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民俗学转型发展与表演理论的对话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毛晓帅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61,共11页
鲍曼的表演理论,反思并改变了民俗学研究的眼光与方向,推动了民俗学的研究范式从以"民间文学文本"为中心,向着以"表演性日常交流实践方式"为中心转变。中国民俗学近几十年来的转型发展,在关注"日常交流实践方... 鲍曼的表演理论,反思并改变了民俗学研究的眼光与方向,推动了民俗学的研究范式从以"民间文学文本"为中心,向着以"表演性日常交流实践方式"为中心转变。中国民俗学近几十年来的转型发展,在关注"日常交流实践方式"的方向上,有诸多与表演理论不谋而合的表现,这主要不是因为受到了表演理论的影响,而是在研究中国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学术反思与创新的结果。这种情况说明,中国民俗学的主体性既取决于它与本国社会发展进程血肉相连的关系,也会在与各国民俗学进行对话式的交流中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演理论 日常交流实践 村落 民俗 中国民俗学派
原文传递
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铁梁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0,157,共7页
钟敬文在20世纪最后20年提出的“民俗文化学”“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理论,都体现出他所拥有的文明视野,即涵括多主体文明关系和中华文明主体的视野。传统文化整体论贯穿于他的全部论述,对于传统文化研究和民俗学研究均具有批判性和方... 钟敬文在20世纪最后20年提出的“民俗文化学”“建立中国民俗学派”等理论,都体现出他所拥有的文明视野,即涵括多主体文明关系和中华文明主体的视野。传统文化整体论贯穿于他的全部论述,对于传统文化研究和民俗学研究均具有批判性和方法论建构的意义。他提出“民俗文化学”,源自对“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歌谣学运动、通俗文艺研究、风俗调查等面向民间大众的文化再造潮流予以统一概括的设想,但是也离不开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的激活。钟敬文提出的“建立中国民俗学派”,包含着对于“文明体”与“学派”关系的深刻认识。他的一系列学理思考,环环相扣且与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情感脉动息息相通,因而具有可以被后辈学人不断发挥的巨大理论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视野 民俗文化学 传统文化整体论 中国民俗学派
原文传递
“神话主义”的应用与“中国民俗学派”的建设 被引量:7
3
作者 施爱东 《民间文化论坛》 2017年第5期5-10,共6页
杨利慧教授所定义的新"神话主义",是指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文化产业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传统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主义虽然摆脱了旧社区的生活语境,但是,它有助于将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更广... 杨利慧教授所定义的新"神话主义",是指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由于现代文化产业和数字化传播技术的广泛影响而产生的,对传统神话的挪用和重新建构。神话主义虽然摆脱了旧社区的生活语境,但是,它有助于将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现代神话传承语境。所以说,神话主义是以当代文化为视角、为目的、为旨归的研究,是一个时代性的前沿学术概念,也是钟敬文先生所倡导的"中国民俗学派"的探索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主义 民俗 中国民俗学派
下载PDF
钟敬文“多民族一国民俗学”思想评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农学冠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19,共4页
钟敬文先生“多民族的一国民俗学”理论的提出,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出发的,钟先生这一理论的形成,与他将近八十年来的民俗研究经常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接触和关爱有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钟敬文 中国民俗学派 少数民族 民俗文化 多民族 民族精神 民俗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谈“东方民俗学林”的策划与编辑
5
作者 涂石 《编辑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7-29,共3页
关键词 现代民俗 钟敬文 民俗文化学 周作人 中国民俗学派 民俗学研究 方法研究 杭州中国民俗学会 顾颉刚 刘魁立
原文传递
钟敬文建设中国民俗学派的背景与趋势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晓萍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8-203,共6页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派的创建者。"中国民俗学派"的概念不是空的,而是在中国历史文明的大框架内进行优秀民众文化建设,从文化学研究民俗学的。此外,在20世纪我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进程中,还要解...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派的创建者。"中国民俗学派"的概念不是空的,而是在中国历史文明的大框架内进行优秀民众文化建设,从文化学研究民俗学的。此外,在20世纪我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进程中,还要解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与民俗学的互构问题,以正确地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文化学与民俗学的关系,这也正是今天全球化下多元文化格局竞相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中国民俗学派 文化学 民俗 跨文化学
