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5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31
1
作者 颜鹏飞 王兵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5-65,共11页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 1 978— 2 0 0 1年中国 3 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价值在于对中国经济... 本文运用DEA的方法测度了 1 978— 2 0 0 1年中国 3 0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的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 ,并且对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研究价值在于对中国经济研究者提供先进的分析工具和研究平台 ,并为有关部门提供接近现实的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加工库以及政策依据。本文的主要结论是 :总体来说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是增长的 ,主要原因是技术效率的提高 ;由于技术进步减慢 ,1 997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递减 ;根据技术进步并不能做出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判断 ;1 992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了效率的趋同 ,1 992年以后追赶效应消失 ,技术进步成为各个地区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力资本和制度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效率提高以及技术进步均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 生产率增长 制度因素 DEA 研究者 结论 数据加工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被引量:556
2
作者 张军 施少华 《世界经济文汇》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4,共8页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 本文通过对1952-1998年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计算了中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作者发现,在改革前,中国经济的TFP波动很大,1978年的TFP水平与1952年相比,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有所退步。但是在改革后,中国经济的TFP有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统计 1952—1998年 TFP
下载PDF
中国的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关系的再检测:1987—2001 被引量:557
3
作者 张军 金煜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34-45,共12页
金融中介和增长的关联问题在发展经济学文献中广受关注。金融中介的深化增加投资的流动性,提高金融资源的回报,从而提高生产率,所以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文利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变化如何受到金融深化过... 金融中介和增长的关联问题在发展经济学文献中广受关注。金融中介的深化增加投资的流动性,提高金融资源的回报,从而提高生产率,所以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本文利用省份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各地区生产率变化如何受到金融深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构建对金融深度的适当测度,本文发现金融深化和生产率增长之间呈显著为正的关系。考虑到沿海和内地金融深化模式的差异,既然地区差距越来越被认为是与生产率差异相联的,这一发现同时解释了中国地区差距的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 金融发展 生产率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周期特征与财政政策效应——一个基于三部门RBC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16
4
作者 黄赜琳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39,共13页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 本文采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方法,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构建中国三部门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并对改革后的中国经济进行了实证检验,从而考察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财政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包含政府部门的RBC模型中,技术冲击和政府支出冲击可以解释70%以上的中国经济波动特征,中国经济波动是技术因素、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综合影响的共同产物。此外,本文证实改革后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C模型 中国经济 周期特征 财政政策效应 实证分析 动态一般均衡 政府支出 实际经济周期 宏观经济波动 随机冲击 实证检验 政府部门 波动特征 技术冲击 技术因素 需求因素 供给因素 挤出效应 居民消费 改革
原文传递
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 被引量:348
5
作者 郑京海 胡鞍钢 《经济学(季刊)》 2005年第2期263-296,共34页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在背离比较优势的原则?今后中国是否要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本文试图通过对省际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组成部分的测算。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这两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TFP增长性质和近几年来的变化趋势,以便为相关政策讨论提供一些实证依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1995年期间经历了一个TFP高增长期(为4.6%);而在1996-2001年期间出现低增长期(为0.6%),其变化的具体特征为:技术进步速度减慢、技术效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P 中国经济 技术效率 生产率增长 中国改革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模式 步速 相关政策 转变
原文传递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15
6
作者 任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工业化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对外引资的战略等决定了高碳经济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实施低碳发展战略,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建立碳交易市场,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
下载PDF
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 被引量:227
7
作者 陈建军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37-44,共8页
本文研究了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现象。在界定了产业区域转移内涵意义之后 ,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 ,区分了产业区域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并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揭示了近年开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 本文研究了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现象。在界定了产业区域转移内涵意义之后 ,论述了国内外对产业区域转移问题的研究状况 ,区分了产业区域转移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并从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上揭示了近年开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区域转移状况。最后探讨了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中国经济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原文传递
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 被引量:249
8
