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早期中国文学史纂与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观念之演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源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9-146,共8页
英国早期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综观19世纪英国汉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与发展阶段(1810s—1860s)、转折与繁荣的新时期(1870s—191... 英国早期汉学家对于译介对象的最初选取与侧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西方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基本面貌。综观19世纪英国汉学近百年发展历程,可大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起步与发展阶段(1810s—1860s)、转折与繁荣的新时期(1870s—1910s)。梳理这两个阶段的中国文学译介及文学史纂原典,分析这些文本的主要特征及生成原因,探讨其论述立场和叙事逻辑,可以展示英语世界“中国文学”观念的演进以及英国早期中国文学史纂的生成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早期汉学 中国文学观念 中国文学史
下载PDF
早期中国文学史纂中“南北文学观”的缘起与回转 被引量:2
2
作者 方维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14,共10页
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南北文化和文学观"起始于日本汉学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而这种实证主义文学史观的理论来源,须溯至丹纳的"环境论"。梁启超等学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南北论&qu... 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南北文化和文学观"起始于日本汉学界的中国文学史著述,而这种实证主义文学史观的理论来源,须溯至丹纳的"环境论"。梁启超等学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日本早期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南北论",并做了进一步演绎和拓展。这种中国化了的"中国文学南北观",最终又成为卫礼贤等西方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学时所凭附的理论实据。缘于西方,成于东方,后又返归西方的中国文学南北论,无疑是国际文化交流史中的一个颇为精彩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中国文学史 环境论 南北文学 东往东来
下载PDF
德国早期中国文学史纂中的儒释道
3
作者 方维规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1854年,肖特所著《中国文学论纲》为世界上首部中国文学史,至1926年卫礼贤的《中国文学》出版,二者虽时隔70余年,但均属于德国早期的中国文学史纂。欧洲早期中国文学史纂虽已处于“文学”“文学史”和“文学史纂”等观念变迁之时,但在... 1854年,肖特所著《中国文学论纲》为世界上首部中国文学史,至1926年卫礼贤的《中国文学》出版,二者虽时隔70余年,但均属于德国早期的中国文学史纂。欧洲早期中国文学史纂虽已处于“文学”“文学史”和“文学史纂”等观念变迁之时,但在很大程度上套用了典型的西方文学史编写模式。当初,现代“文学”概念远未占有主导地位,西方人撰写的中国文学史,通常纵贯中国文化主要书籍,儒释道兼收并蓄,尤其见重孔子和老子思想。杂文学观主导下的文学史叙写方式,一般是通过阐释中国思想和文化来把握中国文学,其中一些观点迄今仍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早期中国文学史 儒释道 中国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