原文传递
《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序论
7
作者 姜彬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13,共8页
 《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是继《吴越地区民间信仰民俗》和《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之后的关于吴越地区民俗文化的系列研究成果。由于海岛的独特性,该课题在调查方法上,突破了以往民俗学的"投入式调查"和"参与式调查"...  《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是继《吴越地区民间信仰民俗》和《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之后的关于吴越地区民俗文化的系列研究成果。由于海岛的独特性,该课题在调查方法上,突破了以往民俗学的"投入式调查"和"参与式调查"模式,而探索到了第三种调查方式,即以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来调查和描述本地的民俗文化,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民俗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让人探索的广泛空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来建立中国的民俗学学派,有着崭新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 民俗 民俗文化学 文化人类学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中国民俗学派
下载PDF
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民俗学卷》编后记
8
作者 连树声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33-36,209,共5页
钟敬文作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最重要贡献是创建了中国民俗学理论系统。他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包括处理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的关系;他还建立了一些新的研究分支,包括民俗文化学;但民俗学始终是他的理论系统的核心。钟敬文的民俗学... 钟敬文作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最重要贡献是创建了中国民俗学理论系统。他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阶段,包括处理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的关系;他还建立了一些新的研究分支,包括民俗文化学;但民俗学始终是他的理论系统的核心。钟敬文的民俗学含有一般学科都有的理论和方法论,也有其他学科不一定都有的治学反思部分。在全球文化环境变迁的条件下,在中外学术思想撞击的新时期,他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建设民俗学的中国学派,完成了重大理论建设。钟先生的民俗学形态是他一生所秉持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学术精神的完美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敬文 民俗 中国民俗学派 科学精神
原文传递
从“十年”到“十年”
9
作者 董晓萍 《群言》 2002年第12期39-41,共3页
在我心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字眼"十年",一个曾经给我以"文革"印象、知青身份和被南驰北往的火车载着失学的苦恼一次次从城市运往"田野"的年代。那时,我和别的插队生一样,用"修理地球"这个词来... 在我心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字眼"十年",一个曾经给我以"文革"印象、知青身份和被南驰北往的火车载着失学的苦恼一次次从城市运往"田野"的年代。那时,我和别的插队生一样,用"修理地球"这个词来比喻自己的"新农民"职业。它的含义当然和现在所说的"地球村"不一样。那在浪漫气质下掩藏的小农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作业 中国民俗学派 田野工作 芬兰 安娜 研究生 知青身份 浪漫气质 小农意识 人生经历
原文传递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刍议 被引量:8
10
作者 钟敬文 《民族艺术》 1999年第1期62-76,共15页
关键词 民俗学者 中国民俗学派 民族民俗文化 民俗 民间文学 学派 研究对象 民俗学史 历史民俗 《荆楚岁时记》
原文传递
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写在中国民俗学运动80周年纪念之际 被引量:4
11
作者 钟敬文 《文史知识》 1999年第4期4-9,共6页
中国民俗学运动,从北大的《歌谣》周刊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80年了。原来它是一棵小苗,现在经历了酸甜苦辣,坎坷曲折,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但是,它要屹立于世界民俗文化之林,还有待于中国民俗学者去辛勤地培土和浇灌。建立民俗学的中国... 中国民俗学运动,从北大的《歌谣》周刊算起,到现在,已经整整80年了。原来它是一棵小苗,现在经历了酸甜苦辣,坎坷曲折,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但是,它要屹立于世界民俗文化之林,还有待于中国民俗学者去辛勤地培土和浇灌。建立民俗学的中国学派,就是要更有力地进行这种培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派 学派 中国民俗学运动 民俗文化 民族民俗 现代民俗 民俗 建立 方法论 古代民俗
原文传递
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重新思考钟敬文先生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思想 被引量:3
12
