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流域下游绿洲环境变化及其成因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永春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47,共6页
本文主要根据社会调查结果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的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认为中国西部干旱区各流域下游几乎都存在环境恶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 本文主要根据社会调查结果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县的环境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认为中国西部干旱区各流域下游几乎都存在环境恶化趋势。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快,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环境变化的人文原因主要是全流域人口增长过快所引致的耕地扩张所造成的农业用水需求无节制的增长,导致中上游截留下游淡水资源,使得下游地下水利用规模逐年扩张引致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和水质迅速恶化。后者又导致盐渍化过程加剧以及农业产量的急剧下降。农业产量下降又成为盲目开垦荒地的主导因素之一。这些都导致了植被衰退和破坏,共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灾难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干旱区 流域下游 环境变化 成因分析
下载PDF
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的遥感分类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师庆东 师庆三 刘曼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390-394,420,共6页
中国西部干旱区气候、土壤、水文、光热、植被等环境因子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异,若只依靠单一的植被光谱信息来进行准确分类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开展基于先验知识、地理信息和遥感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文在使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后,采用了分区分海... 中国西部干旱区气候、土壤、水文、光热、植被等环境因子有着显著的地域差异,若只依靠单一的植被光谱信息来进行准确分类是相当困难的,需要开展基于先验知识、地理信息和遥感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文在使用了多种分类方法后,采用了分区分海拔的方法,即将植物的区系理论和植物的纬向、经向和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给予知识化的表达,在这些先验知识的基础上叠加植被的光谱特征进行分类.按照这种分类方法,笔者对中国西部干旱区采用分区分类,将整个研究区按地理特点分为三个子研究区:北疆地区,东疆-南疆地区,柴达木盆地-阿拉善地区.每个子区按海拔又分为两个部分,实际上将研究区分为3个子区6个部分,分区的主要原则是植物的区系以及植被的垂直分布、纬向和经向空间分布特点.并在局部地区对分类结果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同类研究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干旱区 植被 遥感分类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加强 穆桂金 王立新 《中国科学基金》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8-271,276,共5页
在全球变化、区域气候不稳定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西部干旱区众多的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理论问题都具有全球性典型意义。通过系统和深入研究,重新认识了土地荒漠化机理、绿洲环境演变以及重大工程的生态建设原理等科学问题,... 在全球变化、区域气候不稳定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西部干旱区众多的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理论问题都具有全球性典型意义。通过系统和深入研究,重新认识了土地荒漠化机理、绿洲环境演变以及重大工程的生态建设原理等科学问题,试验示范获得了一系列环境整治和工程灾害防护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西部干旱区 重大工程环境问题 绿洲环境变化 土地荒漠化 西部干旱区 生态环境问题 研究进展 重大工程 生态学理论 全球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