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被引量:276
1
作者 习近平 《党建》 CSSCI 2016年第12期7-12,共6页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文艺界的一次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联 中国作协 开幕式 全国代表大会 十大 中国作家协会 文艺工作者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英译的合作、协商与文化传播——汉英翻译家葛浩文与林丽君访谈录 被引量:165
2
作者 李文静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7-60,共4页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如何为中国文学走出国门提供优质的翻译成为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文学创作、出版和翻译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投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工作,30多年来,...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中,如何为中国文学走出国门提供优质的翻译成为最根本的问题,也是文学创作、出版和翻译各界所共同关注的话题。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自20世纪80年代初投身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译工作,30多年来,他翻译了萧红、白先勇、李昂、贾平凹、李锐、苏童、王朔、莫言、虹影、阿来、朱天文等20多位作家的40多部作品,是目前英语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家 中国文学 文化传播 英译 中国现当代文学 访谈录 20世纪80年代初 文化“走出去”
原文传递
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 被引量:123
3
作者 高方 许钧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共5页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确定了"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交流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学,特别是...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确定了"走出去"的文化战略。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交流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文学,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在国际上的译介情况如何?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历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在译介中遇到哪些障碍?如何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助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本文围绕这些问题,就"中国文学走出去"所涉及的一些核心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译介 现状 问题 建议
原文传递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 被引量:103
4
作者 洪子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0-75,共16页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洪子诚在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的时候,50-70年代常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时期看待(1)。不过,对这个时期的性质、特征的描述,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一种颇有代表性的... 关于五十至七十年代的中国文学洪子诚在讨论20世纪中国文学问题的时候,50-70年代常被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时期看待(1)。不过,对这个时期的性质、特征的描述,在不同的研究者那里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一种颇有代表性的看法是,这三十年的大陆中国文学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文学思潮 《讲话》 毛泽东 左翼文学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 冯雪峰 个人主义 真实性
原文传递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 被引量:122
5
作者 王宁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3,127,共9页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或"来世生命"... 翻译与跨文化阐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文学和文化的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的形式,通过这种"跨文化阐释式"的翻译,一些文化含量较高的文学作品才能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语境下获得持续的生命或"来世生命"。在当前的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出去的过程中,这种形式的翻译会更为有效地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但是另一方面,翻译又不能等同于跨文化阐释,它只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的阐释形式,任何过度的阐释也许能促使一个理论概念或一部文学作品在异域文化中获得新生,但它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在推进中国文化和文学走向世界的进程中,这两种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可以在不同的方面起到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跨文化 阐释 过度的阐释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 被引量:111
6
作者 曹顺庆 李思屈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2-21,共10页
20世纪是一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而21世纪则将是一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大对话的时代。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能否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能否贡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论家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理论?这将取决于我们是否... 20世纪是一个中西文化大碰撞的时代,而21世纪则将是一个世界各民族文化大对话的时代。在未来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国文化能否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能否贡献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论家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学理论?这将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摆脱代洋人立言的失语症状,摆脱目前这种"除却洋腔非话语,离开洋调不能言"的尴尬局面,取决于我们能否为世界贡献一套新世纪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话语言说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理论话语 言说方式 中国传统文论 中国文学 中国文化 话语体系 对话
