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7
1
作者 吴晓灵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12,共3页
如果不放开中国金融的束缚,中国的企业永远不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如果不能利用金融工具在中国的大地上把我们的生产要素有效地组合起来,中国的经济不会有强大的竞争力。
关键词 私募股权 中国金融 基金 生产要素 金融工具 竞争力 国际 企业
原文传递
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6
2
作者 吴晓灵 《中国企业家》 2007年第5期32-35,共4页
如果不放开中国金融的束缚,中国的企业永远不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如果不能利用金融工具在中国的大地上把我们的生产要素有效地组合起来。
关键词 中国金融 私募股权基金 生产要素 金融工具 竞争力 国际
原文传递
金融发展指标的演进逻辑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薄洋 牛凯龙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5,共7页
金融发展指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金融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标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作者构造并分析了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一系列指... 金融发展指标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金融发展指标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金融发展指标演进的内在逻辑。依据国际通行的金融发展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作者构造并分析了衡量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一系列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提出了能够较为全面代表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几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金融发展理论 指标 演进逻辑 发展水平 经济增长 基本分析 重点分析 作者 基础
下载PDF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42
4
作者 陈亚雯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1-66,共6页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次贷危机主要通过市场传导和资金传导影响中国股市下跌和银行亏损;通过贸易传导影响出口企业需求下降等。对此提出主要政策建议:1.中国金... 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和出口企业的影响,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次贷危机主要通过市场传导和资金传导影响中国股市下跌和银行亏损;通过贸易传导影响出口企业需求下降等。对此提出主要政策建议:1.中国金融体系开放应审慎有序地推进和进一步发展国际金融合作;2.应核心监管和控制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3.市场信心应是监管的重要内容;4.建立和完善股市的风险防范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贷危机 中国金融 中国出口企业 影响 政策建议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5年第2期6-8,18,共4页
一、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迫切任务 随着中国更深度地融入国际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我国高等教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迫切任务 随着中国更深度地融入国际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我国高等教育金融人才的培养和金融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金融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对金融学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比较重大的调整.新的教学内容必须融入对金融电子化、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工具等新兴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此同时,金融学还应当强化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对开放条件下金融经济运行、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研究,及时将金融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金融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经济发展 现代金融 金融学科 融入 金融电子化 金融衍生工具 专业教育 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
下载PDF
中国的金融谜题和全球失衡 被引量:31
6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冈瑟·施纳布尔 +2 位作者 霍丛丛(译) 洪郑冲(译) 宋晓丹(译)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46,共13页
中国的金融谜题产生于两个原因:(1)大量的储蓄过剩(贸易顺差)导致货币错配,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债权人,不能借出自己的货币,相反,国内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外币债权(主要是美元)。(2)中美经济学家都误把储蓄过剩归因于人民币的低... 中国的金融谜题产生于两个原因:(1)大量的储蓄过剩(贸易顺差)导致货币错配,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不成熟的债权人,不能借出自己的货币,相反,国内金融机构积累了大量外币债权(主要是美元)。(2)中美经济学家都误把储蓄过剩归因于人民币的低估。为了安抚美国,人民币对美元以每年6%或更多的速度逐步升值。人民币自2004年以来可预期的升值和美国利率自2007年中期以来的持续下降,不仅吸引了热钱的流入,而且抑制中国的巨额贸易顺差以私人资本的方式流出。与2005年至2006年的情况类似,这种外汇市场上的对人民币升值的单向赌注已不能由中国相对美国较低的利率抵消。因此,中国人民银行现在必须进行干预,以防止人民币的棘轮式升值,并且因此而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金融中介机构。尽管中国人民银行为了消除外汇储备积累的货币影响做了大量的努力,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还在不断上升,过剩的流动性不断涌入全球经济之中。中国已经从一个对美国和欧洲的价格水平起紧缩作用的力量转变为推动通货膨胀的力量。由于货币错配,人民币的浮动既不可行,也不可取——强势的人民币不能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相反,为了进行货币控制,以及普通私营部门为中国庞大的经常账户盈余融资,需要汇率重新回到类似于1995年至2004年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固定名义汇率。但是,要使新确立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成为可信的货币锚,外国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中国打击论"必须停止。货币稳定能使中国人民银行重新获得对货币的控制能力并遏制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中国政府才能采取果断措施,通过减税、增加社会开支和提高的股息支付等方式来减少贸易(储蓄)顺差。但只要经济依然过热,政府对采取这些减少贸易盈余的措施就有所犹豫,因为这些措施短期内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人民币汇率 全球失衡
原文传递
十九世纪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扩张及其对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的控制 被引量:24
7
作者 汪敬虞 《历史研究》 1963年第5期51-74,共24页
