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关心的测量: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评估 被引量:128
1
作者 洪大用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92,共22页
本文检视了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测量公众环境关心的历程,分析了广为使用的NEP量表的提出及修订,并重点基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市部分)资料,对修订过的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作者指出,不加... 本文检视了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测量公众环境关心的历程,分析了广为使用的NEP量表的提出及修订,并重点基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城市部分)资料,对修订过的NEP量表在中国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估。作者指出,不加改造地在中国应用修订过的NEP量表,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经过适当改造之后,该量表可以作为测量公众环境关心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NEP量表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分析 被引量:125
2
作者 洪大用 肖晨阳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35,共25页
本文基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作者检验了关于环境关心之性别差异的社会化假设与社会结构假设,指出这些假设在本研究中不能得到支持。在引入环境知识这一中介变量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应当重新反思... 本文基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公众环境关心的性别差异。作者检验了关于环境关心之性别差异的社会化假设与社会结构假设,指出这些假设在本研究中不能得到支持。在引入环境知识这一中介变量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应当重新反思关于环境关心之性别差异的理论解释,关注社会化过程与社会结构位置影响的两面性,探索环境关心性别差异生成的具体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性别差异 环境知识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不确定性与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4
3
作者 沈坤荣 谢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3,共13页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 本文从不确定性收入、社会保险的参与情况对中国城镇居民面临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界定,并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6)检验了不确定性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基于稳健OLS和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的估计结果表明:不确定性收入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居民的储蓄率。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进一步显示:在各分位处,不确定性收入均对城镇居民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影响强度随着储蓄率分位的上升而下降;而在储蓄率分布的0.5及以上中高分位处,参加养老保险可以显著降低城镇家庭的储蓄率;在储蓄率分布的顶端,参加医疗保险也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 城镇居民 储蓄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老龄化如何影响我国家庭消费支出——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27
4
作者 石明明 江舟 邱旭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79,共18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本文谨慎定义老龄家庭后实证检验了老龄化对我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将使家庭消费支出显著下降并对大多数消费分项支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会大幅提升家庭医疗服务支出;收入是老龄...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的数据,本文谨慎定义老龄家庭后实证检验了老龄化对我国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老龄化将使家庭消费支出显著下降并对大多数消费分项支出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同时会大幅提升家庭医疗服务支出;收入是老龄化影响家庭消费的重要中间变量。基于城乡分类子样本研究发现,乡村家庭受老龄化冲击异常严重,乡村医疗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基于分层的城镇子样本回归发现,老龄化对城镇家庭消费的冲击集中体现在较低分位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消费支出 消费结构 老龄化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居民生活压力与幸福感 被引量:25
5
作者 钱雪松 袁峥嵘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8-150,共13页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为显著正向影响。与高收入(中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男性、高教育水平)群体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低教育水平)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生活压力(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制度排斥压力方面)的路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普惠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居民主观幸福感 生活压力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养老与医疗:社会保险参保行为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陈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8-45,164,165,共10页
公平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核心概念,社会保险制度天然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使命,参加社会保险是否提高了社会公平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利用2018年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建立Ordered Logit回归模型,研究基本养老... 公平是社会保障领域的核心概念,社会保险制度天然具有促进社会公平的使命,参加社会保险是否提高了社会公平感是重要的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利用2018年发布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年数据,建立Ordered Logit回归模型,研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行为对社会公平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不考虑参保组合影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者比不参加者社会公平感高17.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者比不参加者的社会公平感高6.60%。如果考虑参保组合影响,与两项社会保险均未参保相比,其他参保组合均能显著提高社会公平感,同时参保两项社会保险者比均不参加者社会公平感高28.10%。基于分析,认为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角度,需要综合考虑制度的起点、过程和结果公平;从完善社会治理的角度,需要培育和发展正确的公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社会公平感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OrderedLogitModel
下载PDF
收入、社会资本、健康与城市居民幸福感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赵斌 刘米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96-99,共4页
文章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分析城市居民的收入、社会资本、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稳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尤其是相对收入的影响力最大,但健康和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控制... 文章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为基础分析城市居民的收入、社会资本、健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稳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尤其是相对收入的影响力最大,但健康和社会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控制变量中的性别、年龄、婚姻、教育和工作都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提高中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要缩小社会的收入差距,构建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 社会资本 健康 城市居民幸福感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基于Logit模型的农民土地调整意愿分析——来自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22
