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的职业畅想
1
作者 雨羽 《中学生阅读(高中版)》 2009年第A01期21-23,共3页
策划者语关于职业,我记得我小时候最不想当的是教师。因为我父亲是教师,他觉得这职业很好,希望我也当教师,而我每次都不由分说一口回绝,跟他对着干。其实现在想想,教师也挺好的。这就是所谓青春期莫名的叛逆吧。
关键词 少年的烦恼 视觉冲击 永远年轻 动画形象 古代文明 广东省汕头市 对外汉语 艺术生 未来规划 外交
原文传递
明代初期朝中外交中汉语语用不当问题分析——以《朝鲜李朝实录》《吏文》记载为例
2
作者 邢永革 刘佳 《汉字文化》 2018年第24期53-55,共3页
语言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语用问题也可能成为影响外交的关键因素。据《朝鲜李朝实录》《吏文》等史料记载,明代初期尤其是洪武年间,朝鲜对中国的外交上因语言表达不当问题屡生嫌隙,主要原因在于朝鲜官员汉语语用能力不足... 语言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语用问题也可能成为影响外交的关键因素。据《朝鲜李朝实录》《吏文》等史料记载,明代初期尤其是洪武年间,朝鲜对中国的外交上因语言表达不当问题屡生嫌隙,主要原因在于朝鲜官员汉语语用能力不足,不了解汉语字词的深层涵义。其语用不当具体表现在措辞不当、不懂避讳和典故、不明行文格式、沿袭元朝衙门旧称几个方面。由于高丽、朝鲜王朝汉语语用不当,导致朝中外交陷入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初 外交 语用不当
原文传递
完全学分制下新闻传播院系国际化人才模式创新研究:中外交换的维度
3
作者 何国平 伍思懿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71-76,共6页
完全学分制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充分的制度空间与更大的想象力。当前中国高校在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已形成若干创新模式。本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实施完全学分制为契机,探讨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中外学生交换在国际... 完全学分制为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充分的制度空间与更大的想象力。当前中国高校在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已形成若干创新模式。本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实施完全学分制为契机,探讨该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中外学生交换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创新驱动力,以增益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院系 外交 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完全学分制
下载PDF
俄国文学研究的中国声音——刘文飞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晓婷 刘文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刘文飞教授在总结自身学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俄文学外交”“俄国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等概念,主张让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同时对接俄苏本土的文学研究传统和欧美的俄国文学研... 俄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刘文飞教授在总结自身学术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中俄文学外交”“俄国文学史研究的中国学派”“俄国文学的中国阐释”等概念,主张让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同时对接俄苏本土的文学研究传统和欧美的俄国文学研究传统,并注重对俄国文学在文化学、思想史方面的阐释。与此同时,刘文飞教授兼顾文学研究的社会性影响,他从学术、翻译、写作的三种路径出发,通过一系列著译作品和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动俄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大众化普及。刘文飞教授所代表的新一代俄国文学研究者们将以中国视点、中国阐释、中国特色于一身的最新研究理念融入多卷本《俄国文学通史》的撰写之中,是对中国俄国文学史书写的一次全面更新,在向世人展示中国近一个半世纪的俄国文学研究成果的同时,创建拥有我们自己民族风格和立场的斯拉夫学派,让国际斯拉夫学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文学 《俄国文学通史》 俄文学外交 俄国文学的国阐释
下载PDF
韩中公共外交与人文纽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熙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3,171,共6页
