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1
作者 钟永宁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37-40,共4页
五卷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通史》(下文简称《通史》)由黄修己先生主编,刘卫国、姚玳玫、吴敏、陈希分别撰著,于2020年4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将1917年至2000年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历史,按照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 中国现代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黄修己 通史 五卷本
下载PDF
《田仲济年谱》补遗
2
作者 林会娟 魏建 《新文学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9,共10页
田仲济先生(1907—2002)是著名的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的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编辑等)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乃至现代中国的历史紧密相关。他一生交游广泛,与郭沫若、... 田仲济先生(1907—2002)是著名的作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的文学活动(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编辑等)与“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乃至现代中国的历史紧密相关。他一生交游广泛,与郭沫若、茅盾、老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田仲济 文学创作 郭沫若 老舍 茅盾
原文传递
“薪火相传,守正创新”——黄修己学术研究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综述
3
作者 李婷 张坡 《粤海风》 2024年第2期46-51,共6页
2023年10月28日,“黄修己先生学术研究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隆重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萨支山主持本次会议颁奖典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为黄修己先生颁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 2023年10月28日,“黄修己先生学术研究暨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中文堂隆重举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萨支山主持本次会议颁奖典礼,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勇为黄修己先生颁发了“中国现代文学学术贡献荣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黄修己 广州中山大学 学术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学术研究 会议综述 守正创新
下载PDF
严家炎与新时期“文学的现代化”——以严家炎和夏志清的对话为中心
4
作者 陈艳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建伴随着对海外汉学的发现和引介,1980年代也是国内学者与海外学术交流的活跃时期。正是这种“世界的”眼光,促进了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作为“第二代学人”的领军人物,严家炎于新时期进入学术创造力的...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重建伴随着对海外汉学的发现和引介,1980年代也是国内学者与海外学术交流的活跃时期。正是这种“世界的”眼光,促进了现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作为“第二代学人”的领军人物,严家炎于新时期进入学术创造力的爆发期,但他与海外汉学的对话,却很少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研究 严家炎 夏志清 海外汉学 范式转型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学术交流 国内学者
下载PDF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1940年代文学研究的历史回忆 被引量:6
5
作者 钱理群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3-224,共12页
面对刚刚编完的《194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论集》,真是感慨万千。我的研究一直是按自己预先设计的计划进行的,也会不时插入灵机而动的新计划、新梦想,但最后基本上都能实现,我自己暗地里是颇以此为自豪的。但也有最后未能实现的“黄粱美梦... 面对刚刚编完的《1940年代中国文学研究论集》,真是感慨万千。我的研究一直是按自己预先设计的计划进行的,也会不时插入灵机而动的新计划、新梦想,但最后基本上都能实现,我自己暗地里是颇以此为自豪的。但也有最后未能实现的“黄粱美梦”。一是1997年设计的《中国知识分子“世纪心路”系列》,洋洋洒洒七大本,最后只写出一篇《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空间位置的选择与移动》的概括性的长文(收《追寻生命之根》。此文与《世纪心路》计划都收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论集》),就没有了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历史回忆 预先设计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生命之根 黄粱美梦 灵机 空间位置
原文传递
与时代同行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1990年代的学科演进与学术经验
6
作者 刘勇 李浴洋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4,共9页
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向得到高度评价,但学科史上的“1990年代”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时期奠立的诸多范式成为了日后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在1990年代出现的五大“新论题”与“新论域”——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甚至文化史... 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一向得到高度评价,但学科史上的“1990年代”同样是一个重要问题。这一时期奠立的诸多范式成为了日后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主流。在1990年代出现的五大“新论题”与“新论域”——在整个中国文学史甚至文化史中重新定位“现代文学”;文学史编纂持续升温与“大文学史”演为主要书写模式;都市文学研究与市民文学研究异彩纷呈;地域文学研究乘势而上;“四十年代文学”研究作为新的学术生长点与生力军被提出——都影响至今。而对于学科本身的关注也在此时达到了高度自觉的程度,1994年召开的“西安年会”就是其中的标志事件,并在相当程度上主导了此后对于学科的认识与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1990年代 西安年会 守正创新