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扩张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控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把殖民地或落后国家拖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流通领域的控制而实现的。而银行则是资本主... 外国在华银行势力的扩张及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控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环节。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把殖民地或落后国家拖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在很大的程度上是通过流通领域的控制而实现的。而银行则是资本主义国家夺取这种控制势力的重要工具。十九世纪外国在华银行对中国通商口岸金融市场的控制,就是这种作用的具体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十年 六十年代 通商口岸 外国银行 八十年代 外国在华银行 中国金融 中国商人 金融 中国内地
原文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25
8
作者 吴晓求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30,共26页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准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了解中国金融的现状,总结中国金融4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经验及利弊得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金... 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无论在规模、结构、业态,还是在功能、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准确、全面、客观地分析和了解中国金融的现状,总结中国金融40年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经验及利弊得失,是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的深度改革和全面开放的重要前提。本文从金融资产规模和结构、融资工具和融资机制、金融业态、金融功能和金融风险、金融开放以及金融监管模式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金融的变革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和与中国经济相匹配的大国金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中国金融 变革与发展
下载PDF
中国金融70年:简要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国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28,共25页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和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简要历程 辉煌成就 历史经验
下载PDF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琼 刘建军 《价值工程》 2005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本文借鉴King&Levine的研究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在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相互分割之后,采用1999年和2000年国家层面上的跨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各地区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由于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受... 本文借鉴King&Levine的研究方法建立回归方程,在证明了中国资本市场相互分割之后,采用1999年和2000年国家层面上的跨省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我国各地区银行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由于资金的跨地区流动受到限制,银行市场结构发展的不平衡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同时得出政策结论:(1)国有企业的改革必须与中国银行体制改革同步进行;(2)非国有银行的发展应该成为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地区应该鼓励民营银行和外资银行的设立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 中国银行业 银行市场结构 中国资本市场 跨地区流动 银行结构 中国金融 鼓励 证明 结论
下载PDF
中国金融周期的基本特征与分析结论 被引量:19
11
作者 李成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6,63,共8页
本文对建国50多年来的主要金融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政策归纳,发现我国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体制中存在比较有规律的金融周期,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周期从“紧缩”到“紧缩”形成一个周期;从低谷到高峰时间一般较短,平抑金融过热时间较长;从单纯... 本文对建国50多年来的主要金融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政策归纳,发现我国计划经济和转轨经济体制中存在比较有规律的金融周期,其主要特征是:金融周期从“紧缩”到“紧缩”形成一个周期;从低谷到高峰时间一般较短,平抑金融过热时间较长;从单纯银行信贷影响向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信贷、金融机构增减等多因素转化;一定程度上受“运动”影响;从主要依靠直接性行政命令强行制动逐渐过渡到间接性经济引导手段;周期一般在8~10年之间。文章最后得出我国金融周期始终存在,但不同时期外在表现形式不同;周期的成因从混合型逐步向经济型过渡;金融周期从治理过热时间长转变为启动金融需要多样化途径;目前的金融周期无论是扩张还是紧缩,单一金融工具日显力不从心等四点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 基本特征 中国金融 外在表现形式 银行信贷 货币供应量 金融数据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主要特征 金融机构 行政命令 不同时期 金融工具 紧缩 时间 多因素 间接性 直接性 经济型 混合型 多样化 过渡 转轨 低谷 商业
下载PDF
次贷危机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于莹 《中国金融》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47-48,共2页
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 中国金融企业参与次级债业务产生的直接损失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按揭债券总额为1075亿美元,占亚洲国家购入总量的47.6%。通常,次级按揭债券... 次贷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 中国金融企业参与次级债业务产生的直接损失美国财政部近日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按揭债券总额为1075亿美元,占亚洲国家购入总量的47.6%。通常,次级按揭债券在整个按揭债券市场中的占比接近15%。如果单纯按照该比例推算,中国机构购入的美国次级按揭债券接近160亿美元。中国的金融企业,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上市银行购买了美国次级按揭债券,但估计榀安其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资本市场 债券市场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直接损失 企业参与 中国金融 亚洲国家
原文传递
外资银行对中国零售金融市场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董子林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4,共6页