1992年韩中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领域也不断深化着合作与交流。2013和2014年,两国共举办了两届韩中公共外交论坛和两次韩中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会议;两国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了人文交流对于促进韩中关系... 1992年韩中建交后,两国关系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在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领域也不断深化着合作与交流。2013和2014年,两国共举办了两届韩中公共外交论坛和两次韩中人文交流共同委员会会议;两国也在多个场合强调了人文交流对于促进韩中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新的外交话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将韩中人文交流视为一种公共外交。以公共外交为视角,目前韩中两国人文交流事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双方应深化和发展人文交流事业;在人文交流中重视国民的体验;灵活调整交流项目,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纽带 关系 公共外交
原文传递
国民政府关于1939年暹罗改名事件的因应研究
6
作者 陈海懿 黄家丽 《近代中国》 2023年第2期3-20,共18页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与小国的外交关系以英法等大国的立场为外交决策基本依据,这是国民政府处理与暹罗关系的基本思路。暹罗于1939年6月24日改国名为“泰”,引起国民政府的猜疑与不安,将此事与日本相关联,预判这是暹罗倒向日方的征兆... 全面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与小国的外交关系以英法等大国的立场为外交决策基本依据,这是国民政府处理与暹罗关系的基本思路。暹罗于1939年6月24日改国名为“泰”,引起国民政府的猜疑与不安,将此事与日本相关联,预判这是暹罗倒向日方的征兆之一。出于中日战争和西南民族边疆安全的考虑,国民政府非常重视暹罗改名事件。在暹罗公布改名前,国民政府已经关注到事件背后的日本因素和日暹关系日趋紧密,但寄希望于英法的遏制力。暹罗正式改名后,国民政府进行内部研究和局势观望,并在外交层面试图联合英法遏制暹罗亲日,在内政层面努力加强西南边疆的安全建设与增进西南民族团结。国民政府最终接受暹罗改名,其出发点是基于抗战大局,但无力阻止暹罗成为日本仆从国,1941年泰国彻底倒向日本,远东战场局势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暹罗 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 外交
原文传递
1917年柳田国男的中国大陆之旅及其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京 《文化遗产》 CSSCI 2018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1917年3-5月,柳田国男经历了长达2个多月的台湾及中国大陆之旅,其在大陆的足迹从厦门开始,经香港、广州到上海、南京、溯长江而上到武汉、沿京广线至北京,经天津、济南、青岛、大连、沈阳等地,由朝鲜返回日本。这是柳田第一次实际接触... 1917年3-5月,柳田国男经历了长达2个多月的台湾及中国大陆之旅,其在大陆的足迹从厦门开始,经香港、广州到上海、南京、溯长江而上到武汉、沿京广线至北京,经天津、济南、青岛、大连、沈阳等地,由朝鲜返回日本。这是柳田第一次实际接触现实的中国,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临时变更计划,将旅行由华南、江南进一步延伸到中国北部地区,这使柳田获得了对于当时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印象。柳田的中国大陆之旅,加强了他了解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应该致力于了解占其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这一认识,一方面形成了他"国民外交"的主张,另一方面促使他的学术对象从"山人"向"常民"转换。而由这次旅行的经历所激发的对于移民、南洋、疍民等的学术兴趣,后来成为互相关联的一个整体,以人的移动―舟―岛为核心,逐步形成可以称之为"日本社会发展的海洋史"的宏大构想,与柳田日后对冲绳的重视,以及晚年《海上之路》的论述一起,构成了贯穿其思想及学术的一个重要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田国男 国国民外交 移民
下载PDF
中国缅甸双边影响因素的测度分析
8
作者 温健纯 陈瑶雯 范祚军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76-82,共7页
中缅关系曾经持续稳定发展并达到被称之为"胞波情谊"的程度,甚至缅甸军政府执政后所面临的国际制裁及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又进一步加深了缅甸对中国的依赖关系。可以认识到两国的交往不是简单的过程,中缅双边关系应受到多因素... 中缅关系曾经持续稳定发展并达到被称之为"胞波情谊"的程度,甚至缅甸军政府执政后所面临的国际制裁及其国内的不稳定因素又进一步加深了缅甸对中国的依赖关系。可以认识到两国的交往不是简单的过程,中缅双边关系应受到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为了探究影响中缅双边关系的因素及这些因素的重要程度,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视角,提出影响中缅关系因素的理论假设,采用实证分析模型模拟回归的结果,以阐释各功能要素对中缅两国交往与合作的贡献,追溯影响两国交往的关键主导因子,以期对未来两国深入合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为未来中国对缅甸的外交策略提供智库研究和工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测度 双边影响 外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