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研发一种新型燃烧技术--中心燃烧 被引量:4
1
作者 唐苗 李文杰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0-83,共4页
中心燃烧是一种新颖的燃烧技术,由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提出并研究。首先对中心燃烧技术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从中心燃烧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结构布局和工作过程两个方面对中心燃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归纳总结了中心燃烧... 中心燃烧是一种新颖的燃烧技术,由航空喷气发动机公司提出并研究。首先对中心燃烧技术的研究历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从中心燃烧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结构布局和工作过程两个方面对中心燃烧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归纳总结了中心燃烧技术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技术 中心燃烧 引导器
原文传递
超燃冲压发动机新技术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宁 李旭昌 肖红雨 《飞航导弹》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93,共8页
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可用的动力系统方案之一,自概念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军事强国的广泛关注,成为高超声速动力系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采用新技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 超燃冲压发动机作为高超声速飞行器可用的动力系统方案之一,自概念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各军事强国的广泛关注,成为高超声速动力系统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目前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的研究情况,重点介绍了采用新技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关键技术以及技术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高超声速 中心燃烧 双模态 燃烧 激波引燃
原文传递
炉膛火焰中心偏斜问题分析及对策
3
作者 方强 杨迎喜 《铁法科技》 2023年第2期234-237,共4页
通过介绍热电厂锅炉低氮燃烧器的调节方式、技术特点,阐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为保证炉膛燃烧稳定,改善炉内燃烧工况、减轻锅炉结焦、解决炉内火焰中心偏斜等问题,提供方法及对策。为燃烧器检修的重点... 通过介绍热电厂锅炉低氮燃烧器的调节方式、技术特点,阐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制定相应对策,为保证炉膛燃烧稳定,改善炉内燃烧工况、减轻锅炉结焦、解决炉内火焰中心偏斜等问题,提供方法及对策。为燃烧器检修的重点,设备的维护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中心燃烧 偏斜问题 对策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进场工况燃油分级方式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付镇柏 林宇震 +1 位作者 张弛 许全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7-86,共10页
设计了一种贫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大推力发动机进场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对比了预燃级单独供油、主预两级共同供油、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三种方式的燃烧效率、氮氧化物(NO x)和冒烟(Smoke)排放。... 设计了一种贫头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大推力发动机进场工况参数下,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进行了污染排放测试试验,对比了预燃级单独供油、主预两级共同供油、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三种方式的燃烧效率、氮氧化物(NO x)和冒烟(Smoke)排放。试验结果表明,进场工况下,设计的中心分级燃烧室采用预燃级单独供油方式时具有较高的燃烧效率,但NO x排放指数也较高,超过了指标要求;主预两级共同供油方式可获得较低的NO x排放,但燃烧效率难以达到指标;在合理的燃油分配比例下,全环主燃级周向分级方式燃烧效率和NO x排放能够同时满足指标要求;3种燃油分级方式下,冒烟数都远低于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心分级燃烧 进场工况 燃油分级 燃烧效率
下载PDF
燃油分级比例对TAPS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程明 尚守堂 +4 位作者 刘殿春 高家春 郭瑞卿 张珊珊 李锋 《航空发动机》 2012年第4期6-10,共5页
综合考虑燃烧室对低污染和出口温度分布的需求,对中心分级的TAPS燃烧室流量分配进行了设计和燃烧数值模拟,该流量分配方案采用了不同燃油分级比例。计算结果表明:燃油分级比例对TAPS燃烧室宏观流场结构改变不大,改变3级旋流的流量可影... 综合考虑燃烧室对低污染和出口温度分布的需求,对中心分级的TAPS燃烧室流量分配进行了设计和燃烧数值模拟,该流量分配方案采用了不同燃油分级比例。计算结果表明:燃油分级比例对TAPS燃烧室宏观流场结构改变不大,改变3级旋流的流量可影响燃烧室局部当量比,同时能够减小高温区,改善出口温度分布品质,从而大幅降低NOX和C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分级比例 空气流量分配 TAPS燃烧 中心分级燃烧 性能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预燃级燃烧性能实验 被引量:23
6
作者 付镇柏 林宇震 +1 位作者 张弛 许全宏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2,共7页
