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7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70
1
作者 王富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78,共24页
保守与革新,原本是一个发展过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但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里,却有了褒贬之分,好象一个人可以不断革新下去而不必保守任何东西.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这样一直革了下去.假若我们总是这样地否定自己并且以此证明我们... 保守与革新,原本是一个发展过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但在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里,却有了褒贬之分,好象一个人可以不断革新下去而不必保守任何东西.革命,革革命,革革革命,这样一直革了下去.假若我们总是这样地否定自己并且以此证明我们不是保守派,那我们到底怎样看待我们的现代文学,就连自己也说不清楚了,那我们还革什么新,研究什么现代文学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实主义 中国文化 文化大革命 中国知识分子 鲁迅 西方文化 左翼文学
下载PDF
我们的学科:已经不再年轻,正在走向成熟 被引量:47
2
作者 樊骏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92-230,共39页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习惯地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称为一门年轻的学科。80年代初,王瑶在回顾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时,多次强调“它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80年代后期,还继续用“年轻”、“比较年轻”来形容它,只有一次行文中出现“现代... 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我们习惯地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称为一门年轻的学科。80年代初,王瑶在回顾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时,多次强调“它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80年代后期,还继续用“年轻”、“比较年轻”来形容它,只有一次行文中出现“现代文学研究趋向成熟”的字样,我在90年代初,也仍沿用了“比较年轻”的提法。比之经历了千百年岁月锤炼的传统学科,比之20世纪初以来按照近代的标准与观念建设起来的众多学科,现代文学研究自然是年轻的。但即使从它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算起,也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其实并不年轻了。所以,所谓年轻,只是相对于其它一些学科而言的,就其自身的发展来说,已经不再适用,至少不够确切了。 据黄修己统计,正式出版的各种类型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总数已有一百六七十部。对于一门不大的学科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科建设 文学史观 学术工作 “20世纪中国文学 少数民族文学 知识结构 文学历史 当代文学 研究对象
下载PDF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译丛”总序 被引量:44
3
作者 王德威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32-136,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海外 历史 现当代文学研究 总序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基本面 主持人 发展现
下载PDF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和80年代的现代文学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钱理群 杨庆祥 《上海文化》 2009年第1期112-127,共16页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杨庆祥:我们还是从80年代谈起吧,一般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它主导的问题意识,您觉得80年代的问题意识是什么?钱理群:目前大家对于80年代的认识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80年代过于理想化了,好像80年... 关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提出杨庆祥:我们还是从80年代谈起吧,一般来说,每个时代都有它主导的问题意识,您觉得80年代的问题意识是什么?钱理群:目前大家对于80年代的认识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80年代过于理想化了,好像80年代是一个完全自由的时代。这种看法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钱理群 文学研究 问题意识 陈平原 毛泽东 周作人 年代 三十年
原文传递
沈从文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8
5
作者 凌宇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10-135,共26页
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虽然,它肇始于所谓的“沈从文热”,并与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其它各种“热”先后发生,但同其它一些(“热”相比,沈从文研究却具有明显的持久不衰的特征,并由此带... 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方面。虽然,它肇始于所谓的“沈从文热”,并与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其它各种“热”先后发生,但同其它一些(“热”相比,沈从文研究却具有明显的持久不衰的特征,并由此带来现代文学研究中其它相关课题研究的深入与发展。这一情势的出现,决非仅仅由于研究者个人偏好与热情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沈从文创作 沈从文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边城》 沈从文小说 “乡下人” “湘西世界” 中国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也已有相近的历史。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做了中肯地评价。对近年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近年的研究格局有所突破、方法有革新、认识有提高和发展;肯定这... 中国现代文学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也已有相近的历史。本文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做了中肯地评价。对近年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认为近年的研究格局有所突破、方法有革新、认识有提高和发展;肯定这种研究走上了健康的道路;并结合近年新文学的活跃状况,预示着现代文学研究将出现一个更美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 作家作品 研究工作 反帝反封建 中国文学 马克思主义 文学研究 文学革命
下载PDF
翻译文学:西方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性 被引量:20
7
作者 高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53,共1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西方文学 20世纪中国文学 外国文学 翻译文学 现实 中介性 军事 历史渊源 品格
下载PDF
建立多元化的文学史观 被引量:23
8
作者 吴晓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5,共8页
