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演剧职业化运动下的唐槐秋导演艺术 |
张晓欧
|
《上海文化》
|
2023 |
0 |
|
2
|
剧影双生:孤岛末期剧影《洪宣娇》的考察 |
武彦清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3
|
《雷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靳书刚
|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4
|
曹禺戏剧的“雅俗共赏”与长久艺术生命力 |
左莱
|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5
|
石挥在上海的艺术创作 |
朱超亚
|
《剧影月报》
|
2015 |
2
|
|
6
|
孤松剧团公演《雷雨》与1935年的天津剧坛 |
杨华丽
|
《艺术学研究》
|
2022 |
0 |
|
7
|
论《雷雨》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关系——兼评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之关系 |
刘芳文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
2013 |
1
|
|
8
|
蘩漪的扮演者——赵慧深 |
李涛
|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9
|
铁肩担道义 直笔补春秋——周大风访谈 |
鲍志成
吕若禾
李琳
应丹
|
《文化艺术研究》
|
2010 |
1
|
|
10
|
曹禺话剧的几个艺术特征 |
李越峰
|
《内蒙古教育(C)》
|
2011 |
1
|
|
11
|
论中国旅行剧团的经营管理策略 |
徐珺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2
|
一首叙事诗的当代深描 |
翟月琴
|
《上海艺术评论》
|
2022 |
0 |
|
13
|
新球剧社的前前后后 |
魏照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
1980 |
1
|
|
14
|
无心插柳亦成荫——谈唐槐秋对中国电影事业的贡献 |
杨聪雷
刘静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16 |
1
|
|
15
|
奇人唐槐秋 |
阳翰笙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6
|
唐槐秋和中国旅行剧团 |
葛鑫
|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17
|
心系民族戏剧 关注绚丽舞台——记戏剧理论家刘厚生 |
朱俊玲
|
《戏曲研究》
|
2005 |
0 |
|
18
|
中国话剧社团从“爱美”走向职业化的历史动因与文化逻辑——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 |
穆海亮
|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CSSCI
|
2015 |
0 |
|
19
|
唐槐秋:戏剧运动中的爱姆登船长 |
吴静波
|
《名人传记》
|
2013 |
0 |
|
20
|
风雨四名伶 |
李宁挥
|
《天津政协公报》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