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兼与季卫东先生商榷 被引量:35
1
作者 朱苏力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20,共9页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兼与季卫东先生商榷●朱苏力一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理论界,“后现代”一词已经颇为流行。然而在法学界,我所看到的、真正算得上后现代法学的文章大约只有冯象先生的一篇短文,而且还不是发表在法学杂志... 后现代思潮与中国法学和法制——兼与季卫东先生商榷●朱苏力一近年来,在国内学术理论界,“后现代”一词已经颇为流行。然而在法学界,我所看到的、真正算得上后现代法学的文章大约只有冯象先生的一篇短文,而且还不是发表在法学杂志上。①尽管我在评论波斯纳的著作时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思潮 现代主义者 后现代法学 后现代思想家 法制建设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界 法制现代化 时代化 本土化
原文传递
法哲学名词的产生及传播考略 被引量:14
2
作者 郑永流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9,共7页
法哲学一词在本世纪初首度被引入中国法学,后遭受近半个世纪的冷遇及至误解,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中国法学界再次流行使用。然而,今人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法哲学一词,却是见仁见智,归纳起来,大抵有三:其一,将之作为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的... 法哲学一词在本世纪初首度被引入中国法学,后遭受近半个世纪的冷遇及至误解,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中国法学界再次流行使用。然而,今人在什么意义上使用法哲学一词,却是见仁见智,归纳起来,大抵有三:其一,将之作为研究法的一般理论的学科,这是最普通的理解,只是在具有不同哲学传统的国度里和在继承了不同法学传统的继受国中,用语不同,如在英美,人们更喜欢用法理学,而欧洲、拉丁美洲、日本则偏爱法哲学一语。其二,将法哲学狭义化,与同样狭义化的法理学并列,让其专注正义等法的实质问题,而将法的形式内容留待法理学去处理;其三,用来表达部门法基本理论,如刑法哲学、民法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哲学 自然法 法理学 实证法 词的产生 法律哲学 黑格尔 理性主义 中国法学界 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追问法学教育承担的历史使命 被引量:9
3
作者 朱苏力 《法制资讯》 2011年第5期65-68,共4页
对从事法学教育的人来说,具体的工作当然非常重要,但身处中国当代,法学教育者还要有一种更开阔的眼光,要大气,把法学教育同当代中国。
关键词 中国法学教育 法治实践 法律人才 中国经验 中国法学界 超越法律 法律实务 中国当代文化 基本素材
原文传递
评对中国国际经济法学科发展现状的几种误解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安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3期39-48,共10页
一、国际经济法的内涵与外延国际经济法,顾名思义,是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换句话说,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由于对“国际经济关系”一词的不同理解,也由于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国内外... 一、国际经济法的内涵与外延国际经济法,顾名思义,是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换句话说,它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由于对“国际经济关系”一词的不同理解,也由于观察角度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国内外学者对于国际经济法的涵义和范围,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法学 法律规范 经济法学 国际私法 发展现状 国际公法 国际经济关系 中国法学界 跨国法 边缘性
下载PDF
“法制”、“法治”、“人治”的词义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宗灵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共6页
一、'法制'的三种含义 '法制'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但在解放前,法制一词较少使用。解放后'文革'前一般称'革命法制'或'人民民主法制'。党的第十一届三中... 一、'法制'的三种含义 '法制'一词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但在解放前,法制一词较少使用。解放后'文革'前一般称'革命法制'或'人民民主法制'。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通称'社会主义法制'。近年来,'法制'一词,大体指以下三种含义。第一,法律和制度,也有的仅指法律制度。这里应注意的是,在现代社会中,与中世纪不同,重要的制度通常都有相应法律规定或都在相应法律范围内发生作用,就这一意义上讲,'法律和制度'和'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制 法律范围内 法治论 词义分析 人民民主 十一届三中全会 儒法 法治国 古代儒家 中国法学界
原文传递
法律渊源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任莹瑛 李秀群 《法律方法》 2007年第1期75-96,共22页
法律渊源,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的法律术语。在理论方面,法律渊源揭示了什么规范能够成为有效的法律形式以及现行法律的效力来自于何种规则和权威的问题;在实践方面,法律渊源理论可以提供法律识别技术,指引职业法律人进行... 法律渊源,是一个兼具理论与实践、原理与技术的法律术语。在理论方面,法律渊源揭示了什么规范能够成为有效的法律形式以及现行法律的效力来自于何种规则和权威的问题;在实践方面,法律渊源理论可以提供法律识别技术,指引职业法律人进行法律识别,以排解社会纷争;特别是某一规范的适用,有利于将法律规则或社会规范纳入司法的视野,从而实现司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长期以来,法学界对此概念,有各种不同认识。随着法律论证理论在中国法学界逐渐成为显学,法源理论也随之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渊源 法律论证理论 法律方法 中国法学界 法律解释 法源 裁判规范 法学方法论 社会规范 法律的
原文传递
中国法律人类学语境中的“田野”概念
7
作者 刘顺峰 《新华文摘》 2024年第11期21-22,共2页
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标识性概念的关注力度与日俱增,但主要围绕法教义学知识传统展开,社科法学知识传统中的标识性概念甚少受到关注。“田野”作为社科法学,特别是法律人类学的标识性概念,虽然频繁出现于各类学术专著与论文之中,但学界... 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标识性概念的关注力度与日俱增,但主要围绕法教义学知识传统展开,社科法学知识传统中的标识性概念甚少受到关注。“田野”作为社科法学,特别是法律人类学的标识性概念,虽然频繁出现于各类学术专著与论文之中,但学界对其概念认知却存在诸多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界 社科法学 法教义学 法律人类学 标识性概念 学术专著 人类学语境 概念认知