研究了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在某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慢车工况下,采用单头部矩形燃烧室,进行了燃烧性能实验,考察了预燃级旋流杯套筒扩张角、台阶高度、预燃级气量分配对污染排放、燃烧效率和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慢车工... 研究了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在某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慢车工况下,采用单头部矩形燃烧室,进行了燃烧性能实验,考察了预燃级旋流杯套筒扩张角、台阶高度、预燃级气量分配对污染排放、燃烧效率和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慢车工况下,预燃级旋流杯套筒扩张角从60°增大到100°后,NOx排放降低42%,CO和未燃碳氢燃料(UHC)排放均增加2.5倍左右,燃烧效率降低1.75%,贫油熄火油气比从0.003 8增大到0.006 7;台阶高度减小24%后,NOx排放降低37%,CO和UHC排放分别增加1.5倍和1.2倍,燃烧效率降低1.32%,贫油熄火油气比从0.0042增大到0.0061;预燃级气量分配减小20%后,NOx排放增加13.5%,CO和UHC排放分别降低55.6%和38.9%,燃烧效率增大1.46%,贫油熄火油气比从0.006 1减小到0.00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心分级燃烧 预燃级 旋流杯 台阶高度 燃烧性能
原文传递
不同台阶高度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点火熄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付镇柏 林宇震 +1 位作者 傅奇慧 张弛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62-1070,共9页
设计了一种贫油燃烧中心分级燃烧室,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台阶高度对点火熄火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只有预燃级喷嘴供油工作,在常温常压、常温低压条件下进行了贫油点火试验,在常温常压、加温常压下进行了贫油熄火试验.... 设计了一种贫油燃烧中心分级燃烧室,采用单头部矩形试验件,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台阶高度对点火熄火性能的影响.试验中只有预燃级喷嘴供油工作,在常温常压、常温低压条件下进行了贫油点火试验,在常温常压、加温常压下进行了贫油熄火试验.结果表明:台阶高度越大,贫油点火边界越宽,同时贫油熄火边界越宽;进口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改善贫油熄火性能,并缩小3种方案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差距,在320~570K的进口温度范围内,贫油熄火油气比的最大差距由40%减小到13%;3种方案都具有较好的常温负压点火性能,且在0.5%~1.5%的火焰筒进出口总压降下,贫油点火油气比差异不大,最大相差不超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污染 中心分级燃烧 点火 熄火 台阶高度
原文传递
旋流器结构对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影响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中飞 王成军 +4 位作者 佟飞 程明 陈保东 林宏军 刘爱虢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8,共9页
为了优化中心分级燃烧室最佳匹配旋流器结构,借助燃油稳态逐次逼近法,通过改变旋流器旋向组合和安装角得到13种旋流器结构,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旋流器结构对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影响。结果表明:贫油熄火过程中,主燃区温度场形状凹... 为了优化中心分级燃烧室最佳匹配旋流器结构,借助燃油稳态逐次逼近法,通过改变旋流器旋向组合和安装角得到13种旋流器结构,借助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旋流器结构对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影响。结果表明:贫油熄火过程中,主燃区温度场形状凹陷,贫油熄火后高温区并未消失,中心回流区整体尺寸变大;随着第1、2级叶片安装角增大,熄火油气比降低,且第2级降幅略大于第1级;随着主燃级叶片安装角增大,熄火油气比逐渐增加;第1、2级旋流器方向不同,主燃级与第2级旋向相同时,贫油熄火性能更好;最佳结构为第1、2级方向相反,第2级与主燃级相同,第1、2级和主燃级安装角分别为70°、45°和60°;贫油熄火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旋流器 贫油熄火 油气比 安装角 燃油稳态逐次逼近法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温升燃烧室贫油熄火特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成军 佟飞 +2 位作者 陈科华 陈保东 刘爱虢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共6页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经过PIV试验验证过的Realized k-ε湍流模型,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出回流区大小、温度分布及特征截面。使用特征截面特征参数法及其判定准则,对该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进行预测,... 利用Fluent软件,采用经过PIV试验验证过的Realized k-ε湍流模型,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出回流区大小、温度分布及特征截面。使用特征截面特征参数法及其判定准则,对该中心分级燃烧室贫油熄火极限进行预测,并对熄火过程火焰形状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油气比的降低,回流区温度降低且长宽尺度增大,贫油熄火时的油气比为0.005 83且火焰呈M型,与相关试验测试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中心分级燃烧 贫油熄火极限 油气比 特征截面 回流区
下载PDF
双环预混旋流与单、双环腔燃烧室性能对比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锋 程明 +3 位作者 尚守堂 刘殿春 张珊珊 宋博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81-1687,共7页
