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被引量:52
1
作者 J.李约瑟 徐汝庄 《自然杂志》 1990年第12期818-827,共10页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近代科学 科学技术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科技史 中译文 学界 哲学 首次发表 古代社会
下载PDF
从“百川归海”到“河岸风光”——试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小淳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100,共6页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 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古代科学史的研究?本文从“李约瑟问题”得到启发,认为如果把注意力从反问题“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转移到正问题“为什么中国文明在把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应用于人类实际需要上比西方文明更有效得多”上来,则可以发展社会学与文化取向的中国科学史研究。这样的研究就不再仅仅是“科学事实”的考证,而是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视角,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及文化相关的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宋代为例,提出了一些可以照这一思路开展的研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李约瑟问题 宋代科学 “滴定” 宋代社会 社会学
下载PDF
艾约瑟:致力于中西科技交流的传教士和学者 被引量:11
3
作者 汪晓勤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74-83,共10页
本文对 1 9世纪来华传教士、英国著名汉学家艾约瑟的生平 。
关键词 艾约瑟 科学交流 中国建筑 中国科技史 《圆锥曲线》 传教士 英国汉学家 西方科学
下载PDF
李约瑟与爱因斯坦——“李约瑟难题”的两种不同的回答 被引量:10
4
作者 沈铭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29,共7页
1961年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科学史讨论会上,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发表了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重要讲演。讲演将要结束时,他指名道姓激烈地批评爱因斯坦,说爱因斯坦一封关于中国科学发展的短信是萧伯纳式... 1961年7月,在英国牛津大学举行的科学史讨论会上,著名的中国科技史研究专家李约瑟发表了题为《中国科学传统的贫困与成就》的重要讲演。讲演将要结束时,他指名道姓激烈地批评爱因斯坦,说爱因斯坦一封关于中国科学发展的短信是萧伯纳式的、轻率的,并断言爱因斯坦对中国科技一无所知,根本没有发言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难题” 爱因斯坦 近代科学革命 中国科技史 逻辑体系 马克思主义 西方中心主义 社会经济因素 科学 因果关系
原文传递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科技史学家访谈录之六 被引量:8
5
作者 万辅彬 刘钝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4-9,共6页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钝 国际科学大会 中国科技史
下载PDF
天水《放马滩地图》的绘制年代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修桂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4-48,共5页
天水《放马滩地图》,是1986年夏天,在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1号墓出土的7幅绘在松木板上的区域性地图。原图全部没有题名,为称引方便,我们按照以出土地点命名的原则,总称它们为《放马滩地图》。和长沙《马王堆地图》比较,研究者一致认为,... 天水《放马滩地图》,是1986年夏天,在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1号墓出土的7幅绘在松木板上的区域性地图。原图全部没有题名,为称引方便,我们按照以出土地点命名的原则,总称它们为《放马滩地图》。和长沙《马王堆地图》比较,研究者一致认为,《放马滩地图》是当前我国考古所见的时代最早的地图,在中国科技史和地图学史的研究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放马滩地图》的具体绘制年代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主 秦始皇 中国科技史 文王 甘肃省 天水市 地图学 研究者 墓葬 马王堆
下载PDF
物理学史教学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申先甲 刘筱莉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4-80,共7页
国际上,把科学史引进科学教学,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我国则起步较晚,六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地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配合历史、哲学课程举办了《科技史》讲座,虽规模不大,却起到了良好的先导作用和核心作用。近十年来,在中国物理... 国际上,把科学史引进科学教学,始于本世纪四十年代末期。我国则起步较晚,六十年代中期,北京、上海等地为数不多的高等院校配合历史、哲学课程举办了《科技史》讲座,虽规模不大,却起到了良好的先导作用和核心作用。近十年来,在中国物理学会、中国科技史学会的积极倡导和老一辈物理学家们的热情关怀下,物理学史教学工作在全国广泛开展。近十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举办大型《物理学史》讲习班二十余次,系统普及物理学史的基础知识,接受培训者逾千人。先后有二、三百位物理教师转移到物理学史教学工作中来,已形成一支规模可观的物理学史教学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 教学工作 物理教师 教学队伍 中国科技史 中国物理学会 物理学发展 理科学生 培训者 物理学理论
下载PDF
中国考古学和中国科技史 被引量:7
8
作者 夏鼐 《考古》 1984年第5期427-431,共5页
