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4篇文章
< 1 2 1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解我们自己的“娱乐至死”——一种西方文化理论在中国的被绑架之旅 被引量:9
1
作者 陶东风 《粤海风》 2013年第5期37-43,共7页
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全面"娱乐化"的批评,在最近几年大陆学术界很流行。大家似乎都认可这样的观察和判断:中国已然进入了娱乐大爆炸的时代,全民娱乐、娱乐至上已是不争的社会文化现实——不但文学艺术娱乐化、电视节目娱乐化、... 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全面"娱乐化"的批评,在最近几年大陆学术界很流行。大家似乎都认可这样的观察和判断:中国已然进入了娱乐大爆炸的时代,全民娱乐、娱乐至上已是不争的社会文化现实——不但文学艺术娱乐化、电视节目娱乐化、新闻节目娱乐化,而且政治经济娱乐化、学术研究娱乐化,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娱乐化。很多人忧心忡忡:娱乐化消解了厚重的历史感和严肃的现实感,"娱乐至死的情形正在中国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娱乐至死 电视节目 全民娱乐 新闻娱乐化 中国社会文化 西方文化 中国大众文化 波兹 奥威尔 泛娱乐化
原文传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呈现及其现实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梁君健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1期112-120,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同时也是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概念,而且还代表着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社会价值。一种文化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文化政策,同时也是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不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概念,而且还代表着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社会价值。一种文化事项被命名为'遗产',意味着这些非物质文化样态比较完整地以活态的方式保存到了今天,并且对于当前中国社会文化来说具有正面的推动作用。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文化 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政策 文化特性 影视艺术 第五代导演 活态文化 少数民族题材 中国传统文化 《红高粱》
下载PDF
言语童稚化的社会文化成因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燕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83-86,共4页
城市青年女性日常生活的言语使用,表现出对儿童言语特点的模仿。童稚化趣味弥漫为非主流且特色鲜明的语言变体。考察这种语言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见其蛰伏在语用目的之中,更由民族社会文化孳养:童稚化言语成为塑造儿童形象消解既有成人身... 城市青年女性日常生活的言语使用,表现出对儿童言语特点的模仿。童稚化趣味弥漫为非主流且特色鲜明的语言变体。考察这种语言变体形成的原因,可见其蛰伏在语用目的之中,更由民族社会文化孳养:童稚化言语成为塑造儿童形象消解既有成人身份的语言修辞手段,同时,深受男权影响的汉民族社会也为此语言变异提供了滋生和成长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变体 言语童稚化 中国社会文化
下载PDF
近代中国学会的历史轨迹 被引量:6
4
作者 王奇生 《学会》 1990年第6期16-18,20,共4页
近代中国学会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其内涵既有别于传统中国的“党”、“会”、“社”,又较现代高度专业性的“学会”的概念为广泛,具有鲜明的过渡型特征;近代学会的组织结构与性质功能的转型与蜕变,在某一层次上足... 近代中国学会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也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媒介;其内涵既有别于传统中国的“党”、“会”、“社”,又较现代高度专业性的“学会”的概念为广泛,具有鲜明的过渡型特征;近代学会的组织结构与性质功能的转型与蜕变,在某一层次上足以代表近代社会文化的变迁;因此,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全面整理近代中国学会史,有助于探测和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本文仅就近代中国学会的历史轨迹作一轮廓式的描述,冀能引发专家学者对此一问题的更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中国社会文化 高度专业性 历史过程 过渡型 组织结构 西方传教士 社会结构变迁 性学会 振武学社
下载PDF
基督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的五个面向
5
作者 唐晓峰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66,共3页
基督教自唐代正式传入中国始,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不可避免的精神性存在样态。无论是从文明冲突龃龉的角度审视,还是从文化交流互鉴的视域出发,推进基督教中国化都将是必然,也是必要的路径与举措。基于对国内外基督教史的梳理... 基督教自唐代正式传入中国始,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不可避免的精神性存在样态。无论是从文明冲突龃龉的角度审视,还是从文化交流互鉴的视域出发,推进基督教中国化都将是必然,也是必要的路径与举措。基于对国内外基督教史的梳理和其在现实处境中的实际存在,本文认为基督教在中国处境中尚需增强对如下面向的强化,方能有机共构于中国社会文化整体发展,这些面向包括:信仰立场的国族化;信仰精神的涵容化;信仰诠释的处境化;信仰表达的个体化;信仰实践的伦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中国 基督教在中国 基督教史 信仰实践 理论与实践 处境化 文明冲突 中国社会文化
原文传递
龙吟的声音——中国装备的十大中国龙
6