对“现代性”的重估是一个令人颇费踌躇的课题,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误解为“现代性终结论”论者的同调,很难划清与后现代主义者们之间的界限;或者被简单地归属到“本土化”倡导者的阵营,成为复兴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言论。这一课题所牵涉... 对“现代性”的重估是一个令人颇费踌躇的课题,稍不留神,就可能被误解为“现代性终结论”论者的同调,很难划清与后现代主义者们之间的界限;或者被简单地归属到“本土化”倡导者的阵营,成为复兴中国文化的保守主义言论。这一课题所牵涉的国际的与国内的、历史的与现实的、文化的与社会的诸种背景太过复杂。这种复杂性也同样存在于本文试图讨论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文学史观 文学研究 通俗文学 民间文学 启蒙主义 激进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西方文学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民国视野”述评 被引量:23
9
作者 周维东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66,共6页
一、"民国视野"出现的背景新世纪伊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出现了力图用"民国"来重新结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设想或实践,它主要包括三种声音:"民国文学史" 、"民国史视角" 和"民国机制" 。为了便于把握这一新出现的研究现... 一、"民国视野"出现的背景新世纪伊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出现了力图用"民国"来重新结构、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设想或实践,它主要包括三种声音:"民国文学史" 、"民国史视角" 和"民国机制" 。为了便于把握这一新出现的研究现象,本文将之统称为"民国视野"。准确地讲,"民国视野"的三种声音在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文学史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将它们归于一类并不科学,但由于三种声音都尚处于构想阶段,还没有推出体现个性色彩的具体研究成果;又因为三种声音都是以“民国”作为研究和构想的出发点,本文暂以这种方式统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民国史 中国现代文学 述评 文学史观 研究成果 个性色彩 声音
原文传递
学术史上的“现代文学”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平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7-73,共7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史 文学 文学大系 通俗小说 “20世纪中国文学 近代文学 教育体制 思路与方法 五四新文学
下载PDF
“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现代文学史质疑之三 被引量:19
11
作者 吴福辉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3,共5页
正如吴福辉先生在本期《“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一文中所说:“在如今,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又一轮变动业已开始了。”综观目前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研究动向,以及最近全国召开的一系列学术会议,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重新... 正如吴福辉先生在本期《“主流型”的文学史写作是否走到了尽头?》一文中所说:“在如今,现代文学史书写的又一轮变动业已开始了。”综观目前许多重要文学刊物的研究动向,以及最近全国召开的一系列学术会议,都将目光集中到如何重新叙述百年来中国文学史的变动这一主题上来。在本期,吴先生提出了一种构建‘恰力型”文学史的设想,即寻找一种将文学人文精神和文学形式创新合为一体的文学史基本单位,以期形成对长期以来“主流型”文学史写作的突围态势;并寄希望于不远的未来,我们的文学史家能真正用中国的材料,经过借鉴、消化外国的理论方法,形成我们自己的现代概念,来解决我们中国文学自己的问题。这一见解的提出,无疑留给了研究者许多思考的空间。王彬彬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一文,不仅注意到文学研究与历史研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方面,而且指出在百年来风云激荡的中国社会,对历史研究的重视还能更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把握,这对于人们更加准确、全面地梳理文学史现象应有着相当的现实针对性。此外,刘泽友一文还对于台港文学在整个文学版图中的忧心。也表露了一种对构建新型文学史的期盼与希望,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写作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 历史研究 文学史书写 现实针对性 文学刊物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整体观及其批评实践——王德威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凤亮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9,共13页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4年获选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二十五届院士... 王德威,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004年获选台湾"中央研究院"第二十五届院士。主要著作有《众声喧哗:三〇与八〇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象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历史与怪兽:历史,暴力,叙事》、《后遗民写作》等。2007年12月,在美访学的暨南大学李凤亮教授对王德威教授进行了长篇访谈,内容涉及华语语系文学、海外汉学与华人学者批评理论。《文艺研究》编辑部特请采访者整理出有关其个人学术领域及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状况的部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王德威 批评实践 访谈录 整体观 美国哈佛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小说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批判 被引量:20
13
作者 全炯俊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7,共7页
自从一九八五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联名发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长篇论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个研究范型更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深入讨论,这种讨论已成为... 自从一九八五年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联名发表《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长篇论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逐渐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这个研究范型更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深入讨论,这种讨论已成为推动整个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的重要动力。为此,本刊特地发表韩国忠北大学中文系教授全炯俊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论批判》一文,同时摘发北京大学钱理群重新审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范型的有关文字,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世界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现代 文学 文学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国别文学 文学运动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彬彬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9,共6页
