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宁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34,共7页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对全球化这一现象作了历史的溯源和新的阐释 ,并对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身份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 ,作者结合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和文学理论在国际文论界的地位和所发出的声音 。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文论 文化身份 阐释 全球化语境 批评策略 作者 现象 理论建构 全球化进程
原文传递
中国文论的“异质性”笔谈——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论的异质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曹顺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失语症” 中国文论 话语重建 中国文学理论 论争 笔谈 参与 符合 实际 学者
原文传递
21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走向与问题 被引量:20
3
作者 阎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6,共7页
本文依据对英文文献的研究,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现状进行了独立思考和探讨,并就一些重要理论与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现状进行了比较。文中提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总体格局是无主线的“马赛克”或“游牧状态”,但在其中可... 本文依据对英文文献的研究,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现状进行了独立思考和探讨,并就一些重要理论与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的现状进行了比较。文中提出: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总体格局是无主线的“马赛克”或“游牧状态”,但在其中可以明显看出理性与感性、科学与人文、线性发展观与非线性发展观、解构与建构之争几条主线,并对“传统”、“经典”和“浪漫主义”等问题讨论作了集中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理论 批评 非线性发展 中国文学理论 理性与感性 科学与人文 英文文献 问题讨论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被引量:19
4
作者 曹顺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6-249,共4页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 在上一个世纪之交(19世纪至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生了一次巨大的转折,这种转折决定了中国20世纪文论的基本样态与格局,使中国文学理论走上了“以西释中”、“以西套中”,甚至“以西代中”之路。这种状态几乎持续了近百年。然而,在这一个世纪之交(20世纪至21世纪),对“以西代中”的反思与检讨,则预示着中国文学理论似乎又在开启着另一个转折点,即在融会中西文论的过程中,以我为主地重建中国文学理论话语。这个转折已经初露端倪,它将何去何从,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转折 建构 失语症 文论话语
下载PDF
如何面对古典诗学的遗产 被引量:18
5
作者 蒋寅 《粤海风》 2002年第1期8-11,共4页
一.转换:困境与出路正如大家都切身感受到的,我们的文学理论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文学原理、文学概论或研究专著一种一种地接踵问世,层出不穷,但叩其价值,且不说独创性,就是知识水准和理论完成度又怎么样呢?由于没有解决哲学... 一.转换:困境与出路正如大家都切身感受到的,我们的文学理论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文学原理、文学概论或研究专著一种一种地接踵问世,层出不穷,但叩其价值,且不说独创性,就是知识水准和理论完成度又怎么样呢?由于没有解决哲学基础的问题,又脱离中国当下文学经验,一味稗贩西方现代文论,而缺乏对文学的基本理解和言说立场,当代中国文学理论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知识结构,更不具有对当代文学创作的解释能力。虽然也有不少理论家对他们的理论建设自我感觉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古典诗学 中国文学理论 文学经验 困境与出路 中国诗学 西方现代文论 文学创作 文学理论研究
下载PDF
文学医学:“失语症”诊断 被引量:18
6
作者 蒋寅 《粤海风》 1998年第5期22-24,共3页
“失语症”现在正像电脑病毒一样,传染于研究古代文论或比较文学的学者口中,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笔下。但失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各人的理解并不一样。据曹顺庆说:“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化表达、沟通和解... “失语症”现在正像电脑病毒一样,传染于研究古代文论或比较文学的学者口中,频繁地出现在他们笔下。但失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各人的理解并不一样。据曹顺庆说:“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化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具体到文学理论,孙津说:“当我们要用理论来讲话时,想一想罢,举凡能够有真实含义的或者能够通行使用的概念和范畴,到底有几多不是充分洋化了的(就算不是直接抄过来)。如果用人家的语言来言语,什么东西可以算得上中国自己的呢?[1]类似的深刻反思之语难以缕举。我一方面试图体会他们的切肤之痛,同时却又觉得有点滑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失语症 中国古代文论 比较文学 文学经验 比较诗学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理论体系 诊断 医学
下载PDF
《二十四诗品》百年研究述评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国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现代意义上的《二十四诗品》研究始于上世纪 2 0至 30年代 ,至今 70余年 ,约称“百年”。这一研究自上世纪 2 0年代至 50年代发展缓慢 ,在 6 0年代前期形成一个短暂的小高潮 ,在 6 0代后期至 70年代遭遇严重挫折 ,自 80年代以后发展迅... 现代意义上的《二十四诗品》研究始于上世纪 2 0至 30年代 ,至今 70余年 ,约称“百年”。这一研究自上世纪 2 0年代至 50年代发展缓慢 ,在 6 0年代前期形成一个短暂的小高潮 ,在 6 0代后期至 70年代遭遇严重挫折 ,自 80年代以后发展迅猛。时至今日 ,在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史、美学史的研究领域中 ,《二十四诗品》研究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本文对这一发展历程及其中的种种具体状况进行述评 ,并对 2 1世纪《二十四诗品》研究应予关注的问题提出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诗品》 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理论 遭遇 高潮 显学 前期 年代 研究述评 研究领域
原文传递
试论西方汉学界的“西论中用”现象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发祥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2-140,共9页