下载PDF
文学史家钱理群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浴洋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1期21-35,共15页
在"改革开放"40年间的中国人文学界,钱理群是影响最巨的学者之一。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民间思想史研究、鲁迅研究、毛泽东研究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他自己最为看重... 在"改革开放"40年间的中国人文学界,钱理群是影响最巨的学者之一。他在现代中国文学史研究、知识分子精神史研究、民间思想史研究、鲁迅研究、毛泽东研究与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等多个领域都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他自己最为看重的是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与文学史理论建构方面的成就。以"文学史家"为自我定位的钱理群,就此展开了四重层面的探索:他既是一位文学史书写的大家,先后出版过多部文学史著作,并且每部都以其内容与形式上的创造力与代表性而成为了相应学术阶段中的"预流"与"集大成"之作;他又是一位在文学史理论建构方面具有自觉追求的学者,对于若干文学史本体问题都有独到的发现与理解,同时也以"承上启下"的姿态,清理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的脉络,总结了其间的学术经验;他还尝试"用文学的方法研究、书写历史",从而将"文学史"的视野与方法锻造成为一种超越"文学史"这一著述体例与知识生产机制的思想资源与表达界面。与此同时,他的"文学史家"身份与他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关怀互相生发,他的学科论述与在学科领导工作中取得的"实绩"同样也是在讨论其文学史研究与写作时不可忽略的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理群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编写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国恩 《襄樊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5-9,共5页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用来确定现代历史阶段之现代属性的标准,也应该成为确定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文学的标准。文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此前文学革新的成就,要通过文学革命更为成... 中国现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性的文学。用来确定现代历史阶段之现代属性的标准,也应该成为确定这一时期的现代性文学的标准。文学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因而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此前文学革新的成就,要通过文学革命更为成熟的创造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左翼文学反映了革命现代性的要求。革命现代性与启蒙现代性不同,但也有相通之处,因而左翼文学事实上改造并融合了五四文学的传统。左翼文学有重大教训,但也有历史贡献和成功的经验。其优秀之作,证明"工具论"的文学观可以兼顾人情与物理,使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达到统一。世俗现代性推动了通俗文学的发展。世俗现代性看似现代,实则比较传统,反映的是不同时代的民众追求生活享乐和欲望宣泄的要求。通俗文学与精英文学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但重要的是这两翼如何舞动起来。港澳台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不同民族的文学相互之间没有文学标准以外的地位高下。现代文学止于1949年仅是一种照顾教材特点的设计。教材的编写还要在体例上创新,要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传授知识、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教材编写
下载PDF
如何的现代,怎样的文学——论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意识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普光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53,共10页
本文探讨并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与"现代"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研究对象范围的选择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盲区,这种现象与现代文学研究界"文学"观念的遮蔽有关。这是因为西方现代"文学"... 本文探讨并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与"现代"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在研究对象范围的选择方面存在着巨大的盲区,这种现象与现代文学研究界"文学"观念的遮蔽有关。这是因为西方现代"文学"概念引入后,"现代"的"文学"概念与中国文学本身特点及文化事实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因此,反思现代中国"文学"概念被"现代"的过程,唤醒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中国意识,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现代 文学 中国意识
原文传递
论张恩和先生的鲁学与书法
10
作者 李继凯 牛瑞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04-112,共9页
作为新中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第二代”学人,张恩和先生继承了北师大学术前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方法,脚踏实地、注重史料,一生热爱并忠实于学术探索,以其坚韧的学术精神为建设巩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及鲁迅研究做出了坚实厚重... 作为新中国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第二代”学人,张恩和先生继承了北师大学术前辈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与方法,脚踏实地、注重史料,一生热爱并忠实于学术探索,以其坚韧的学术精神为建设巩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及鲁迅研究做出了坚实厚重的贡献,其开阔而宏观的民族文化学视野更是为新世纪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昭示了古今中外文化磨合交流的大现代文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鲁迅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学术探索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学术精神 文化磨合 脚踏实地
下载PDF
严家炎先生对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的三个贡献
