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中国先秦解释经典的三种模式 |
汤一介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
2002 |
15
|
|
2
|
关于僧肇注《道德经》问题──四论创建中国解释学问题 |
汤一介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14
|
|
3
|
由中国训诂学走向中国解释学 |
周光庆
|
《长江学术》
CSSCI
|
2009 |
9
|
|
4
|
中国解释学的特质——兼与严春友先生商榷 |
郭御
温春峰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
5
|
中国解释学的多向进路 |
周光庆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6
|
解释学研究的若干问题与意义理解——安徽大学博士生导师张能为教授访谈 |
张能为
赵立庆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7
|
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意义——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看 |
张志伟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8
|
探索中国哲学史的诠释路向——兼评《诠释与定向》 |
郭齐勇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中国诠释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李凯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0
|
“跨世纪的中国哲学:总结与展望”国际会议综述 |
龚群
|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1
|
中国解释学何为——对徐复观解释学的再思考 |
刘毅青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2
|
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意义——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看 |
张志伟
|
《社会科学文摘》
|
2020 |
0 |
|
13
|
诠释与体系:汤一介先生的哲学追求 |
杨立华
|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4
|
汤一介与新时期的中国哲学建设 |
景海峰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5
|
创建“中国解释学”的意义 |
张志伟
|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2020 |
1
|
|
16
|
作为真理道路的“诠释”与“阐释” |
江怡
|
《中国哲学年鉴》
|
2019 |
0 |
|
17
|
纵向追求与横向探索——论徐复观的中国解释学 |
朱立国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6 |
0 |
|
18
|
实事求是:一种中国经典解释学模式——评崔发展的《乾嘉汉学的解释学模式研究》 |
郭萍
|
《国际儒学论丛》
|
2019 |
0 |
|
19
|
“敬畏”“虚静”“入境”:朱熹的解释学路径 |
张奎志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20
|
诠释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
景海峰
|
《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