作者 任力 《发展研究》 2009年第2期23-27,共5页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能源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这些政策措施主要表现为: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积极发展可能源能源与新型清洁能源;应用市场机制与经济杠杆,促使企业减碳;加强国际范围内的减碳协作等。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是:必须尽快提出低碳经济战略,建立起低碳经济法律保障体系,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群,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政策 中国经济
下载PDF
人民币均衡汇率与汇率失调:1991—2004 被引量:204
9
作者 施建淮 余海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45,共12页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 991年1季度—2 0 0 4年3季度。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 )从1 994年4季度起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我国制...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和汇率失调程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样本区间为1 991年1季度—2 0 0 4年3季度。本文的主要发现是:( 1 )从1 994年4季度起人民币均衡实质汇率处于不断升值的状态,其背后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快速上升和经常项目盈余导致的净对外资产余额的不断增加;( 2 ) 2 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币实际实质汇率在大部分时期偏离均衡实质汇率轨迹,表现为人民币汇率的失调。其中,1 992年2季度—1 994年4季度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时期,1 995年1季度—1 999年2季度为人民币汇率高估时期,而1 999年3季度往后的时期人民币汇率重新转为低估,并且低估程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原因分析表明1 997年以来硬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是造成人民币汇率失调的一个主要宏观政策因素。因此,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从应对人民币汇率失调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失调 人民币均衡汇率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人民币汇率 1994年 1999年 均衡汇率模型 汇率政策 2004年 1991年 劳动生产率 1992年 1995年 1997年 实证研究 经常项目 政策因素 政策含义 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 制造业 分析表
原文传递
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237
10
作者 李扬 殷剑峰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5,25,共13页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 中国的转轨经济具有独特的增长模式,其典型特征就是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本文从劳动力转移的角度,解释了这种模式赖以产生的基础。我们认为,剩余劳动力由农业向工业(工业化)、由农村向城市(城市化)、由国有向非国有(市场化)的持续转移是我国经济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关键,而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既是这种增长模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劳动力得以持续转移乃至这种增长模式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为了防止效率低下的金融部门阻碍劳动力的转移,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引入纯粹金融意义的国际直接投资也就成为了必然。与此同时,本国金融部门也将持有一个规模逐步扩大的外汇储备。本文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是统一的。尽管其中的机制有别于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但是,“中性”依然应该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模式 中国经济 高储蓄率 劳动力转移 投资率 金融部门 持续 结论 过程 典型特征
原文传递
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 被引量:219
11
作者 张军 《经济学(季刊)》 2002年第2期301-338,共38页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文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文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文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文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文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资本形成 全要素生产率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腾飞中的分级制政策试验 被引量:253
12
作者 韩博天 石磊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5期31-51,共21页
政策试验是指把来自基层的建议和地方积累的经验注入国家政策的一种机制,这常被视为促进制度创新的有力手段和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改革震荡的有效方法。在某些经济领域内,大规模的试验有效地刺激了政策学习和经济扩张,原因是政治精英... 政策试验是指把来自基层的建议和地方积累的经验注入国家政策的一种机制,这常被视为促进制度创新的有力手段和避免因情况不明而导致改革震荡的有效方法。在某些经济领域内,大规模的试验有效地刺激了政策学习和经济扩张,原因是政治精英们从支持新型的私营和跨国企业中获益。与此相反,在有效提供社会公共产品方面,许多政策试验却不了了之,原因是这些试验要求社会主动监督和中央政府严格执法相结合,否则试验发挥不了作用。尽管在不同政治领域内转型试验效果不一,中国以试验为基础的政策制定过程还是对重新定义整个政策框架起到了实质作用。在中国式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我们发现了一个中央和地方互动的机制,我们称其为"分级制试验",这个发现对经济转型方式的研究是一个明显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试验 中国经济 分级制 社会公共产品 政策制定过程 中央政府 国家政策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中国的健康人力资本与收入增长 被引量:221
13
作者 刘国恩 William H.Dow +1 位作者 傅正泓 John Akin 《经济学(季刊)》 2004年第1期101-118,共18页
文首次将人口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探讨其在中国经济奇迹中的作用。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我们估计了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人收入生产函数,发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个人健康是决定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第二... 文首次将人口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一种形式,探讨其在中国经济奇迹中的作用。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我们估计了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人收入生产函数,发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个人健康是决定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第二.,相对而言,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的健康经济回报更大。第三,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经济回报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回报 人力资本 收入增长 个人收入 人均收入 生产函数 健康人 首次 营养调查
原文传递
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基于跨国投入—产出分析 被引量:243
14
作者 程大中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16,99,共14页
