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明与文明的野蛮──《一个都不能少》中的文化装置形象 被引量:6
1
作者 王一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26,共4页
关键词 张艺谋 金钱关系 日常生活 大众传播媒介 经典现实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审美虚构 电视网络 生存境遇
下载PDF
现实主义与创作主体的惯性——审美在现代中国之演进
2
作者 王峰秀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61-64,共4页
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下文坛上争论的焦点,而大多数文章所谈论的话题是,就现象谈现象。如果站在历时性的角度,从审美心态方面来探究一下为什么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上——自“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乃至当下被称之为“冲击波”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已成为当下文坛上争论的焦点,而大多数文章所谈论的话题是,就现象谈现象。如果站在历时性的角度,从审美心态方面来探究一下为什么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坛上——自“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乃至当下被称之为“冲击波”的现实主义,如同一根主线被贯串着,就会有另一番体味即惯性审美。但是“惯性”并不等于僵死的、一成不变的。“惯性”之所以能贯串下去,主要原因在于它能随着社会现实的演变而对自身不断地超越,以此来适应审美者的惯性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惯性审美 中国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精神
下载PDF
中西古典现实主义之比较
3
作者 郁沅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3-80,共8页
近些年来,在部分中国当代作家中出现了一股摆脱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他们更多地注意并吸收西方印象派、抽象派、结构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创作流派的经验;但在西方,不少作家与艺术家,特别是海外的华裔作家,在久久浸润于西方文艺之... 近些年来,在部分中国当代作家中出现了一股摆脱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他们更多地注意并吸收西方印象派、抽象派、结构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等创作流派的经验;但在西方,不少作家与艺术家,特别是海外的华裔作家,在久久浸润于西方文艺之后,他们又转过来重新寻求现实主义。这种不同的趋势说明,事物总是在相反的两极运动之中前进的,各种文艺思潮,各种创作流派都需要发展。但不管怎么说,古往今来,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或文艺潮流,有其自身存在的独特价值,它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却永远不会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现实主义 中国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诗经》 历史散文 批判现实 典型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 亚里斯多德 美学思想
下载PDF
鲁迅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特色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许祖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7-92,共6页
鲁迅、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颗灿烂的巨星.鲁迅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的巨著《子夜》等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两位大师以自己的创作,丰富、深化了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这既是他们对现代中... 鲁迅、茅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两颗灿烂的巨星.鲁迅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茅盾的巨著《子夜》等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两位大师以自己的创作,丰富、深化了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这既是他们对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巨大贡献,也是他们创作的共同特色.伟大的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气势,从根本上动摇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旧文学.随着反对旧文学斗争的胜利,从理论上,特别是从创作实践上创造崭新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任务被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一历史的开端,是以它的先驱者鲁迅及其小说创作的成功为标志的.他的小说,从采用外国的良规到逐渐脱离其影响而彻底民族化,就在这“化”的过程中,丰富、深化了现代中国的现实主义.首先,鲁迅小说的主题及所塑造的形象,不仅是某一类主题和形象的高峰,而且是这一领域的开拓者.五四前后,个性解放的浪潮汹涌,婚姻自主,爱情自由成了青年和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当时的作者们也不约而同地把眼光投向了这个诱人的主题.茅盾在一九二一年对四、五、六三个月的小说创作作了统计,在全部一百二十篇小说中写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鲁迅 现实主义创作 小说 中国现实主义 《子夜》 比较研究 革命文学 爱情 小资产阶级
下载PDF
学贯中西──焦菊隐
5
作者 金迈 《中国京剧》 1996年第2期4-5,共2页
