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2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WRF模式的进展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177
1
作者 章国材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31,共5页
RF(WeatherResearchForecast)模式系统是美国气象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 ,2 0 0 4年 6月对外发布了第二版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这个模式采用高度模块化、并行化和分层设计技术 ,集成了迄今为止在中尺度方面的研究... RF(WeatherResearchForecast)模式系统是美国气象界联合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 ,2 0 0 4年 6月对外发布了第二版和三维变分同化系统。这个模式采用高度模块化、并行化和分层设计技术 ,集成了迄今为止在中尺度方面的研究成果。模拟和实时预报试验表明 ,WRF模式系统在预报各种天气中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同时实现在线完全嵌套大气化学模式 ,不仅具有较好的天气预报水平 ,而且具有预报空气质量的能力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中尺度 变分同化 天气预报 大气化学模式 拟和 实时预报 应用前景 预报模式 试验
下载PDF
一次华南暴雨的中尺度结构及复杂地形的影响 被引量:124
2
作者 孙健 赵平 周秀骥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 文中选取了 1998年 6月 8~ 9日的一次发生在华南的强降雨过程 ,利用观测资料和MM5中尺度模式对这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 ,研究了该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及华南地区复杂地形的影响。分析表明这次华南暴雨由锋面暴雨和暖区暴雨组成 ,具有不同的中尺度结构 ,其中广西梧州地区暴雨是准静止锋面上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 ,具有持续时间短 ,强度大的特征 ,MM5模拟的雷达回波强度超过 30dBz ,高度超过 2 0 0hPa ,并在其东、北侧出现闭合的次级垂直环流 ;珠江三角洲的暴雨是暖区暴雨 ,发生在深厚的暖湿气流内 ,85 0hPa上强度超过 16m/s的西南低空急流是影响降水的主要系统 ,该中心暴雨持续时间较长 ,降水强度也达到了暴雨标准 ,模拟雷达回波不明显 ,没有出现局地的次级环流。华南地区的复杂地形在这次华南暴雨过程中主要为动力性作用 ,具体表现在一支冷空气在低层由苗岭和南岭之间南下 ,南海上空一支暖湿气流北上直接到达梧州地区 ,另一支次暖湿空气在南岭的阻挡下由武夷山以南沿南岭和云开大山之间折而向西 ,这三支气流在梧州地区附近汇合 ,形成广西梧州地区的暴雨 ;同时南海上空北上的低层气流被迫向东北绕行海南岛 ,形成一个尺度为 2 0 0km左右的背风面气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暴雨 中尺度 地形 1998年 6月 天气过程分析 淮静止锋面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被引量:112
3
作者 项续康 江吉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9-17,共9页
根据日本GMS资料和部分常规资料,对我国南方地区春末夏初的10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S)做了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与美国MCC相近,它们主要活动在夜间,一般在山地背风一侧斜坡上或坡底附近形成;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中低纬... 根据日本GMS资料和部分常规资料,对我国南方地区春末夏初的10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S)做了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与美国MCC相近,它们主要活动在夜间,一般在山地背风一侧斜坡上或坡底附近形成;并在对流层中低层中低纬度地区几个天气系统的迭加处获得发展;向东们南方向移动,与700~500hPa之间的平均气流方向大体一致,冷云罩面积约为1.4×10 ̄5km ̄2,比美洲的(2~3×10 ̄5km ̄2)略小;持续时间为12小时左右,比美洲的(10小时)稍长。云区形状呈椭圆形,但伤心率≥0.6.云顶最低温度一般在一86℃以下,出现在冷云罩面积达到最大之前4~6小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对流复合体 冷云罩 南方地区
下载PDF
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95
4
作者 高守亭 赵思雄 +2 位作者 周晓平 孙淑清 陶诗言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8-627,共10页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 回顾了75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领域的研究工作,这些领域主要包括暴雨、中尺度低空急流、低涡、梅雨锋结构及梅雨锋生、对称不稳定和涡层不稳定以及暴雨等灾害天气的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研究等;总结了在次天气尺度及中尺度暴雨系统研究的不同时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这些成就在防止和减轻中尺度暴雨灾害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天气尺度 中尺度 暴雨系统 低空急流 灾害天气 天气动力学
下载PDF
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在中尺度模式中的作用 被引量:82
5
