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佳木斯地块中部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
15
1
作者
丛智超
孙丰月
+4 位作者
王冠
王英德
霍亮
潘忠翠
曹海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152,共12页
佳木斯地块中部桦南隆起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这些岩石的成因对深入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7±...
佳木斯地块中部桦南隆起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这些岩石的成因对深入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7±2Ma),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起源可能和俯冲板片产生的熔体有关,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而正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44±2Ma),地球化学揭示其岩浆起源于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二叠世处于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佳木斯板块之下的构造作用相关,而中三叠世处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俯冲此时已经消失,古亚洲洋已经最终闭合,因此三叠纪应该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质转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锆石U-PB测年
中亚造山带
中生代
构造
背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佳木斯地块中部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
15
1
作者
丛智超
孙丰月
王冠
王英德
霍亮
潘忠翠
曹海龙
机构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四川鑫顺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41-1152,共12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121201108548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93)联合资助
文摘
佳木斯地块中部桦南隆起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生代岩浆岩,这些岩石的成因对深入探讨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LA-ICP-MS 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广泛分布的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二叠世(267±2Ma),具有I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岩浆起源可能和俯冲板片产生的熔体有关,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而正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三叠世(244±2Ma),地球化学揭示其岩浆起源于下部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点。上述特征表明,研究区在中二叠世处于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与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佳木斯板块之下的构造作用相关,而中三叠世处于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俯冲此时已经消失,古亚洲洋已经最终闭合,因此三叠纪应该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质转折期。
关键词
佳木斯地块
锆石U-PB测年
中亚造山带
中生代
构造
背景
Keywords
Jiamusi Massif
Zircon U-Pb age
CAOB
Mesozoic tectonic setting
分类号
P618.51 [天文地球—矿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佳木斯地块中部岩浆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丛智超
孙丰月
王冠
王英德
霍亮
潘忠翠
曹海龙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