在中西文学交流史上,“西论中用”(即利用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现象生机勃发,异彩纷呈,早已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奇观,但有关研究似乎还不够充分。近年来随着近现代学术史的清理,从历史角度入手描述其发展脉络或时代特征的尝试,... 在中西文学交流史上,“西论中用”(即利用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现象生机勃发,异彩纷呈,早已是一种引人注目的奇观,但有关研究似乎还不够充分。近年来随着近现代学术史的清理,从历史角度入手描述其发展脉络或时代特征的尝试,已经呈现出了可喜的势头。本文试图以西方汉学界的“西论中用”为研究对象,并从本体论和价值论的角度,扼要阐述其内含、性质和特点,以及对之反思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研究 西方理论 汉学界 比较文学 中国文学理论 汉学家 结构主义 西方文学 普林斯顿 西方汉学
原文传递
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晓路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30,共8页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美批评界和非西方学界均认定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本文指出,借用外来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双重的学理性,即这一理论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以及研究对象本身所要求的学理性。借... 艾布拉姆斯提出的四要素分析框架对文学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欧美批评界和非西方学界均认定这一理论的有效性。本文指出,借用外来理论的逻辑前提是双重的学理性,即这一理论本身是否具有普遍有效性,以及研究对象本身所要求的学理性。借用一种理论的学术研究应把握该理论背后的指涉与知识之间的关联,同时也应对研究对象背后的历史关联有所意识。本文在分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艾氏理论依然是一种历史时段中的框架,它难以对文本外部环境进行有效分析,也不能针对传播对文本从生产到接受的整体过程进行有效分析。北美部分汉学家在未质疑的前提下预设艾氏框架的普遍有效性,以“客观”的西方理论切割和分析中国文论,其结果只能证明源自不同文化区域的中国文论不过是西方理论的注脚,或证实中国文论与西方理论的“附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布拉姆斯 中国文学理论 四要素 普遍有效性 中国文论 西方理论 有效分析 文学研究 分析框架 逻辑前提 学术研究 历史关联 研究现状 外部环境 学理性 非西方 汉学家 文化区 借用 对象 文本 接受
原文传递
走向前卫的文学理论的时空位置——从三本文学理论新著看中国文学理论的走向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法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2-33,共12页
新世纪以来,文学理论著作不断出现,其中有三本著作具有较强的前卫性意义。这就是: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200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 新世纪以来,文学理论著作不断出现,其中有三本著作具有较强的前卫性意义。这就是:南帆主编《文学理论(新读本)》(浙江文艺出版2002),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陶东风主编《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004)。因此,读解这三本著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对汉语学界文学理论走向有一个方向性的了解。这三本著作呈现的方向意味着什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前卫性 四川人民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理论著作 空位 文学理论 文艺出版
原文传递
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伦理与逻辑起点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明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现代文学理论 从容 “五四” 建构 学术 脉络 学科建设 体系 引导
原文传递
我在思考未来诗歌的一种形态——宇文所安访谈录 被引量:12
12
作者 齧缺 《书城》 2003年第9期46-50,共5页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级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级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他... 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级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是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级教授,现任教于哈佛大学东亚系和比较文学系。他的著作《初唐诗》、《盛唐诗》、《追忆》,十多年前已被译成中文出版。论文集《他山的石头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佛大学 国家文学 英语诗歌 比较文学 中国古典文学 翻译 中国古典诗歌 中国文学理论 现代诗歌 思考
原文传递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蒋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49,共15页
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的建构,始终存在很大缺陷和偏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学界对古代文论和批评持有... 近代以来,批评史乃至整个文学史研究始终是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对明清以来关注不够。由于明清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的薄弱,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和批评传统的建构,始终存在很大缺陷和偏颇。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学界对古代文论和批评持有三个偏见:一、中国文学批评属于感悟式、印象式的;二、没有成系统的理论著作;三、缺少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理论范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理论命题。清代诗学的丰富文献将改变我们的看法,促使我们重新认识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传统,看到它拥有的丰富的概念、命题和独特的批评形式,从而实现"在中国发现批评史"的学术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史研究也是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批评史 诗学 古代文论 古代文学理论 中国文学批评 诗话 明清文学 批评传统 清代诗
原文传递
从总体文学角度认识《文心雕龙》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价值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顺庆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107,123+160,共9页
曹顺庆谈《文心雕龙》的文章,对国内“龙学”研究的沉闷局面开出了一条新门径,作者推导的结论意见及其论述的示范作用,也是值得注目的。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古代文论 民族特色 亚里士多德 理论价值 总体文学 文论史 历史地位 比较文学