我先要声明,我是搞考古学的。对于中国科技史,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完全外行。记得三年前我们研讨会的前次主席席文教授(N.Sivin),在他所主编的《中国科学》(Chinese Science)1980年4期中,在我的一篇文章前面的编者按语中说:"Hsia’... 我先要声明,我是搞考古学的。对于中国科技史,可以说是一个门外汉,完全外行。记得三年前我们研讨会的前次主席席文教授(N.Sivin),在他所主编的《中国科学》(Chinese Science)1980年4期中,在我的一篇文章前面的编者按语中说:"Hsia’s interest in technical history was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attention paid to itin China by archaeologists,and for thewillingness of archaeologists and historians tocollaborate in study of artifacts.I know of noprecedent anywhere for the extent to whichthese trends developed."(p.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考古学研究 中国考古学 李约瑟 自然科学 考古工作 冶金 技术 考古发掘 研讨会
原文传递
以中国人命名的物理定律、定理、理论、效应和常量 被引量:6
9
作者 谭秀仪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1994年第7期42-43,共2页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经指出:整理和评价中国学者的科学贡献,应当是中国科技史研究的重点之一。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应当恢复其历史本来面目,不可马虎。有鉴于此,笔者挂一漏万地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发表如下。
关键词 物理定律 康普顿效应 诺贝尔物理奖 吴有训 中国科技史 陈难先 杨振宁教授 本来面目 物理学界 叶企孙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的“杰出改革者”——记“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
10
作者 宋文明 邵红能 《大学科普》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2024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周光召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成功得益于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周光召就是“两弹一星”的杰出代... 2024年8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周光召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成功得益于在特殊历史环境下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周光召就是“两弹一星”的杰出代表之一,周光召主要从事爆炸物理、辐射流体力学、高温高压物理、二维流体力学、中子物理等研究工作。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表示:“周光召在做人、做事、做学问上面都做得非常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光召 两弹一星 中国科技史 辐射流体力学 名誉主席 诺贝尔奖获得者 研究氛围
下载PDF
《耕织图》的拓展与升华 被引量:6
11
作者 周昕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6-148,共3页
关键词 《耕织图》 中国绘画 中国科技史 文化遗产 发展 农业 艺术 高峰期
下载PDF
杨昉与《朗山杂记》手稿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豫 《文献》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14-120,2,共8页
杨昉是中国摄影的先驱者、中国北方摄影的奠基者,也是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进行推广实践的早期传播者。但他的足迹,不见于近所出版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1987年中国摄影出版社版),也不见于近代中国科技史,在这些领域,杨昉应有... 杨昉是中国摄影的先驱者、中国北方摄影的奠基者,也是将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进行推广实践的早期传播者。但他的足迹,不见于近所出版的《中国摄影史(1840—1937)》(1987年中国摄影出版社版),也不见于近代中国科技史,在这些领域,杨昉应有他所应占有的地位。杨昉(1830—1894),字少初,号朗山,山西灵石张家庄人,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其先居陕西华阴,至隋以降,迁山西灵石。父杨尚文,字仲华,号墨林,藏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摄影术 手稿 摄影 杂记 西方科学技术 中国科技史 山西 藏书家 传播者
原文传递
体系结构类课程综合思政建设
13
作者 许邦建 刘文艺 +1 位作者 陈梦雪 贺旭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4期44-47,共4页
分析现有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提出结合中国科技史辉煌成就、国产计算机领域艰苦创业历程以及当代国产计算机产业成果的综合思政建设方法,以加强学生学习体系结构类课程的动力,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产业学习的精神,介绍... 分析现有的计算机类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提出结合中国科技史辉煌成就、国产计算机领域艰苦创业历程以及当代国产计算机产业成果的综合思政建设方法,以加强学生学习体系结构类课程的动力,树立为国家和民族产业学习的精神,介绍具体实施过程,说明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体系结构 课程思政 中国科技史 国产计算机奋斗历程 银河精神
下载PDF
张资珙与李约瑟的科技史交谊——基于多封珍贵信件的考察
14
作者 李芸 王坚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3-127,共5页
张资珙是中国现代化学与教育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先驱。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即与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一起开启了中国科技史研究最早期的探索。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藏有张资珙致李约瑟的多封信件,内容展现了2位化... 张资珙是中国现代化学与教育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先驱。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他即与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一起开启了中国科技史研究最早期的探索。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藏有张资珙致李约瑟的多封信件,内容展现了2位化学家就中国古代化学、医学以及科学思想等领域的对话与交流的诸多片段,特别是张资珙提供的研究文献与建议,为李约瑟策划并写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工作给予了重要的启示和帮助。此外,2人因科技史研究而结缘,因学术而神往的历史往事,展现出了令人赞叹与感动的学者情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资珙 李约瑟 化学家 中国科技史