作者 张大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48-561,共14页
随着中尺度模式水平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考虑加入尽可能合理的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极为重要。如积云参数化需包括湿下沉气流、中上层的云卷出和非降水性浅对流。显式云物理方案需同时加入含有水相和冰相的预报方程,以计入水负荷、凝结蒸... 随着中尺度模式水平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考虑加入尽可能合理的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极为重要。如积云参数化需包括湿下沉气流、中上层的云卷出和非降水性浅对流。显式云物理方案需同时加入含有水相和冰相的预报方程,以计入水负荷、凝结蒸发、冻结融化和凝华升华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实测角度介绍上述物理过程在产生中β尺度环流结构的作用,然后通过一些敏感性数值试验来阐述它们如何帮助成功模拟不同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这些物理过程的相对作用取决于网格距大小或可分辨尺度垂直运动的强度。当网格距在20~50km之间,本文特别强调积云参数化和显式云物理方案的同时使用。最后对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的耦合以及中尺度模式的局限性作了适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数值天气预报 物理模式 非绝热物理过程
下载PDF
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4
6
作者 王建中 丁一汇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51-460,共10页
运用湿球位涡和倾斜有效位能的概念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和局地对称不稳定(LSI)这两个侧面计算了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湿对称不稳定对1986年11月22—2... 运用湿球位涡和倾斜有效位能的概念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CSI)和局地对称不稳定(LSI)这两个侧面计算了一次华北强降雪过程的湿对称不稳定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并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湿对称不稳定对1986年11月22—23日发生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和林东、林西地区附近的一条狭长的强降雪带的可能作用以及湿对称不稳定与基本气流走向、风垂直切变和水汽的关系,发现:这条降雪带与雪区附近低层的湿球位涡负值区走向大体平行;在降雪带中分别位于呼和浩特、东胜地区和林东、林西地区的强降雪中心有着不同的动力学机制,前者主要为在暖区具有弱的对称不稳定的情形下锋生强迫作用所致,后者则是由明显的湿对称不稳定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 中尺度 湿对称 稳定性 固太降水
下载PDF
绿洲附近荒漠大气逆湿的外场观测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100
7
作者 张强 赵鸣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9-740,共12页
用HEIFE实验观测资料,给出了临近绿洲的荒漠大气比湿廓线的一些特性。并且用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模拟了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大气的湿度廓线结构,再现了荒漠大气的逆湿,得到了荒漠大气比湿廓线几种典型... 用HEIFE实验观测资料,给出了临近绿洲的荒漠大气比湿廓线的一些特性。并且用发展的二维中尺度土壤一植被一大气连续体数值模式模拟了绿洲及其临近荒漠大气的湿度廓线结构,再现了荒漠大气的逆湿,得到了荒漠大气比湿廓线几种典型形式及其表现规律,初步解释了荒漠大气逆湿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IFE实验 中尺度 陆-气耦合模式 大气逆湿
下载PDF
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地形作用的数值试验 被引量:77
8
作者 翟国庆 高坤 +1 位作者 俞樟孝 屠彩虹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75-480,共6页
本文利用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4—5日浙西皖南山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尺度地形对强降水区的分布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强降水中心位于山地附近;地形的动... 本文利用美国PSU/NCAR中尺度模式(MM4)对1991年7月4—5日浙西皖南山区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中尺度地形对强降水区的分布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强降水中心位于山地附近;地形的动力及屏障作用对气流有明显影响;山区的水汽和热量对静力不稳定亦具有相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数值试验 地形作用 暴雨过程
下载PDF
中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形成机理以及监测与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被引量:82
9
