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SIRL-1表达及其调控NETs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岚 袁佳仪 +3 位作者 司玉莹 陈念贞 宗明 范列英(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21-1624,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SIRL-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SIRL-1)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RA患者和骨关节炎(OA)患者滑膜组织中表达SIRL-1的阳性细胞数;流式细胞术分析RA患者和健康志愿者(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SIRL-1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RA患者和HC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析SIRL-1单克隆抗体(SIRL-1 mAb)自发形成NETs的影响。结果:RA滑膜组织中表达SIRL-1的阳性细胞数少于OA滑膜组织(P=0.04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SIRL-1表达明显降低(P=0.0298,P=0.0067),但两组人群嗜酸性粒细胞SIRL-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7);RA患者中性粒细胞比健康对照组更易自发形成NETs(P=0.0002);与未使用SIRL-1 mAb组相比,SIRL-1 mAb处理的RA患者形成NETs水平明显降低(P=0.0368),SIRL-1 mAb处理的HC形成NET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90)。结论:RA患者滑膜组织和外周血髓系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SIRL-1表达降低、自发形成NETs增多,SIRL-1 mAb在一定程度上抑制RA患者外周血NETs形成,提示中性粒细胞上SIRL-1表达可能与NETs形成相关,调控SIRL-1信号有望在RA生物靶向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 细胞信号抑制受体-1 SIRL-1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MPO-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与滤泡辅助T细胞间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霂 潘梦璐 +1 位作者 郑美娟 帅宗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3-627,共5页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与滤泡辅助T细胞(Tfh)间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未治疗的MPO-AA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5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fh占CD4^(+)...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髓过氧化物酶抗体相关性血管炎(MPO-AAV)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与滤泡辅助T细胞(Tfh)间关系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未治疗的MPO-AAV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各35例,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Tfh占CD4^(+)T细胞分数(Tfh%)、表达ICOS的Tfh占CD4^(+)T细胞分数(ICOS+Tfh%)及Tfh表达ICOS的平均强度(MF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外周血MPO-ANCA、NET及IL-23水平,收集每例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每例患者病情活动度(BVAS-V3)。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O-AAV组外周血Tfh%、ICOS+Tfh%、Tfh的MFI、NET及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7±3.9)%vs(20.7±5.3)%,P<0.001;(1.9±1.0)%vs(0.8±0.4)%,P<0.001;(59.5±10.3)vs(48.7±6.4)(MFI),P<0.001;(0.6±0.2)vs(0.2±0.1)(吸光度),P<0.001;(0.7535±0.2019)vs(0.2375±0.0870)(pg/L),P<0.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MPO-ANCA水平分别与Tfh%及Tfh的MFI呈正相关(分别为r=0.737,P<0.001;r=0.628,P<0.001),但在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O-ANCA仅与Tfh%相关(P<0.001)。IL-23分别与Tfh%、Tfh的MFI及NET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475,P=0.004;r=0.359,P=0.034;r=0.806,P<0.001)。虽然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提示Tfh%分别与外周血中NET及IL-23水平呈正相关(分别为:r=0.714,P<0.001;r=0.480,P=0.004),但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Tfh%仅与NET水平呈正相关(P<0.001),即NET是影响Tfh%的独立因素。同时,结果显示NET与肾损害间存在相关性(r=0.390,P=0.021)。结论NET可能通过激活髓样树突状细胞提升Tfh%,以辅助B细胞产生特异性自身抗体MPO-ANCA参与MPO-AAV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中性粒细胞胞质 抗过氧化物酶抗体 血管炎 滤泡辅助T细胞 中性粒细胞 IL-23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晓琴 高敏雁 +1 位作者 丁雪茹 周欣荣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1424-1428,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支架内...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Ts)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行PCI治疗的222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手术相关因素及血液学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再狭窄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的比例,术前狭窄程度,hs-CRP、NETs、血糖及TC水平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等指标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示高狭窄程度(OR=1.213,95%CI:1.016~1.448)、高hs-CRP水平(OR=1.352,95%CI:1.047~1.748)、高NETs水平(OR=109.032,95%CI:11.693~1016.661)、高TC水平(OR=3.635,95%CI:1.048~12.612)及高血糖水平(OR=1.607,95%CI:0.987~2.304)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不吸烟(OR=0.146,95%CI:0.027~0.797)是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ROC曲线示NETs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AUC为0.855,显著高于Hs-CRP、TC、吸烟、狭窄程度及血糖(Z=3.186,3.201,4.831,2.702,2.017;均P<0.05),其诊断的最佳截点为>1.38,此时其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68.0%。