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兼论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的构建
1
作者 陈高华 赵文钰 《云梦学刊》 2024年第3期20-28,共9页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 关于“哲学就是哲学史”的论争关涉到中国哲学学术和学科的建设方向。在问题导向与历史性的基础上揭示“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未来向度,将“哲学就是哲学史”由客观命题转换为一种主体观念,以历史自觉引领当代哲学创新,就可以把哲学与哲学史统一为朝向未来、不断展开的现实活动。而在以往哲学史中“缺席”的中国哲学,也可能在未来的哲学史中重新获得自己的位置。从这种理解出发,哲学活动的未来性不仅能够突显出建构话语体系的必要性,还能够赋予作为中国特色话语的历史信仰以生机和活力,更能标示出构建具有真正世界意义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内在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就是哲学史” 未来向度 历史自觉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三点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伟伟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56,共5页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在学理性上具备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一般性特征,而且应当在哲学的话语概念、论说主题和立场等方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融合传统与现实、贯通民族与世界。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对...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在学理性上具备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一般性特征,而且应当在哲学的话语概念、论说主题和立场等方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融合传统与现实、贯通民族与世界。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构建在中国文化意识形态的对外交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一体系的构建在文化认同、语言表征、理论基础和理论深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现实的困难与障碍,需要我们坚持和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指导地位,深入挖掘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与思辨精神,提炼和升华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想精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并且加强国际对话与协作,积极推进中国的哲学思想走出国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话语体系 语言表征 意识形态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 推动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设--“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江苏社会科学》编辑部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共11页
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 为推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积极发挥学术期刊重要功能,2018年9月,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学术期刊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海》《东南大学学报》《中华读书报》以及江苏省社科联、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审计大学等期刊界和学术界的20多位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学术期刊发展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构的背景、内涵、目标、路径等展开研讨。现将本次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中国学术 国际话语
下载PDF
试论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以收词原则为例
4
作者 温昌斌 《中国科技术语》 2024年第1期83-89,共7页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 名词体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服务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理所当然的。文章以收词原则为例,阐述了为更好地完成上述任务,我国当前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名词审定专职工作人员、兼职参加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的学科专家、术语学理论界专家一致认同的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社科 名词审定工作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逻辑学何为?
5
作者 张立英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4期88-96,122,123,共11页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映射出国民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从挖掘中国智慧、发现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影响等方面着力。逻辑学作... 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它的发展水平同时也映射出国民整体思维能力和人文社科素养。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需要从挖掘中国智慧、发现和解决真问题、开展真交流、形成真影响等方面着力。逻辑学作为一门兼具地基性、通用性和工具性的学科,将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逻辑学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提升国民通用科学素养贡献力量,从整体上帮助民众提升思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逻辑学工作者应在逻辑学前沿研究突破、逻辑与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等几个层面发力,并从中国古代思维体系中寻找灵感,努力做出具有引领性同时体现中国智慧的前沿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学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通用科学素养 学科交叉 中国智慧
下载PDF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时代解读、面临挑战与关键路径——陈先达教授论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
6
作者 严国红 欧阳愉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第3期21-29,共9页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陈先达教授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在他看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回答人类向何处”之问的科学... 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陈先达教授对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系列见解。在他看来,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品质的内在要求,是“回答人类向何处”之问的科学选择,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当今世界大变革格局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资本主义的强力阻碍、全球化的副效应、新技术引发的伦理与信仰危机的挑战。要始终坚持科学和信仰的高度统一、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勇于亮剑等实践原则,必须广泛推进学术民主、坚持辩证思维、培养坚定的理论战线的优秀战士、走中国特色的学术发展之路,大力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陈先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