作者 倪允琪 周秀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7-662,共16页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经过项目全体科学家的 5a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1)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 ;(2 )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天气灾害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经过项目全体科学家的 5a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1)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 ;(2 )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 ;(3)梅雨锋是由多个不同尺度系统构成的梅雨锋系 ,它具有介于温带锋系结构与热带辐合带结构之间的副热带锋系结构 ,在长江中下游有时可表现为双锋结构。锋前的湿物理过程与锋上强对流系统发展形成的正反馈过程以及梅雨锋系的不同尺度系统的相互作用是梅雨锋维持与发展的重要机制 ;(4 )提出了多种中尺度暴雨的定量卫星遥感反演理论和方法 ,并形成一系列新的反演产品 ;(5 )成功地研究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探测和反演中尺度暴雨三维结构的理论和方法 ;(6 )发展了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在 2 0 0 3年淮河抗洪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上述研究成果表明该项目已经圆满地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与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中尺度 变分同化 强对流 热带辐合带 双多普勒雷达 天气学 监测 方法研究 基础研究
下载PDF
我国西南-华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研究 被引量:73
10
作者 李玉兰 王婧嫆 +2 位作者 郑新江 过文娟 黄文根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5-422,共8页
本文普查了1983—1986年4—9月我国西南-华南地区MCC活动的基本特征。并以一个典型的例子讨论它的形成和成熟期的结构、云顶黑体温度(T_(BB))演变过程及降水等。
关键词 MCC 中尺度 对流复合体 天气学
全文增补中
多普勒雷达资料对中尺度系统短期预报的改进 被引量:64
11
作者 邱崇践 余金香 QinXu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4-249,共6页
文中给了一种由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矢量场的变分方法 ,并由此形成预报初始场。运用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 ( CAPS)的改进的区域系统模式对移经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强雷暴系统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 ,初始场中引入多普勒雷... 文中给了一种由单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风矢量场的变分方法 ,并由此形成预报初始场。运用美国风暴分析预报中心 ( CAPS)的改进的区域系统模式对移经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的一个强雷暴系统进行了数值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 ,初始场中引入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后明显地改进了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反演 短期预报 中尺度 天气预报
下载PDF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 被引量:69
12
作者 李小玉 宋冬梅 肖笃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19-327,共9页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近15年来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1987年和2001年的两个时期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较好,F检验达到...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近15年来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1987年和2001年的两个时期地下水矿化度的实验变异函数值与理论变异函数拟合较好,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2)地下水矿化度在4km以下小尺度上的随机变异SHR特别小,而在4~40km的中尺度上的结构性变异SHA达99.9%,可以认为研究区域内地下水矿化度在整个尺度上具有恒定的变异;(3)Kriging插值及其与同期的绿洲景观类型图进行叠加运算表明,在变化趋势上,除坝区东南部略有下降外,整个绿洲地下水矿化度都增大,北部湖区最显著;在变化面积上,地下水矿化度在3.0g/L以下的面积从1987年的75.26%降到了2001年的58.54%;而其>4.5g/L的绿洲主要集中在湖区。地下水矿化度较低区域的耕地面积减少,而地下水矿化度3.0g/L以上的耕地面积从7.03%增加到了14.32%,特别是湖区,地下水的矿化已严重威胁到了耕地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矿化度 民勤绿洲 石羊河 下游 KRIGING插值 2001年 1987年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时空变异规律 地统计学方法 耕地面积 函数拟合 显著水平 研究区域 绿洲景观 变化趋势 函数值 F检验 尺度 SHA 结构性 中尺度
下载PDF
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 被引量:44
13
作者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50-360,共11页