将中心分级的双环预混旋流(TAPS)燃烧室、单环腔燃烧室(SAC)及双环腔燃烧室(DAC)采用相同的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采用相同的数理模型,对TAPS燃烧室,SAC,DAC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TAPS燃烧室,SAC,DAC的... 将中心分级的双环预混旋流(TAPS)燃烧室、单环腔燃烧室(SAC)及双环腔燃烧室(DAC)采用相同的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以及燃烧室出口尺寸,采用相同的数理模型,对TAPS燃烧室,SAC,DAC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TAPS燃烧室,SAC,DAC的总压恢复系数、燃烧效率、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污染排放等性能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TAPS燃烧室,可获得比SAC和DAC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及燃烧效率;比SAC和DAC更低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及NOx等污染的排放,尤其是设计工况下出口NOx排放.从研究结果来看中心分级的TAPS燃烧室的技术优势十分明显,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温升、低污染燃烧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预混旋流燃烧 单环腔燃烧 双环腔燃烧 中心分级燃烧 燃烧室设计
原文传递
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技术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炫午 曾青华 甘晓华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5,共15页
随着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推重比要求的不断提高,主燃烧室向更高温升方向发展。本文基于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的主要特征与面临的技术挑战,综述了多旋流燃烧、中心分级燃烧、驻涡燃烧和可变几何燃烧等四类高温升燃烧组织的工作原理... 随着先进军用航空发动机推重比要求的不断提高,主燃烧室向更高温升方向发展。本文基于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的主要特征与面临的技术挑战,综述了多旋流燃烧、中心分级燃烧、驻涡燃烧和可变几何燃烧等四类高温升燃烧组织的工作原理和发展现状,分析它们的技术优势及挑战。就当前高油气比燃烧室来说,多旋流燃烧与中心分级燃烧是主要发展方向,但随着燃烧室油气比的持续提高,燃烧组织技术将面临更大技术挑战。通过综合分析,作者提出同心圆分区燃烧也可能是一种值得研究的适合更高油气比燃烧室的优选燃烧组织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燃烧 多旋流燃烧 中心分级燃烧 驻涡燃烧 可变几何燃烧 同心圆分区燃烧 综述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点火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延胜 林宇震 +1 位作者 李林 薛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4,共7页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和常温低压下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压力分别为0.1,0.035,0.03MPa,进口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降(0.5%~6%)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获得了其点火边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 对中心分级燃烧室常温常压和常温低压下的点火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进口压力分别为0.1,0.035,0.03MPa,进口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试验研究了不同空气压降(0.5%~6%)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获得了其点火边界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压力降增加,在各种燃烧室进口压力下的贫油点火油气比具有一个最低值;随着进口压力减小,这个最低值所对应的压降不断降低,同时贫油点火油气比升高。通过分析进口空气条件、燃烧室参考速度和燃油SMD对点火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其点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点火性能 贫油点火油气比 常温 低压 点火模型
下载PDF
旋流器特征参数对高温升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高伟伟 李锋 +2 位作者 高贤智 孙佰刚 罗卫东 《航空发动机》 2015年第4期29-34,共6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级旋流器特征参数(旋向组合、旋流数)对提出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对1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的3级旋流器匹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3级旋流器的特征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性能有很...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级旋流器特征参数(旋向组合、旋流数)对提出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对1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的3级旋流器匹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3级旋流器的特征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的旋流器旋向组合和旋流数是提高燃烧室性能的关键因素。