8
作者 张三峰 王非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41,共7页
本文基于Logit模型,运用1682个农民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调整倾向减弱;作为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对土地的占有;人均土... 本文基于Logit模型,运用1682个农民微观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民个体特征对其土地调整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农民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其土地调整倾向减弱;作为农民的基本生存保障,非农就业机会的增多并没有使农民放弃对土地的占有;人均土地较多的农民家庭与土地调整意愿负相关;农民在享受医疗和养老保障后并没有降低其土地调整倾向;在农民土地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土地调整中的"干部寻租"假说并不存在。因此,政府必须正视和妥善处理法律与农民习俗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调整 农民意愿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非农就业对城郊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3,共13页
城镇化的外围式扩张导致城郊农民土地被征用,非农就业将成为城郊农民重要的就业方式。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城郊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农就业能够显著提高城郊农民... 城镇化的外围式扩张导致城郊农民土地被征用,非农就业将成为城郊农民重要的就业方式。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了非农就业对城郊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非农就业能够显著提高城郊农民收入水平,非农就业的城郊农民收入比未非农就业高59%。基于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性别等异质型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低学历、女性人群由纯农就业转为非农就业,其收入提升效应更为显著,但现阶段低学历、女性人群非农就业比例却很低。因此,鼓励城郊农民非农就业是很有必要的,尤其要降低低学历、女性等人群的非农就业进入门槛,使他们进入到城市服务行业,以达到与城市高技能劳动者的行业互补和提高农业规模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就业 城郊农民 收入效应 学历 女性人群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郑沃林 吴剑辉 郑荣宝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1-49,共9页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及2015年两期共11356位受访者的数据,采用Logistic及Probit模型,检验了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参保水平呈常态化增长态势,但也存在可...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及2015年两期共11356位受访者的数据,采用Logistic及Probit模型,检验了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参保水平呈常态化增长态势,但也存在可持续发展不足的现实;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预期下降,会提高个体对风险的感知,提高参保水平;社会公平感知增加,能增强个体的参保效能感知,提高参保水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影响不显著,社会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将养老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结合推广;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参保满意度评估;全面取消社会养老保险捆绑规定,探索养老金反哺民间养老机构的模式,构建"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参保行为 农民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国民普通话能力的基本状况与发展态势 被引量:20
11
作者 俞玮奇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7,共9页
本文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普通话能力数据的分析,展现了当前普通话普及的基本状况、普通话普及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以及区域的社会差异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与2000年前后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可... 本文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普通话能力数据的分析,展现了当前普通话普及的基本状况、普通话普及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以及区域的社会差异情况。这些分析结果与2000年前后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大致看出近十五年来国民普通话能力发展的基本态势。文章最后就今后的推普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话普及 语言能力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中国居民体育运动参与的二项逻辑回归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大维 陆明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8-53,共6页
我们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数据,采用二项逻辑回归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参与进行统计研究,以期获得对中国全社会运动参与的全景式了解,并深入研究社会成员运动参与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及其社会影响。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 我们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年的数据,采用二项逻辑回归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参与进行统计研究,以期获得对中国全社会运动参与的全景式了解,并深入研究社会成员运动参与的社会经济决定因素及其社会影响。我们发现,中国居民的运动参与程度主要受到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主观健康程度、家庭收入、所在地区、户口类型以及就业/职业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一些在国外研究中证实的因素在本研究中没有发现对居民运动参与情况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参与 决定因素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二项逻辑回归 全民健身
下载PDF
大众传媒、社会互动与商业养老保险购买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玉锋 边佳利 聂建亮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106,共13页
使用CGS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大众传媒和社会互动两种信息渠道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的影响。研究发现:(1)作为信息获取的正式渠道,大众传媒信息渠道使得居民可以获取专业、精准和全面的保险信息,从而推动居民购买保险;(2)作为信息获取的... 使用CGSS2015数据,实证分析了大众传媒和社会互动两种信息渠道对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的影响。研究发现:(1)作为信息获取的正式渠道,大众传媒信息渠道使得居民可以获取专业、精准和全面的保险信息,从而推动居民购买保险;(2)作为信息获取的非正式渠道,通过社会互动信息渠道可以获取显性和隐性保险信息,也有助于推动居民购买保险;(3)社会互动扩大了周围人群对居民购买保险的影响,购买率高的社区通过社会互动更大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购买行为;(4)大众传媒和社会互动对居民保险购买的影响没有不存在城乡差异。为提升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率,有关部门需要注重大众传媒和社会互动两种渠道作用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媒 社会互动 信息渠道 保险购买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的迁移转变——基于迁移率的考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金菊 陈卫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7-49,共13页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侧重死亡和生育转变过程的测量、描述和解释,地理学家将迁移转变纳入人口转变框架,以完善人口转变理论。不过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研究不同,中国的迁移研究侧重基于对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考察分析,少有采用人口学意义... 经典人口转变理论侧重死亡和生育转变过程的测量、描述和解释,地理学家将迁移转变纳入人口转变框架,以完善人口转变理论。不过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研究不同,中国的迁移研究侧重基于对迁移流动人口规模和结构的考察分析,少有采用人口学意义上的迁移率指标的研究。文章利用2010—2015年历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合并数据,通过人口学方法和泊松回归模型,计算和分析了1950—2015年中国人口迁移率趋势及社会经济差异。中国的迁移转变在宏观趋势上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变迁高度一致。与死亡和生育转变相比,其波折性更强,说明更易受到经济社会政策变化的冲击。同时也观察到逢“0”和逢“5”年份的申报偏好。另外,迁移的社会经济差异明显。男性迁移率高于女性,但是两性差异在不断缩小;乡城迁移和未婚迁移大幅度增长;而越来越多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加入迁移,使得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群具有越高的迁移率。