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法制史教学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竹文君 《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70-72,共3页
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法学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不同于其它部门法的特点和难度。作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出发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因势利导 ,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 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法学专业基础课 ,在教学过程中面临不同于其它部门法的特点和难度。作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出发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因势利导 ,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做到授课内容的前后贯通、纵横结合和中外古今的比较融会 ;并通过主题明确的课堂讨论促进思维互动 ,强化教学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教学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
下载PDF
法律史之命运:如何让历史融入法学课堂——以对沪上高校中国法制史课程状况的调研为切入点 被引量:2
2
作者 尤娇娇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41-47,109,共7页
中国法制史可谓是法学课堂上的一道"历史难题"。近年来,学生厌斯学,同行轻斯学,中国法制史课程甚至都曾落到朝不保夕的地步。就目前大陆法学院校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状况而言,毫无史学基础的法科学生刚步入大学就要学习连历... 中国法制史可谓是法学课堂上的一道"历史难题"。近年来,学生厌斯学,同行轻斯学,中国法制史课程甚至都曾落到朝不保夕的地步。就目前大陆法学院校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状况而言,毫无史学基础的法科学生刚步入大学就要学习连历史系学生都望而生畏的周鼎汉简、唐律宋敕、明诰清典无异于饮鸩止渴,将学生拒之于法史殿堂之门外。中国法制史课程对于培养法科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现有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之困窘也是有凭有据。有鉴于此,欲复兴法律史学,必须紧抓中国法制史课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做出较大改革。比如,重新编纂高质量的教材、增设历史类公共课程、增强中国法制史师资、改革授课方式、改革考核方式等等。中国法制史课堂是中国法律史学科生存与发展之本,唯有让广大学生真正喜爱上这门课程,才能让中国法律史在法学大家庭中站稳脚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 中国法制史教学 与法律 法学教育
下载PDF
中国法制史课程引入讨论式教学法的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13-115,共3页
中国法制史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近年来面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畏难情绪增强等教学困难,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讨论式教学法因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等优势,近年来在法... 中国法制史是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近年来面临学生学习兴趣减弱、畏难情绪增强等教学困难,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讨论式教学法因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具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等优势,近年来在法学教学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认为,中国法制史的学科特点和面临的窘境决定了必须更多地开展讨论式教学,并在运用过程中注意在教育理念、师生角色定位、成绩评价体系方面作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教学 讨论式教学 法学教育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中国法制史课程实践性教学方法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芳 《科教文汇》 2011年第31期42-43,共2页
本文立足于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教授法律职业者必备的技能和素质,主要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旨在创新并发展实践性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而... 本文立足于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即教授法律职业者必备的技能和素质,主要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旨在创新并发展实践性教学方法,促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动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学科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张晋藩教授中国宪法史与行政法史研究述略 被引量:1
5
作者 顾元 《中国检察官》 2020年第1期16-17,共2页
一位哲人说:“对个人而言,凡不能怀着激情去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张晋藩先生就是怀着将学术作为天职的志向和激情,毕生从事法律史研究与探索的。一、中国宪法史研究张晋藩先生说:“百年宪政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个课题”。自1952... 一位哲人说:“对个人而言,凡不能怀着激情去做的事情,都是没有意义的。”张晋藩先生就是怀着将学术作为天职的志向和激情,毕生从事法律史研究与探索的。一、中国宪法史研究张晋藩先生说:“百年宪政是我学术生涯的第一个课题”。自195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与法权历史教研室从事中国法制史教学研究开始,伴随着新中国的宪法起草与宣传,张先生就开启了宪法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教学 中国人民大学 张晋藩 研究述略 法律研究 百年宪政 行政法 学术生涯
原文传递
案例法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业斌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7年第7期182-183,共2页
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的解读能力不够、对相关案例缺乏梳理、案例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等因素使得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途径主要包括直接通过案例讲解背后法律制度,通过戏曲、小说中案例讲解法律文化知... 长期以来,由于史料的解读能力不够、对相关案例缺乏梳理、案例内容与现实严重脱节等因素使得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途径主要包括直接通过案例讲解背后法律制度,通过戏曲、小说中案例讲解法律文化知识,以及使用案例和同学讨论交流。加强中国法制史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同时对于为治国理政提供智识资源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法 中国法制史教学 运用
下载PDF
论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司法人文精神的认知与养成
7
作者 张本顺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14年第3期41-43,51,共4页
"法治中国"梦的实现最终要扎根于本民族深厚的传统司法人文精神之中。在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竭力使法科生浸润在中国古代"仁政"、明德慎罚思想所铸就以民为本、恤狱慎刑、慎待死刑、五听审讯、重视亲情伦... "法治中国"梦的实现最终要扎根于本民族深厚的传统司法人文精神之中。在中国法制史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竭力使法科生浸润在中国古代"仁政"、明德慎罚思想所铸就以民为本、恤狱慎刑、慎待死刑、五听审讯、重视亲情伦理、矜恤弱势群体等一系列蕴含丰富司法人文精神的法律原则与制度之中。这既是作为高校法学专业十六门核心课程之一的中国法制史教学之目的,更是培育法科生在未来的法律职业中常怀宽容、人道与谦抑之心;养成尊重生命、慎待死刑、关切人的尊严与价值、追求公正司法、秉持融伦理亲情于司法、矜恤弱势群体等当代司法人文精神所必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司法人文精神 中国法制史教学 明德慎罚
原文传递
中国法制史课教学心得
8
作者 刘晋叶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2002年第2期51-52,70,共3页
主要从中国法制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出发 ,针对中国法制史教学与中国法律文化伦理特性的关系 ,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教学 交叉学科 法律文化 法律制度
下载PDF
法律专业特色课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中国法制史混合教学改革模式为例
9
作者 赵旭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第14期28-28,共1页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法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目前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种多样,但因为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理论性,与现实生活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具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尚待提高。本... 中国法制史是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涵盖了法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目前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多种多样,但因为该学科具有较强的基础性、理论性,与现实生活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具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尚待提高。本文以中国法制史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为例,探讨法学专业特色课程改革的挑战与创新,以期提高中国法制史教学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制史教学 混合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