下载PDF
矛盾与困惑中的写作 被引量:96
7
作者 钱理群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50,共3页
关键词 矛盾与困惑 中国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化模式 现代化道路 文学史观 认识与处理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性 中国现代化进程
下载PDF
数字媒介与中国文学的转型 被引量:91
8
作者 欧阳友权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156,共14页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用不可抗拒的技术力量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转型,又约束和限定了这一转型的内涵,为汉语文学的历史演变扮演了“消解”和“启蒙”的双重角色。新媒介使文学的审美构成、表意体制和时空观念产生了根本性变化...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介,用不可抗拒的技术力量引发了当代中国文学的转型,又约束和限定了这一转型的内涵,为汉语文学的历史演变扮演了“消解”和“启蒙”的双重角色。新媒介使文学的审美构成、表意体制和时空观念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对文学传统的赓续造成伤害甚至异化。前者表现为用平民化的叙事促动文学向“新民间写作”转型,用技术方式赢得更大的艺术自由度,以“词思维”和“自娱娱人”的新理念拉动文学深层观念的调整,为文学体制更新探索了新路;后者则表现为技术对文学性的消解,作家主体责任担承的弱化,技术复制导致对文学经典信仰的消褪。新世纪的中国文学仍需秉持人文性的精神原点,自觉履行文学的价值承诺,通过调控引导和主体自律改善文学生态,使数字媒介对传统的挑战变成文学新生的契机,让新媒介成为新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介 中国文学 转型 新世纪 文学建构
原文传递
再论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以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为例 被引量:91
9
作者 胡安江 胡晨飞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5-61,54,共8页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 寒山诗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是翻译文学史上的重要个案;而在着力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当下语境,寒山诗作为"走出去"之成功典范,对其译介与传播的成功经验却鲜有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毋庸置疑,对于其成功经验的细察,将加深我们对于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与翻译策略的再度思考与重新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山诗 译者模式 翻译策略 中国文学 “走出去”
原文传递
国际译评与中国文学在域外的“活跃存在” 被引量:86
10
作者 刘亚猛 朱纯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2,126,共8页
对于正力争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解决了翻译和流通这类技术障碍之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在英语文学体系中被"激活"并在其中活跃地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引起英语读书界的关注并赢得其权... 对于正力争进入世界文学殿堂的中国文学作品,在解决了翻译和流通这类技术障碍之后必须面对的棘手问题是如何在英语文学体系中被"激活"并在其中活跃地存在下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引起英语读书界的关注并赢得其权威书评机构及书评家的积极评价。有影响的国际译评主导着欧美文化语境中跟阅读翻译作品相关的舆论,影响并形塑着目标读者的阅读选择、阐释策略及价值判断。除非为这些评论所看重,英译中国文学作品将不可能在域外读者中产生阅读兴趣并成为他们富有意义的闭读经历。因此,探索域外涉华译评的生成机制并寻求通过积极参与影响相关读书舆论应是中国译学与比较文学领域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 翻译文本 激活 活跃存在 书评 国际翻译批评
原文传递
“魏晋文学自觉说”反思 被引量:77
11
作者 赵敏俐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5-167,共13页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 日本学者铃木虎雄首倡的“魏晋文学自觉说”并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而鲁迅先生接受这一说法本是一种有感而发,虽然具有一定的学术启发性,但是不能把它上升为一种文学史规律性的理论判断。“汉代文学自觉说”是对“魏晋文学自觉说”的一个有力挑战,从汉魏以来“功利主义”与“文学自觉”、汉人的“个体意识”与抒情文学的关系来看,促进汉魏以来中国中古文学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秦汉社会制度的变革、文人阶层的出现及其特殊的文化心态,以及他们对于文学的基本态度。以此为基础,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汉到唐的中国文学的演变轨迹。“魏晋文学自觉说”不能全面地描述中国中古文学的发展过程,它影响了我们对于中国文学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中古文学研究中不适宜使用“文学自觉”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文学 中古文学 文学自觉 中国文学 抒情文学 汉代文学 铃木虎雄 先生 变革 发展规律
原文传递
“当代文学”的概念 被引量:79
12
作者 洪子诚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9-49,共11页
加强当代文学学科建设,首先遇到的是对“当代文学”概念的辨析。本文认为应从概念的相互关系上,从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运动开展的关联上,清理其生成的过程。“当代文学”如同“现代文学”概念一样,都有着“意识形态”的涵义,包含着政... 加强当代文学学科建设,首先遇到的是对“当代文学”概念的辨析。本文认为应从概念的相互关系上,从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运动开展的关联上,清理其生成的过程。“当代文学”如同“现代文学”概念一样,都有着“意识形态”的涵义,包含着政治、历史社会、文学诸因素的复杂影响和制约,其中也包含文学运动的发起者、推动者对文学前景的“预设”。80年代中期以来,围绕“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研讨,推动了学理性研究的开展,同时也拓展了“当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史写作的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左翼文学 文学史研究 社会主义文学 《新民主主义论》 中国文学 中国文学 文学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的“世界性因素”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69
13
作者 陈思和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2001年第1期8-39,共32页
本文从方法论和观念论两个层面,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中“世界性因素”的看法。它对传统的以实证为基础的影响研究提出了大胆质疑,提出从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外文学交流。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文学 世界性因素 中外文学关系
原文传递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中国文学的民族学、地理学问题 被引量:69
14
作者 杨义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2,共18页