11
作者 朱晓进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5,共11页
从1960年组织北大部分师生集体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作家出版社印成征求意见本)、1961年作为责任编委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共三册,唐弢主编前两册,第三册由唐弢和严家炎共同主编,1979—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从1960年组织北大部分师生集体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初稿》(作家出版社印成征求意见本)、1961年作为责任编委参加编写全国统编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共三册,唐弢主编前两册,第三册由唐弢和严家炎共同主编,1979—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起,严家炎先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工作已经60多个年头了。2021年8月出版的十卷本《严家炎全集》,汇集了严先生60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60多年来,严家炎先生以自己教学和科研的实绩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家炎 中国现代文学 全国统编教材 新时期以来 作家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唐弢 教学和科研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城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26,共8页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于1965年在香港建立,此后经历了被取消、再度建立并持续发展的曲折过程。该学科在香港建立之初面临学科环境不利、史料匮乏、人手不足、与内地交往受限、意识形态与党派之争的困扰等诸多困境,但能够最终建立并不断发展,与姚克、李辉英等人自觉的学科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学术准备有重要关系。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在香港的建立具有历史的前瞻性与开创性,是这一学科在大陆之外存在空间的重要拓展,由此实现了学科的多极化与世界化,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及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香港 姚克 李辉英
下载PDF
新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体制与文学史--1950年代的教学大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希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9-134,142,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一独立学科与新中国建立初的教育体制有重要关联,1950年代"教学大纲"的颁布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形成有重要影响,并进而推动1950-1980年代新文学的历史建构;教学大纲的颁布,使新国家... "中国现代文学"成为一独立学科与新中国建立初的教育体制有重要关联,1950年代"教学大纲"的颁布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形成有重要影响,并进而推动1950-1980年代新文学的历史建构;教学大纲的颁布,使新国家意识形态对新文学的规范具体化、体制化,并落实到新文学教学和文学史教材编写中;新文学成为新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并最终纳入服务于新的国家意识形态的轨道;这对于现代文学学科形成有正面促进作用,但也是对新文学史真实本体的解构,它把不符合新国家意识形态的文学排斥于文学史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新国家意识形态 教育体制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文学史建构
下载PDF
“跨际”“历史”与“文心”——《紫罗兰的魅影:周瘦鹃与上海文学文化,1911—1949》与陈建华的治学理路
14
作者 石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29-244,共16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始,周瘦鹃从"文学史逆流"1到成为"上海市民大众文坛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2,直至获得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承认3,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史观变革历程。4早期周瘦鹃文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自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始,周瘦鹃从"文学史逆流"1到成为"上海市民大众文坛上……最有代表性的作家"2,直至获得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承认3,见证了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史观变革历程。4早期周瘦鹃文学史评价的高光时刻来自北美汉学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周瘦鹃 中国文学史稿》 文心 王瑶 文学史评价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北美汉学界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之发端
15
作者 张传敏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06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源头,它在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下逐渐确立并受到人事因素的巨大影响,虽然曾一度被列入教育部的大学中文系科目表,却仍然保持了其'民间'特色。就学术承传关系来说,民国时期朱自... 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源头,它在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背景下逐渐确立并受到人事因素的巨大影响,虽然曾一度被列入教育部的大学中文系科目表,却仍然保持了其'民间'特色。就学术承传关系来说,民国时期朱自清的《中国新文学研究纲要》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奠基人之一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开创了文学史编著体例,并影响了后者的学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民国时期 文学课程 学科
下载PDF
贾植芳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16
作者 王明博 《河西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66-71,共6页
