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30年中国稻区氮素平衡及氮肥偏生产力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晶 刘立生 +8 位作者 马常宝 薛彦东 韩天富 柳开楼 刘淑军 张璐 李冬初 都江雪 张会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87-998,共12页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 【目的】中国的稻作模式和区域条件复杂多样,研究和推荐各稻区氮肥合理施用量,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维持土壤氮素平衡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88―2017年开展的全国水稻土长期监测平台,分析主要稻区(包括东北、西南、长江中游、华南、长三角稻区,322个土壤监测点)氮肥施用水平、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平衡的时空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探究各稻区氮肥的合理用量。【结果】近30年来,我国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N 159、173、179、284和279 kg/hm^2,全国稻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N 215 kg/hm^2。西南和长三角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增加速率分别为N 0.4和2.5 kg/(hm^2·a)。整体而言,全国稻区氮肥施用量随施肥年限的增加无显著变化。30年间,各稻区之间氮素表观平衡量差异显著(P<0.05)。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氮素年均盈余量分别为N 35、5、20、69和109 kg/hm^2,氮素盈余量分别占氮肥平均施用量的22%、3%、11%、24%和39%。各稻区氮素盈余量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001)。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各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54、51、42、44和35 kg/kg,全国平均为45kg/kg,仅东北和长江中游(早稻)稻区水稻氮肥偏生产力随施肥年限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各稻区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着氮素盈余量的增加而呈指数下降趋势(P<0.0001)。【结论】除西南稻区,其他稻区氮素施用量偏高。综合考虑维持土壤氮平衡和提高氮肥偏生产力,建议东北、西南、长江中游(早稻)、华南(双季)和长三角稻区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N 131、167、156、244和151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氮素表观平衡 氮肥偏生产力 时空变化 氮肥推荐施用量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区玉米-稻种植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强基 郑建初 +3 位作者 袁从袆 卞新民 李萍萍 章熙谷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15-219,共5页
选择亚热带北缘(32°N)的江苏沿江苏南地区作为建模研究区。1979年以来,研究了玉米-稻种植模式的温度和土壤适应性、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农牧结合效率和轮作效应等生态特性;形成玉米-稻种植模式的省工高... 选择亚热带北缘(32°N)的江苏沿江苏南地区作为建模研究区。1979年以来,研究了玉米-稻种植模式的温度和土壤适应性、光热资源利用效率、能量转换效率、农牧结合效率和轮作效应等生态特性;形成玉米-稻种植模式的省工高产配套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研究结果显示,该种植模式在南方稻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种植模式 中国南方 轮作
下载PDF
中国南方稻区半翅目害虫寄生蜂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何佳春 胡阳 +10 位作者 张明 魏琪 李波 何雨婷 万品俊 赖凤香 王渭霞 于文娟 谢茂成 陈祥盛 傅强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96-1108,共13页
【目的】探明我国南方稻区半翅目害虫寄生蜂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了解寄生蜂优势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实现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控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马氏网法对我国南方10省(市、区)10个地区水稻生长季的寄生蜂群落进行持续采样... 【目的】探明我国南方稻区半翅目害虫寄生蜂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了解寄生蜂优势种类及分布情况,为实现保护和利用天敌进行控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马氏网法对我国南方10省(市、区)10个地区水稻生长季的寄生蜂群落进行持续采样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采集到半翅目害虫109种初寄生蜂和9种重寄生蜂,初寄生蜂以缨小蜂科(31种)种类最多,其次是螯蜂科(21种)。通过对10个地区稻田寄生蜂群落分析表明,各地半翅目害虫寄生蜂种类数量占比在20.62%-27.37%之间,个体数量占比在29.81%-57.84%之间;其中缨小蜂科寄生蜂的种类和数量占比均为最高,种类占比在28.57%-39.39%之间,数量占比在62.80%-87.73%之间;以稻飞虱(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和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为寄主的寄生蜂种类和数量占比最高,分别在19.72%-29.41%之间和57.47%-85.84%之间。通过对各地稻飞虱寄生蜂亚群落多样性和相似性比较发现,约有30%的稻飞虱寄生蜂种类在各地均有分布,其中最常见的有稻虱缨小蜂Anagrus nilaparvatae、斯里兰卡缨小蜂Mymar taprobanicum、褐腰赤眼蜂Paracentrobia andoi、长突寡索赤眼蜂Oligosita shibuyae、叶蝉寡索赤眼蜂O.nephotetticum、黄腿双距螯蜂Gonatopus flavifemur和稻虱红单节螯蜂Haplogonatopus apicalis。【结论】我国南方稻区半翅目害虫寄生蜂种类十分丰富,其物种丰富度和个体数量在各地稻区寄生蜂群落均为主要类群,其中以缨小蜂科、赤眼蜂科和螯蜂科种类和数量最多,且优势种类在南方稻区广泛分布,同时也是稻飞虱最主要的寄生蜂天敌。本研究结果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寄生蜂防控稻田半翅目害虫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蜂 半翅目害虫 中国南方 群落 多样性 飞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