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 被引量:12
1
作者 汤一介 《哲学研究》 1986年第1期23-29,共7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是两大主要学派,它们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较为重视,这是必要的。而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翼,也不可忽视。若从哲学史的角...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是两大主要学派,它们对中国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近年来,学术界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较为重视,这是必要的。而道家作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一翼,也不可忽视。若从哲学史的角度来说,其重要性则更为明显。诸如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心理结构、文化思想、理论思维的影响等等,都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地分析和研究道家学派的思想,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作宏观的把握;有助于总结历史遗产,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水平。以下发表汤一介、崔大华两位同志的文章,作为“道家哲学思想研究”这个栏目的开端。我们希望大家给予关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哲学体系 中国传统文化 理论思维 中国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 心理结构 儒家思想 思想研究 道家哲学
原文传递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立德树人新实践
2
作者 方忠 《群众》 2024年第3期43-44,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文化建设新方向,是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领域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3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文化建设新方向,是新时代中国文化思想领域重大理论创新,在党的文化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立德树人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国文化思想 党的文化 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
下载PDF
如何实现数字技术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数字技术背景下理解中国的文化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蓝江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1期11-19,共9页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我们不能局限于孤立的文化概念,而需要将其与中国数字技... 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解,我们不能局限于孤立的文化概念,而需要将其与中国数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如此才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初意蕴。一个时代的文化思想与该时代的生产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印刷技术到数字技术,呈现了从产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理性文化,到数字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数字技术与文化思想相结合,就会产生立足于中国具体实际、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反应”。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结合可以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赓续中华优秀的历史文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增强中国的文化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文化思想 数字技术 结合
原文传递
花月正春风
4
《华北电业》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在中国文化思想的传承和赓续、创新和弘扬的漫长进程中,书画作品所蕴含的文学、哲学、美学以及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仅具有净化世人心灵、陶冶个人情操的现实意义,而且作为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为人民所仰慕和珍爱。新春佳节之际,多才多艺... 在中国文化思想的传承和赓续、创新和弘扬的漫长进程中,书画作品所蕴含的文学、哲学、美学以及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仅具有净化世人心灵、陶冶个人情操的现实意义,而且作为艺术瑰宝和文化遗产,为人民所仰慕和珍爱。新春佳节之际,多才多艺的冀北艺术家们,受天地馈赠,借山水之灵气;得时光慧根,绘艺苑之华章;用匠心独运的浓墨重彩,勾勒出了深切的家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作品 家国情怀 中国文化思想 文化遗产 艺术瑰宝 匠心独运 多才多艺 价值观
下载PDF
中国情境下谦卑型领导的本土化开发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冯镜铭 刘善仕 吴伟炯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11-223,共13页
随着经营环境日益多变,传统领导者“在金字塔顶端运筹帷幄”的愿望已经越来越难实现。相反,自下而上的谦卑型领导方式更符合时代要求。虽然西方研究者提出了谦卑型领导的概念,但在我国本土化研究的应用中屡屡失去结构效度。本研究拟开... 随着经营环境日益多变,传统领导者“在金字塔顶端运筹帷幄”的愿望已经越来越难实现。相反,自下而上的谦卑型领导方式更符合时代要求。虽然西方研究者提出了谦卑型领导的概念,但在我国本土化研究的应用中屡屡失去结构效度。本研究拟开发一个中国本土化的谦卑型领导量表,以填补这一理论缺失。第一步,通过演绎谦卑特质理论及我国传统哲学思想,提出适用于我国情境的谦卑型领导概念及其结构维度;第二步,采用质性方法来生成初始量表;第三步,通过预调研来对初始量表进行分析与修正,以生成正式量表;最后,检验正式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本研究最终成功开发出一个包含19个题项的三维度量表,并发现该量表能够测量出“实性”谦卑,而且比西方量表在中国情境下具有更优的结构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本土化谦卑型领导 中国文化思想 量表开发
原文传递
胡适实用主义在五四新文化时期广泛传播原因之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国利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75-80,共6页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拜师杜威,全盘接受了实用主义思想,从此之后,实用主义成了他生活和思想的指导,成了他学术思想的哲学基础。1917年胡适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写《文学改良刍议》,首揭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大旗,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 胡适1910年赴美国留学,拜师杜威,全盘接受了实用主义思想,从此之后,实用主义成了他生活和思想的指导,成了他学术思想的哲学基础。1917年胡适以实用主义思想为指导,写《文学改良刍议》,首揭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大旗,很快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物。7月,他回国后,进入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大任教,开始直接投身到斗争中去。此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胡适 实验主义 知识分子 社会改良 学术思想 哲学基础 资产阶级 中国文化思想 中国哲学史
下载PDF
《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利群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52-154,共3页