作者 军武 《生命与灾害》 2024年第3期32-33,共2页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奇幻生物。龙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本源象征之一,能飞行,擅变化,掌管天地雨水,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上下五千年,龙已融入中国社会文化,“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获得了...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的奇幻生物。龙为鳞虫之长,是中华民族的本源象征之一,能飞行,擅变化,掌管天地雨水,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上下五千年,龙已融入中国社会文化,“龙的传人”“龙的国度”获得了世界的认同。我国的很多武器和装备也以“龙”来命名,一起来看看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神话 龙的传人 上下五千年 中国社会文化 装备
下载PDF
汉语学习类App中融入社会文化元素的必要性与设计方向
7
作者 赵舸 《文化产业》 2023年第3期28-30,共3页
由于客观环境及移动科技的影响,移动教学逐渐成为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汉语App中的内容主要以语言技巧提升和HSK考试内容为主,中国社会文化内容及其传播较少提及。现从学习动机、跨文化认同、语言“生态给养”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分... 由于客观环境及移动科技的影响,移动教学逐渐成为二语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汉语App中的内容主要以语言技巧提升和HSK考试内容为主,中国社会文化内容及其传播较少提及。现从学习动机、跨文化认同、语言“生态给养”和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汉语App中融入中国社会文化内容的必要性,提出应从社会热点话题、影视文化、城市文化、饮食文化、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资源设计,同时应注意资源的练习配置以及应用市场的国别化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教学 文化认同 中国社会文化 影视文化 饮食文化 学习动机 二语教学 国别化
下载PDF
学术史研究的通变与切今
8
作者 於梅舫 《史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5,共4页
清季以来中国知识与制度发生重大变动。经此一变,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在此前后截然两分。此层关系中国日后走向与认识之前历史的重要转变,并非从中国社会文化的自身脉络中自然生发出来,更不是完全从西方世界摹刻而来,而是中外冲突... 清季以来中国知识与制度发生重大变动。经此一变,国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在此前后截然两分。此层关系中国日后走向与认识之前历史的重要转变,并非从中国社会文化的自身脉络中自然生发出来,更不是完全从西方世界摹刻而来,而是中外冲突竞争融合熔铸的产物,严复称之为“种瓜得豆”。去掉严氏的价值判断,很可说明中外古今的因素在知识与制度转型中的角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中国社会文化 行为规范 种瓜得豆
原文传递
论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鹰 张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52,共5页
从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研究入手,提出了社会情境、社会暗示、社会感染、社会模仿是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塑造的基础因素,并从社会文化孕育社会人格、社会文化确定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养成主体意识,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四个方面阐述社... 从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研究入手,提出了社会情境、社会暗示、社会感染、社会模仿是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塑造的基础因素,并从社会文化孕育社会人格、社会文化确定社会认知,社会文化养成主体意识,社会文化决定社会心理四个方面阐述社会文化对社会人格的塑造及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现状及社会人格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社会人格 中国社会文化
下载PDF
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视角下的中国式教育观——基于《中国式家长》游戏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康健秋 禹娜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年第11期38-51,共14页
《中国式家长》模拟游戏真实地复制了当代中国青年共同的成长经历,是研究中国教育现实的极佳游戏文本。文章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出发,结合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男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放纵这六个中国社会文化维度... 《中国式家长》模拟游戏真实地复制了当代中国青年共同的成长经历,是研究中国教育现实的极佳游戏文本。文章从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理论出发,结合权力距离指数、个人主义、男性气质、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取向、放纵这六个中国社会文化维度层面,基于《中国式家长》游戏分析了中国社会文化对中国式教育观的影响,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式教育观的现实内涵,揭示观念背后广大中国家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而后回归现实分析中国社会文化是孕育中国式教育观的源泉,提出在发展中国教育的同时要顺应中国文化、与时俱进,以及加强家长教育和教师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夫斯泰德 文化维度理论 中国式家长》 中国式教育 中国社会文化
下载PDF
文化变异与文化传承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苏民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88年第11期30-34,共5页