对国内外当前一些先进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作了概要综述。其内容包括:模式动力学的改进、中尺度模拟系统特征、区域谱模式的发展、积云参数化和显式云物理方案、行星边界层参数化、大气辐射参数化、四... 对国内外当前一些先进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的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作了概要综述。其内容包括:模式动力学的改进、中尺度模拟系统特征、区域谱模式的发展、积云参数化和显式云物理方案、行星边界层参数化、大气辐射参数化、四维资料同化、区域实时数值天气预报、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应用前景及新一代中尺度模式发展趋势。其中,主要涉及到的模式与模拟和预报系统有:美国 N C E P 的 Eta (early Eta 、 Meso Eta 、 Eta10) 模式、 R S M 模式、 P S U/ N C A R 的 M M5 模式、 C S U 的 R A M S、 U O 的 A R P S、 A F G W C 的 R W M 模式、 N O R A P S 的 N O R A P S6 、 F N M O C 的 C O A M P S、英国的 U K M O 模式、加拿大的 M C2 模式、法国的 M E S O N H 模式及日本的 J R S M 模式。希望通过对国外一些先进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发展现状、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的了解,有助于发展我国的中尺度大气数值模式与模拟和预报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大气 数值模式 应用前景
下载PDF
2005年北京城区两次强冰雹天气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70
14
作者 王华 孙继松 李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9-56,共8页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北京夏季预报和服务的重点,针对2005年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两次强冰雹天气,利用常规探测和自动站、雷达、风廓线等资料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冰雹天气在环流形势、局地气象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等... 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北京夏季预报和服务的重点,针对2005年发生在北京城区的两次强冰雹天气,利用常规探测和自动站、雷达、风廓线等资料进行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次冰雹天气在环流形势、局地气象条件和中尺度系统等方面有明显差异,5月31日的高低空急流配置、能量和风的垂直切变等更有利于强雹暴的发生;超级单体回波是5月31日北京城区降雹的直接影响系统,6月7日为典型的飑线天气过程,两次过程中雹云的发展演变、冰雹的落区与地面中尺度系统都有较好的对应;造成5月31日城区降雹的对流系统为中-γ尺度,6月7日为中-β尺度,因此5月31日冰雹天气的预警难度较大,今后需充分应用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做好此类突发性天气的监测和临近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急流 中尺度 辐合 切变 飑线
下载PDF
一次强飑线及飑前中小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量:65
15
作者 马中元 苏俐敏 +4 位作者 谌芸 阮征 陈鲍发 彭王敏子 陈胜东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6-929,共14页
使用常规天气、灾情、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2年4月10日强飑线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飑线是由若干个倾斜深厚对流单体所组成,具有紧密排列的回波... 使用常规天气、灾情、自动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风廓线雷达等资料,采用统计对比分析和特征提取等方法,对2012年4月10日强飑线天气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此次强飑线是由若干个倾斜深厚对流单体所组成,具有紧密排列的回波带结构。(2)云图上表现为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结构特征,随着MCS东移降水冷却、西南气流输送暖湿空气和午后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开始形成温度梯度较大的温度锋区。(3)飑线形成前期,MCS南侧出现多条平行短带"梳状"回波特征,并在其南端不断产生对流单体回波,最后发展成飑线回波带。(4)飑线移动前方不断产生具有"前伸"、TBSS和假象回波结构的局地雹云超级单体回波群,这些飑前中小尺度系统是产生此次冰雹灾害的主要回波系统。(5)5 min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前期阶段,能够观测到西南急流的演变情况,包括急流中的大风区。(6)当飑线系统临近时,受飑线中尺度环流的影响,飑线移动前方具有较强的上升运动,且伸展高度可以达到6000 m,但垂直速度、Cn^2和SNR都较小;当飑线系统过境时,具有很强的水平风切变,受到强降水的下曳作用,垂直速度、Cn^2和SNR都明显加大;飑线系统过境后,恢复到前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温度锋区 飑线回波 形成与演变 局地雹云 风廓线特征
下载PDF
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被引量:53
16
作者 刘黎平 邵爱梅 +1 位作者 葛润生 梁海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78-284,i005-i006,共9页