原文传递
异质性与变异性——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顺庆 《东方丛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15,共15页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异质性 异性 比较方法 中国诗学 西方模式 钱钟书 汉学家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理论的断裂与延续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顺庆 《当代文坛》 1988年第6期19-22,71,共5页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近年来极其活跃,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理论,几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繁荣的现象,是很容易使人陶醉的。但我认为平静下来,认真反省一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现状,寻根究底地探寻一番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或许对...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近年来极其活跃,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理论,几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这繁荣的现象,是很容易使人陶醉的。但我认为平静下来,认真反省一下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现状,寻根究底地探寻一番原因,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或许对中国文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有益处的。 一、理论的丰富与贫乏 当代文学理论界,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丰富与贫乏的二律背反态势,即别人的丰富、自己的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理论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 理论 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文论 现当代文学 当代文论 中国文学艺术 益处 二律背反
下载PDF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看中国文学理论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法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3-29,共7页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来谈中国文学理论的演化历程,是一个新的问题视域。从中国文学理论的命名,到大量出现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都可以看出全球文化演进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因此,在比较的语境中呈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特点,或许是思考中国...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来谈中国文学理论的演化历程,是一个新的问题视域。从中国文学理论的命名,到大量出现的中国文学理论著作,都可以看出全球文化演进对中国文学理论的影响。因此,在比较的语境中呈现中国文学理论的特点,或许是思考中国文学理论未来可能的走向的一个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化演进 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中国文学理论
下载PDF
张颐武的本土符号学研究(上)——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颐武 《文艺争鸣》 CSSCI 1990年第4期8-13,共6页
引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实践的格局在急剧地变化着。这一变化的速度和方向每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似乎被语言的洪流带向不可知的未来。整个八十年代,我们似乎都处于一种极为亢奋和焦虑的情绪之中,被各种新的创造所吸引。我... 引言八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理论/实践的格局在急剧地变化着。这一变化的速度和方向每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似乎被语言的洪流带向不可知的未来。整个八十年代,我们似乎都处于一种极为亢奋和焦虑的情绪之中,被各种新的创造所吸引。我们还来不及判断一个潮流的意义和价值,就又被新的潮流席卷而去。八十年代为我们留下了一份丰富、驳杂、令人眼花缭乱的遗产,其意义和影响尚有待于我们未来的重新思考。但我们的后来者一定会怀念这一段不可重现的“青春期”般活跃的文学时代。但对我个人来说,八十年代最重要的遗产是中国文学的“语言的自觉”的潮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语言观 二十世纪初 中国文学理论 二元对立 重新思考 第三世界文化 表意方式 二十世纪末 遗产
原文传递
外来文论的译介及其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从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译本谈起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84-90,共7页
本文首先对 2 0世纪前半叶我国对外国文论译介情况进行回顾 ,进而通过分析第一部文学概论译著 ,即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 ,探讨外来文论传入中国的路径及其所产生的影响 ,并寻求中国传统文论向现代转型的具体轨迹。
关键词 《新文学概论》 译介 中国文学理论 影响研究 外国文学理论 文学接受 理论模式 本间久雄 文化底蕴
下载PDF
中国文学理论元理论百年嬗变 被引量:8
20
作者 尤西林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7-72,共6页
元理论是现代学术前提性理论,也是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首要环节。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演进受制于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与人文科学三种元理论。科学主义模式奠定了文学理论的知识学结构,其价值判断的缺失导致专制型意识形态对文学理论的... 元理论是现代学术前提性理论,也是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首要环节。中国文学理论现代性演进受制于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与人文科学三种元理论。科学主义模式奠定了文学理论的知识学结构,其价值判断的缺失导致专制型意识形态对文学理论的政治化塑造。形象思维论成为联接科学主义与意识形态的美学基础,同时成为意识形态文学理论分裂冲突的矛盾焦点。中国现代化转型使人文科学取代了专制型意识形态的元理论地位,文学理论开始成为现代学术的人文学科。马克思人文主义理想的终极价值在超越科学主义的非价值立场同时超越专制意识形态价值规范,成为凝聚文学理论并抵御价值虚无主义的核心,也成为引导提升文学经验的基点。人文科学不脱离人文经验的特性要求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结合,并从静态的知识论转向包含描述、参与、理解与体验的阐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 中国文学理论 论元理论 意识形态 科学主义 嬗变 人文科学 人文主义理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