人们对于文化断裂的失落感和文化寻根的祈向,产生于人类文化史上文化变异与文化传承的辩证运动。文化既在发展,自然有其变异,而变异之中确不免有'断裂';新文化既是从旧文化中发展而来,自然有传承,而传承之中自不免有种种'寻... 人们对于文化断裂的失落感和文化寻根的祈向,产生于人类文化史上文化变异与文化传承的辩证运动。文化既在发展,自然有其变异,而变异之中确不免有'断裂';新文化既是从旧文化中发展而来,自然有传承,而传承之中自不免有种种'寻根'的倾向。这错综复杂的历程,向我们展示着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在人类历史实践水平基础上的统一,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在新的时代精神基础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心理 水平基础 文化寻根 时代精神 人类文化 辩证运动 世界文化发展 历史实践 外来文件 中国社会文化
下载PDF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12
作者 舟涛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8-81,共4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文化 文化多元性 当代中国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非主流文化 中国先进文化 中国的传统 优秀文化成果 中国社会文化 文化发生
原文传递
道何以成为肉身——圣经汉译中的文化相遇 被引量:1
13
作者 耿卫忠 《天风》 2020年第12期26-28,共3页
一般而论,翻译本身就是两种文化互相交流与影响的过程,所以,圣经汉译也远不止于两种语言文字和文本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互动与再生。"上帝的‘道’要通过人的语言来启示,基督宗教的全球传布,实际上是伴随着圣经的翻译而开展... 一般而论,翻译本身就是两种文化互相交流与影响的过程,所以,圣经汉译也远不止于两种语言文字和文本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互动与再生。"上帝的‘道’要通过人的语言来启示,基督宗教的全球传布,实际上是伴随着圣经的翻译而开展的。"同样,圣经汉译的历史"从一侧面反映了‘道’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展开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相遇的历史。圣经汉译一方面受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制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换言之,把圣经译成汉语无疑是"道"在中国成为肉身、在汉语语境中被广传的不可或缺的首要一环,也是中国人阅读、接纳和进入"道"的一个媒介。本文尝试从历史、语言和社会三个范畴探讨圣经汉译的社会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经汉译 语言文字 社会文化变迁 社会文化现象 中国社会文化 汉语语境 基督宗教 中国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父亲形象与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实观照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光苇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104,共5页
近几年,国产电影中所呈现的父亲形象成为对现实社会批判与思考的符号化表征,导演们试图在善良与丑恶、传统与现代、富贵与贫穷的二元对立的现实社会背景下重新书写父亲形象。无论是无助的、退守的还是冷漠的父亲形象,都表达了中国导演... 近几年,国产电影中所呈现的父亲形象成为对现实社会批判与思考的符号化表征,导演们试图在善良与丑恶、传统与现代、富贵与贫穷的二元对立的现实社会背景下重新书写父亲形象。无论是无助的、退守的还是冷漠的父亲形象,都表达了中国导演对阶层意识、传统父系文化的自我沦丧、商品拜物思想等当下中国社会文化的现实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亲形象 中国社会文化 现实关照
原文传递
借鉴前人经验 助推乡村振兴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东顺 《农业知识》 2021年第5期7-9,共3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人的根与魂,乡村是构建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主要载体。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真力量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乃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人的根与魂,乡村是构建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主要载体。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真力量要从乡村酝酿出来、培育起来。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而意在整个中国乡村社会之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 中国乡村社会 中国社会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重要载体 主要载体 优先发展
下载PDF
消逝的村庄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世祥 《新产经》 2014年第1期22-23,共2页
农村不应当成为社会底层边缘化的象征和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孟子关于中国乡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经典描述。"乡土"在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 农村不应当成为社会底层边缘化的象征和矛盾集中爆发的地方。"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是孟子关于中国乡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经典描述。"乡土"在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社会各个层面也发生着急剧的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发生在城市,同时也显现于乡村,一个个村庄正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被毁的家园据国内一家媒体报道,如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相扶 社会底层 经典描述 中国社会文化 中国乡土 地理意义 环村 中国城镇化 中国特色城镇化
