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65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人际信任的概念化:一个人际关系的观点 被引量:557
1
作者 杨中芳 彭泗清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23,共21页
本文主旨在于从文化的根源,去寻求一个理解现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架构,从而可以凭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证验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评述了西方人际信任研究,再对现有的有关中国人人际信任研究加以综述,然后在吸取这些... 本文主旨在于从文化的根源,去寻求一个理解现代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研究架构,从而可以凭之来进行“有的放矢”的实证验证。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评述了西方人际信任研究,再对现有的有关中国人人际信任研究加以综述,然后在吸取这些成果的基础上,以人际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个以社会义务为基础的本土人际信任模式,最后,再依此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人际交往 “诚信” 概念化 两人关系 “信” 社会变迁 工具交换 社会心理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 被引量:524
2
作者 陈映芳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9-132,244,共15页
本研究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对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户籍制度及“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而目前中央政府的放责放权与地方城市政府的自利自保倾向... 本研究从“市民权”概念入手,探讨乡城迁移人员成为“非市民”的制度背景和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对既有户籍制度的政府需要是户籍制度及“农民工”制度长期被维持的基本背景。而目前中央政府的放责放权与地方城市政府的自利自保倾向并不利于“农民工权益问题”的真正解决。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社会中的第三种身份,“农民工”的被建构和被广泛认同,既构成了现有“农民工”制度的合法性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身份认同 制度安排 户籍制度 合法性基础 建构机制 制度背景 权益问题 城市政府 中央政府 中国社会 利益表达 权利意识 迁移者 市民 自保 放权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 被引量:520
3
作者 李春玲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4-102,244,共30页
本文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 ,依据职业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 ,考查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状况。研究发现 ,在当前中国社会 ,决定人们声望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收入、权力、就业单位性质 ,以及是否从事受歧视职业 ;主导声望地位... 本文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 ,依据职业声望和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 ,考查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状况。研究发现 ,在当前中国社会 ,决定人们声望地位的主要因素是教育、收入、权力、就业单位性质 ,以及是否从事受歧视职业 ;主导声望地位评价的标准是工业化社会的普遍主义价值 ;但同时 ,相互冲突的多元评价标准仍有可能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社会 职业声望 测量 指数 分层 当代 抽样调查数据 工业化社会 单位性质 普遍主义 地位评价 评价标准 收入 就业
原文传递
“丁字型”社会结构与“结构紧张” 被引量:420
4
作者 李强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73,243-244,共21页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 ,发现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丁字型结构造成了持续的“社会结构紧张” ,社会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太大 ,社会交换难以进行。几乎所有的社... 本文采用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的方法分析“五普”数据 ,发现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造成该结构的主要原因是城乡的分隔。丁字型结构造成了持续的“社会结构紧张” ,社会群体之间需求差异太大 ,社会交换难以进行。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 ,都可以从丁字型结构和结构紧张上得到解释。中国社会要想最终从“紧张”走入“宽松” ,需要等待丁字型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最后 ,本文提出了社会结构转变的基本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结构 字型 社会经济地位 中国社会 “五普” 需求差异 社会群体 社会交换 社会问题 基本战略 结构转变
原文传递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 被引量:226
5
作者 陈光中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5X期5-7,共3页
4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秉承开放的精神,立足自身,加强与法学理论界的联系,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卢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吴玉章研究... 4月11日至13日,第七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秉承开放的精神,立足自身,加强与法学理论界的联系,邀请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樊崇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卢建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吴玉章研究员等四位专家就刑事和解、证据运用、刑事政策与检察工作等话题作了十分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年会增添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征得四位专家同意并经整理订正, 本刊特此刊发四位专家的报告发言,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司法适用 科学研究院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检察理论 刑事法律 中国社会 证据运用 学术报告
原文传递
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中近期趋势与隐患 被引量:230
6
作者 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社会结构转型课题组 《战略与管理》 CSSCI 1998年第5期1-17,共17页
关键词 中间阶层 中国社会 社会生活 结构转型 社会冲突 近期趋势 知识分子 总体性社会 社会结构 底层社会
下载PDF
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 被引量:159
7
作者 李路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6-58,共13页
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 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源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1.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但形成了两种体制的长期并存;2.因此,私营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成为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3.社会文化传统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如“单位制”),是积累这种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深厚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私营企业家 特殊主义 社会关系网络 国家行政权力 中国社会 结构转型 专业技术人员 国有单位 社会资源
