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8-570,i000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中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
目的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中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磨除三叉神经节外下方颞骨岩部尖的骨质后,三叉神经可向下、向外移动。小脑前下动脉的走行可分为,桥脑前段、桥脑外侧段、小脑外侧间裂段和皮质段。当一侧的小脑后下动脉缺如时则为同侧的小脑前下动脉所替代,小脑前下动脉在四段中均有穿支供应桥脑或延髓,小脑前下动脉可与Ⅴ、Ⅵ、Ⅶ、Ⅷ相接触,其中与Ⅶ、Ⅷ的关系最为复杂。基底动脉(BA)的走行变异很大,高位的BA头端在本组占33.3%。其全程发出桥支,供应桥脑的腹侧或外侧。结论(1)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中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小脑前下动脉在中岩斜区有较多的穿支供应脑干和颅神经,手术中要尽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岩
斜
区
应用解剖
颞骨
岩
部
基底动脉
面听神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2
作者
张健
书国伟
费智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6-279,共4页
目的通过对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中岩斜区显露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经10%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上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观察中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
目的通过对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中岩斜区显露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经10%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上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观察中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测量相关重要数据。结果中岩斜区显微结构主要包括三叉神经(Ⅴ)、外展神经(Ⅵ)、面听神经(Ⅶ、Ⅷ)、基底动脉(BA)及小脑前下动脉(AICA)。三叉神经颅内段长度、出颅部至正中矢状面距离、矢状面角度分别为(13.82±1.84)mm,(12.90±2.02)mm,19.1°±8.0°,外展神经分别为(16.86±3.22)mm,(10.04±1.78)mm,25.6°±12.6°,面听神经分别为(14.84±2.30)mm,(23.88±2.90)mm,70.2°±5.5°。结论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适用于中岩斜区显露。中岩斜区显微解剖研究及相关测量数据可为提高该区手术安全度和成功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岩
斜
区
手术入路
显徽解剖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
1
作者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机构
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8-570,i0003,共4页
文摘
目的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中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磨除三叉神经节外下方颞骨岩部尖的骨质后,三叉神经可向下、向外移动。小脑前下动脉的走行可分为,桥脑前段、桥脑外侧段、小脑外侧间裂段和皮质段。当一侧的小脑后下动脉缺如时则为同侧的小脑前下动脉所替代,小脑前下动脉在四段中均有穿支供应桥脑或延髓,小脑前下动脉可与Ⅴ、Ⅵ、Ⅶ、Ⅷ相接触,其中与Ⅶ、Ⅷ的关系最为复杂。基底动脉(BA)的走行变异很大,高位的BA头端在本组占33.3%。其全程发出桥支,供应桥脑的腹侧或外侧。结论(1)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中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小脑前下动脉在中岩斜区有较多的穿支供应脑干和颅神经,手术中要尽量避免损伤。
关键词
中
岩
斜
区
应用解剖
颞骨
岩
部
基底动脉
面听神经
Keywords
Middle petroclival region
Petrous bone
Applied anatomy
分类号
R322.8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2
作者
张健
书国伟
费智敏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神经外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神经外科
出处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6-279,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应用解剖研究,为中岩斜区显露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0例(20侧)国人成人尸头(经10%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上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观察中岩斜区神经血管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关系,测量相关重要数据。结果中岩斜区显微结构主要包括三叉神经(Ⅴ)、外展神经(Ⅵ)、面听神经(Ⅶ、Ⅷ)、基底动脉(BA)及小脑前下动脉(AICA)。三叉神经颅内段长度、出颅部至正中矢状面距离、矢状面角度分别为(13.82±1.84)mm,(12.90±2.02)mm,19.1°±8.0°,外展神经分别为(16.86±3.22)mm,(10.04±1.78)mm,25.6°±12.6°,面听神经分别为(14.84±2.30)mm,(23.88±2.90)mm,70.2°±5.5°。结论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适用于中岩斜区显露。中岩斜区显微解剖研究及相关测量数据可为提高该区手术安全度和成功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
岩
斜
区
手术入路
显徽解剖
临床应用
Keywords
Middle petroclival region Operation approach Microanatomy Clinical application
分类号
R651 [医药卫生—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王玉海
王春莉
卢亦成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张健
书国伟
费智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