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NETs水平能有效对患者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风险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病变 支架内再狭窄 中性粒细胞 预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捕网在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春发 刘胜超 +3 位作者 王金帅 赵德萍 雷霞 崔云甫 《腹部外科》 2022年第6期427-429,440,共4页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双鸭山双矿医院普外科手术的胃癌病人21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1名为对照,检测外周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外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在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双鸭山双矿医院普外科手术的胃癌病人21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1名为对照,检测外周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DNA复合体(MPO-DN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TAT)含量;采用胃癌术后病人血浆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共孵育,检测NETs含量;在DNA酶-1干预下反向验证NETs对术后TA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及胃癌病人术前比较,胃癌病人术后外周血中D-二聚体及TAT明显升高,NETs生成明显增加(P<0.01);术后病人血浆可刺激正常人中性粒细胞释放NETs(P<0.01),DNA酶-1可通过分解NETs,抑制胃癌术后TAT水平(P<0.01)。结论NETs生成增加可能为胃癌病人术后高凝状态形成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术后高凝状态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唐启亚 钟小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69-873,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呈高发趋势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OPD亦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但目前对于COPD中获得性免疫的启动机制仍不明确。气道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炎症是COPD的一个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呈高发趋势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COPD亦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但目前对于COPD中获得性免疫的启动机制仍不明确。气道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炎症是COPD的一个显著特征。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感染状态下可形成一种主要由DNA构成的网状物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它除了发挥直接的抗感染效应之外,大量的NETs形成还可造成组织损伤,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NETs甚至能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文章综述近年来NETs在COP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及其作为COPD抗炎靶点的可能性,为今后COPD的抗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1 抗菌肽LL-37损伤相关分子模式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肝细胞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吴颖升 梁向娟 +2 位作者 彭嘉敏 黄晶晶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9-424,共6页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肝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中最常见的类型。转移是HCC复发和患者5年生存率持续较低的重要原因。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HCC转移中的作用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与... 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肝细胞肝癌(HCC)是原发性肝癌(PLC)中最常见的类型。转移是HCC复发和患者5年生存率持续较低的重要原因。中性粒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在HCC转移中的作用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证实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与肿瘤进展及转移有关。现就NETs在HC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价值进行阐述,期望为HCC转移这一治疗难题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转移 中性粒细胞 血管生成 上皮间充质转化 细胞基质降解 分子机制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静脉血栓栓塞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晶斌 张小鹏 周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30-1935,共6页
背景: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到血栓的起始和生长阶段,并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凝血途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以在静脉血... 背景:近年来,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有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到血栓的起始和生长阶段,并与内皮细胞、血小板及凝血途径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以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方向。方法:以"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静脉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为中文关键词,"NETs"、"VTE"、"DVT"、"PE"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有关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文章。检索时间为2004年至2018年3月,纳入文献类型为期刊论文、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综述。结果与结论:初检得到1 226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 094篇,中文文献132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1)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是一种级联细胞死亡程序,被称为NETosis,是一种区别于细胞凋亡和坏死的细胞死亡方式;(2)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血栓形成的起始和生长阶段;(3)内皮细胞的活化和Weibel-Palade小体的释放在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4)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作为血小板黏附聚集的支架;(5)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的凝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血栓 源性凝血途径 静脉血栓栓塞 细胞死亡 组织工程