3级旋流器旋向组合为第1、2级反向,第2、3级同向,旋流角度组合为第1级40°,第2、3级均为45°时,燃烧室可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器 高温升 中心分级燃烧 出口温度分布 燃烧性能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中心给粉燃烧器在燃用烟煤1025t/h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靖剑平 李争起 +5 位作者 陈智超 任枫 徐斌 魏宏大 葛志红 徐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针对某厂燃用烟煤的1025t/h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相邻燃烧器之间流场容易干扰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并将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为中心给粉燃烧器。结果表明: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为35o时,中心给粉燃烧器有合适的中心回... 针对某厂燃用烟煤的1025t/h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相邻燃烧器之间流场容易干扰的问题,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及工业试验研究,并将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为中心给粉燃烧器。结果表明:在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为35o时,中心给粉燃烧器有合适的中心回流区,既能防止相邻燃烧器的相互干扰,还能保证煤粉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而双调风燃烧器在正常运行条件下没有回流区。与双调风燃烧器相比,沿射流方向的燃烧器中心区域,中心给粉燃烧器的烟气温度和升温速率较高,O2和NOx浓度较低;靠近侧墙水冷壁区域,中心给粉燃烧器的O2浓度较高,烟气温度较低。下层8只燃烧器改造后,锅炉热效率提高了1.03%,NOx排放量降低了13.74%,锅炉可以在110MW电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中心给粉燃烧 双调风燃烧 中心回流区 NOx
下载PDF
基于中心分级的高温升燃烧室性能预估 被引量:6
15
作者 尚守堂 高贤智 +3 位作者 郭瑞卿 郭大鹏 高伟伟 李锋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1007,共7页
针对高推质比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的需求,提出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及燃烧室出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 针对高推质比航空发动机高温升燃烧室的需求,提出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的设计方案,在保证与现有单环腔燃烧室扩压器尺寸、外机匣最大直径及燃烧室出口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对设计模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与现有的单环腔燃烧室数值模拟结果及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中心分级燃烧室,在获得更高温升的同时,可获得比单环腔燃烧室更高的总压恢复系数和比单环腔燃烧室更低的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其慢车工况下的CO排放和NO排放略高于单环腔燃烧室;在设计总油气比为0.045的情况下,温升可达1360K,总压恢复系数大于等于0.96,OTDF小于等于0.14,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小于等于0.10,燃烧效率大于等于0.9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升燃烧 中心分级燃烧 单环腔燃烧 燃烧室性能预估 燃烧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旋流器结构参数对燃烧室燃烧性能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威 王成军 +1 位作者 郑顺 于雷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26,共8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旋流器结构特征参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回流区特性、燃烧室温度场、出口温度特性、NOx排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燃烧室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值班级第一、第二级以及主燃级叶片安装角和旋...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研究旋流器结构特征参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从回流区特性、燃烧室温度场、出口温度特性、NOx排放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燃烧室燃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旋流器值班级第一、第二级以及主燃级叶片安装角和旋向对燃烧室燃烧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最佳叶片角度方案为值班级第一级叶片45°、第二级叶片45°、主燃级叶片安装角60°;最优旋向组合为值班级第一级叶片与第二级叶片反向,第二级叶片与主燃级叶片同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 中心分级燃烧 燃烧性能 旋流器 叶片角度 旋向组合
下载PDF
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煤粉高效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 被引量:8
17
作者 遆曙光 陈智超 +5 位作者 蒋炳坤 曾令艳 宗秋冬 李松 李争起 朱群益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152,共7页