原文传递
信任的中、日、美比较研究 被引量:149
8
作者 王飞雪 山岸俊男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69-84,共16页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点出发,以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态度调查结果(Yamagishi&Yamagishi,1994)为基础,在中国实施了同样调查,并对663位作答者进行了一般信任水平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与日、美相比... 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点出发,以日本和美国的社会态度调查结果(Yamagishi&Yamagishi,1994)为基础,在中国实施了同样调查,并对663位作答者进行了一般信任水平的测试和统计分析。其结果表明,与日、美相比,中国人对人性具有较高的信念,但表现出较低的信任行为。其次,对56个在日中国人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比大陆中国人更高的一般信任水平。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信任 依恋关系 大陆中国 日本 人际信任 因素分析 “关系” 人际交往 大学生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今传媒·立新论·聚经典(两篇)——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 被引量:190
9
作者 王静 《今传媒》 2011年第10期8-11,共4页
主持人语:“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碎片化”: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曾经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 主持人语:“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碎片化”: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曾经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片化” 社会背景 传播语境 价值 传媒 中国社会 人均收入 形象性
下载PDF
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 被引量:122
10
作者 张宛丽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4-73,共10页
本文认为目前存在的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分别反映了两种形态的地位获得机制,即制度安排机制(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和非制度安排机制(社会关系网络);非制度因素在中国社会群体成员... 本文认为目前存在的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分别反映了两种形态的地位获得机制,即制度安排机制(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和非制度安排机制(社会关系网络);非制度因素在中国社会群体成员地位获得中具有独特功能,并导致成员地位评价上的二元标准一身份标志上被动的“就范”与地位获得上主动的“自我实现”。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静态分层不再具有重要意义,而应从社会结构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和社会文化特性中揭示社会地位分配机制及其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位获得 社会关系网络 非制度因素 制度安排 社会结构 “圈子” 社会关系资源 利益群体 社会资源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国家治理规模及其负荷成本的思考 被引量:148
11
作者 周雪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急速推进,政府官员的雄心和意志正在重新规划着中国社会的面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治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讨论热点,各种经世济用方案接踵而至,而这些方案的突出特点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治理策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城市建设的急速推进,政府官员的雄心和意志正在重新规划着中国社会的面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国家治理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讨论热点,各种经世济用方案接踵而至,而这些方案的突出特点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治理策略和技术。在这个短文里,我想就国家治理的规模及其挑战谈一点看法。我以为,中国国家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其治理规模以及由此产生的治理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组织机制 规模 负荷 变迁 成本 社会科学研究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 被引量:100
12
作者 常建华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40-162,共23页
关键词 宗族问题 宗法制度 宗族研究 宗族制度 宗族组织 经济史研究 村落家族文化 家族制度 家族组织 中国社会
原文传递
转变中的中国政治文化结构 被引量:93
13
作者 王沪宁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55-64,共10页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 当代政治学受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动,日益认识到不同社会和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政治意义。自然障碍的逾越,人为藩篱的冲破,排外心理的消除,是文化因素走入政治科学殿堂的阶梯。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的研究,可以视为这个进程的起步:人类社会必然会为自己的生活作出某种设计,它会赞成某些应付事态的方式和某些估量事态的方式,生活在那个社会中的人们把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法视为整个世界的基础。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政治生活不单单由诸如制度、体制、权力、规范等“硬件”构成,还有“软件”亦即潜在的或内在的命令,如价值、感情、心理、态度等。政治文化分析恰恰是适应人们的这种认识要求而生的。中国政治正处在变革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系统 中国社会 近代以来 政治生活 政治文化结构 政治意义 政治体制 政治学 人类社会 社会生活
下载PDF
个人地位:一个概念及其分析框架——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 被引量:95
14
作者 翟学伟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44-157,207,共15页
社会结构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日益为社会学家所关注。本文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指出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是行动者同社会结构相权宜的结果。而中国人所讲究的“关系、面子、人情”等则是获得这一结果的具体途径。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关... 社会结构和行动者之间的关系日益为社会学家所关注。本文从中国社会现实出发,指出中国日常社会的真实建构是行动者同社会结构相权宜的结果。而中国人所讲究的“关系、面子、人情”等则是获得这一结果的具体途径。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关系、面子、人情”等的内涵及其建立与维护,作者提出了“个人地位”的概念。通过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及与社会地位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地位 分析框架 社会地位 社会角色 平衡性原则 中国社会 个人关系 社会结构 个人权威 社会建构
原文传递
中国正进入风险社会时代 被引量:96
15
作者 夏玉珍 吴娅丹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4,共5页