可以认为基于迁移率的考察揭示了中国迁移转变更具体生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转变 迁移转变 迁移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泊松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基于CGSS2006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谢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6,共8页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 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农户储蓄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增大会导致农村储蓄率的提高;农村居民储蓄率的生命周期特征并不明显,但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储蓄率呈现出显著的U型生命周期特征,并且在45~49岁达到整个生命周期的最低点;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农户储蓄率具有显著的影响;农户储蓄率与其财富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并且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农村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储蓄率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谢勇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33,155-156,共9页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LC-PIH)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 本文使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微观数据,在综合考虑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LC-PIH)和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对城镇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2)与LC-PIH不同,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率显示出U型的生命周期特征,在考虑了家庭的教育、医疗支出以后,这一特征表现得更加显著;(3)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4)城镇居民的住房财富水平与其储蓄率之间基本没有显著关系,但户主的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性别对城镇居民储蓄率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储蓄率 影响因素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与民众的“获得感”——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仲芳 刘星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7-152,共6页
“获得感”是人们根据客观物质的获得以及生活境遇的改善而得到的积极心理体验和由此产生的满意程度和主观感受。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测量民众“获得感”,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未对民众的经济获得感和发... “获得感”是人们根据客观物质的获得以及生活境遇的改善而得到的积极心理体验和由此产生的满意程度和主观感受。利用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微观数据测量民众“获得感”,研究结果表明,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未对民众的经济获得感和发展机会获得感产生显著影响,但显著提升了全样本和城市居民群体、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服务获得感和政治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医疗保险 获得感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倾向得分匹配法
原文传递
近20年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发展趋势与社会变迁 被引量:2
18
作者 侯娟 贾可可 方晓义 《心理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5-910,I0004-I0008,共21页
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婚姻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社会、家庭、个体等因素相互影响,探讨婚姻满意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对理解中国社会及个体的心理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对在2000至2021年期间发表的92篇采用婚姻满意度问卷(ENRICH)... 婚姻满意度是衡量婚姻整体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社会、家庭、个体等因素相互影响,探讨婚姻满意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对理解中国社会及个体的心理变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本文对在2000至2021年期间发表的92篇采用婚姻满意度问卷(ENRICH)、婚姻调适问卷(MAT)和婚姻质量问卷(QMI)测量中国夫妻婚姻满意度的研究报告(共59122名丈夫和妻子)进行了横断历史的元分析,同时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分析结果,并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探讨了社会变迁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发现:(1)中国夫妻近20年的婚姻满意度随年代变迁逐渐提升;(2)宏观水平上,人民生活质量上升和家庭规模减小将促进婚姻满意度上升;同时婚姻满意度上升也会促进夫妻追求美好生活,维护家庭稳定;(3)微观水平上,在社会变迁中婚姻满意度的提高不受婚龄、性别、子女数量、夫妻教育匹配度的影响,而因子女是否在身边产生变化,同时受教育程度也会影响婚姻满意度。在社会变迁与婚姻满意度的影响关系模型中,宏观系统因素,微观系统因素与时代变迁,各个因素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婚姻满意度,并且婚姻满意度也会反作用于宏观系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满意度 时代变迁 横断历史元分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生态系统理论
下载PDF
网络媒介使用对中国居民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基于CGS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龙 卢春天 +2 位作者 曾玉华 马波 金玉柱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4-61,共8页
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探讨网络媒介使用对中国居民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效应在地域与阶层之间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网络媒介使用对居民体育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过度媒介使用则会降低居民体育... 利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7)数据,探讨网络媒介使用对中国居民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效应在地域与阶层之间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网络媒介使用对居民体育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过度媒介使用则会降低居民体育参与行为;网络媒介使用对居民体育参与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和阶层异质效应,即相对于城市与东部地区,网络媒介使用对农村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影响效应更大;与较高阶层相比,网络媒介使用对较低阶层群体的影响效应更明显。研究认为,加快中国互联网普及,促进网络媒介与体育深度融合,对提升居民体育参与的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参与行为 网络媒介使用 城乡差异 阶层区隔 异质性分析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多元文化与社会信任——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邓鑫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84,共12页
本文讨论城市中文化的多样性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按照城市中通行的方言数量将城市的文化特征分为"单一"和"多元"两种类型,并基于2010-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及相关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讨论城市中文化的多样性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按照城市中通行的方言数量将城市的文化特征分为"单一"和"多元"两种类型,并基于2010-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及相关的控制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发现多元文化城市中居民的平均信任度低于单一文化城市。由于方言分区存在模糊性,导致城市文化类型的划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度量误差。对此,根据多元文化城市的历史成因,作者使用城市与省会间地形的崎岖度作为城市文化类型的工具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多元文化城市中居民信任度较低的事实仍然存在。产生这一结果的机制在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容易因相互间的误解而产生冲突,并因此降低了社会信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 文化 方言 地形的崎岖度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