下载PDF
血栓形成机制中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泽霖 《血栓与止血学》 2019年第1期1-3,共3页
侭管对出、凝血机制的探索己逾百年,但随着分子医学研究的进展,对其认识不断提升.然而,对生理、病理学家耳熟能详的资料,临床医者依然陌生,即使有片鳞断爪之得,其实施尚有蓬山之距.本文仅对近十年来血栓形成的机制方面的改观于以筒介,... 侭管对出、凝血机制的探索己逾百年,但随着分子医学研究的进展,对其认识不断提升.然而,对生理、病理学家耳熟能详的资料,临床医者依然陌生,即使有片鳞断爪之得,其实施尚有蓬山之距.本文仅对近十年来血栓形成的机制方面的改观于以筒介,旨在提示临床医者对其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止血 血栓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马雪妮 许慧梅 +2 位作者 程龙 杨一蕃 张德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37-2941,共5页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以DNA为骨架,其间镶嵌多种颗粒蛋白、蛋白水解酶、抗菌肽及组蛋白等物质的网状结构。随着对NETs研究的深入,其在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受...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释放到胞外的一种以DNA为骨架,其间镶嵌多种颗粒蛋白、蛋白水解酶、抗菌肽及组蛋白等物质的网状结构。随着对NETs研究的深入,其在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而炎症性肠病作为胃肠道自身炎症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重点就NETs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炎症性肠病 进展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与血栓性疾病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鑫 门剑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525-529,共5页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是指由颗粒衍生蛋白修饰的DNA支架组成的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结构,其形成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细胞形态变化,以染色质解聚和核颗粒物质释放为主要特征。NETs在介导炎性损伤和凝血紊乱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兼具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双重角色,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中风、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肿瘤相关血栓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就NETs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上述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冠心病 缺血性卒中 静脉血栓栓塞症 癌症相关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雪妮 程龙 +2 位作者 许慧梅 杨一蕃 张德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3056-3061,共6页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以DNA为骨架,其间镶嵌多种颗粒蛋白、蛋白水解酶、抗菌肽、组蛋白等的网状结构。研究表明,NETs在宿主稳态中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侵袭,也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是中性粒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以DNA为骨架,其间镶嵌多种颗粒蛋白、蛋白水解酶、抗菌肽、组蛋白等的网状结构。研究表明,NETs在宿主稳态中发挥双重作用,既能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的侵袭,也参与多种自身免疫/炎症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栓、肿瘤等的病理生理过程。因其组成部分的复杂性、释放类型的差异性及释放过程中的易降解性,准确检测NETs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就目前NETs在体内、体外及原位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检测方法 进展
下载PDF
桂枝通络片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缓解动脉粥样硬化
12
作者 吕秋云 杨林 +8 位作者 沈东 黄小靖 潘显梅 钟森杰 陈洁 王陵军 冼绍祥 徐文华 方红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8-1903,共6页
目的探讨桂枝通络片(GZTLP)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GZTLP... 目的探讨桂枝通络片(GZTLP)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改善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APOE基因敲除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4组: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每组各6只。GZTLP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分别给予GZTLP 1.87、0.47 mg·g-1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灌胃6周,采用大体油红O染色整体观察主动脉内脂质斑块沉积情况;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沉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根部脂质斑块病理形态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弓部斑块部位淋巴细胞抗原6G(Ly6G)、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形成标志基因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的表达及Ly6G、MPO和Cit-H3的共定位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出现严重的脂质斑块沉积,形态学损伤,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增多,主动脉组织中Ly6G、Cit-H3和MPO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多;与模型对照组相比,GZTLP组小鼠主动脉内脂质斑块沉积斑块减少,主动脉细胞排列较规整,炎症细胞浸润情况改善,血清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主动脉组织中Ly6G、MPO和Cit-H3发生共定位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GZTLP能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通络片 动脉粥样硬化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在抗磷脂综合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烨潇 徐霖婕 乌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4年第3期649-653,共5页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为主要特征。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在APS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NETs在APS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帮...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血栓形成或产科并发症为主要特征。最近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在APS的致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NETs在APS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APS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抗磷脂抗体 产科并发症