本文在全球社会风险聚焦的背景下,对风险和风险社会概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详细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风险的源起、分配与承担以及传递,勾勒出目前中国正进入社会风险时代的基本轮廓以及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景况,指出转变旧有的社会治理思... 本文在全球社会风险聚焦的背景下,对风险和风险社会概念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详细探讨了转型期中国社会风险的源起、分配与承担以及传递,勾勒出目前中国正进入社会风险时代的基本轮廓以及可能产生的新的风险景况,指出转变旧有的社会治理思路,建立适应风险社会的新型风险管理体制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风险时代
下载PDF
重新认识农民问题——十年来中国农民的变化 被引量:87
16
作者 陆学艺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14,共14页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话有几位政治家、思想家讲过。实践证明,他们是对的。那么现在还适用不适用?我认为,现在还适用。因为直到现在,11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还占79%,另外的21%非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 “不了解中国农民,就不了解中国社会”。这句话有几位政治家、思想家讲过。实践证明,他们是对的。那么现在还适用不适用?我认为,现在还适用。因为直到现在,11亿中国人口中,农业人口还占79%,另外的21%非农业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工人、职员和干部,他们有的本人就是从农村来的,有的父辈还是农民,所以都同农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问题 中国农民 新认识 非农业人口 现在还 中国人口 政治家 中国社会 思想家 农村
原文传递
小地方与大社会———中国社会的社区观察 被引量:83
17
作者 王铭铭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98,共11页
本文描述了社区研究在中国引进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关于“小型社群的实地考察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大社会”这种对社区研究的批评意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力图从新的角度对汉人社区进行研究。实际上,社区研究的发展已经... 本文描述了社区研究在中国引进与发展的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关于“小型社群的实地考察不足以代表中国的大社会”这种对社区研究的批评意见,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并力图从新的角度对汉人社区进行研究。实际上,社区研究的发展已经证明了自身的重要价值。然而,小地方的研究与对大社会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方法 汉学人类学 功能主义 中国社会 社会人类学 马林诺夫斯基 社区研究 国家与社会关系 人类学者 方法论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 被引量:101
18
作者 田毅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75,共5页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单位制走向消解的背景下,出现了社会原子化动向。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松化、社会纽带松弛、个人与公共世界疏离等方面。在道德滑坡、规范失灵,社会结构"碎化"的情形下,社会工作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 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在单位制走向消解的背景下,出现了社会原子化动向。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疏松化、社会纽带松弛、个人与公共世界疏离等方面。在道德滑坡、规范失灵,社会结构"碎化"的情形下,社会工作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欲发挥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作用,就必须努力开展社会创新,通过社会改革完成对社会的修复,实现社会公共性构造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 原子化 社会工作 挑战
下载PDF
关于中国消费者分群范式(China-Vals)的研究 被引量:72
19
作者 吴垠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5年第2期9-15,共7页
本文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研究为中心,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就消费者的分群、价值观、生活形态及社会分层等市场细分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中国独特的系统范式,提出了五项新的理论性观点,即中国消费者14大族群、七点文化元素、... 本文以中国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研究为中心,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就消费者的分群、价值观、生活形态及社会分层等市场细分相关理论进行了深入探索,构建了中国独特的系统范式,提出了五项新的理论性观点,即中国消费者14大族群、七点文化元素、中国社会心理结构的三层结论(安全\认同\事业)、China-Vals模型和应用性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消费者 分群 形态研究 研究成果 相关理论 市场细分 社会分层 生活形态 系统范式 文化元素 中国社会 性价值观 理论性 借鉴
下载PDF
产权的社会建构逻辑--从博弈论的观点评中国社会学家的产权研究 被引量:89
20
作者 曹正汉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0-216,共17页
Chinese sociologists have made two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perty rights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One contribution is that they have revealed that the property rights contracts of rural collective asset... Chinese sociologists have made two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perty rights studi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ety. One contribution is that they have revealed that the property rights contracts of rural collective assets are based on principles of fairness—the principle of survival,the principle of equality to community members, the principle of taking land’s boundary as delimitation, and the principle that benefits belongs to investors. The other contribution is that they have discovered that the rules of property rights delimitation are diverse and uncertain in China, and the clients often rely on their own might to choose rules and to advocate their rights. The first contribution can help us understand the logic of social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ownership", but lacks logical inference in the end. The other contribution is a challenge to a conclusion of the game theory of evolution—the local confirmity affect of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however, the challenge needs more empirical evidence to be rigor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研究 社会学家 中国社会 社会建构 博弈论 逻辑 产权制度 社会视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