为了实现煤粉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将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与燃烬风技术相结合,形成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阐述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原理和特点,并指出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幅降低NOx排放,同时还具有燃烧效率高、防止结... 为了实现煤粉高效燃烧和低NOx排放,将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与燃烬风技术相结合,形成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燃烧技术。阐述多次分级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原理和特点,并指出该技术不仅可以大幅降低NOx排放,同时还具有燃烧效率高、防止结渣和高温腐蚀的优点,并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业试验验证该技术的原理。在实验室和实际锅炉上,采用飘带示踪法对不同燃烬风率和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下的空气动力场进行测量。试验表明,该燃烧器可以在燃烬风率为25%时可以形成稳定的中心回流区,回流区随着外二次风叶片角度减小而增大。采用三维激光多普勒动态粒子分析仪对采用多次分级技术条件下中心给粉旋流燃烧器出口气固流动特性进行测量。试验表明,颗粒相对数密度峰值出现位置靠近燃烧器中心位置。在一台600 MW机组锅炉上进行热态试验。试验表明,煤粉在距离喷口约为0.1 m位置着火,具有较强的稳燃能力。同时,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中心给粉燃烧 多次分级 低NOX排放
下载PDF
3级旋流器各级气量变化对燃烧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多 李锋 赵凯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76,共12页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燃烧室各级旋流器叶片数量与相应旋流气量变化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基于高推重比和高温升的技术需求,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除旋流器外分块结构化网格划分,并在ICEM软件中实现混合网格周期性边界条件设置,进行3维数值模拟。... 为了探究中心分级燃烧室各级旋流器叶片数量与相应旋流气量变化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基于高推重比和高温升的技术需求,对设计模型进行了除旋流器外分块结构化网格划分,并在ICEM软件中实现混合网格周期性边界条件设置,进行3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确定最优方案的3级旋流器叶片数量分别为8、10和15。中心分级燃烧室每级旋流器流通气量随其相应旋流器叶片数量改变呈负相关变化关系;设计油气比为0.045时,中心分级燃烧室最优方案即基准型方案的温升可达1300 K,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达到0.13,在性能所要求的0.10~0.15之间,出口径向温度分布系数RTDF达到0.081,在性能所要求的0.08~0.12之间;中心分级燃烧室出口截面OTDF值随火焰筒头部每级旋流器的叶片数量或旋流气量的变化关系是“V”形,RTDF值随头部每级旋流器的叶片数量或旋流气量的变化关系是类“V”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升燃烧 中心分级燃烧 旋流器 燃烧性能 叶片数量 旋流气量 出口温度分布
下载PDF
基于PIV的中心分级燃烧室冷态流场试验 被引量:3
19
作者 顾大鹏 沈忱 +1 位作者 杨帅 杨桐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0,共5页
为了掌握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试验,对具有不同流通面积的主模旋流器和副模旋流器出口流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压降相同条件下,副模旋流器单独工作时流过的空气流量约占... 为了掌握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特性,利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对中心分级燃烧室的冷态流场进行试验,对具有不同流通面积的主模旋流器和副模旋流器出口流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压降相同条件下,副模旋流器单独工作时流过的空气流量约占主、副膜旋流器同时工作时的1/3;副模单独工作时,流场中无明显回流区,这表明副模旋流器主要作用是在燃烧室头部提供高速气流与燃油喷嘴喷出油雾颗粒充分混合形成油气混合物;在压降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主模旋流器流通面积的增加,空气流量增大,燃烧室头部流场分布受流通面积影响显著;在流通面积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供气压降的提高,空气流量增大,流场中旋转回流区位置向燃烧室头部方向移动,面积减小,中心回流区位置基本不变,回流速度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旋流器 流场特性 冷态流场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中心分级燃烧室雾化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易安 郭志辉 张漫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24-1831,共8页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雾化特性,设计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头部预燃级采用贫油直接喷射,主燃级采用预混预蒸发。试验采用了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量液滴粒径及速度,用10μm以下的小液滴速度近似流场速度。实验结... 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雾化特性,设计中心分级燃烧室头部进行雾化特性试验研究。头部预燃级采用贫油直接喷射,主燃级采用预混预蒸发。试验采用了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测量液滴粒径及速度,用10μm以下的小液滴速度近似流场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流场具有中心回流区(PRZ)、唇口回流区、角落回流区(CRZ)、预燃级高速射流区及主燃级高速射流区等结构;流场结构对称且受工况改变影响较小;大液滴集中在中心回流区及角落回流区。中心分级燃烧室不同于其他分级燃烧室,其具有特殊的流场结构及燃油雾化分布规律;在近场流场区域65μm^75μm液滴集中在PRZ区域和CRZ区域;近场区域内Case 4雾化D32是Case 3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分级燃烧 贫油预混预蒸发 雾化 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