原文传递
脑脊液和血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14
作者 古力加乃提·麦麦吐逊 麦路德木·麦麦吐逊 +1 位作者 王静静 严伟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血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例纳入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纳入化脓性脑膜炎组、因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的脑脊... 目的探讨脑脊液、血浆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患者20例纳入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30例纳入化脓性脑膜炎组、因鉴别诊断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术的脑脊液正常患者20例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脑脊液及血浆NETs标志物[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DNA复合物、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复合物]。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脑脊液、血浆NETs标志物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NE-DNA复合物水平比较、结核性脑膜炎组、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MPO-DNA复合物、NE-DNA复合物水平依次增高(P均<0.05)。化脓性脑膜炎组血浆NE-DNA复合物水平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核性脑膜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血浆MPO-DNA复合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脊液NE-DNA复合物、MPO-DNA复合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1、0.945,灵敏度分别为92.36%、89.44%,特异度分别88.35%、85.29%;血浆NE-DNA复合物、MPO-DNA复合物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AUC分别为0.720、0.709,灵敏度分别为84.62%、80.49%,特异度分别为80.18%、73.55%。结论与化脓性脑膜炎比较,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MPO-DNA复合物、NE-DNA复合物水平及血浆NE-DNA复合物水平降低;脑脊液NETs标志物检测可能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 髓过氧化物酶 脑脊液
下载PDF
通络解毒泄浊方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的形成与释放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15
作者 刘婷婷 刘树民 +2 位作者 于纯淼 王宇 于栋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3-80,共8页
目的:探讨通络解毒泄浊方(TLJDXZ)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与释放过程对缓解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氧嗪酸钾溶液联合尿酸钠盐溶液以注射方式建立GA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通络解毒泄浊方(TLJDXZ)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与释放过程对缓解痛风性关节炎(GA)大鼠炎症反应的作用研究。方法:通过采用氧嗪酸钾溶液联合尿酸钠盐溶液以注射方式建立GA大鼠模型,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TLJDXZ低、中、高剂量组(1.58、3.15、6.30 g∙kg^(-1))、秋水仙碱组(0.30 mg∙kg^(-1))。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表征TLJDXZ的化学成分;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及组织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血尿酸(BUA)、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性氧(ROS)、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绿色荧光染料(PicoGreen)测定血浆中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s-DNA)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瓜氨酸组蛋白-3(Cit-H3)及MPO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IF)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及MPO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4)的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肿胀严重,关节腔可见脱落的细胞碎片、滑膜及结缔组织增生并伴有炎性细胞点状浸润,血循环及关节组织内氧化损伤和炎症明显加重(P<0.05),NETs相关蛋白Cit-H3、MPO、NE、PAD4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TLJDXZ各剂量组大鼠关节损伤明显减轻,肿胀情况得到缓解,关节腔内炎性浸润情况、软骨及滑膜形态及关节结构明显缓解,TLJDXZ组外周血循环及关节组织内氧化损伤和炎症明显减轻(P<0.05),NETs相关蛋白Cit-H3、MPO、NE及PAD4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TLJDXZ能有效缓解GA大鼠的关节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NETs形成与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解毒泄浊方 痛风性关节炎 中性粒细胞 炎症反应 炎性浸润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张敏 杨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70-73,7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ARDS患儿125例作为ARDS组,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预后...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对早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早产ARDS患儿125例作为ARDS组,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血浆游离DNA(cf-DNA)、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AI-1水平;分析早产ARDS患儿cf-DNA与NE、TNF-α的相关性;分析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cf-DNA、PAI-1对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结果125例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47例,预后良好78例。预后不良组cf-DNA、NE、TNF-α、PAI-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早产ARDS患儿cf-DNA与NE、TNF-α呈正相关(r=0.645、0.687,P<0.05)。cf-DNA、PAI-1水平升高是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2.188、2.303,P<0.05)。