原文传递
传统重建为何尴尬——以“寻根文学”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水涌 张静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3,共5页
发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一个极富启示意义的文学现象。寻根文学的发生和实绩,其实涉及到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两个主题,一是民族—国家主体形象的想象重建问题,一是文学在‘铑向世界”的向往中对艺... 发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一个极富启示意义的文学现象。寻根文学的发生和实绩,其实涉及到80年代中国文学的两个主题,一是民族—国家主体形象的想象重建问题,一是文学在‘铑向世界”的向往中对艺术创新的追求。在第一个主题上,寻根文学是与80年代中期的文化热紧密相系在一起的,它滥觞于科技界因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而引发的“科学传统与文化”的讨论,这体现出一种中国现代化的文化身份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在当时是极其朦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文学 科学传统 尴尬 80年代 中国文学 身份意识 中国科技史 中国现代化
原文传递
豆腐问题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机 《农业考古》 1998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关键词 豆腐 汉画像石 打虎亭 齐民要术 中国科技史 文物考古工作 酿酒 汉墓 正式报告 四库提要辨证
下载PDF
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纪念李俨、钱宝琮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7
作者 郭金海 王涛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1-394,共4页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 李俨(1892—1963)先生和钱宝琮(1892—1974)先生是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者、中国数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10年代,他们就开始研读古算书,修治中国数学史,后来又涉猎中国天文学史,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他们调入中国科学院后,继续耕耘不辍,为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学术工作、治学风格和科学精神,对中国科技史学科的开创与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技史 中国天文学 中国数学 中国科学院 钱宝琮 李俨 中国自然科学研究室 治学风格
下载PDF
李约瑟与《中国科学技术史》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国忠 《学海》 1999年第3期107-110,共4页
李约瑟博士(Dr·JosephNeedham)是英国王室御前顾问(CH)、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李约瑟博士早年是一位生化学家,3... 李约瑟博士(Dr·JosephNeedham)是英国王室御前顾问(CH)、英国皇家学会会员(FRS)、英国学术院院士(FBA)、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史大师及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李约瑟博士早年是一位生化学家,30—40年代以其二部学术专著而创立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 中英科学合作馆 中国科学研究 国际科学合作 中国科技史 外籍院士 教科文组织 中国人民 李约瑟研究所
下载PDF
论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军事性质与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平立 《军事历史研究》 1991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指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确实,明代郑和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曾指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确实,明代郑和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年),远航印度,阿拉伯和非洲,不仅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而且亦对世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学者三上次男在其著作《陶瓷之路》就指出:“十五世纪初期发生了把中国陶瓷和东非直接连接起来的重大事件,这就是著名的‘郑和远征’,即赫赫有名的中国大海军在印度洋的活动;”“如此庞大的中国海军在印度洋的大规模活动是空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木儿帝国 旧港 陶瓷之路 中国海军 明初 建文帝 亚烈苦奈儿 李约瑟 中国科技史 次男
原文传递
李约瑟与中英科学合作馆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廷明 周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84-87,共4页
李约瑟与中英科学合作馆余廷明,周星1942年8月,李约瑟博士接受英国的派遣,作为英国皇家协会的代表,到中国来开展科技援华的工作,加入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战斗行列。在他去中国的陪都重庆正式上任以前,李约瑟博士在昆明... 李约瑟与中英科学合作馆余廷明,周星1942年8月,李约瑟博士接受英国的派遣,作为英国皇家协会的代表,到中国来开展科技援华的工作,加入中国人民战胜日本法西斯的战斗行列。在他去中国的陪都重庆正式上任以前,李约瑟博士在昆明停留了4周。在这期间,他不辞辛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科学合作馆 李约瑟 中西科技交流 中国科学家 微缩胶卷 英国文化委员会 北平研究院 战胜日本法西斯 中国科技史 科研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