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理论的国际化 |
王宁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5
|
|
2
|
中国文论的“异质性”笔谈——为什么要研究中国文论的异质性 |
曹顺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21
|
|
3
|
21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走向与问题 |
阎嘉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4
|
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 |
曹顺庆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9
|
|
5
|
如何面对古典诗学的遗产 |
蒋寅
|
《粤海风》
|
2002 |
18
|
|
6
|
文学医学:“失语症”诊断 |
蒋寅
|
《粤海风》
|
1998 |
18
|
|
7
|
《二十四诗品》百年研究述评 |
张国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8
|
试论西方汉学界的“西论中用”现象 |
周发祥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2
|
|
9
|
艾布拉姆斯四要素与中国文学理论 |
王晓路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10
|
走向前卫的文学理论的时空位置——从三本文学理论新著看中国文学理论的走向 |
张法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1
|
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伦理与逻辑起点 |
胡明
|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2
|
|
12
|
我在思考未来诗歌的一种形态——宇文所安访谈录 |
齧缺
|
《书城》
|
2003 |
12
|
|
13
|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 |
蒋寅
|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2
|
|
14
|
从总体文学角度认识《文心雕龙》的民族特色和理论价值 |
曹顺庆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9
|
|
15
|
异质性与变异性——中国文学理论的重要问题 |
曹顺庆
|
《东方丛刊》
CSSCI
|
2009 |
10
|
|
16
|
中国文学理论的断裂与延续 |
曹顺庆
|
《当代文坛》
|
1988 |
8
|
|
17
|
从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看中国文学理论 |
张法
|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18
|
张颐武的本土符号学研究(上)——二十世纪汉语文学的语言问题 |
张颐武
|
《文艺争鸣》
CSSCI
|
1990 |
6
|
|
19
|
外来文论的译介及其对中国文论的影响——从本间久雄的《新文学概论》译本谈起 |
傅莹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1 |
5
|
|
20
|
中国文学理论元理论百年嬗变 |
尤西林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