原文传递
心怀山河,臻于至善——“中国法学界的良心”江平
8
作者 吴晨希 《七彩语文》 2024年第15期8-9,共2页
寒风萧瑟,星子骤落。2023年12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身教授江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4岁。
关键词 中国政法大学 终身教授 中国法学界 江平 臻于至善 校长
原文传递
“法学学”视野下中国法学“三大体系”构建的方法论路径
9
作者 莫纪宏 《社会科学文摘》 2024年第5期20-22,共3页
当前法学界对于如何科学地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三大体系”开展了非常充分和有效的讨论,但由于缺少研究“三大体系”方法论上的一致性,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各种观点很难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学术... 当前法学界对于如何科学地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三大体系”开展了非常充分和有效的讨论,但由于缺少研究“三大体系”方法论上的一致性,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各种观点很难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有学术价值的理论争点。本文旨在通过阐述“法学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全面和系统地论述中国自主的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方法论特征,从而为“三大体系”的具体学术建构提供较为清晰的分析思路。“法学学”是很早受到关注但研究不够深入的科学学学科中国法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有人对“法学学”的性质、内涵、特征和作用作了学术意义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建构 中国法学界 科学学 学术体系 法学 方法论特征 三大体系 20世纪80年代初
原文传递
突破中国法治现实难题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权 汪太贤 《山东人大工作》 1999年第4期56-57,共2页
中国的法治究竟如何启动,中国法学界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即"法治自然演化论"和"法治推行论"。"法治自然演化论"认为,"人的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人们... 中国的法治究竟如何启动,中国法学界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但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颇具有代表性,即"法治自然演化论"和"法治推行论"。"法治自然演化论"认为,"人的理性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决定了人们不可能按预先设定的计划去构建完备的法治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治 自然演化 法治模式 法治秩序 中国法学界 相结合 难题 代表性 理性认识 判断能力
原文传递
法律方法论的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金钊 《法律方法》 2005年第1期1-20,共20页
在中国法学界,关于法律方法论的研究刚刚起步,法律方法论自身的"合法性"问题还没有解决,但它却遇到了"内外交困"的情景。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法学界正在对法律方法论围攻,许多学者提出不存在独立的法律方法命题。
关键词 法律方法论 中国法学界 考夫曼 丁小春 法律思维 法律解释 法律漏洞 法律家 法律秩序 法律出版社
原文传递
致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术体系
12
作者 王轶 《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5期21-23,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时代使命。对于中国法学界而言,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致力构建对中国法治实践具有充分解释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就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时代使命。对于中国法学界而言,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致力构建对中国法治实践具有充分解释力、回应力和想象力的法学学术体系,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奠定基础、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界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知识 学术体系 法治实践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哲学社会科学 回应力
原文传递
中国法学四十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友渔 刘瀚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36-47,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1949—1989)来,中国法学经过曲折和遭受破坏而后又得到发展。它同国家整个的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事业一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中国法学界,在建国以来国内和国际复杂的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年(1949—1989)来,中国法学经过曲折和遭受破坏而后又得到发展。它同国家整个的政治、经济、文教、科技等事业一起,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既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中国法学界,在建国以来国内和国际复杂的斗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四十年 中国法学界 马克思主义法学 法学教学 政法院系 劳动改造法学 法学人才 深刻的教训 法律专业 法制建设
原文传递
鹦鹉买卖与虎骨利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困境 被引量:4
14
作者 梁治平 金自宁 《法律与伦理》 2019年第2期193-225,共33页