中国文艺美学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紧紧瞄准儒、道、佛三家,将文艺美学纳入中国文化思想的庞大背景中去透视,将中国文艺美学与佛教联系起来研究,青年学者蒋述卓取得了成果。他的《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中国文艺美学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这已是人们的共识。紧紧瞄准儒、道、佛三家,将文艺美学纳入中国文化思想的庞大背景中去透视,将中国文艺美学与佛教联系起来研究,青年学者蒋述卓取得了成果。他的《佛教与中国文艺美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标志着这一研究的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中国文化思想 佛教思想 青年学者 广东高等教育 思维方式 出版社 艺术辩证法 艺术意境 境界说
下载PDF
传统造物设计中的中国文化思想 被引量:3
8
作者 薛生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4-166,147,共4页
任何一种社会文明的产生,都是一种人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它既反映出地域、民族、宗教等的不同,亦昭示着文化、思想、信仰等的迥异。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其精髓是"和"的思想。它通过薪火传承... 任何一种社会文明的产生,都是一种人的思想和文化的折射,它既反映出地域、民族、宗教等的不同,亦昭示着文化、思想、信仰等的迥异。中华文明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文化,其精髓是"和"的思想。它通过薪火传承渗透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设计实践当中,不断造就着人类文明"和"的思想至真、至善与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 中国文化思想 传统造物 设计
下载PDF
托尔斯泰在中国现代文化演进中的命运——托尔斯泰逝世百年祭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泽霖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0年第4期54-59,共6页
在20世纪中国,托尔斯泰名声之高,影响之大,虽早成公论,但是很少有人进一步探讨,为什么这位反对现代化的伟人能够如此深入到正在奔赴现代化之途的20世纪中国,托尔斯泰究竟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何以会发生这种影响。弄清这一熟视无睹而... 在20世纪中国,托尔斯泰名声之高,影响之大,虽早成公论,但是很少有人进一步探讨,为什么这位反对现代化的伟人能够如此深入到正在奔赴现代化之途的20世纪中国,托尔斯泰究竟发生了怎样深刻的影响,何以会发生这种影响。弄清这一熟视无睹而又十分矛盾的问题,对于探讨托尔斯泰在中国现代文化演进中的作用,探讨民族间文化思想影响的规律,思考20世纪中国文化演进的规律,都是颇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思想 中国文化思想 接受和流变
下载PDF
试谈夏目漱石小说《从此以后》中的儒家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筱平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3期70-73,共4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几千年来,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以其内在的人性基础和原始民主性,及其人道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塑造了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思想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儒...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几千年来,以'仁'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以其内在的人性基础和原始民主性,及其人道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塑造了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思想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成为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儒家思想在外,强调集团内部的上下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儒家学说 夏目漱石 中国文化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模式 文化心理结构 儒家传统 原始民主 古代儒家
下载PDF
中国文化思想与中国画色彩之嬗变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年第4期96-100,共5页
绘画是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中国画源远流长,它以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和色彩画面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曾经历了从绚烂至极到质朴平淡的变换,这种绘画色彩运用风格的变换,是两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互动... 绘画是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中国画源远流长,它以丰富多彩的绘画手法和色彩画面折射着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发展历程。中国画色彩的运用曾经历了从绚烂至极到质朴平淡的变换,这种绘画色彩运用风格的变换,是两种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思想互动的结果。文章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了中国文化思想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影响,及促使中国画色彩变化的文化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思想 中国 色彩
下载PDF
中国文化思想——“三才主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汝昌 《中国文化》 1993年第1期85-89,共5页
一命题的提出三才,华夏古词;主义,西方今语。如今组而合之,倘能见容于时尚乎?《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以成卦。
关键词 三才 中国文化思想 人之道 天之道 《原道》 以立 建丑 天有 放此 老杜
下载PDF
论鲁迅与胡适的思想本体和思想方法
13
作者 管乔中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57-66,共10页
鲁迅和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两位知名人物。过去对他们的评价较多地拘泥于其政治立场的差异。本文力图客观地以整体的文化环境为背景,从文化因素和学术思想方面分析比较鲁迅和胡适的思想。作者认为,鲁迅和胡适虽有不同的思想轨迹和... 鲁迅和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两位知名人物。过去对他们的评价较多地拘泥于其政治立场的差异。本文力图客观地以整体的文化环境为背景,从文化因素和学术思想方面分析比较鲁迅和胡适的思想。作者认为,鲁迅和胡适虽有不同的思想轨迹和政治立场,但都没有偏离现代中国的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的大方向;尽管他们对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贯穿他们思想的红线;胡适错误的政治立场给他的学术思想蒙上阴影,但在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他仍然是功大于过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思想方法 学术思想 思想文化 中国文化思想 本体 思想轨迹 文化 知识分子 中国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刍议
14
作者 刘奉光 《北京社会科学》 1987年第2期134-139,共6页
民族性、历史性、延续性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就要研究、分析中国文化思想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延续性。目前,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已经从表层文化思想进入深层文化思想。所谓表层文化思想是指形成文字... 民族性、历史性、延续性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属性。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就要研究、分析中国文化思想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延续性。目前,学术界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已经从表层文化思想进入深层文化思想。所谓表层文化思想是指形成文字并系统化的思想意识;换言之,是指历史上的思想家、哲学家的言论。所谓深层文化思想是指一代代人积淀下来的、未系统化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中国文化思想 伦理思想 产生与发展 天道思想 思想 民族性 原始社会末期 君主政治 系统化
