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9篇文章
< 1 2 2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被引量:53
1
作者 王澍 陆文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0-59,共10页
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园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尽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学院的教授、艺术家与参与选址的建筑师共同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 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没有选择进入中国时下流行的政府组建的大学园区,而是选址在杭州南部群山的东部边缘,尽管这里暂时会存在一些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但学院的教授、艺术家与参与选址的建筑师共同认为,依照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建筑选址时,环境中的山水甚至比建筑更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校区 建筑选址 大学园区 基础设施 文化传统 建筑师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当“文创设计”研究型教育遭遇“协同创新”语境 基于“艺术+科技+经济学科”研与教的思考 被引量:37
2
作者 宋建明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20,共11页
缘起学校得益于有大墙,可以呵护学科与人才的孵化。但墙内也会滋养一种“光说不练”的习气。久而久之,滥竽充数的人渐多。墙内人出墙,总以“学术”或者“专家”的名义对外界的事物或“评头论足”或“指点江山”。一旦遇有真求方帖者... 缘起学校得益于有大墙,可以呵护学科与人才的孵化。但墙内也会滋养一种“光说不练”的习气。久而久之,滥竽充数的人渐多。墙内人出墙,总以“学术”或者“专家”的名义对外界的事物或“评头论足”或“指点江山”。一旦遇有真求方帖者,常借故飘然闪进墙内。次数多了,那墙外便有了“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诟病。自2007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便以“直面社会诉求”为导向把自己主力的团队逼到墙外,去面对中国社会现实,去调动资源加盟破解政府、企业与学科面临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科 研究型教育 协同创新 中国美术学院 科技 艺术 语境 设计
原文传递
自我解放:将生活当一首诗来写——雅克·朗西埃访谈录 被引量:25
3
作者 陆兴华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9,共9页
雅克·朗西埃(JacquesRanciere),1940年生,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美学教授,是当今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电影理论和政治哲学方面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影像的命运》(2002)、《文学的政治》(2007)、《电影的分叉》(2... 雅克·朗西埃(JacquesRanciere),1940年生,法国巴黎第八大学美学教授,是当今西方当代艺术理论、电影理论和政治哲学方面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影像的命运》(2002)、《文学的政治》(2007)、《电影的分叉》(2011)等。2013年5月5日至20日,他受邀在中国美术学院、北京798艺术区、四川美术学院和同济大学作访问和演讲。本刊特邀此次活动的陪同兼翻译、同济大学哲学系陆兴华副教授就当代艺术、文学理论、电影理论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对朗西埃教授进行采访,本文在录音和笔记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访谈录 生活 电影理论 中国美术学院 798艺术区 同济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 政治哲学
原文传递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 被引量:9
4
作者 李承德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51,共6页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以一个复合型的核心建筑,交汇纵横方向不同高度、不同层面的空间序列,构成纪念性文化广场的主题空间,突出美院的精神实质,以体现水墨韵味的黑白灰作为校园建筑外观的色彩基调,与地域人文环境相协调。意使... 中国美术学院校园整体改造工程,以一个复合型的核心建筑,交汇纵横方向不同高度、不同层面的空间序列,构成纪念性文化广场的主题空间,突出美院的精神实质,以体现水墨韵味的黑白灰作为校园建筑外观的色彩基调,与地域人文环境相协调。意使建筑具有沉厚有力且历久弥新的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校园规划 校园建筑 建筑色彩 地域人文环境 复合型建筑 改造
原文传递
读滕固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平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9-81,共13页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校长 滕固 艺术教育
原文传递
教学琐记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澍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0,共10页
2017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在学校南山路美术馆举办了名为“不断实验”的大型本科教学展览,从开幕那天开始,反响就空前热烈。当然,开幕的那几天,我们请来了国内外一批重要建筑教育学者和建筑师座谈讨论,论坛争鸣,肯定会热闹非... 2017年4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在学校南山路美术馆举办了名为“不断实验”的大型本科教学展览,从开幕那天开始,反响就空前热烈。当然,开幕的那几天,我们请来了国内外一批重要建筑教育学者和建筑师座谈讨论,论坛争鸣,肯定会热闹非凡一阵,但随后仍然天天观者如潮,国内一些建筑院校师生纷纷组团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教学 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学院 建筑教育 建筑院校 建筑师 国内外 美术
原文传递
设计教育专业教学工作室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燕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设计学 设计教育 中国美术学院 设计教学 工作室 专题 专业教学 纲要 阶段
原文传递
环境艺术的通境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访谈录 被引量:11
8