学贯中西──焦菊隐金迈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必须提起一个长久被我们记住的名字:焦菊隐。焦菊隐以他一生的精力,研究实验中国戏曲和中国话剧的意象与内在的美感。他在30年代初期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造就了许多京剧杰出的人才。... 学贯中西──焦菊隐金迈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必须提起一个长久被我们记住的名字:焦菊隐。焦菊隐以他一生的精力,研究实验中国戏曲和中国话剧的意象与内在的美感。他在30年代初期创办中华戏曲专科学校,造就了许多京剧杰出的人才。他在法国潜思冥想研究中国戏曲与话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菊隐 中国戏曲 专科学校 剧场性 导演学 中国现实主义 话剧民族化 《茶馆》 课程设置 北京人艺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国主题性油画创作的“真实”流变——通过五幅经典作品来透视中国现实主义的“真实”观
6
作者 张生华 《中国油画》 2021年第3期77-78,共2页
概括地说,自20世纪初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就先后经历了"启蒙——救亡""传统——变革""革命——建设""现实——表现"等历史阶段,直至当下的"后现代"阶段,现... 概括地说,自20世纪初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开始,中国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就先后经历了"启蒙——救亡""传统——变革""革命——建设""现实——表现"等历史阶段,直至当下的"后现代"阶段,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仍爆发出顽强的活力与创造力。在这个跨越百年的变革大潮里,与西方20世纪主要以形式探索为特征的现代主义绘画相比,中国的现实主义绘画创作却作为"另一种现代性"1而独立于世界文化格局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实主义 西方油画 绘画创作 现代主义绘画 经典作品 形式探索
原文传递
现实主义美术再认识 被引量:4
7
作者 顾丞峰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08,共8页
本文对现实主义本义做出辨析,对现实主义概念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换进行描述,指出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在多数阶段更类似一种新古典主义思潮。今天与其重提含义并不确切的现实主义,不如提倡一种面对现实、面向当代的艺术态度。
关键词 现实主义 去理想化 中国现实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下载PDF
论路遥对当下文学的意义
8
作者 吴俊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0,共1页
先谈谈我对路遥文学的理解。我想把它放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来看路遥。从中国的现实主义传承来看,路遥的这一脉体现为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正面进悟。我概括为几个特点:一是这样的作品具有一种宏大思考,广阔的叙事,这是跟一般从... 先谈谈我对路遥文学的理解。我想把它放在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中来看路遥。从中国的现实主义传承来看,路遥的这一脉体现为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正面进悟。我概括为几个特点:一是这样的作品具有一种宏大思考,广阔的叙事,这是跟一般从日常生活,从细节进入不太一样的。二是一种贴近的书写,有文学的具体性。三是气质的再现,是从人物和个性来呈现一个时代和社会的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遥 中国现实主义 现实生活 文学意义 日常生活 气质 具体性 叙事
原文传递
主持人语:梁晓声创作中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张力问题
9
作者 李玲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共1页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晓声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系列小说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他2019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则把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晓声以《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系列小说成为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他2019年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则把当代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问题是梁晓声创作评价的核心问题。评论界的分歧在于,梁晓声塑造知青形象乃至书写某一段苦难历史时所建构出的崇高生命境界,到底是人性之善美还是人性之愚昧,又是否是粉饰了现实、掩盖了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知青文学 梁晓声 系列小说 知青形象 生命境界 创作评价 中国现实主义
原文传递
张炜小说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诠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7年第1期262-265,共4页
张炜是中国当代一位极为坚守传统文化的作家,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精英意识。由于人格精神与创作态度的相通,他的作品表现出向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靠拢。张炜在作品中致力于对民间生活形态的描写,对传统文化和精神... 张炜是中国当代一位极为坚守传统文化的作家,他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精英意识。由于人格精神与创作态度的相通,他的作品表现出向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靠拢。张炜在作品中致力于对民间生活形态的描写,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表现,在创作手法上,除了对西方现代派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技巧的借鉴外,还体现出一种诗性的张扬、浪漫与理性的融合等一系列独特的风格,其创作风格是一种中国色彩的魔幻现实主义,这源于作者对乡土大地、对民族文化土壤的亲近与融入。张炜的创作在建立中国本土文学方面是有效的,他的努力给了当代文坛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炜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 本土化文学