本文通过跨国投入—产出分析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个角度综合评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以外国增加值比重衡量与世界的关联程度趋于上升,且高于以进口中间品比重衡量的程度。... 本文通过跨国投入—产出分析从中间品关联、增加值关联、投入—产出关联三个角度综合评估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程度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中国以外国增加值比重衡量与世界的关联程度趋于上升,且高于以进口中间品比重衡量的程度。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德国的关联程度较高;但从趋势看,中国与美国、德国的关联程度在上升,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的关联程度在下降。中国大多数行业倾向于从较高收入经济体进口较多的增加值,也倾向于向后者出口较多的增加值。中国大多数行业基于产出和投入的价值链关联指数均超过1.5,关联指数上升的行业远多于下降的行业,表明中国已经通过产出供给和投入需求两个渠道非常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本文的研究为思考如何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提供了实证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在有效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如何进行经济伙伴与行业结构布局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跨国投入-产出分析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评价 被引量:177
15
作者 魏巍贤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7,共11页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不是线性变化的,对进出口影响的模拟结果与直观判断一致;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不利,但下降幅度也是随着升值幅度的上... 本文通过建立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实际GDP增长的影响不是线性变化的,对进出口影响的模拟结果与直观判断一致;人民币升值对就业不利,但下降幅度也是随着升值幅度的上升而提高。升值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同,会加大城乡差距。人民币升值对不同部门的影响不同,受冲击较大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我们的基本判断是,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对中国经济整体不利,而小幅度的升值的影响甚微。因此,既要避免大幅度的升值,又可适当地扩大汇率的浮动范围,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61
16
作者 魏涛远 格罗姆斯洛德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7-49,共3页
本文利用一个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 (CNAGE)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 ,征收碳税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 ,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有所下降。从长远看 ,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弱化。对中国这样一... 本文利用一个中国可计算一般均衡 (CNAGE)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 ,征收碳税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 ,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有所下降。从长远看 ,征收碳税的负面影响将会不断弱化。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 ,通过征收碳税实施温室气体减排 ,经济代价十分高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收碳税 中国经济 温室气体排放 影响 碳税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 被引量:140
17
作者 蔡运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8,共5页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耕地丧失过多 ,使近年来农业和粮食生产徘徊 ,食物安全受到威胁。决策失误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地的比较经济效益低下。本文还分析了耕地丧失的恶果 ,呼吁借鉴国际经验 ,从体制...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耕地丧失过多 ,使近年来农业和粮食生产徘徊 ,食物安全受到威胁。决策失误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农地的比较经济效益低下。本文还分析了耕地丧失的恶果 ,呼吁借鉴国际经验 ,从体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耕地减少 中国经济 耕地研究
下载PDF
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协整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31
18
作者 刘霖 靳云汇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19,共6页
Utilizing the cointegration approach,the author sets a VAR model and analyz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money supply,credit,inf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e author draws several important conclusions.In a long run,... Utilizing the cointegration approach,the author sets a VAR model and analyzes the interrelationship among money supply,credit,inf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e author draws several important conclusions.In a long run,money supply and economic growth boost each other;money supply boosts credit,but it doesn’t necessarily stimulate inflation in the course of economy monetarizing;inflation obstructs economic growth.In a short time,money supply stimulates economic growth;economic growth simulates money supply,credit and inf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供应 中国经济 通货膨胀 协整 实证分析 VAR
下载PDF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 被引量:121
19
作者 刘培林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6,共8页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1个制造业部门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消除各省区市产出配置结构扭曲,以及生产要素在省区市之间配置结构扭曲,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使中国该年度制造业产出增长...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1个制造业部门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消除各省区市产出配置结构扭曲,以及生产要素在省区市之间配置结构扭曲,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使中国该年度制造业产出增长大约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效率 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分享第二波全球化红利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128
20
作者 刘志彪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1-59,159,共9页
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其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这一波全球化的红利已经透支。中国加入或者参与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是要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 中国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第一波经济全球化,其内核可以概括为"利用别国的市场用足本国的低端生产要素"。这一波全球化的红利已经透支。中国加入或者参与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战略,是要在扩大内需条件下实施深度全球化战略,或者发展基于内需的全球化经济。这一波经济全球化特征,可以概括为"利用本国的市场用足国外的高级生产要素,尤其是利用其创新要素发展本国的创新经济"。抓住第二波经济全球化机遇的目的,既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再平衡,消除世界经济下行趋势下我国过剩产能的困境,更是为了利用国外经济危机给中国引进高级要素所带来的加速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创新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需 出口导向 经济全球化 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