作者 邵健 《世界建筑导报》 2006年第12期6-10,共5页
  导报:1.首先请您介绍一下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概况.……
关键词 环艺专业 环境艺术设计 艺术系 环境艺术专业 室内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 风景建筑 中国美术学院
下载PDF
剖面的视野——宁波滕头案例馆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澍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8-131,共4页
建设单位:宁波市政府2010年上海世博会接轨办公室设计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营造研究中心施工图设计: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建筑师:王澍、陆文宇、陈立超等建设地点:
关键词 宁波 2010年上海世博会 案例 视野 剖面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设计院 施工图设计
原文传递
王澍访谈——恢复想像的中国建筑教育传统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史建 冯恪如 《世界建筑》 2012年第5期24-29,共6页
时间:2006年8月4日 地点:北京东四十条,一石文化 王澍,1963年出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业余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主要作品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宁波美术... 时间:2006年8月4日 地点:北京东四十条,一石文化 王澍,1963年出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业余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主要作品有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宁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等。著作有《设计的开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教育 王澍 传统 艺术学院 建筑工作室 城市规划 大学建筑
下载PDF
在媒介与艺术的历史中探险——埃尔塞瑟、齐林斯基同中国学者的对话 被引量:8
11
作者 埃尔塞瑟 齐林斯基 +8 位作者 唐宏峰 金惠敏 陈卫星 李洋 董冰峰 王洪喆 徐亚萍 施畅 常江雪(译)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99,共9页
2019年12月2-3日,在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媒介考古:艺术、媒介与感知”会议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柏林艺术大学媒体理论教授、瑞士欧洲研究院米歇尔·福柯... 2019年12月2-3日,在北京大学“黉门对话”专家主题论坛“媒介考古:艺术、媒介与感知”会议上,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荣休教授、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埃尔塞瑟(Thomas Elsaesser),柏林艺术大学媒体理论教授、瑞士欧洲研究院米歇尔·福柯讲席教授齐林斯基(Siegfried Zielinski),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唐宏峰、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员金惠敏、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陈卫星、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洋、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研究员董冰峰、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王洪喆、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亚萍、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施畅,就媒介考古学、电影史、艺术、历史、时间、新媒介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4日,埃尔塞瑟教授突发疾病辞世,此次对话遂成绝响。本刊特刊发这次对话的整理稿,以表深切悼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美术学院 暨南大学 突发疾病 柏林艺术大学 林斯基 阿姆斯特丹大学
原文传递
瓦山--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专家接待中心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澍 陆文宇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41,共12页
关键词 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 象山 专家
原文传递
尺度·漫步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一二期工程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澍 凌洁 李宝童 《室内设计与装修》 2008年第3期50-60,共11页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二期工程都是由王澍亲自操刀,然而,同在象山脚下,仅一河之隔-二期工程却显示出了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已经大到不能用常规的思维来分析判断,这不是简单的设计倾向或技巧手法层面的改变,也不是在数量与规模的...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二期工程都是由王澍亲自操刀,然而,同在象山脚下,仅一河之隔-二期工程却显示出了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已经大到不能用常规的思维来分析判断,这不是简单的设计倾向或技巧手法层面的改变,也不是在数量与规模的层次上的差异,从中可以很强烈的感受到设计者在最初的判断—也就是基本价值判断上有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使象山二期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真正的可游弋性,也就是园林空间的终极寓意——在游弋与停顿中感受体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二期工程 价值判断 园林空间 设计者
下载PDF
“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述要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陆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8,共10页