下载PDF
许鞍华影片的中国新现实主义特色 被引量:3
11
作者 倪祥保 陈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2-75,共4页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 许鞍华影片的新现实主义创作特色,不仅继承了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传统,而且富有自己的风格。其在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形象的多元化方面、主要人物形象对待自身生活命运的态度改变方面、综合自如地运用生活化和剧情化叙事方面以及将百姓日常生活与节庆文化很好融合再现生活真实方面等,都很好地服务于再现香港社会生活真实、时代发展变迁和塑造社会普通人艺术形象的任务,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了她电影创作接地气的细腻及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许鞍华影片 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女人四十》 《天水围日与夜》 《桃姐》
下载PDF
不仅是“悲壮”的历史——读《悲壮的历程——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史》
12
作者 唐韧 《阅读与写作》 2003年第1期31-31,30,共2页
老实说,把“革命现实主义”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为它写一本“产生、发展、变异、沦落、复兴以至基本终结”的历史,似是个比较书呆子的主意。若是我一定避开这样的选题。在我看来,“革命现实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 老实说,把“革命现实主义”看作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为它写一本“产生、发展、变异、沦落、复兴以至基本终结”的历史,似是个比较书呆子的主意。若是我一定避开这样的选题。在我看来,“革命现实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本就是不同的东西,就像同一张身份证,有时代表张三,有时代表李四那样,一定有一个真假问题,或者二者皆假,但不可能二者皆真。在“革命现实主义”的大旗下,从来就是鱼龙混杂,其中有一种“变身”,在那特殊的历史年代里横行四方,曾使我们又寒又栗。所以,王福湘先生怎样阐释这么一种极不稳定的“物质”的曲径通幽的变化规律,是这部书的一个“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壮历程-中国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史》 中国 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史 书评
下载PDF
论《废都》的结构问题——兼论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13
作者 陈一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9-83,89,共6页
《废都》问世二十多年来,一直备受非议。其中,小说文本中穿插的"牛的絮语"被认为是造成《废都》结构问题的因素。然而,基于《废都》叙事对象的神秘性,"牛的絮语"不应成为指责《废都》结构的理由;在《废都》中,"... 《废都》问世二十多年来,一直备受非议。其中,小说文本中穿插的"牛的絮语"被认为是造成《废都》结构问题的因素。然而,基于《废都》叙事对象的神秘性,"牛的絮语"不应成为指责《废都》结构的理由;在《废都》中,"牛的絮语"和文本其他内容紧密结合,形成有机整体。"牛的絮语"在《废都》中的存在也颇具深意,既与小说主人公(庄之蝶)的生命贯通,赋予其深沉的悲剧意蕴,又表现了叙述主体博大的生命情怀和人类意识。"牛的絮语"还生动地表征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本土性、民族性、政治性和批判性的特点,使得《废都》成为"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节点。《废都》当之无愧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部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牛絮语” 结构问题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不撒谎的摄影机”——当代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影像经验的深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竟涵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0-114,共5页
在当今的奇观化电影和商业化电影潮流之间,还有一股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现实主义电影潮流。"新生代"导演是这个潮流的主力军,他们的作品不但关注现实,提出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口号,而且还创造出独特的带有个人印记... 在当今的奇观化电影和商业化电影潮流之间,还有一股很容易被人忽视的现实主义电影潮流。"新生代"导演是这个潮流的主力军,他们的作品不但关注现实,提出了"我的摄影机不撒谎"的口号,而且还创造出独特的带有个人印记的影像风格。时至今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已经是有待深入理解的命题,和早期的作品相比,这些导演晚近作品的现实主义更为深化、多元也更为辩证。本文以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贾樟柯、王小帅、王超、张猛作为例证,探讨他们独特的不断深化中的现实主义影像理念。我们将会看到,现实主义影像美学在中国当代电影中的呈现是丰富多彩的,而且是深刻的和有力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新生代”导演 个人体验 现实主义影像经验深化
原文传递
编后记
15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60-160,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运动 共和国文学 中外学术文化交流 文学创作 学术研究 古代文学研究 钟敬文 学术视野 艺术特征 20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