利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2 0 0 2年外场试验首次获取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 ,研究了 7月 2 2~ 2 3日在长江中游的宜昌、荆州区域暴雨回波和风场的中尺度结构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 利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象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2 0 0 2年外场试验首次获取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 ,研究了 7月 2 2~ 2 3日在长江中游的宜昌、荆州区域暴雨回波和风场的中尺度结构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 :本次暴雨是混合云降水所致 ,在层状云降雨区内有许多对流单体 ,这些对流单体常以带状结构组成回波群 ,对流云的回波强度和风场有明显的中尺度结构 ,与周围的层状云有很大差别。西南气流和东风形成的中尺度切变和辐合是造成强对流降水的主要原因 ,风场的中尺度结构主要发生在 4km以下的中下层。在对流回波周围 ,经常有中尺度切变、涡旋、辐合和辐散存在 ,这些风场的中尺度结构与对流云的演变有密切的关系 ,对强降水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双多普勒雷达 风场 中尺度 气象灾害
下载PDF
青藏高原夏季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54
17
作者 江吉喜 项续康 范梅珠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73-478,共6页
利用1994年6~8月GMS-4红外展宽数字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上293个中尺度强对流系统(s-MCS)的活动.结果表明,它们在高原上活动频繁,并且其生命史、水平尺度及强度具有较典型的中-β尺度系统特征;它们的... 利用1994年6~8月GMS-4红外展宽数字资料,统计和分析了青藏高原上293个中尺度强对流系统(s-MCS)的活动.结果表明,它们在高原上活动频繁,并且其生命史、水平尺度及强度具有较典型的中-β尺度系统特征;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由于地形热力效应;它们的移动方向与300~200hPa间的平均气流方向大体一致,并且极少移出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中尺度 强对流系统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中尺度地形背风波的作用及其应用 被引量:42
18
作者 朱民 余志豪 陆汉城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05-714,共10页
文中探讨了中尺度地形背风驻波及对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一个含类似大别山地形作用的简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过山气流u取101m/s量级,层结参数N取10(-3)s(-1)量级,其比值U/N约为... 文中探讨了中尺度地形背风驻波及对天气系统发生发展的影响问题,通过建立一个含类似大别山地形作用的简化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过山气流u取101m/s量级,层结参数N取10(-3)s(-1)量级,其比值U/N约为3×103~4×103时可出现一种相当正压的地形背风波,其波长近于U/f~102km(f为柯氏参数)。结合上述理论结果和实际暴雨个例,分析指出在江淮梅雨期间,当有移动性的暴雨区移至大别山定常背风波的适当位置时,暴雨会得到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 地形背风波 相当正压 雨团 增幅
下载PDF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50
19
作者 倪允琪 周秀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在最近五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其中有 :第一 ,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 ;第二 ,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 ;第三 ,提出了梅雨锋的详实结构及其维持机理 ;第四 ,提出... 我国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研究在最近五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其中有 :第一 ,提出了基于多种实时观测资料的梅雨锋暴雨的多尺度物理模型 ;第二 ,建立了梅雨锋暴雨的天气学模型 ;第三 ,提出了梅雨锋的详实结构及其维持机理 ;第四 ,提出了多种中尺度暴雨的定量卫星遥感反演理论和方法 ,并形成一系列新的反演产品 ;第五 ,成功地研究了双多普勒雷达同步探测和反演中尺度暴雨三维结构的理论和方法 ;第六 ,发展了配有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中尺度暴雨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在 2 0 0 3年淮河抗洪救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暴雨 中尺度 变分同化 双多普勒雷达 天气学 反演 数值预报模式 长江下游 淮河 观测资料
下载PDF
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9
20
作者 王继军 郑科 +1 位作者 郑世清 彭珂珊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43-247,共5页
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 。
关键词 中尺度 效益评价 指标体系 权重 生态农业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