首先解题。题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题中的“中国现代历史研究”则指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互动”,则指两种研究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指两种研究既相辅相成,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历史研究 现代历史 “互动” 相得益彰
原文传递
现代文学发生中的现代性问题 被引量:18
15
作者 旷新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6-24,共9页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元话语性质 文学革命——胡适一直执拗地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充满纠葛的文学“尝试”,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价值的重建运动。因此,不但作为一种文学实践,而且作为意识形态的有用武器,中国现代...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元话语性质 文学革命——胡适一直执拗地称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不仅是一个充满纠葛的文学“尝试”,而且也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价值的重建运动。因此,不但作为一种文学实践,而且作为意识形态的有用武器,中国现代文学长期以来就是备受关注的领域。在30年代,《中国新文学大系》和各种版本的新文学史著作的出版便已构成一显明的现象。50年代初,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为解释结构的王瑶等现代文学史教材的修撰,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中国现代文学不仅作为历史中的一个具体阶段,而且成为一种元话语的展示。中国现代文学的浮沉荣辱和沧海桑田的复杂经历也正是系于它的元话语性质。现代文学的元话语性质使之成为一种能用来进行再度阐释和可以不断借用的理论资源。8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对于现代性的重新发掘,不只是对于五四启蒙理想的简单的历史追溯与焊接,而且同时也为“新时期”文学研究配置了丰富的话语资源,并且显示了巨大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意识形态 中国文学 进化论 中国现代 文学发生 通俗文学 元话语 现代主义
下载PDF
光明与黑暗之门——我对夏氏兄弟的敬意和感激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欧梵 季进(译) 杭粉华(译)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9,共10页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夏氏兄弟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The Hsia Brothers and Chinese Literature: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会馆举行。此次会议由王德威筹办与主持,韩南、林培瑞、孙康宜... 二○○五年十月二十八日至二十九日,“夏氏兄弟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The Hsia Brothers and Chinese Literature: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会馆举行。此次会议由王德威筹办与主持,韩南、林培瑞、孙康宜、奚密、陈平原、陈国球、耿德华等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和欧美的七十多位学者出席了这一盛会,探讨夏济安、夏志清昆仲对中国文学研究的贡献,探讨发展夏氏兄弟所开拓的学术传统的可能性。夏志清先生亲临会场,并多次致词。本期“海外汉学研究”发表的李欧梵教授和梅家玲教授的文章即是提交此次会议的会议论文。李欧梵教授的《光明与黑暗之门》深情回顾了夏氏兄弟对他的影响,对夏氏兄弟的学术个性与学术贡献做了精当的评述。梅家玲教授的《夏济安、〈文学杂志〉与台湾大学》则从“文化场域”与“教育空间”互涉的角度,论述了夏济安创办《文学杂志》的特殊意义。文章提供了不少弥足珍贵的史料,对研究作为海外汉学家的夏济安先生的心路历程极有裨益。王德威称夏氏兄弟为美国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founding fathers(父辈创立人)。的确,他们所开创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然成为北美汉学界的一个重要分支,形成了一个鲜明的薪火相传的人文传统脉络。对夏氏兄弟的研究,不仅仅是对汉学家的个案研究,某种意义上也是对这一传统的反思与透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兄弟 光明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文学杂志》 学术研讨会 感激 敬意
下载PDF
作为方法的“民国”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怡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8-86,共9页
"作为方法的亚洲"与"作为方法的中国"是日本汉学发出的汉学研究的破局之声,意在强调研究者的主体意识,这对中国自己的学术研究无疑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更能反映我们立场和问题意识... "作为方法的亚洲"与"作为方法的中国"是日本汉学发出的汉学研究的破局之声,意在强调研究者的主体意识,这对中国自己的学术研究无疑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对于中国的现代文学研究而言,更能反映我们立场和问题意识的其实还不是笼统的"中国",而是作为具体历史表征的"民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如果要在历史化的努力中推进和深化,就应该从"现代性"、"20世纪"这些宏大的概括中解放出来,返回到如"民国"、"人民共和国"这样更加具体的历史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 现代性” 人民共和国 汉学研究 日本汉学 主体意识
原文传递
张爱玲研究五十年述评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卫平 马琳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88-96,共9页
回望张爱玲研究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年代上海一些作家、文人对其人其作的分析和评价;第二个阶段,建国后至80年代初海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第三个阶段,8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此外,张爱玲去世后,各种... 回望张爱玲研究50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40年代上海一些作家、文人对其人其作的分析和评价;第二个阶段,建国后至80年代初海外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第三个阶段,8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对张爱玲的研究.此外,张爱玲去世后,各种报刊杂志对她的“热衷”现象以及张爱玲研究的前景问题也都是值得我们探讨和深入认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研究 张爱玲小说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史 研究 五十年 张爱玲作品 胡兰成 中国现代文学 金锁记
原文传递
“古典化”与“平常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若干断想 被引量:18
19
作者 解志熙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90,共17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当代性 主体性 现实性 文学学科 克罗齐 历史哲学 文学批评 学术自由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迷人而难启的“黑箱”──评废名的诗 被引量:13
20
作者 罗振亚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90-204,共15页
关键词 禅宗思维 废名诗歌 现代诗派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字结构 意象 禅宗哲学 六朝文 卞之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