作者 康丽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62,共13页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思想是钟敬文先生关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思考中的重要内容。他在有关中国学派建设整体规划的论述中,不仅表达了强烈的学科自觉意识,而且运用来自民俗学家的想象力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用途联结在一起,为中国民俗学的...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的思想是钟敬文先生关于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思考中的重要内容。他在有关中国学派建设整体规划的论述中,不仅表达了强烈的学科自觉意识,而且运用来自民俗学家的想象力将宏观目标与微观用途联结在一起,为中国民俗学的学科发展谋定了目标:中国学派追寻的是能够在文化特质的发现和宏观问题的解决之间建立关联的整体观念和联合行动。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创造力与生命力,便是植根于中国学派不断适应中国社会与世界需求变迁的学派意识建设与范式革新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派 学科自觉意识 民俗学的想象力 学科共同体 范式革命 钟敬文
原文传递
中国民俗学学派方法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过伟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1-6,共6页
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 ,必需有自己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笔者撷择顾颉刚、钟敬文、姜彬、杨知勇、汪玢玲、段宝林等若干位学者的主要研究及方法 。
关键词 方法论 研究方法 中国民俗学派
下载PDF
中国民俗学学派方法论(上) 被引量:2
14
作者 过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钟敬文教授倡议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与多种研究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虑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并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学派是由一个个学者发展而来...  钟敬文教授倡议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与多种研究方法,"最主要的,还是要考虑根据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并能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国学派方法之源在于中国学者探索中国民俗事象的实践之中。学派是由一个个学者发展而来的。研究方法是渗透于一个个研究成果之中的。研究成果有赖于学者的研究精神、研究心态和研究方法。要从中国学者们80年的实践中梳理中国民俗学派研究方法。———顾颉刚的探索精神与历史地理研究方法。钟敬文倡导中国民俗学派、多民族一国民俗学及多种研究方法。姜彬倡导区域文化研究。段宝林倡导六维立体描写研究。各位学者各具特色的研究方法,汇成中国民俗学者学派多姿多彩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派 多民族一民俗 历史地理研究法 民间故事类型 区域文化研究 六维立体思维
下载PDF
中国民俗学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暨中国民俗学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
15
作者 徽轩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89-90,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运动 民俗学会 代表大会 中国民俗学派 纪念大会 八十周年 现代民俗 民俗文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民俗研究
原文传递
百岁老人著新说──《建立中国民俗党派》读后 被引量:1
16
作者 萧放 《民俗研究》 2000年第4期174-177,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派 钟敬文 学术研究 钟先生 百岁老人 民俗
原文传递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
17
作者 过伟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96-100,共5页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 ,需要从中国学者对民俗与民间文学的“价值探索”中梳理。中国人的价值观源于中国人的生活实践 ,源于儒、道、墨学术精英的学说 ,源于中国民俗民间文学。随着对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 ,需要从中国学者对民俗与民间文学的“价值探索”中梳理。中国人的价值观源于中国人的生活实践 ,源于儒、道、墨学术精英的学说 ,源于中国民俗民间文学。随着对民俗与民间文学研究的发展、深化 ,中国民俗学学派价值论的研究 ,也将发展、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俗学派 价值论 学者 价值探索 民间文学
下载PDF
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优秀之作——读《中国南楚民俗学》
18
作者 过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56-157,共2页
从民俗理论的实际提炼性与追求规范性、区域民族民俗描写研究之丰富性与精确性、田野考察之可学性与可操作性、民俗学研究之献身性与交心工程性四个方面来考察 ,王建章教授的《中国南楚民俗学》是区域民族描写民俗学的优秀著作。
关键词 区域民俗 区域民族民俗 中国民俗学派 描写民俗 交心工程
下载PDF
卷首语
19
《民族艺术》 1999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民族艺术 中国民俗学派 口传史诗 文学人类学 原始艺术起源 “文化研究” 图腾崇拜 知识分子 大读者 学术价值
原文传递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总目录
20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民俗学派 学报 连续出版物 广西师范学院 目录 检索工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