述国际冲突与合作的基本概念 ,并借鉴国外学者所使用过的“事件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提出了研究国际关系的“冲突—合作模型” ,并用这个模型对中美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的尝试。
关键词 国际冲突 国际合作 事件数据分析 中美关系 中国 美国 量化分析 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从接触到竞争: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转型 被引量:53
16
作者 李巍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80,I0003,共28页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调整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以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威胁,这一战略历经反复曲折而最终在90年代末定型。美国接触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接触",即通过大力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促使中...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逐渐调整之前遏制中国的政策,开始实行对华接触以共同应对日益增长的苏联威胁,这一战略历经反复曲折而最终在90年代末定型。美国接触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经济接触",即通过大力发展对华经贸关系,促使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朝着美国所希望的方向演变。奥巴马政府时期,面对中国的快速崛起,美国的经济接触增加了一些"经济防范"的因素,但总体而言其接触的方向没有变化。从2015年开始,美国国内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政策辩论,其核心论题就是美国的接触政策是否已然失败。2017年底,美国政府将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随后中美在2018年爆发了空前的"贸易战"并持续至今,这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美国经济接触的终结,新的"经济竞争"态势拉开序幕,标志着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型。经贸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因而经济接触的终结和经济竞争的开始和演进,将会深刻改变中美双边关系乃至整个全球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接触 经济竞争 经济脱钩 美国对华经济战略 中美贸易战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美国推动中美科技“脱钩”的深层动因及长期趋势 被引量:53
17
作者 李峥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3-40,32,60,共10页
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美科技交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试图对中国采取"脱钩"策略。该策略使中美科技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美国政府试图阻碍中美在技术、数据、资金、市场、人才方面的自由流动,从而改变中美科技合作... 2018年以来,美国政府对中美科技交流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试图对中国采取"脱钩"策略。该策略使中美科技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美国政府试图阻碍中美在技术、数据、资金、市场、人才方面的自由流动,从而改变中美科技合作的基本逻辑。美国采取这一策略源于多重深层动因,包括对中国前沿技术发展产生安全威胁认知,将中国视为美国在全球科技外交中的竞争者,推动科技产业链"回流"和两国产业竞争态势加强。"脱钩"是美国采取的竞争策略之一,其目的是在中美国家创新体系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但是,"脱钩"策略本身存在局限性,不一定能够让美国得偿所愿。这些局限性也为两国缓和竞争关系提供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科技竞争 出口管制 数字经济
原文传递
信任与国家间的合作问题——兼论当前的中美关系 被引量:47
18
作者 朱立群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20,共5页
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主流范式关于信任问题有不同的论述。现实主义认为 ,信任难以产生 ,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受力量平衡的影响。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制度能够促使信任产生 ,并为合作架设桥梁。但是 ,自由... 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和建构主义三个主流范式关于信任问题有不同的论述。现实主义认为 ,信任难以产生 ,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受力量平衡的影响。自由制度主义认为 ,制度能够促使信任产生 ,并为合作架设桥梁。但是 ,自由制度主义没有解决信任还不存在的时候制度如何形成的问题 ,特别是在安全领域。建构主义则提出 ,信任与身份相关 ,身份的建构取决于政治文化因素。从这三个理论框架中透视当前的中美关系 ,会发现两国之间在培育信任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国家间合作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的“双领导体制” 被引量:51
19
作者 赵全胜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6,3,共20页
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中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安全及政治领域仍然发挥着决定性的... 21世纪初以来,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国际关系均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在国际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中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与此同时,美国作为全球范围内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军事、安全及政治领域仍然发挥着决定性的领导作用。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不同领域中分别发挥领导作用的现象,即本文所说的"双领导体制"。这一"双领导体制"不仅建立了中美两国在特定领域内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亚太地区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外交 亚太地区 中美关系 双领导体制
原文传递
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0
20
作者 李扬 余维彬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8,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失衡 全球 市场经济体系 经济社会 国家认可 中美关系 不可或缺 国家地位 国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