入世3年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2006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本文回顾了目前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形势,认为中资银行今后在客户、产品... 入世3年来,中国逐步放宽了外资银行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2006年以后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本文回顾了目前外资银行在人民币业务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了中外资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竞争形势,认为中资银行今后在客户、产品、渠道等方面将受到外资银行强有力的挑战,提出了中资银行应抓住剩下的过渡时间迅速做出调整,迎接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后新的竞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资银行 中国金融 金融市场 人民币业务 中资银行 客户 零售 挑战 开放 入世
原文传递
中国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平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关键词 中国金融 金融改革 中央银行体制 货币政策
原文传递
银行业开放趋势及对中国金融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贺力平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4-37,共4页
一、世界各地银行业开放趋势 总体上看,近几十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呈现出不断走向对外开放的趋势。这种开放趋势,不仅表现在发达的工业化经济体,而且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业对外开放是经... 一、世界各地银行业开放趋势 总体上看,近几十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呈现出不断走向对外开放的趋势。这种开放趋势,不仅表现在发达的工业化经济体,而且也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的新兴市场经济体。银行业对外开放是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业开放 中国金融 新兴市场经济体 世界主要国家 对外开放 发展中国 金融全球化 工业化
原文传递
改革与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剑平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5,89,共7页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为适应金融活动混业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先后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法律,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在相互之间建立了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来防范国内外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了英、...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国为适应金融活动混业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先后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修订了相关法律,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改革,并在相互之间建立了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来防范国内外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了英、美、日三个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和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体制的特点,借鉴其立法经验,对中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金融 监管体制 法律比较
下载PDF
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唐旭 《金融论坛》 1996年第7期12-16,共5页
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唐旭资金的流动会依一定途径,从分散的资金分布逐渐通过各种手段集中起来,然后再经一定渠道流向需要资金的地方,或流向其它区域。资金在这汇集流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个区域金融中心,各区域金融中心的相互作用... 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形成唐旭资金的流动会依一定途径,从分散的资金分布逐渐通过各种手段集中起来,然后再经一定渠道流向需要资金的地方,或流向其它区域。资金在这汇集流动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个区域金融中心,各区域金融中心的相互作用就可能形成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中心 区域性金融中心 区域金融中心 资金流动 金融机构 证券交易 中国金融 资金存量 中央银行 主要城市
下载PDF
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制度设计 被引量:17
18
作者 潘广恩 《中国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1-43,共3页
小额信贷组织是弥补中国金融体制缺陷的重要创新形式 由于中国金融的“毛细血管”——微型金融机构严重缺乏,不少地方还是空白,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集聚现象严重,微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供给严重缺乏。即使是在全国金融大省浙... 小额信贷组织是弥补中国金融体制缺陷的重要创新形式 由于中国金融的“毛细血管”——微型金融机构严重缺乏,不少地方还是空白,金融机构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集聚现象严重,微小企业和农户的金融供给严重缺乏。即使是在全国金融大省浙江省,还有170多个乡镇没有金融机构。一方面,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众多,对小额信贷需求旺盛,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另一方面浙江是民营资金的大省,民间资金十分富余,民间资金急于找出路投资,导致非法集资和高利贷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额贷款公司 可持续发展 微型金融机构 微小企业 设计 制度 中国金融 小额信贷组织
原文传递
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14
19
作者 胡勤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5期49-50,共2页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成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渐明显,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与之相伴的金融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应对这种挑战,趋利避害是摆在中国金融界和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成因和后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金融 中国经济发展 应对策略 国际资本市场 全球经济一体化 金融风险 课题 中国 国际流动
下载PDF
中国金融制度变迁滞后性的利益集团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纪玉山 张跃文 《新经济》 2005年第2期50-54,共5页
新制度代替旧制度需要经历一个时间段,这就是诺斯等人所称的制度变迁的时滞(戴维斯和诺斯,1971).中国金融制度变迁作为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转型的一部分,其与经济体制其他组成部分相比的超长时滞,已经影响到了经济转型的整体绩效.
关键词 中国金融 制度变迁 诺斯 中国经济 经济转型 利益集团 经济体制 戴维斯 因素 市场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