cf-DNA、PAI-1联合预测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Z=3.272、2.229,P<0.05)。结论NETs组成成分cf-DNA、PAI-1水平升高是早产A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检测对患儿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在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杨小枫 彭丽璇 +1 位作者 郑娇娇 万敬员 《生命科学》 CSCD 2024年第5期669-675,共7页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是一类主要由多系统代谢紊乱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尚无药物上市,而其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通过抑制其炎症进展有利于缓解病情。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是一类主要由多系统代谢紊乱引起的肝脏疾病,目前尚无药物上市,而其发病率却在逐年增加,通过抑制其炎症进展有利于缓解病情。而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网状物质,其在炎症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NETs在MAFLD中的作用,旨在揭示其作为药物靶点的潜力,同时为MAFLD的治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中性粒细胞 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病 肝癌
原文传递
桥本甲状腺炎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与T细胞分化相关性及维生素D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伍锡珍 杨海燕 +6 位作者 傅士恩 刘雨平 李励 梁杏欢 秦映芬 林发全 罗佐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5,共7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方法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EAT组和骨化三醇干预组(VitD组;n=6/组)。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小鼠中性粒细胞胞外捕获网(NETs)与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及活性维生素D的干预作用。方法6周龄雌性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EAT组和骨化三醇干预组(VitD组;n=6/组)。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ELISA法检测血浆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1,25(OH)2D3;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NETs形成率、脾脏Th1、Th2及Th17细胞比例;分析NETs形成率与Th1、Th2、Th17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AT组甲状腺炎症评分、发病率、TPOAb、TGAb、NETs形成率、Th2(CD4^(+)IL-4^(+)或CD4^(+)IL-13^(+))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分别<0.001、0.002、0.007、<0.001、<0.001、0.003、0.001、0.002),1,25(OH)2D3水平、Th1细胞比例、Th1/Th2(CD4^(+)IL-4^(+))、Th1/Th2(CD4^(+)IL-13^(+))、Th1/Th17比值显著降低(P分别0.010、0.018、0.010、0.005、0.007)。与EAT组相比,VitD组甲状腺炎症评分、TPOAb、TGAb水平、NETs形成率、Th2(CD4^(+)IL-4^(+)或CD4^(+)IL-13^(+))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分别0.044、0.007、<0.001、0.001、0.014、0.008、0.001),Th1细胞比例、Th1/Th2(CD4^(+)IL-13^(+))及Th1/Th17比值明显上升(P分别0.011、0.009、0.003),Th1/Th2(CD4^(+)IL-4^(+))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NETs形成率与Th2(CD4^(+)IL-4^(+)或CD4^(+)IL-13^(+))、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分别0.65、0.59、0.61,相应P分别为0.004、0.010、0.007),与Th1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0.47,P=0.051)。结论EAT小鼠NETs形成增多,活性维生素D可能通过减少NETs形成进而改善EAT小鼠Th2和Th17细胞升高、Th1细胞下降的全身免疫失衡状态,并减轻甲状腺损伤及降低甲状腺抗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维生素D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TH1细胞 Th2细胞 Th17细胞
原文传递
NETosis与糖尿病足溃疡相关性研究进展
19
作者 何於成 李开燕 +1 位作者 周丁鹏 曾昭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4年第2期102-106,共5页
中性粒细胞(PMN)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具有捕获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NETs的产生和释放称为NETosis,被认为是PMN的一种独特类型的细胞死亡,并参与了糖尿病足溃疡难愈合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通过NETosis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障碍的... 中性粒细胞(PMN)释放的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NETs)具有捕获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NETs的产生和释放称为NETosis,被认为是PMN的一种独特类型的细胞死亡,并参与了糖尿病足溃疡难愈合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通过NETosis对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障碍的发病机制及作为潜在治疗靶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其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充足的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溃疡 中性粒细胞释放的中性粒细胞 NETosis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肾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睿扬 寿建忠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37-640,共4页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所属的免疫微环境对肾癌进展有抑制和促进发展双重作用,其通过介导炎症反应、表达趋化因子、生成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等机制产生的促癌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 肾细胞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中性粒细胞所属的免疫微环境对肾癌进展有抑制和促进发展双重作用,其通过介导炎症反应、表达趋化因子、生成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等机制产生的促癌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靶向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晚期肾癌患者的全身系统治疗,其疗效和预后均与中性粒细胞活跃存在相关性,肿瘤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水平增高提示肾癌患者的不良预后。中性粒细胞表型与功能可受到肾癌相关炎症影响,通过高表达CXC趋化因子导致肾癌不良预后。此外,中性粒细胞外诱捕网可捕获血液中肿瘤细胞,协助其生存与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