“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4月1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国家乡村振兴局、住建部、教育部、文旅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与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 “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4月18日在中央美术学院成功举办。来自国家乡村振兴局、住建部、教育部、文旅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与来自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艺术设计战略研究”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美术学院 西安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广东工业大学 四川美术学院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
原文传递
形式书写与织体城市——作为方法和观念的象山校园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凯生 《世界建筑》 2012年第5期34-39,共6页
"我关注建筑在空间中的实体,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看到一座建筑如何改变那个地方,让在场者呈现一派新气象。" 彼得·卒姆托 如何让建筑以特有的方式和全面的态度介入"地方",使所有在场者和临场者组合为崭新的、有所设定的"气象"... "我关注建筑在空间中的实体,我真正感兴趣的是看到一座建筑如何改变那个地方,让在场者呈现一派新气象。" 彼得·卒姆托 如何让建筑以特有的方式和全面的态度介入"地方",使所有在场者和临场者组合为崭新的、有所设定的"气象",王澍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设计中所呈现的方法学素养和观念自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设计 城市 书写 中国美术学院 建筑 方法学 气象 空间
下载PDF
执守与拓展——关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祝遂之 《中国书法》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2-115,共4页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创办已有五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人们自然会更加强烈怀念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等老一辈的教育家,他们为中国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事业的起航,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没有他们,
关键词 书法教育 中国当代 中国美术学院 教育事业 潘天寿 沙孟海 教育家 方介堪
原文传递
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振庭 李都金 《艺术教育》 2016年第4期174-175,共2页
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指综合素质全面,在专业设计上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跨学科能力。因此对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高等艺术类学校设计人才... 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指综合素质全面,在专业设计上能够独挡一面的人才。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跨学科能力。因此对复合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文章从高等艺术类学校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出发,在适应新时代设计专业发展的基础下,以学校和社会为两大教育阵营,对新生代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复合型人才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谷文达《碑林-唐诗后著》的“纪念碑性”和“反纪念碑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巫鸿 《中国艺术》 2010年第1期24-27,共4页
谷文达,1955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后留校任教,1987年移居美国纽约,现为职业画家,曾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画廊举办展览,是一位活跃的著名华人艺术家,八五美术新潮运动中的领军者之一。
关键词 《碑林-唐诗后著》 纪念碑 中国美术学院 研究生班 职业画家 博物馆 艺术家 国画
下载PDF
艺术的学习与学习的艺术
19
作者 曹意强 《新美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7,共14页
各位新入学的同学,欢迎你们加入中国美术学院,与刚刚度过暑假的在校学生一起迈入你们人生的新阶段。今天,我选择讲“艺术的学习与学习的艺术”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利用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为自己未来的自我发... 各位新入学的同学,欢迎你们加入中国美术学院,与刚刚度过暑假的在校学生一起迈入你们人生的新阶段。今天,我选择讲“艺术的学习与学习的艺术”这样一个题目,就是希望你们能够充分利用中国美术学院的历史和现实资源,为自己未来的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智慧基础。就此,我打算讲三个方面:一、大学的概念与中国美术学院的性格;二、知识基础和学习目的;三、艺术的性质和世界的发现。这三个方面都与我们学习艺术的动机和成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历史和现实 新入学 在校学生 世界的发现 艺术
原文传递
“国立艺术院”画家集群的历史命运(下)
20
作者 水天中 《艺术品鉴》 2024年第5期80-87,共8页
本文是水天中先生为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纪念建院70周年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提交的文章,1997年秋初稿写成,1998年春二次定稿,在修改文稿时,得到中国美术学院金一德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此文先刊载于广州《东方文化》... 本文是水天中先生为1998年中国美术学院纪念建院70周年举办的“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提交的文章,1997年秋初稿写成,1998年春二次定稿,在修改文稿时,得到中国美术学院金一德教授的指导和帮助。此文先刊载于广州《东方文化》杂志;后收录在潘耀昌编《二十世纪中国美术教育》一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 水天中 美术教育 国立艺术院 指导和帮助 书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