下载PDF
二十年代“非基督教”运动的文化内涵
15
作者 王玉祥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1期87-89,共3页
本世纪二十年代,具体地说是1922—1927年,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宏观角度,探析这一运动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化史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 本世纪二十年代,具体地说是1922—1927年,发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非基督教”运动。从近代中西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进程的宏观角度,探析这一运动的文化内涵,对中国现代史和现代文化史的研究将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非基督教”运动,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它具有深远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正是这一背景,决定了“非基督教”运动本身的质的文化内涵。从十六世纪和十七世纪之交开始,随着酉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西方的基督教文化被带入我们这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的国度,这两种按各自特征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化,有了实质性的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基督教 基督教会 基督教文化 十六世纪 十七世纪 独立发展 宗教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思想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淼 《党史文汇》 2016年第7期55-58,共4页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艾思奇2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一位有名的青年哲学家。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毛泽东慕其名,经常约他到自己住处谈话,有时也到他住的窑洞看望。毛泽东说过:"艾思奇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艾思奇2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国内一位有名的青年哲学家。1937年,艾思奇从上海来到延安,毛泽东慕其名,经常约他到自己住处谈话,有时也到他住的窑洞看望。毛泽东说过:"艾思奇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好就好在老实忠厚,诚心诚意做学问。他是一个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济泽 战线上 《解放日报》 文化工作委员会 冀鲁豫边区 中国文化思想 解放日 编委会委员 中国革命实际 晋察冀边区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发展对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武华 《中国物价》 2019年第2期51-53,共3页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在日益冲击着人们的文化思想体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涵可以抽象分解为市场本身的发展与商品本身的发展。市场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基于理性与客观现实而衍生出利己性的文化思... 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为中国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在日益冲击着人们的文化思想体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涵可以抽象分解为市场本身的发展与商品本身的发展。市场的发展激发了人们基于理性与客观现实而衍生出利己性的文化思想;商品的发展催化出人们外向型的、发散性的文化思想价值取向。由此启示,政府应该重视国民文化思想的建设,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内涵深入人心,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发展 中国文化思想 价值观 文化强国
下载PDF
极富创造性的文化探源研究——评《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
18
作者 艺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王锺凌教授最近出版了一部60万字的新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在书中,作者综合多种学科,别具慧眼地从原始意识的莽原中探寻中国文化之根,开拓一条文化—心理研究的新颖道路。文化—心理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的... 王锺凌教授最近出版了一部60万字的新著《中国前期文化—心理研究》(重庆出版社1991年版).在书中,作者综合多种学科,别具慧眼地从原始意识的莽原中探寻中国文化之根,开拓一条文化—心理研究的新颖道路。文化—心理研究是一个交叉学科的新领域,需要博大的眼光和深入的探究,它对于研究者的学养,洞见和笔力无疑有着很高的要求。该书旨在“从原始意识中发掘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源,由此下及于文明之分流,从而勾画出中国文化思想的独特路径”。这是一个全新的思路,具有十分新颖的立意和远迈前人的理论深度。王锺陵教授因为确立了这一思路而又一次站到了艰难的学术前沿突破的位置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探源 原始意识 创造性 中国思想文化 中国文化思想 文化根源 神话思维 理论深度 新领域 心理结构
下载PDF
《张岱年文集》序——(一)楚序
19
作者 楚图南 钱逊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3,共3页
读了张岱年先生的《孔子与中国文化》一文,印象很深。岱年先生这篇文章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看法是带概括总结性质的。岱年先生讲到,孔子思想影响很深远,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为核心;讲到孔子重视道德价值,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读了张岱年先生的《孔子与中国文化》一文,印象很深。岱年先生这篇文章对儒家和中国文化的看法是带概括总结性质的。岱年先生讲到,孔子思想影响很深远,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为核心;讲到孔子重视道德价值,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因此中国文化有以道德教育代替宗教的传统。长期以来,大家都很关心这个问题。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有着极为光辉灿烂的内容。过去说,最早是北京猿人,约50万年以前,后来发现了元谋人遗迹,推到170万年以前。有文字的历史,过去从甲骨文算起,是3千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思想 张岱年 儒家思想 中华民族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史》 孔子 道德教育 道德价值 文化素质
原文传递
蒲松龄的(孤愤)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宗教承当精神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九成 《蒲松龄研究》 1993年第Z2期92-106,共15页
《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孤愤”的书,这已为作者的《自志》所明言,也已为所有的《聊斋》专家所公认。从中国文化思想史的角度去观察,蒲松龄这种“孤愤”的产生,决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
关键词 聊斋志异 中国文化思想 清代末期 救世 醒世 《儒林外史》 蒲松龄集 忠君 迎风待月 唾壶击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