贾植芳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设思想散见于序、跋、讲稿等文献中,他的治史思想对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仍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侧重于从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学科性质和尊重历史的文学史... 贾植芳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建设思想散见于序、跋、讲稿等文献中,他的治史思想对当下的文学史写作仍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文章侧重于从现代文学的史料建设、学科性质和尊重历史的文学史书写三个方面来阐述贾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植芳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史料 文学
下载PDF
期待质疑、突破与超越
17
作者 钱理群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78,共2页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论集》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补充思考,除了学术思考,还有对社会和对学科发展的自觉承担,内容包括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时写下的“编后记”,以及书序、书评、会议发言、关于学科发展中的研究视野、...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论集》是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些补充思考,除了学术思考,还有对社会和对学科发展的自觉承担,内容包括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时写下的“编后记”,以及书序、书评、会议发言、关于学科发展中的研究视野、方法、心态等。我们这一代学人眼中的“‘现代’命题在中国当下都是‘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期待下一代现代文学研究学人再一次地从80—90年代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观念中‘解放’出来”,应该严肃、认真地讨论我们这一代人的局限,不足,并以此为开端,来寻找自己这一代独立研究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建设 80年代学人
下载PDF
实证学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兴衰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卫国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0,共8页
实证学风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学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实证学风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50—197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盛行以论带史,1980年代又强调当代性、主体性和片面性,1990年代又有学者质疑实证学风,进入21世际则追逐... 实证学风是中国学术研究中源远流长的传统学风,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实证学风一直未能占据主导地位。1950—1970年代现代文学研究盛行以论带史,1980年代又强调当代性、主体性和片面性,1990年代又有学者质疑实证学风,进入21世际则追逐"理论"与"想像",实证学风一直备受批判、质疑和冷落。实证学风未能有效建立的原因:一是现代文学的政治目的与实证学风难以相容;二是用实证学风做学问的效率较低;但更重要的是,现代文学研究界未能端正对实证学风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证学风 现代文学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下载PDF
“现代”文学史家的当代生成——20世纪50年代《文艺报》中的王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旻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3,共8页
王瑶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文学史”研究,这个学科方法定位影响深远。此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的生成,既基于现代大学知识生产机制内的传承,也应注意到其时文坛以文艺运动为方式发生的介入作用。方法的建构中涵纳着王瑶与学院外的文学... 王瑶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是“文学史”研究,这个学科方法定位影响深远。此方法在20世纪50年代的生成,既基于现代大学知识生产机制内的传承,也应注意到其时文坛以文艺运动为方式发生的介入作用。方法的建构中涵纳着王瑶与学院外的文学世界对话及博弈的策略。1954年至1958年,王瑶被文坛领导媒介《文艺报》发现并吸纳为编委,见证和参与了其时最重要的数次文艺运动。运动中,校园内外多方合力,令“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化不断加速,进而构建其“文学史”的研究方法及核心议题。王瑶曾以文学史家的身份为其时的文艺机制所吸纳,并尝试与其中议题对话,而终于讲“史”对“论”的不完全贴合而被排除。被排除后,王瑶再次清理了自己的路径:中国现代文学应指向存真伪的稳定时段的历史研究,而与当下文坛所产生的理论、批评保持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瑶 《文艺报》 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学科
下载PDF
单演义先生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富仁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41,共8页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角度,简要叙述了单演义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劳绩。文章认为,单演义先生是属于那类带着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学术训练和做人规范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之一。他继承... 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与发展的角度,简要叙述了单演义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与劳绩。文章认为,单演义先生是属于那类带着严格的中国传统的学术训练和做人规范进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的最早的一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之一。他继承并发扬了清代乾嘉学派的学术传统而从事中国新文学资料的挖掘、搜集和整理的工作,以中国传统学人的为人为师之道授业讲学、教书育人,一手开辟并坚守了中国西北地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鲁迅研究的阵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演义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科 建立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