原文传递
马礼逊史料举隅 被引量:1
17
作者 苏精 《国际汉学》 2007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1807年,基督新教由伦敦传教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传人中国,基督教文化从此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结合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近代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过,历来以... 1807年,基督新教由伦敦传教会(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的传教士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传人中国,基督教文化从此成为中国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结合西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因素,对近代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不过,历来以中文论述马礼逊这位历史性人物的篇章虽然数量可观,能够掌握利用第一手史料作为讨论基础的却极罕见,以致对他的了解仍然肤浅,研究的水准也亟待提升。其实,马礼逊当年留下的文献史料不少,本文披露的只是其中的千百分之一,这些史料都收藏在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亚非研究院(School of Orientaland African Studies,SOAS)图书馆的伦敦传教会档案内。该馆是收藏马礼逊史料最丰富的宝库,由于都已经公开阅览与复制成缩微资料,这些文献史料内容并不难获得,但愿学界能尽量利用,以期提升研究马礼逊、基督新教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深度与高度。一、马礼逊来华第一天的日志马礼逊来华前早有写日记的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礼逊 基督新教 基督教文化 缩微资料 文献史料 中国社会文化 MORRISON 近代中国 伦敦大学 文化交流史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阐释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自芬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5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一现代性是纠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持久论题,对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构成现代中国思想以及学术发展的内在复杂性。具体到文学领域,长期以来,如何定义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曾经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它左右着我们对中国... 一现代性是纠缠在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中的一个持久论题,对它的不同理解和阐释构成现代中国思想以及学术发展的内在复杂性。具体到文学领域,长期以来,如何定义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曾经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原则性问题,它左右着我们对中国现代性的认知和阐释方式。通常我们所言的'现代文学'这个概念指的是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文学,但其内涵的确定却是在50年代中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现代性进程 文学现代性 新文学史 中国文学 启蒙主义 现代中国思想 中国社会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新文学运动
原文传递
中国籤占研究的一部力作——评《籤占与中国社会文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建兴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0-281,284,共3页
俗语说"跨进庙门两件事,烧香求籤问心事"。在中国社会,抽籤拜拜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了。它不仅在农村地区广泛流行,在大城市也是如此。香港黄大仙庙香火鼎盛,每天前去抽籤拜拜的人络绎不绝。为了方便信众,庙方准备了几十个籤筒供香客使用... 俗语说"跨进庙门两件事,烧香求籤问心事"。在中国社会,抽籤拜拜是最常见不过的事了。它不仅在农村地区广泛流行,在大城市也是如此。香港黄大仙庙香火鼎盛,每天前去抽籤拜拜的人络绎不绝。为了方便信众,庙方准备了几十个籤筒供香客使用,开设了上百个籤馆为信众解籤。黄大仙庙是我见过的拥有籤筒和籤馆最多的庙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大仙庙 中国社会文化 农村地区 文化事象 大城市 中国研究中心 容肇祖 人生经验 活态 博士论文
原文传递
论中国大众文化的表征及提升途径
20
作者 陈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03年第1期237-244,共8页
20世纪下半叶,大众文化成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最汹涌澎湃的一股潮流,它从发达的西方国家涌起,迅速蔓延至全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大众传媒的全面普及,中国大众文化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迅... 20世纪下半叶,大众文化成为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最汹涌澎湃的一股潮流,它从发达的西方国家涌起,迅速蔓延至全世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长足进步,大众传媒的全面普及,中国大众文化得以在20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和发展。这一来势凶猛的大众文化潮流在令中国广大民众欣喜若狂的同时,却引起了知识界的思索。他们对中国大众文化的界定各执一词,众说纷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众文化 人类社会文化 文化生活 人文精神 西方国家 后现代 中国文化建设 中国社会文化 主体性 人类文明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