本文原为在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的讲演,2 0 0 4年12月整理修订成这篇“论纲”。主要谈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文学的民族学问题、地理学问题。与“重绘”相关的其他问题拟放在其他文章... 本文原为在剑桥大学、北京大学、苏州大学、河南大学、南开大学的讲演,2 0 0 4年12月整理修订成这篇“论纲”。主要谈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文学的民族学问题、地理学问题。与“重绘”相关的其他问题拟放在其他文章中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学问 地图 地理 民族学 2004年12月 剑桥大学 北京大学 苏州大学 河南大学 南开大学
原文传递
现代性与文学研究的新视野 被引量:60
15
作者 陈晓明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5-106,共12页
“现代性”这个概念可以提供从整体上把握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论框架 ,它使历史变异和承继关系显示出更为复杂的结构。本文在梳理现代性的核心理论范畴的同时 ,试图提出深入到中国文学的内部中去探讨现代性的理论方案。本文认为 ,“断... “现代性”这个概念可以提供从整体上把握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理论框架 ,它使历史变异和承继关系显示出更为复杂的结构。本文在梳理现代性的核心理论范畴的同时 ,试图提出深入到中国文学的内部中去探讨现代性的理论方案。本文认为 ,“断裂”这个概念可以透视出中国现代性与文学的双重关系 ,文学既强烈地表达现代性的剧烈变革 ,同时又努力去掩盖和抚平历史的裂痕。文学的现代性并不仅仅体现在它所表达的一套社会理念方面 ,更重要的在于它的表达方式 ,它所显现出来的那种精神气质、态度和情感记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文学研究 内涵 特征 文学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 被引量:68
16
作者 吕敏宏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2,共9页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El益广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语译介,作为中国文学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筑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El益广泛,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现当代小说的英语译介,作为中国文学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筑积极开放的当代中国形象,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中国现当代小说海外传播的时代背景,运用目录学和文献学的基本方法对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的译介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并对其译介模式作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小说 中国经济 英语世界 译介 世界传播 现状 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 被引量:66
17
作者 黄友义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17,共2页
当今,外国人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了解中国,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大量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在座的汉学家成为了中国文学外译从而得以传播的桥梁。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汉学家 文化沟通 桥梁 翻译 文学作品 国外出版 外国人
原文传递
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60
18
作者 谢天振 《东吴学术》 2013年第2期44-54,161,共11页
谢谢丁校长的热情介绍和邀请,使我有机会到“东吴讲堂”,和常熟理工学院的老师、同学面对面地就一些问题一起交流。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一方面感到非常荣幸,正像丁校长刚才介绍的,来“东吴讲堂”作讲演的,都是国内,甚至是国际上一... 谢谢丁校长的热情介绍和邀请,使我有机会到“东吴讲堂”,和常熟理工学院的老师、同学面对面地就一些问题一起交流。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一方面感到非常荣幸,正像丁校长刚才介绍的,来“东吴讲堂”作讲演的,都是国内,甚至是国际上一流的学者、名家、大家。真所谓“往来无白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 中国文学 走出去 文化 理工学院 面对面 校长 讲堂
原文传递
我们如何成为“现代的”? 被引量:53
19
作者 汪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7,共7页
1985年,我初到北京念书,向唐弢先生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现代文学是现代的,那么怎样解释“现代”或者文学的“现代性”?唐先生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很难一言敝之。因为“现代”概念似乎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或者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1985年,我初到北京念书,向唐弢先生请教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说现代文学是现代的,那么怎样解释“现代”或者文学的“现代性”?唐先生说,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很难一言敝之。因为“现代”概念似乎不是一个时间概念,或者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他提到现代文学原先仅指“新文学”。因此现代文学的概念与“新”的概念是一脉相承的。他举例说,在他主编三卷本《中国现代文学史》时,曾经有人建议将毛泽东诗词作为其中一章,他不同意。一方面是因为如果收入毛泽东诗词,那么中国现代时期其他人所写的大量的、有些是很精彩的旧体诗词怎么办?另一方面是他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在语言上和形式上都是区别于旧文学的文学。换言之,现代文学的产生,一方面是和一种特殊的时间观念相关的,这种时间意识体现为古代/现代/未来的历史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中国现代文学 历史叙事 时间意识 中国文学 时间观念 毛泽东诗词 文学活动 语言实践 白话文运动
下载PDF
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近代性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杨春时 宋剑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85-91,共7页
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对百年进程的回顾总结日益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世纪转型有关的现代性问题也引起了讨论。本期发表的杨春时、宋剑华两位作者的文章,通过对百年文学的再估,提出了他们的看法,这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课题。... 随着世纪之交的临近,对百年进程的回顾总结日益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话题,与世纪转型有关的现代性问题也引起了讨论。本期发表的杨春时、宋剑华两位作者的文章,通过对百年文学的再估,提出了他们的看法,这无疑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课题。我们热忱欢迎广大研究者对此发表不同的意见。学术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当代人来总结他们自己的世纪,有种种的便利,也有种种的局限。所以我们的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理性态度,又要有超越自身的自由精神,这样才能通过不同学术见解的相互切磋与争鸣,拓展学术思维的空间,逐步地接近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二十世纪 现代文学 中国近代文学 现代主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新古典主义 世界文学 文学思潮 近代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