金自宁:就学术生涯而言,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读着梁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我在刚刚开始学习法律的时候,梁老师已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就是1991年的《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现在回头看,梁老师学术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打上了深深的时... 金自宁:就学术生涯而言,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是读着梁老师的书成长起来的。我在刚刚开始学习法律的时候,梁老师已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就是1991年的《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现在回头看,梁老师学术思想的发展可以说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通过梁老师思想的转变,你可以看到中国法学界真正有想法的那一批人,他们的关注点,包括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是怎么一步一步发展的;你也可以看到有很多你们现在视为理所当然接受下来的东西,在他们那一辈人是经过艰苦的思考和讨论才得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保护 中国法学界 法律困境 时代烙印 学术生涯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 关注点 学术思想
下载PDF
社会法在中国的界定和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管斌 王全兴 《经济法论丛》 2005年第2期283-323,共41页
目次一、"社会法"的词源考察在中国法学界,"社会法"是个外来概念。它的出现有三个历史时段值得注意:(一)20世纪30年代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者开始向国内介绍西方国家的社会法,如黄右昌在其1930年出版的《法律的... 目次一、"社会法"的词源考察在中国法学界,"社会法"是个外来概念。它的出现有三个历史时段值得注意:(一)20世纪30年代一些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者开始向国内介绍西方国家的社会法,如黄右昌在其1930年出版的《法律的新分类》中就有"社会法"这一类别;李景禧在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法学杂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 社会保障法 社会立法 中国法学界 社会保险法 法律社会化 社会整体利益 社会政策 团体协约法
原文传递
法学在探索中创新——兼评法学“幼稚”说 被引量:4
16
作者 倪正茂 《政治与法律》 1988年第4期2-5,共4页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法学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法学界、法学界以外的各个社会科学理论界以至全体人民的高度重视。这是法学挣脱专制和教条的樊篱以后,必然造成的结果。打破樊篱的伟力,得之于...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法学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受到法学界、法学界以外的各个社会科学理论界以至全体人民的高度重视。这是法学挣脱专制和教条的樊篱以后,必然造成的结果。打破樊篱的伟力,得之于整整十年前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年来,沧海桑田,法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中国法学界 学派 法学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 高度重视 社会科学理论 阶级性 三皇五帝 创新
下载PDF
编纂我国教育法典的基本定位与逻辑主线
17
作者 尹建国 吴汉东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1期83-84,共2页
一、实质主义法典观下教育法的相对法典化1.编纂体系型教育法典。第一,作为舶来品的“法典编纂”在中国法学界早已是一个认识较为统一、内涵外延较为清晰的法学概念。一般认为,法律汇编更多的是政治象征性意义,其实际功能极为有限。同... 一、实质主义法典观下教育法的相对法典化1.编纂体系型教育法典。第一,作为舶来品的“法典编纂”在中国法学界早已是一个认识较为统一、内涵外延较为清晰的法学概念。一般认为,法律汇编更多的是政治象征性意义,其实际功能极为有限。同时形式上的教育法典也不符合我国学术界与实务部门的通常理解与预期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界 法典编纂 法典化 基本定位 教育法 象征性意义 法学概念 实质主义
原文传递
论作为法学的法理学——兼论法理学之中国研究
18
作者 王夏昊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2期154-159,共6页
在一般人包括普通的法律人看来,“作为法学的法理学”这个命题也许是一个册庸置疑的常识问题。但是,本文将其作为一个论题或主题,就意味着至少在目前的中国法学界,其有可能是成问题的。
关键词 中国法学界 法理学 法学 常识问题 法律
原文传递
庞德的社会法学派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华友根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0-43,共4页
庞德(R.Pound 1870-1964)是美国的著名法学家、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强调实现法的目的、法的效果这一前提出发,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法的目的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调和相互冲突的利益。这种思想很早传入中国,并颇... 庞德(R.Pound 1870-1964)是美国的著名法学家、现代社会法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强调实现法的目的、法的效果这一前提出发,认为法是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法的目的任务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调和相互冲突的利益。这种思想很早传入中国,并颇为流行。特别是从1946年起,他担任了国民党政府司法行政部和教育部的顾问以后,对中国的法律教育等,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在中国法学界的影响也就更大了。现作简要分析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法学 中国法律教育 庞德 法律训练 社会控制 传入中国 国民党政府 司法行政 中国法学界 法学
下载PDF
从基本法视角看民法典编纂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宪忠 《中国经济报告》 2016年第8期10-11,共2页
我们必须从国家治理的基本法的角度来理解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因为依法治国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民众权利保护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民法来解决的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 我们必须从国家治理的基本法的角度来理解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因为依法治国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和民众权利保护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民法来解决的在中共中央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编纂 编纂工作 法治国家 中国民法典 侵权责任法 中国法学界 形式正义 中国法律体系 经济发展 裁判规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